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表 |
释义 | 1 东汉末年的荆州牧刘表(142-208)字景升,山阳郡高平(今山东微山)人。东汉末年名士,汉室宗亲,荆州牧,汉末群雄之一。 中文名:刘表 别名:刘景升 国籍:中国 出生地:山东微山 出生日期:公元142年 逝世日期:公元208年 职业:镇南将军、荆州牧、假节 爵位:成武侯 ◎ 个人资料生卒:142年—208年(67岁) 容貌:身长八尺余,姿貌温伟 身高:约合现今1.86米 官爵:镇南将军、荆州牧、成武侯 家族资料:鲁恭王刘佘后代 配偶 蔡夫人 子女 刘琦、刘琮、刘修(字季绪,见《三国志·陈思王传》之裴注) 相关人物 袁绍、孙坚、刘备、张绣 曾效力过的势力 东汉 山阳郡高平人(山阳郡汉置,晋改为高平国,故治在今山东省微山县北两城镇) 刘备屡败于北方,慕投刘表,称为兄弟;论血缘,他属于汉家皇室一族。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刘表是正宗的皇亲。 ◎ 人物简介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人(山阳郡汉置,晋改为高平国,故治在今山东微山县北部的两城镇)。姿貌温伟,少时知名于世,与七位贤士同号为「八俊」。为大将军何进辟为掾,出任北军中候。后代王睿为荆州刺史,用蒯氏兄弟、蔡瑁等人为辅。李傕等入长安,刘表遣使奉贡。傕以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假节,以为己援。在荆州期间,刘表恩威并着,招诱有方,万里肃清,群民悦服。又开经立学,爱民养士,从容自保。远交袁绍,近结张绣,内纳刘备,据地数千里,带甲十余万,称雄荆江,先杀江东孙坚,后又常抗曹操,是曹操强敌之一。然而刘表为人性多疑忌,好于坐谈,立意自守,而无四方之志,后更宠溺后妻蔡氏,使妻族蔡瑁等得权。刘表死后,蔡瑁等人废长立幼,奉表次子刘琮为主;曹操南征,刘琮举州以降,荆州遂没。 ◎ 生平◎ 早期活动刘表年轻时受到良好的儒家教育,他参加过太学生运动,被称为“八俊”之一(《张璠汉纪》曰:表与同郡人张隐、薛郁、王访、宣靖、公褚〔绪〕恭、刘祗、田林为八交,或谓之八顾。《汉末名士录》云:表与汝南陈翔字仲麟、范滂字孟博、鲁国孔昱字世元、勃海苑康字仲真、山阳檀敷字文友、张俭字符节、南阳岑晊字公孝为八友。《后汉书》亦载表与同郡张俭等号为“八顾”,又指与张俭、岑晊、陈翔、孔昱、苑康、檀敷、翟超等称为“八及”。《三国演义》取后者)。刘表曾于党锢时期与同郡张俭等受到讪议,被迫逃亡。党禁解除后刘表受大将军何进辟为掾,推荐再次入朝,出任北军中候。 ◎ 统治荆州190年,荆州刺史王睿被孙坚所杀,董卓上书遣当时的北军中侯刘表继任。由于通往荆州的道路被强盗和袁术堵挡,刘表无法直接上任,于是他匿名独身赴荆州,方才得以上任。其时山东兵锋四起,江南宗贼大盛,刘表亦合军兵屯于襄阳。司马彪《战略》载:刘表初在荆州之时,江南宗贼甚盛,袁术屯于鲁阳,手下拥有所有南阳之众。吴人苏代为长沙太守,贝羽为华容长,各据民兵而于当地称霸。刘表至荆州,单马进入宜城,与延中庐县人蒯良、蒯越、襄阳人蔡瑁等共谋大略。刘表问道:“此间宗贼甚盛,群众不附,袁术因而取乱,祸事如今已至了啊!我希望在这里征兵,但恐其不能聚集,有何对策?”蒯良道:“群众不附的原因,是出于仁之不足,群众依附而不能兴治的原因,是出于义之不足;如果仁义之道能行,则百姓来归如水势之向下,何必担忧来者之不从而要问兴兵之策呢?”刘表又问蒯越,蒯越道:“治平者以仁义为先,治乱者以权谋为先。兵不在多,在能得其人。袁术为人勇而无断,苏代、贝羽皆一勇之武夫,不足为虑。宗贼首领多贪暴,为其属下所忧。我手下有一些平日具备修养的人,若遣去示之以利,宗贼首领必定持众而来。使君便诛其无道者,再抚而用其众。如此一州之人,都乐于留守此州,得知使君为人有德,必定扶老携弱而至。然后兵集众附,南据江陵,北守襄阳,荆州八郡可传檄而定。袁术等人虽至,亦无所能为了。”刘表叹道:“子柔(蒯良字)之言,可谓雍季之论。异度(蒯越字)之计,可谓臼犯之谋。”