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刘德彪
释义

刘德彪(1915-1945),人名,值得关注的人物有刘德彪,1915年生于江西省吉水县阜田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任中央军委骑兵一团政治部主任,参加了两万五千里长征。1937年9月,参加了平型关战斗及以后几次大的战役。1943年4月,刘德彪任中共龙(关)崇(礼)赤(诚)联合县委书记兼骑兵大队政治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刘德彪遵照党中央的指示来到长春,1945年11月15日任第一任农安县县长(党内县委书记)。1945年12月26日与叛军战斗中牺牲;刘德彪,1957年10月出生,男,河北大学教授。

1. 农安县县委书记,中共七大代表题像

人物事迹

在农安县烈士陵园里的第三排中间的一座墓室中,安葬着1945年12月26日与叛军战斗中壮烈牺牲的农安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县长刘德彪同志的忠骨。每逢清明节都有成群结队的机关于部、少先队员、共青团员、青年从四面八方络绎不绝地来到这里,缅怀这位深受农安人民崇敬的革命先烈。

刘德彪1915年出生在江西省吉水县阜田区。由于家境贫寒,为了生计,少年时期就走进乡里一家铁匠炉当徒工。徒工的生活,在他心灵深处刻下了阶级压迫和剥削的烙印。

1927年9月“秋收起义”的革命烈火,在家乡越燃越旺,使江西大地成为中国革命的发源地之一,年仅十四岁的刘德彪在马列主义理论传播的洪流中,早早地萌发了革命思想,于1928年十五岁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了江西土地革命的骨干,被任为区苏维埃土地委员会土地部长,积极领导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宁都暴动以后,于1932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赣西独立团先当战士,后任班长、排长、营长。参加了震惊中外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途中,于1935年任中央军委骑兵一团政治部主任,他率领所属部队担任前卫任务。同年5月下旬,在强渡大渡河战斗中,身先士卒,机智勇敢,虽身负重伤,但仍然坚持战斗,经过几次冲锋,终于胜利地渡过大渡河,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8月25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刘德彪在八路军一一五师任营长,参加了1937年9月15日举世闻名的平型关战斗及以后几次大的战役。战斗中他总是身先士卒,勇猛作战,冲锋在前,受到多次表彰和奖励。

根据冀热察区党委和挺进军军政委员会提出的:“巩固平西,坚持冀东,开辟平北”三位一体的任务要求,刘德彪所在的八路军部队担负着挺进平北的重要任务。平北地处“华北”、“满洲”、“蒙疆”3个伪政权的结合部,是联接我平西和冀东两个根据地的通道,是我们挺进东北的阵地,是敌我必争之地。为适应对敌斗争的需要,于1941年春,平北军分区决定组建骑兵第一连。经过几次战斗,部队增加了力量,军分区又决定从骑兵一连抽出部分骨干组成了骑兵二连。为了便于统一指挥,两个骑兵连合为骑兵大队(隶属于晋察冀军区步兵第四十团)。为加强领导,从晋察冀边区把刘德彪调来任政治委员,李忠志任大队长,吴广义为副大队长。

刘德彪调到骑兵大队以后,与大队长李忠志、副大队长吴广义密切合作,团结战斗,使部队很快得到发展壮大。骑兵大队通过整训,补充人员,战斗更加灵活,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进一步提高,装备也有很大的改善。到1942年春,骑兵大队已发展到300人,步、马枪达到人手一支,机枪4挺,还配有部分马刀。骑兵大队以龙(关)、赤(诚)地区的马营、松树堡和独石口一带为根据地,向坝上草原的沽源、张北、宝昌、崇礼等县敌人据点出击,打击敌人,拔除反动武装据点,摧毁伪政权,开辟新区,扩大根据地,保卫人民政权。

根据抗日战争需要,1943年春,骑兵大队编为龙崇赤支队,脱离四十团建制,隶属平北军分区,刘德彪于同年4月任中共龙(关)崇(礼)赤(诚)联合县委书记兼骑兵大队政治委员。当时的地方政府是“马上政府”,县委的中心任务之一是开展武装斗争,地方和军队是“同吃一锅饭,共点一灯油”,刘德彪和县的其他主要领导经常和骑兵大队一起做地方工作,组织群众,开展宣传教育工作,遇到战事就一起参加战斗。

