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刘步蟾
释义
1 清末海军将领

刘步蟾(1852-1895.2.10) 字子香,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州 市)。清末海军将领。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1875年被送往英国学习枪炮、水雷等技。回国後,由李鸿章推荐,升游击,会办北洋草房,协助制定海军军制、营归。1895年赴德国购领船舰,任北洋水师右翼总兵。1894年中日战起,黄海战役中丁汝昌受伤,他代为督战指挥,鏖战三时许,多次击中敌舰。次年,为威海卫海战中英勇抗敌,以身殉国。与之同名的有当代著名画家刘步蟾。

个人简介

刘步蟾幼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事母至孝”。少时性格沉毅,好学善思,爱憎分明,敢与非礼不义之事相争。 同治六年(1867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入后学堂,学习驾驶。十年(1871年),与同学十八人上“建威”号练船实习,南至厦门、香港、新加坡、槟榔屿,北上渤海湾、辽东等地,途中测量日度、星度,操练驾驶,见识大为增进。事后,船政大臣沈葆桢称赞说:“其精于算法量天尺之子者,则闽童刘步蟾、林泰曾、蒋超英为之冠”。次年,刘步蟾以第一名成绩成为福州船政学堂首届毕业生。光绪元年(1875年),刘步蟾任“建威”号管带。次年,被派赴英国学习海军,三年,上英国地中海舰队旗舰“马那杜”(H.M.S.Minotour)号实习,担任见习大副。次年,因病自塞浦路斯离舰返回巴黎休养,四年痊愈,重返地中海舰队实习,上“拉里号”(H.M.S.Raligh)。实习期间,因学习刻苦、勤于钻研,受到舰队司令斐利曼特将军的好评。旋回国,以游击留闽尽先补用。不久,任“镇北”舰管带。期间,与同学林泰曾合撰《西洋兵船炮台操练大略》,将留学期间心得结合我国海军实际加以申说,指出中国发展海军,“最上之策,非拥有铁甲等船自成数军决胜海上,不足臻以战为守之妙”,主张壮大海军实力。当时,清廷正筹议海防,发展海军自是题中之议。六年(1880年),清政府在德国伏尔铿厂订造铁甲舰,即后来的“定远”、“镇远”。八年(1882年),刘步蟾等被派前往德国,验收、协驾铁甲舰。十一年(1885年),刘步蟾督带“定远”等舰顺利回国,被任命为“定远”舰管带,授参将,旋升副将,赏强勇巴图鲁勇号。

个人经历

光绪十四年(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成军。刘步蟾参与了《北洋海军章程》的起草工作,海军规则“多出其手”。同年,被任命为北洋海军右翼总兵,加头品顶

戴。

当时,日本觊觎中国,也在不断扩充海军力量。刘步蟾深以此为忧,曾向李鸿章力陈按年添购铁甲舰,“以防不虞”,并当面反问李鸿章,如平时不备,“一旦偾事,咎将谁属”?引起了李鸿章的重视。十六年(1890年),北洋舰队巡泊香港,海军提督丁汝昌离舰,刘步蟾下令降提督旗,升总兵旗,为此与英藉总教习琅威理发生争执,后琅威理负气辞职,史称撤旗事件。

光绪十七年(1892年),北洋舰队应邀前往日本访问,在对日本海军舰船细心考察后,刘步蟾认为日本海军实力已超过中国,并立即通过丁汝昌报告李鸿章,请求为海军添购船炮。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八月十八日,中日两国海军主力在黄海海面遭遇,展开激战。战斗中,刘步蟾指挥“定远”舰英勇作战,"不稍退避",始终在战场坚持作战,并重创了日本舰队旗舰“松岛”号。

海战结束后,刘步蟾因功升记名提督。丁汝昌因海战中受伤暂时离舰养伤,由刘步蟾代理。威海保卫战中,二十一年(1895年)元月十一日,“定远”被偷袭入港的日本鱼雷艇击伤,被迫搁浅在刘公岛东部充作“水炮台”,因进水过于严重,丁汝昌下令放弃“定远”。当时刘公岛局势日益恶化,因恐“定远”将来落入敌手,丁汝昌、刘步蟾于正月十六日下令,将“定远”舰炸散。