便使蒯越遣人往诱宗贼,来者五十五人(《后汉书》载十五人),皆斩之。并袭取其众,或即授以部曲。唯有江夏贼张虎、陈生拥众据守襄阳,刘表乃使蒯越与庞季单骑往说降之,于是江南悉平。刘表自此理兵襄阳,以观时变。 ◎ 结怨江东刘表在荆州稳定了境内的局势,诛杀了当地的强盗后,又收复了襄阳,同时有效地抵挡了江南孙氏的进攻,结果孙坚与刘表对战时被流矢所杀(《典略》曰:“刘表夜遣将黄祖潜出兵,坚逆与战,祖败走,窜岘山中。坚乘胜夜追祖,祖部兵从竹木闲射坚,杀之。”《英雄记》曰:“刘表将吕介〔《吴志》引《英雄记》为吕公〕将兵缘山向坚,坚轻骑寻山讨介,介下兵射中坚头,应时物故。”与此不同)。不久李傕、郭汜进据长安,想结连刘表为外援,便以朝廷命诏封刘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假节。于是刘表在荆州八郡营造了一个相对中原来说比较安全的割据势力。许多士民在当时都逃离中原,而选择前往荆州避难,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诸葛亮。其他一些在中原无法立足的军阀也逃往荆州,寄居刘表之下,比如刘备。 ◎ 保守故土196年,汉献帝迁都许昌刘表虽遣使奉贡,但却北与袁绍相结。治中邓羲谏刘表,刘表不听,于是邓羲辞疾而退,终刘表之世不为其仕。(《汉晋春秋》曰:表答羲曰:“内不失贡职,外不背盟主,此天下之达义也。治中独何怪乎?”)其时骠骑将军张济自关中出走南阳,往攻穰城,却因中飞矢而死。荆州官吏皆向刘表祝贺。刘表道:“张济因穷而来,我作为主人却如此无礼,乃至于彼此交锋,此非牧(刘表为荆州牧,指自己)之本意,牧只受吊而不受贺。”使人纳张济之众,众闻讯而喜,尽皆服从。(《献帝春秋》曰:“济引众入荆州,贾诩随之归刘表。襄阳城守不受,济因攻之,为流矢所中。济从子绣收众而退。刘表自责,以为己无宾主礼,遣使招绣,绣遂屯襄阳,为表北藩。”) 198年长沙太守张羡率零陵、桂阳三郡叛逆刘表,刘表遣兵攻围,连年不下。后张羡病死,长沙人又立其子张怿为主,于是刘表攻下张怿,广开土地,南收零陵、桂阳,北据汉川,坐拥数千里疆域,带甲兵十余万。初时,荆州之地,贼众扰民,互相煽动生事,使得荆州处处沸荡动乱。刘表作为荆州牧,却能招诱有方,威怀兼治,令一些贼党豪强亦可以为其所用,于是万里肃清,群民悦服。另一方面,从关西、兖州、豫州而来,要投靠荆州的学者有上千人之多,刘表对他们都能加以安慰赈赡,学者们受到资助,都能得到保护。《英雄记》又载:州界群寇既尽,刘表便开立学官,博求儒士,使綦毋闿、宋忠等撰写五经章句,称之为后定。刘表在任内, ◎ 爱民养士,从容自保同年刘表又与张绣合击曹操。其时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袁绍遣人致刘表求助,刘表向其许诺,但又不正式派遣军队,亦不肯相助曹操,他只希望自保于江汉之间,以观天下之变。从事中郎韩嵩、别驾刘先向刘表说:“豪杰并争,两雄相持,天下之所重,只在于将军。将军若是希望于乱世有所作为,便应乘天下方乱而起事;如若不然,则应选择一个能够领导天下的人而相从。将军现在坐拥十万之众,而只是安坐而观望。所谓见贤而不能助(指曹操),请和而不能得(指袁绍),如此两家必将归怨于将军,将军也不可能继续从容自立了。以曹公之明哲,天下贤俊皆向而归之,其势必能灭袁绍,然后必定带兵南向以击江汉,恐怕将军也不能抵御其大军。所以我为将军计算了,不如举州依附曹公,曹公必然会重待将军;如此便可以长享福祚,子孙晏然,这才是真正的万全之策。”蒯越亦以此劝刘表,可是刘表狐疑不决,便派遣韩嵩往见曹操,以观虚实。韩嵩从许都回来后,指出曹操威德并立,是真正的明主,便劝刘表遣子入质。刘表却因而怀疑韩嵩反为曹操做事,大为愤怒,要杀韩嵩,然而当问及韩嵩之随行者时,得知韩嵩只是说出肺腑之言,并无他意,方才放过韩嵩。从这件事可以反映出刘表虽然外貌儒雅,然而心里却颇为多疑。 ◎ 结交刘备201年刘备自袁绍处来投奔荆州,刘表厚相结待,然而却不能加以大用。《汉晋春秋》曰:曹操始征柳城时,刘备曾游说刘表起兵袭击许都,刘表不从其议。及至曹操归还,刘表才对刘备说:“不用君言,失此难逢之机。”