刘德彪任县委书记和骑兵大队政委期间,指挥、率领骑兵大队与敌人进行战斗几十次,毙、伤、俘敌1000余人,缴获军马1000余匹,武器上千件,和许多粮食、子弹及其他物资。

1943年春末,敌人分六路向我龙崇赤根据地进行了铁壁合围,拉网式的大“扫荡”,使我平北根据地面临空前严重局面。敌人从丰宁、赤诚、龙关、张家口、崇礼、张北等据点出发,在张北、康保、二台子一带集中100多辆汽车、近万人兵力,以张网式的包围战法,妄图把我骑兵大队一举歼灭。为了粉碎敌人阴谋,牵制敌人,刘德彪带领骑兵大队和党政机关,由根据地中部北撤到坝头河庙山上,然后分散转移。以骑兵一连向东大南沟一带活动;骑兵二连向麻泥坝一带活动,而后又向西折回根据地.骑兵一连到达南营与敌人打了一仗,副连长负伤.骑兵二连赶到麻泥坝后下了白庙滩,见敌人已合拢,即找个空隙,迅速插了进去.骑兵二连副连长因马陷泥滩被俘。在敌人兵力多我10余倍、武器装备大大优于我的情况下,刘德彪当机立断机智勇敢地率领部队突出重围,回到根据地。在这次反“扫荡”中,我虽遭到一定损失,但粉碎了敌人妄图消灭我根据地武装的阴谋,保住了根据地和主要力量。

在这次反拉网“扫荡”之后,我骑兵大队在界墙一带驻扎。1943年5月4日下午,南窑子村情报员送来情报说,西辛营子和孤谷窑的敌人第二天(5日)要向清水河一带“扫荡”,南梁是必经之路,这里两边是山中间是一条大沟直通崇礼县的清水河,是伏击敌人的理想地形。刘德彪与大队长李忠志等研究决定在该地伏击敌人,并立即集中两个骑兵连,趁夜间进入阵地,埋伏在沽源、崇礼交界处的大梁底两梁的山腰里,指挥所设在南山的土墩下。第二天中午,日军小岛指挥官和西辛营子伪警察署署长任成带部队从破堡子出发,进入我伏击圈,我立即猛打,打得敌人晕头转向,束手无策。日军小岛指挥官被背后的伪军士兵击毙。战斗只进行30分钟,共毙伤敌30多人,俘30多人(内有警察署长,后经我训练,给其任务,放了回去),缴获机枪2挺,步枪60多支,手枪2支,战马60多匹和大量子弹。

1943年春,沽源之敌派兵到谷咀窑子建立了据点。这对我根据地很不利。经刘德彪等县领导研究决定拔掉这个据点。在县委统一领导下,骑兵大队与县大队配合攻打了4次。第一次因骑兵大队较弱,武器也差,子弹又少,没有打下来。第二次骑兵大队与县大队一起打,也没有打下来。第三次是封锁敌人水源,围困了3天3夜,敌人逼着群众到村外水井挑水,我围攻部队为保护群众,减少群众负担,无奈又决定撤出来休整.第四次在总结前三次失利教训之后,刘德彪提出:“必须改变打法,谷咀子的后山最高,山头敌人有个炮楼,要攻下这个据点,首先要攻下这个炮楼”。按着这个意见,在一个夜间,偷袭了谷咀窑子后山头炮楼之敌,第二天这个据点的敌人全部狼狈逃窜。这个据点被拔掉,对后来攻打西辛营子据点,创造了有利条件。

刘德彪不仅重视发展人民武装,加强军队建设,还非常重视军队同地方党政部门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使龙崇赤地区出现了党政军民同心协力、密切配合建设抗日根据地的大好局而。

当时赤诚、崇礼根据地人民群众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出战勤车和草料、做军鞋、军服,保证了部队的后勤供应。在情况紧,斗争比较残酷时,部队到哪里,党政干部就到哪里,一起了解敌情、配合作战。并让县里干部和部队住在一起,一旦有情况,部队就掩护县的干部转移。为了巩固根据地,扩大游击区,开辟新区,骑兵部队还不断深入坝上敌占区活动,只要敌人一出来,部队就迎头痛击,把敌人消灭在根据地以外。