当夜,刘步蟾追随自己的爱舰,自杀殉国。实践了生前"苟丧舰,必自裁"的誓言。时年43岁。

李鸿章获悉刘步蟾自杀的消息后,深感惋惜,并盛赞刘步蟾当年直陈御日之计是实言真心。清廷谕令:将刘步蟾照提督阵亡例从优赐恤,世袭骑都尉加一等云骑尉。一代海军名将,就这样与他所钟爱的战舰,一同消失在保家卫国的海上疆场。

人物事迹

最早留洋的海军名将

1840年鸦 片战争,西方强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封闭已久的国门,使封建的中国开始踏上半殖民地的泥泞之途。为了对付日益严重的外患,大清王朝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发起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而建设一支西式海军力量则首当其冲。19世纪70年代,中国向西方海军强国派出了第一批海军留学生;这批留学生后来成为中国近代海军的栋梁之材。后来成为北洋舰队右翼总兵的刘步蟾,就是这批最早的海军留学生中的杰出代表人物。

接受正规海军教育

刘步蟾,字子香;1852年(清朝咸丰二年)出生于福建省《海军实纪》一书,对他年少时的情形作过这样的概括:“幼颖异,少沉毅,力学深思。及长,豪爽有不可一世之慨。”可见刘步蟾的家境富裕,自幼便有条件读书受教育,聪明好学。

1866年(清朝同治五年),清政府在福州马尾创办了福州船政局及船政学堂(海军学校),开始建造军舰并培养海军学生。船政学堂分为培养造舰人才的前学堂和培养海军驾舰战官的后学堂。次年,年仅14岁的刘步蟾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船政后学堂,成为这所中国最早的海军学校的第一期正式学员,立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海军军官。刘步蟾学业勤奋,“学习驾驶、枪炮诸术,勤勉精进,试迭冠曹偶”,最后以全班第一名的佳绩毕业。在毕业前的实习中,刘步蟾在“建威”号练习舰上实习航海驾驶,曾随舰巡航至南洋群岛、直隶(今河北省)湾、辽东湾等处口岸。1872年,清政府对来自福建和广东两省的海军驾驶班学生进行综合会考,刘步蟾再一次获得第一名的最佳成绩。从福州船政学堂毕业后,刘步蟾即投身于蔚蓝色的海洋,成为一名海军军官。1873年,日本以台湾居民误杀琉球渔民为由,出兵侵犯台湾。次年,刘步蟾奉命前往台湾勘测港口及航道;事毕后被任命为“建威”号练习舰的管带(舰长)。这是他首次担任一艘军舰的舰长,当时年仅22岁,可谓英雄少年,风华正茂。

出国留学

1875年(清朝光绪元年)秋,福州船政局正监督日意格(法国人)返回欧洲,由船政大臣刚刚升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事务大臣的沈葆桢,派刘步蟾等人随同日意格共赴欧洲,到英、法等国考察学习枪炮、水雷等海军武器装备。1876年春,刘步蟾从欧洲游历归国,被保举推荐为都司。早在1873年底,陕甘总督左宗棠、船政大臣沈葆桢、闽浙总督李鹤年、福建巡抚王凯泰就联名上奏朝廷,建议选派船政学堂优秀毕业生,前往英、法两国留学深造;此项建议也获得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李鸿章和恭亲王奕的大力支持;但未能立即付诸实践。

1876年夏,李鸿章前往烟台,就“马嘉理案”与英国代表举行谈判(后签定了《烟台条约》)。在此次谈判期间,李鸿章多次应邀参观了在烟台海面上停泊的英、法、德等国的军舰;他敏锐地注意到英国军舰上有日本青年军官在随舰接受训练。此事促使李鸿章下定决心要派遣中国海军留学生到国外学习,他当即在烟台就详细拟订了派遣海军留学生出国培训的计划和章程。1877年,此事终于兑现:福州船政局选派第一批学生出国留学深造;学业优异并已有过欧洲实地阅历的刘步蟾自然首先就被选入其中。