刘备只得说:“方今天下分裂,干戈日起,机会不断出现,岂会有所终极?若能应之于后,那么这次也未足为恨。”不过,在诸侯争战中刘表始终持中立态度,而同时刘表也不再向中央政府交纳税收。刘表的自守态度也使得荆州地区避免了许多战火,为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 病死207年曹操在稳定了中原的局势后开始向南方发展。荆州成为他的第一个进攻目标。刘表虽然能够在荆州建立一个割据势力,但面对曹操的军队却无法保护他的疆域。次年刘表病重身亡,他的儿子兼继承人刘琮投降曹操。 ◎ 简明演义传记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人,是汉室宗亲。姿貌温伟,少时知名于世,与七位贤士同号为「八友」,东汉末为镇南将军、荆州牧,用蒯氏兄弟、蔡瑁等人为辅,世称「刘荆州」。讨董诸侯联盟解散后,孙坚暗得国玺归南,刘表因袁绍通知此事,于孙坚归程上截击之,两家结怨。后孙坚跨江击刘表,反为刘表军所杀于岘山。刘表后纳张绣为屏藩,互结唇齿,深为曹操所忌。曹操与袁绍相持于河北时,二人争相结纳刘表为外援,然而刘表为人性多疑忌,好于坐谈,立意自守,而无四方之志,于是两不相助。刘备屡败于北方,慕投刘表,称为兄弟;刘表厚待刘备,然而不能加以任用。后刘表更宠溺后妻蔡氏,使妻族蔡瑁等得权。刘表死后,蔡瑁等人废长立幼,奉表次子刘琮为主;曹操南征,刘琮举州以降,荆州遂没。 刘表盘踞荆州时,还管辖长江以南的好多地方。刘表的儿子们都非常骄横奢侈,而且喜爱饮酒。刘表有三只贵重的酒器。一只叫“伯雅”,盛七升酒;一只叫“仲雅”,盛六升酒;一只叫“季雅”,盛五升酒。 ◎ 历史评价刘表勤勉好学,善于独立思考。十七岁时,刘表就曾向自己的同乡兼老师——当时的南阳太守王畅提出:“奢不僭上,俭不逼下,盖中庸之道,是故蘧伯玉耻独为君子。府君若不师孔圣之明训,而慕夷齐之末操,无乃皎然自遗于世!”这段话是针对王畅过于简朴的生活作风而提出的疑问,并且充分表明了自己与众不同的独特见解。青年时期的刘表没有仿效当时流行的隐居山林的清流作风,而是积极地投身仕途,被大将军何进辟为掾属,很受何进的赏识,后来被升为北军中候,掌管禁军。初平元年(190年),原荆州刺史王睿被孙坚杀死,何进向朝廷推荐了刘表担任荆州刺史,这也显示出何进对刘表的偏爱及对刘表的能力和才华的肯定。 当时的荆州形势相当复杂。“江南宗贼盛,袁术屯鲁阳,尽有南阳之众。吴人苏代领长沙太守,贝羽为华容长,各阻兵作乱”(见《三国志·刘表传》裴注引司马彪《战略》),而刘表却是“单骑入宜城”。面对荆州混乱的局面,刘表显得从容镇定,沉着冷静,并果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迅速稳定了局势。首先,他争取了当地具有很大影响力的蔡、蒯两大家族的信任和支持,并征求他们的建议。 当时蒯良、蒯越两兄弟都颇有才识名望,蒯良对局势提出的见解是“众不附者,仁不足也,附而不治者,义不足也”,认为“苟仁义之道行,百姓归之如水之趣下,何患所至之不从而问兴兵与策乎?”(见《三国志·刘表传》裴注)而蒯越却有不同的意见,他说“治平者先仁义,治乱者先权谋”,又认为“宗贼帅多贪暴,为下所患。越有所素养者,使示之以利,必以众来。君诛其无道,抚而用之。一州之人,有乐存之心,闻君盛德,必襁负而至矣。”还建议刘表“兵集众附,南据江陵,北守襄阳”。 应该说蒯良说得比较虚一些,而蒯越的建议则是极富实干精神的,刘表也用很高明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他说“子柔之言,雍季之论也。异度之计,臼犯之谋也”,先把两个人都夸了一番,然后采纳蒯越的谋略,“使(蒯)越遣人诱宗贼,至者五十五人,皆斩之,袭取众多,或既授部曲”,一举歼灭了宗贼势力,后来他又平定了零陵、长沙等郡,扭转了荆州的混乱局面,刘表自己也晋升为荆州牧、镇南将军。 经过几年努力,刘表成为一个仅次于两袁兄弟的一股强大势力,“南收零、桂,北据汗川,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见《三国志·刘表传》)说到这里,谁还能说刘表是“虚有其表”呢?