骑兵部队始终和人民群众是鱼水关系,亲密无间。骑兵大队除了武器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以外,后勤供给全靠人民群众,特别是皮衣、毡鞋、棉衣等。有一次部队急需300副马掌,龙崇苏联合县委、县政府就从龙关城通过地下关系搞来马掌,及时送到部队。部队把缴获到的粮食、肉食、布匹等生活用品,也分给乡亲们一部分,军民共享胜利果实。

当时骑兵主要在坝下地区活动,每当回到根据地时,就如同回家一样。一位老大娘眼含热泪,一边拉着战士的手,一边抚摸着战士叫道;“根儿(这是当地老乡对孩子们最亲切的称呼),你们可回来了,大娘快给你们缝缝衣服吧!”一有敌情,部队先想到的是人民群众,掩护群众安全转移,然后再撤退。部队伤病员不能随军的,就留在老乡家里养伤治疗。一有敌情,老乡们首先把伤病员转移到安全地方,再考虑自己的安危。1943年7月,骑兵二连指导员田思考同志患了伤寒病,部队转移时,将他留在赤诚县红嵯子村(今东栅子乡)一个姓高的老乡家里,有四五位老大娘日夜守在他的身旁,精心护理。田思考同志很快康复归队。

刘德彪在平北战斗、工作近4个年头。于1944年夏参加晋察冀高干会议后,经组织批准去延安党校学习。1945年4至6月作为晋察冀代表团参加中共七大。

1945年“八·一五”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东北光复。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但是,国民党反动派勾结和仰仗美帝国主义,企图从中国人民手中夺取抗战胜利果实,挑起反革命内战。为落实毛主席“建设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党中央决定从延安等各解放区紧急抽调2万名党政军干部和10万大军,昼夜兼程挺进东北,建立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刘德彪遵照党中央这一指示,由延安来到东北。

1945年11月12日,中共吉林省工委决定组建中共农安县委、农安县人民政府,任命刘德彪为农安县县长(党内任县委书记),接收农安伪政权。当时,刚刚光复的农安形势十分复杂。国民党先后建立党务专员办事处和县党部,这两个国民党组织机构,各自标榜为正统,网罗伪满残余、豪绅恶棍拼凑地方反动武装,组成地方治安维持会和公安局;土匪遍地,到处抢劫,县城和乡镇的武装全部掌握在伪警察手中,社会治安相当混乱,农安城乡陷于白色恐怖之中。刘德彪面对这种严峻形势,毫无畏惧,勇敢地接收了任务,臧居仁、颜柏青和刘细友3名同志奔赴农安。途经万宝山站(今开安镇),招收了10多名新兵组成警卫班。到达农安以后,首先和驻在火车站的苏联红军取得联系,于15日由苏军用汽车将他们送到城内。刘德彪采取了一系列的果断行动:接管了伪县政府、伪警务科及其所属的警察署;解散了地方治安维持会及其所属的公安局。建立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安县民主政府。根据广大群众要求,将民愤极大的日伪汉奸、伪官吏叶柏青、伪警务科长宋喜清、伪农安街长李宜春,逮捕入狱。相继在县政府门前召开了群众大会,刘德彪在会上宣讲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民主政府的方针政策,以安定民心。接着,又召开了士绅、社会名流和各界人士参加的座谈会,要求他们响应民主政府号召,积极参加民主政权建设。据当时参加会议和曾在刘德彪身边工作过的人回忆:刘德彪中等身材,圆脸,黑红面,大眼睛,遇事沉着老练,讲话声音洪亮,有条有理,人们接触他有一种肃然起敬之感。

在接收农安伪政权的第二天,东北中苏友好协会(当时设在长春市)组织部关部长派蒋玉德(农安县人)同志来农安,筹备成立东北中苏友好协会农安支部.刘德彪见信后当即表示同意.几天以后,在当时县政府办公楼召开东北中苏友好协会农安支部成立大会,刘德彪在会上讲了话.会议选举刘德彪、蒋玉德、李景辉(教育界代表)、吴昶(青年代表)、郑晓山(学生代表)等5人为委员;刘德彪和蒋玉德分别担任主任和副主任委员,该支部成立后,立即刻了公章发放了会员证,并在办公室门前挂上了牌子.当时中苏友好协会的主要任务之一是除奸,他们把农安日伪8大汉奸名单报给苏联红军,由苏军把这些人抓捕关押起来。