与刘步蟾一同出国留学的同学中,有他当年的同班同学林泰曾(后任北洋舰队左翼总兵)、严复(后来成为著名的启蒙思想家)、萨镇冰(后曾任海军统制、海军总长、代理国务总理等职)等30人,可谓人才济济。是年5月上旬,这批留着长辫子的中国留学生乘船到达法国;学习造舰的留学生留在法国的马赛,其余学习驾舰指挥的学生于中旬到达英国首都伦敦。

经过中国首任驻英国公使郭嵩焘的协调安排,刘步蟾等三人直接被派往英国海军地中海舰队实习,并获准军官伙食和床位待遇;其余九人分别被派往格林尼茨皇家海军学院和大西洋舰队学习。在近三年的留学期间,刘步蟾曾担任地中海舰队旗舰“马纳多”号的见习大副,表现出众,深得英国海军方面的好评和李鸿章的褒奖。正是通过对留学生学业情况的了解,李鸿章才对刘步蟾有了很好的印象;这一点,对刘步蟾后来的海军生涯有着重大的影响。

出色的海军干才

1879年,经英国海军部考核,刘步蟾获得优等文凭后回国。此时,操着满口标准英语的刘步蟾已成为一名阅识丰富的海军军官。李鸿章见他颖达英俊而学有心得,是可充大用的海军人才,遂令其留职于北洋,攫升游击并赏戴花翎,充任“镇北”号炮舰管带。回国之初的刘步蟾对国内海军海防的薄弱状况甚感忧虑(当时最大的军舰只有千余吨);因此他和同学林泰曾一起将留学心得写成题为《西洋兵船炮台操法大略》的条陈,上呈给李鸿章,提出“非拥有铁甲等船自成数军决胜海上,不足臻以战守为妙”,建议实行积极的海上防御战略。1880年,清政府向德国订购“定远”号、“镇远”号铁甲战列舰和“济远”号巡洋舰;刘步蟾奉派赴德国驻厂监造,并研究枪炮、水雷技术。同年冬,他又被派为驻英国海军随员,接收向英国订购的“超勇”号和“扬威”号巡洋舰。1885年秋,刘步蟾将“定远”号战列舰等接驶回天津大沽,即被任命为“定远”号战列舰的管带,攫升参将,旋升为副将,获赏“强勇巴图鲁”勇号。此时,清廷吸取了中法战争失败的教训,大举兴办海军,组建了以光绪皇帝的父亲奕譞(醇亲王)为首的总理海军事务衙门(简称海军衙门)。

随着多艘新军舰相继之购入,北洋舰队于1888年秋正式组建成军。刘步蟾作为旗舰“定远”号的管带,出任北洋舰队右翼总兵,获得清廷颁发的头品顶戴。时年仅36岁的刘步蟾就成为具有一品顶戴的高级海军将领,正可大展宏图。刘步蟾“自幼束发习海军,数十年衽席风涛,远涉重洋,不辞艰险,而胆识才干,亦屡经磨练而长进。”他为中国近代海军、特别是北洋舰队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当时海军海防大举兴办,极缺人才和经验,加之北洋舰队提督丁汝昌是陆军行伍出身的将领而不懂全新的海军业务,因此接受了多年良好正规教育训练的刘步蟾自然被委以各项建军之重任。中国第一部正规的海军法典《北洋海军章程》等一系列重要的海军法规文献,多是由刘步蟾参加或负责具体拟订的。

由于舰队提督丁汝昌是海军门外汉,因此北洋舰队的训练工作亦由刘步蟾具体负责主持。当时担任“定远”号总管轮的陈兆锵(后在民国时期晋升为海军中将)在其九十高龄时回忆说:“丁乃行伍出身,未涉海军门径,凡关操练及整顿事宜,悉委步蟾主持。每夏秋之间,则驻防操演,巡弋辽东、高丽一带;或率两、三舰,往日本各口岸,冬、春则巡察南洋群岛,习以为常。”刘步蟾不负上命所望,“治军严肃,凛然不可犯”,深得官兵们的拥戴。北洋舰队组建之后,清廷为之沉醉,便停止了增购军舰扩建海军的步伐。刘步蟾对此深为忧虑,他认为“日本增修武备,必为我患”。为此,他特别亲自面谒李鸿章,进言按年添购铁甲战舰以扩建海军。当李鸿章未置可否时,刘步蟾进一步慷慨直言道:“相公居其位,安得为是言!且平时不备,一旦偾事,咎将谁属?”刘步蟾的此番直言,引得四座悚然不已,而李鸿章竟也为他这一片赤诚坦荡之情所感动。但由于封建朝廷的昏庸腐败,刘步蟾的一系列加强海军海防的建议和主张,都未获采纳。