接收政权以后,刘德彪即着手发展人民武装.派臧居仁、颜柏青等人招收新兵300余人,编为农安县保安队(也称县大队),刘德彪兼政委、颜柏青任大队长。与此同时,又招收了一部分人充实公安队伍。由于保安队伍的扩大和政务事情日渐繁多,刘德彪深感缺乏领导力量,便向省工委、省军区请求增派领导干部。12月5日省工委省军区派李明秋、刘忠和陈全生3名领导干部到农安工作。他们分为两路:李明秋和刘忠由中路到达农安;陈全生带领警卫员申廷祥走东路,当行至前岗乡时,被土匪“大爷”绺子包围在于家大院。刘德彪闻讯后,立即请驻农安苏军支援,并派臧居仁率领县保安队一个连配合苏联红军赶赴前岗乡,打败了土匪,救出了陈全生和申廷祥。这3名干部到达农安以后,李明秋任县委副书记兼保安队副政委,刘忠任保安队副队长,陈全生任保安队供给处主任。

刘德彪和李明秋对当时农安的敌我斗争形势极为关注,经过分析认为:伏龙泉镇距农安县城100华里,与前郭、长岭县接壤,是农安西北重镇;农安东北靠山屯镇距县城,120华里,南靠德惠县,东北临松花江,江北是老解放区扶余县,是个能进能退难攻易守的战略要地。因此决定首先接收这两个镇。12月7日派颜柏青带领县保安队40余人去接收伏龙泉镇,但遭到该镇地方维持会会长刘子廉、副会长张洪臣的拒绝,扣留了颜柏青,带去的部队也被缴械。刘德彪知道后,迅即派人前去交涉,向他们讲明民主政府的政策,迫使刘、张放回了颜柏青,并如数归还了武器弹药。当时的靠山屯镇被投靠国民党的德惠警察大队500余人所盘踞。为解放这个镇,省军区根据刘德彪的报告,派军区独立支队(即黄荣海团),从农安出发开往靠山屯镇。12月9日,刘德彪派臧居仁和刘忠率领县保安队两个连,配合省军区独立支队,一举全歼了整个伪警察大队,解放了农安东北边陲重镇靠山屯。

根据省军区命令,于12月上旬县保安队改为东北人民自治军吉林省军区农安独立第八团,下设三个营十个连。刘德彪兼政委,县公安局长威居仁任团长。根据上级指示,刘德彪决定继续扩大部队,派颜柏青、马振元在县城西街姜家大车店招兵85人;派刘作新、梁树先、景家深、迟广玉等到外乡招兵。先后共招兵640余人,进一步扩大了武装力量。经请示省军区同意,于12月13日刘德彪派臧居仁、刘细友率领3个连到怀德县老山头,领回重机枪11挺、轻机枪14挺,掷弹筒30具,手榴弹两箱,步、马枪400支,子弹16箱,充实了部队的武器弹药。为提高部队的军事素质和政治素质,刘德彪派刘细友带领部队到城西三宝乡进行军事训练。他亲自给警卫战士讲课。一次讲《人民公敌蒋介石》,一次讲《什么是新民主主义》,使干部战士懂得了为谁当兵为谁打仗等许多革命道理。他还经常对身边的同志讲:“八路军没有自己的枪杆子,就打不出人民的江山。我们要想为人民掌权,就必须掌握武装”。“我们的工作要保密,对任何人不能说。”他还亲自教战士唱“天上有个北斗星,地上有个毛泽东……”等革命歌曲,使干部战士更加热爱共产党,更加热爱毛主席。

农安独立第八团在组建过程中,由于政治审查不严,混进了部分坏人。他们中有日伪时期的官吏,也有特务、兵痞,还有土匪。这些人以三营营长邸文超、一营营长马长生和公安局军事股长张砚耕为核心(这些人都是国民党地下建军的成员),秘密设立据点,伺机发动反革命叛乱。

1945午12月26日下午,刘德彪接到驻农安苏军的可靠情报,翌日拂晓国民党新一军500余人要来接收农安。他马上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决定:一方面做好战斗准备,一方面准备向靠山屯方面转移。会议结束后,立即动员了三、四十辆大车,装好武器弹药、粮食、服装等重要物资。转移工作一切就绪后,刘德彪又召开排以上干部会议,进一步做思想动员和战斗部署。这个会刚一结束,马长生和张砚耕等就偷偷溜进监狱,与叶柏青进行密谋后,召开叛变骨干分子会议,决定叛变,并规定了行动口号“得胜”。当晚9时许,驻县城西烧锅五连叛变分子首先动手杀害了该连的指导员、共产党员申廷祥。然后连鸣两枪,发出叛变信号。叛军听到枪声立即行动起来,分别从南面和东侧向县政府大楼围拢、攻击,刹时枪声四起。正在政府大楼工作的刘德彪、李明秋等听到枪声,预感到部队内部发生叛变,立即下令组织火力还击。刘德彪一面沉着指挥战斗,一面英勇地向叛军射击。战斗坚持了三四个小时,给叛军很大杀伤。但终因敌众我寡,情况越来越严重。刘德彪见此情景,当机立断,命令马上突围。刘德彪、李明秋和刘细友指挥警卫部队从二楼退到一楼,当冲到大楼外面时,叛军的罪恶子弹射中了刘德彪的胸部,他随即倒下,再也没有起来。县委副书记李明秋在突围时也英勇牺牲,副团长刘细友负伤后脱险。刘德彪遇难时年仅30岁!

农安解放后,为了纪念刘德彪,1949年2月,农安县人民政府决定将县城的原西北街命名为“德彪街”;后又将农安镇的一所小学命名为“德彪小学”。

农安县第一个民主政权的建立

1945年11月20日,农安县第一个民主政权建立了,当时的原址已不复存在,原址改建为现在的农安县政府办公楼.

东北光复后,日伪逃离县城,农安地区出现了无政府状态,社会秩序十分混乱。地主武装、土匪、地痞流氓也趁机蜂拥而起,为非作歹,残害百姓。1945年8月20日,苏联红军一个连进驻农安火车站,对农安实行军管。1945年11月12日,吉林省工委派刘德彪、臧居仁、刘细友、颜柏青等4名党员干部到农安接收政权,建立党政军机构。刘德彪任县委书记兼县长、县保安大队政委,臧居仁任公安局长。颜柏青任保安大队长,刘细友任事大队长。11月15日刘德彪等人到达农安县城。刘德彪到农安后,首先以县长的名义,张贴出农安县民主政府成立的布告。同时,立即着手政权接收工作。首先由伪县长向我接收人员送交伪县公署的人员、资产等登记表册,办理一切接收手续。办理接收伪警务科的手续,收缴了县城伪警察机构的所有武器和装备。解散了地方台安维持会及其所属的公安局。11月20日,农安县成立了在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人民政府和农安县保安大队。刘德彪成为农安县民主政权的第一任县长。并且成立了农安县第一个党小组,县委书记兼县长刘德彪担任小组长,成员有臧居仁、颜柏青、刘细友。

农安县民主政权建立后,在县民主政府门前召开有上千人参加的群众大会,县长刘德彪在大会上演讲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主张,讲了民主政府的施政方针和工商业政策,以稳定民心,建立新秩序。接着又召开了士绅、社会名流和各界人士参加的座谈会,宣传了共产党的统战政策和方针,要求他们响应在主政府号召,积极参与民主政权建设。另如召有志青年为保卫和 巩固民主政权、肃清匪患,踊跃参加人民武装。接收政权以后,刘德彪即着手组建人民武装。派臧居仁、颜伯青等人招收新兵300余人,编为农安县保字大队(也称县大队),刘德彪兼保安大队政委,颜伯青任大队长。与此同时,又招收了一部分人充实公安队伍。12月上旬农安保安大人改为东北人民自治军吉林省军区农安独立团,刘德彪兼政委。又继续扩兵600多人,农安独立八团在扩建武装过程中,只注重数量,而忽视了质量,对招收新兵和任命干部政审不严,使一些伪官吏、伪警察和一些国民党特务、土匪、兵痞和地痞流氓混入队伍里,并且窃取了部分领导权。导致12月26日农安县独立八团叛变事件的发生。独立八团的判乱,是有其深刻的政治背景和内在原因,是一次有预谋的政治事件。1945年12月26日夜晚二十三时许,敌人开始判乱。驻西烧锅的五连首先叛变,枪击了五连指导员、中共党员申廷祥。叛变主谋马长生指挥判军向县政府围拢攻击,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最后决定突围。刘德彪、李明秋、在向楼外突围时中弹壮烈牺牲。刘德彪牺牲时年仅31岁,李明秋44岁。