开明的爱国将领

数次的西欧之旅,广泛地接触西方新事物,使刘步蟾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对中国的一些封建传统习俗感到不满。他在西方看到男女平等,对女儿的孩子和儿子的孩子都同样称为孙子(grandson)或孙女(granddaughter);称自己父母之父母为祖父(grandfather)或祖母(grandmother),而不称外祖父或外祖母,便在自己家中照样实行起来。他看到西方妇女都识字而不缠足,便让自己的女儿效法。当时社会上有很多人吸毒,刘步蟾对此深恶痛绝,他严诫家人和子女:“永远不许吸鸦片,家中以后有吸鸦片者,就不是我的儿孙!”

在创建海军海防的过程中,为解决技术和人才的不足,清政府曾从西方招募了一些洋人担任顾问和教习。北洋舰队组建成军之后,同样聘募了一批洋人负责顾问和教习工作。由于这些洋员来自不同国度,且素质亦不尽相同,因此有时会与中国官兵发生一些冲突。英国海军军官琅威理曾两度受聘为北洋舰队总教习(提督丁汝昌的总顾问),他在军事训练方面颇有专长,为建军之初的北洋舰队的整训作出了不少的贡献;因此清政府破例赏他以提督官阶,以示崇优。但琅威理从此则每每以“舰队副提督”自居,飞扬跋扈着意揽权,竟连丁汝昌手下的左、右翼总兵也不被他放在眼里。而《北洋海军章程》明确规定,舰队仅设一名提督、两名总兵,根本就没有“副提督”的官位编制员额。

1890年冬,北洋舰队巡泊于香港,提督丁汝昌有一天离舰上岸公办,右翼总兵刘步蟾按规定撤下提督旗,改挂上自己的总兵旗。此举立即惹怒了骄横的总教习琅威理,他向刘步蟾争执说:“提督离职,有我副职在,何为而撤提督旗?”刘步蟾认为此事关系到舰队的主权问题,因此豪不相让地回答说:“水师惯例如此”。琅威理表示不服,于是这场升旗的纷争一直闹到李鸿章那里,李鸿章当即回电支持刘步蟾;琅威理因此愤然辞职,回国后四处诉说自己在中国受到了侮辱。这场升旗风波,也显示出刘步蟾对国家主权的明确观念。

1894年春,曾在中国海关缉私船上任职的英国海军后备役少尉泰莱,由海关总税务司赫德(英国人)介绍,到北洋舰队担任总教习汉纳根(德国人)的顾问兼秘书。泰莱自恃有赫德的背景,在舰队里狂妄自大野心勃勃;但他的多次越权举动都被刘步蟾予以坚决制止。泰莱还伙同汉纳根等人向清政府建议,从智利等国购买8艘新式巡洋舰,招募外国海军官兵驾驶,另外组建一支新军;驶抵中国后,与北洋舰队合成一军,撤去中国提督,“另派一洋员担任全军水师提督”。其实,他们就是想由自己来指挥这支舰队;这实际上就是1863年李泰国建立“中英联合舰队”(即“阿思本舰队”)计划的再版。刘步蟾洞悉其险恶用意,全力从中作梗,致使泰莱等人的美梦泡了汤。由此可以看出,有着丰富西方阅历的刘步蟾虽然在很多方面接受了西方的科学文明,但他始终是一位坚强的民族主义者,并且最终在血火交融的海上战场为保卫本民族免遭外族入侵与蹂躏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苟丧舰,将自裁

1894年7月25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在朝鲜西海岸中部的丰岛附近海面偷袭中国运兵船队。8月1日,中日两国政府正式向对方宣战。刘步蟾郑重立下了“苟丧舰,将自裁”的誓言,决心与日军在海上战场血战到底。其实,刘步蟾对来自日本的侵略,始终就有充分的警觉。早在跨出福州船政学堂大门后不久的1874年,年轻的刘步蟾就在发生了日本侵犯台湾事件之后,奉命驾舰赴台湾勘测港口及航道;圆满完成任务后就被任命为舰长。此后,刘步蟾始终对日本的军备扩张持有高度的戒备之心。1891年,北洋舰队访问日本。日本方面邀请丁汝昌、刘步蟾等北洋舰队高级将领上岸赴宴,惟独刘步蟾婉言谢绝上岸,他对丁汝昌说:“日人奸宄无信,胆敢妄为,深恐假宴会,乘我不备,偷袭我舰,我必留舰预防不测。”

参与战役

黄海大战

1894年9月17日,北洋舰队完成了护送增援陆军至鸭绿江口登陆的任务,在刚刚起锚返航途经黄海北部大东沟海域时,与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相遭遇。北洋舰队10艘主战军舰列成横队(雁行阵),向列作单纵队(单行鱼贯阵)的联合舰队驶去。12时50分,当双方舰队相距约5000与米时,刘步蟾下令发炮,“定远”舰前甲板上305mm口径的巨型主炮发出怒吼,炮弹掠空而过,因相距甚远而未能击中目标。5分钟后,当双方舰队相距3000多米时,日舰也开始发炮射击。顿时,交战海域的海面“地炉煮海海波涌,海鸟绝飞伏蛟恐”,世界近代海军史上一场规模罕见的黄海海战就这样打响了。

交战初始,“定远”舰的了望台被震塌,提督丁汝昌从了望台上坠落到甲板上而受伤,刘步蟾立即代行舰队指挥之职,指挥“定远”舰冲在北洋舰队横队的最前面,将日军由6艘军舰组成的本队拦腰截断,予以猛烈炮击。日舰“比睿”号企图从“定远”号和“靖远”号之间穿过,立即陷入北洋舰队数舰的炮火夹击之中;“定远”舰主炮击中其右舷,在后墙造成爆炸。不久,“定远”舰后主炮又击中日舰“赤城”号,日方文字记载了这发炮弹的后果:“弹片打穿正在观看海图之坂元舰长头部。鲜血及脑浆溅在海图台上,染红了罗盘针。”15时,日舰队旗舰“松岛”号、“千代田”号、“岩岛”号、“桥立”号和“扶桑”号5艘军舰,紧紧咬住北洋舰队旗舰“定远”和“镇远”号这两艘铁甲舰。在鏖战中,刘步蟾指挥两舰共同对敌,协同作战。

约15时30分许,“定远”舰前主炮一发命中日旗舰“松岛”号右舷下甲板,引起弹药爆炸;日本人川崎三郎编撰的《日清战史》一书详细记述了这一情形:“刹时如百电千雷崩裂,发出凄惨绝寰之巨响。俄尔剧烈震荡,船体倾斜。烈火百道,焰焰烛天;白烟茫茫,笼蔽沧海,死亡达八十四人。······死尸纷纷,或飞坠海底,或散乱甲板,骨碎血溢,异臭扑鼻,起惨瞻殆不可言状。”日方出版的《黄海大海战》一书更是对此作了细致而生动活泼的描述:“······头、手、足、肠等到处散乱着,脸和脊背被砸得难以分辨。负伤者或俯或仰或侧卧其间。从他们身上渗出鲜血,粘糊糊地向船体倾斜方向流去。滴着鲜血而微微颤动的肉片,固着在炮身和门上,尚未冷却,散发着体温的热气······。”“松岛”号遭此一击,官兵死伤达113人,各炮多半被毁,舰体损伤严重,舵机失灵,丧失了作战能力,只得临时将“桥立”号改为代理旗舰。