刘德彪、李明秋等人组成的这届县委以及建立起来的第一个政权,虽然只有40多天,但其影响是深远的。首先,共产党人在农安大地播下了火种,唤醒了民众。其次,建立 起属于人民大众的武装队伍,虽遭挫折,但却为以后的武装夺取政权打下基础。

2. 河北大学教授

刘德彪刘德彪,1957年10月出生,男,河北清苑县正各庄人,1983年6月毕业于河北大学中文系,学士学位。1983年7月-2000年10月在保定市北市区教科所任研究员,2000年11月至今在河北大学艺术学院工作。副高职称,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保定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一、出版著作

1、《中学生古文观止》(参编,河北教育出版社93年版)

2、《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分类集成·清词赏析》(参加编析,百花文艺出版社94年版)

3、《曾国藩日记注释》(副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94年版)ISBN7-201-02165-6

4、《教育科研论文集》(副主编,河北教育出版社98年版)ISBN7-5434-3166-1

5、《历代诗话人系》(参编,河南教育出版社99年版)

6、《普通书法》(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3月版)ISBN-201-03772-2

7、《书法》(参编,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年7月版)ISBN7-5310-1928-0

8、《燕下都瓦当研究》(第一作者)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版(省教委科研项目结题)ISBN7-81028-947-0

二、发表论文

1、《理工科院校书法教育探索》(第二作者《研究与开拓》新世纪出版社99年5月版)ISBN7-5078-1076-7

2、《燕下都半瓦当》(第二作者《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科版》97年第4期)

3、《燕下都半瓦当双兽饕餮纹、云蝶饕餮纹探微》(第二作者《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科版》98年第4期)

4、《拔帜书坛合有传》(第一作者《书法》99年第1期)ISSN1000-6036

5、《燕下都半瓦当的收藏、辨伪与保管》(第二作者《收藏》99年第2期)

6、《尚美于黄河之弘壮》(《河北日报》99年5月)

7、《燕下都半瓦当三种双龙饕餮纹探微》(第二作者《文物春秋》2000年第1期)ISSN 1003-6555

8、《燕下都半瓦当——悠悠藏事与千变纹饰》(第二作者《中国收藏》2001年第4期)ISSN 1009-5861

9、《燕下都断残瓦当的修补与命名二题》(第二作者《文物春秋》2001年第1期)

10、《燕下都半瓦当的收藏与研究》(第二作者《荣宝斋》2001年第3期)ISSN 1009-0649

11、《燕下都半瓦当的错切现象》(第二作者《文物春秋》2002年第1期)ISSN 1003-6555

12、《春秋战国时期燕国半瓦当纹饰初步分析》(第二作者《文物春秋》2002年第5期)ISSN 1003-6555

13、《简论燕下都半瓦当的错切现象》(第二作者《考古》2002年第1期)ISSN 0453-2899

14、《瓦当收藏的几点思考》(第二作者《中国收藏》2002年总19期)ISSN 1009-5861

15、《从张猛龙碑和玄秘塔碑比较看唐楷的变化》(第一作者《美育探微》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ISBN 7-102-02641-2

16、《苏世独立 横而不流》——熊任望先生的书法艺术(第二作者《中国书法》2004年第4期)ISSN 1003-1782

17、《目送归鸿 手挥五弦》——简论仇必鳌先生的书法艺术(第一作者《中国书法》2004年第9期)ISSN 1003-1782

三、科研课题

燕下都瓦当艺术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7 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