17时40分左右,日本联合舰队主动收队撤离战场,向东南方向驶去。此时,日垂西山,暮色已近,历时5个小时之久的这场残酷海上大绞杀结束了。黄海海战之后,北洋舰队在旅顺口军港整修。提督丁汝昌上岸养伤,清廷特谕令刘步蟾代理提督之职,并因功将他晋升为记名提督,赏“格洪额巴图鲁”勇号。他夙夜督工,恪尽职守,仅一个月,北洋舰队各舰即全部整修完毕。10月18日,丁汝昌率北洋舰队从旅顺口移防威海卫军港。12月,日军决定发动山东半岛战役。

威海卫战役

1895年1月20日,日本陆军攻占了威海卫城和南北两帮炮台,海军严密封锁海面,达成了对集泊于港内的北洋舰队的水陆夹击态势;北洋舰队由此陷入困境。在险恶的形势里,刘步蟾辅佐丁汝昌,积极组织北洋舰队进行顽强的抵抗,打退了日本海军的多次进攻。2月5日凌晨,刘步蟾和丁汝昌正在“定远”舰上商议作战事宜,日军派出鱼雷艇队进行偷袭,“定远”舰被鱼雷击中。刘步蟾一面组织堵漏,一面果断地下令砍断锚链,将“定远”舰驶至刘公岛附近的浅水处,以充当炮台使用。此后,刘步蟾指挥“定远”舰配合炮台,先后打退了日军的8次进攻。

2月10日,被困在刘公岛的北洋舰队弹尽粮绝,外援无望,危在旦夕。“定远”舰坐滩岸边,也是伤痕累累,不堪久战。此时,北洋舰队内部一些官兵逼迫丁汝昌和刘步蟾率军投降。刘步蟾坚辞拒降,但也深感自己无力挽回大局;为免资敌,他忍痛下令炸沉了由自己在德国监造并一直驾驶的“定远”舰。当天深夜,处于极度绝望之中的刘步蟾悲愤难禁,服毒自杀,做到了“舰亡与亡,志节凛然,无愧舍生取义”,时年仅44岁。

李鸿章获悉刘步蟾自杀的消息后,深感惋惜,并盛赞刘步蟾当年直陈御日之计是实言真心。清廷谕令:将刘步蟾照提督阵亡例从优赐恤,世袭骑都尉加一等云骑尉。一代海军名将,就这样与他所钟爱的战舰,一同消失在保家卫国的海上疆场。

2 青海省利生慈善协会副会长、画家

刘步蟾 职业画家,青海省利生慈善协会副会长。

1989年,北京第11届亚运会大型文艺展览会,作品《雄风》被收藏;

1990年,山东师生作品展,《青春的活力》获三等奖;

1995年,日本东京国际美展,作品《孔子》获三等奖并被收藏;

1996年,《刘步蟾与红楼梦画卷》由中央、山东电视台播出;

1997年,中国美术馆迎香港回归作品展,《不白活一回》获优秀奖并在人民大会堂颁奖;

1998年,在武汉、广州举办个人画展,湖北省委书记关广富参观并题词"后生可畏",湖北省美协主席周韶华、山东省书协主席张业法分别题词祝贺,大型作品《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被湖北省委收藏,《夜宴图》被汉口皇菲宫收藏;

1999年,在长沙、韩国举办个人画展,大型作品《玄藏西行》、《唐人马球图》分别被甘露寺和北京玉苑楼收藏;

1999年师从中央美院院长叶毓中先生,著名画家杨永清、魏传义分别题词"下笔有神"和"沧桑岁月,痴心不改";

作品先后由《中国书画》、《连环画报》、《迎香港回归获奖作品集》、《当代名家中堂画集》、《当代青年画家水墨画》、《跨世纪名人书画》、《世界书画名人录》、《人民日报》、《联合报》、《中国纺织报》等刊物多次介绍,作品多流传东南亚及华人社区。

2003年出版《刘步蟾白描作品集》, 中央美院院长、画家、诗人叶毓中先生撰文“心美如画,画美如心”,书法家、诗人陈子恒先生撰文“步蟾宗圣境 写丹青光明”,祝贺出版。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2:3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