完完全全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实干家! 刘表控制荆州以后,对于属地的管理也是励精图治,有条不紊,贡献良多,体现出一代能臣的本色,把荆州治理得有声有色,之前“人情好扰,加以四方震骇,寇贼相扇,处处糜沸”的荆州,变成了“万里肃清”的东汉后期最后一片乐土。在对外问题上,刘表采取了拥兵自重的正确政策,尽量避免发生大的冲突,以免造成老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在经济上,刘表有效利用了当地各大家族的势力,推行了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得农业生产得到了很大的恢复和发展,荆州地区的百姓“大小咸悦而服之”。对刘表的这种评价,莫说是在后汉军阀混战时期,就是在局面相对平静的三国鼎立时期,也是独一无二,是别人所无法得到的。刘表“起立学校,博求儒术”,对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由于政局稳定,各方人才纷纷从各地迁往荆州,人数数以千记,其中既有像水镜先生司马徽这样的名流,也有像徐庶、石广元等青年才俊,甚至还有后来大名鼎鼎的诸葛亮等。试问,一个虚有其表之人能有如此辉煌的政绩吗?如此的“爱民养士,从容自保”,难道是一个虚名无实者所能做到的吗?可以这样说,刘表的确是一代能臣,他的有效管理让各路诸侯羡慕不已,对于其治理下的荆州都是垂涎欲滴。鲁肃就曾经对孙权这样评价荆州:“沃野千里、士民殷富”,这也算是对刘表恰如其分的评价了。 ◎ 历史评语概述 陈寿(233—297)评曰:「袁绍、刘表,咸有威容、器观,知名当世。表跨蹈汉南,绍鹰扬河朔,然皆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废嫡立庶,舍礼崇爱,至于后嗣颠蹙,社稷倾覆,非不幸也。昔项籍背范增之谋,以丧其王业;绍之杀田丰,乃甚於羽远矣!」(《三国志·魏书六·董二袁刘传》) 曹操(155—220)亦曾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三国志·吴书》) 魏武故事载令曰:「楚有江、汉山川之险,后服先疆,与秦争衡,荆州则其故地。刘镇南久用其民矣。身没之后,诸子鼎峙,虽终难全,犹可引日。」(《三国志·魏书六·董二袁刘传》) 曹操还说:「我攻吕布,表不为寇,官渡之役,不救袁绍,此自守之贼也,宜为后图。」(《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引《魏书》) 范晔(398—446)论曰:「刘表道不相越,而欲卧收天运,拟踪三分,其犹木禺之于人也。」(《后汉书·卷七十四·袁绍刘表列传》) 范晔赞曰:「绍姿弘雅,表亦长者。称雄河外,擅强南夏。鱼俪汉舳,云屯冀马。窥图讯鼎,禋天类社。既云天工,亦资人亮。矜强少成,坐谈奚望。回皇冢嬖,身颓业丧。」(《后汉书·卷七十四·袁绍刘表列传》) 贾诩(147—224)曰:「表,平世三公才也;不见事变,多疑无决,无能为也。」(《三国志·魏书·荀彧荀攸贾诩传》引《傅子》) 郭嘉(170—207)曰:「表,坐谈客耳。」(《三国志·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 裴松之(372—451)潜私谓所亲王粲、司马芝曰:「刘牧非霸王之才,乃欲西伯自处,其败无日矣。」、「刘景升,仁义之主也!」(《三国志·魏书·裴潜传》) ◎ 《刘镇南碑》君讳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人也。君膺期诞生,瑰伟大度,黄中通理,博物多识。(《世说·轻诋篇》注作「博识多闻」。)为郡功曹,千里称平。上计吏辟大将军府,迁北军中侯,在位十旬,以贤能特选拜荆州刺史。初平元年十一月到官,清风先丘,莫不震肃,奸轨改节,不仁引颈。君乃布恺悌,流惠和,慕唐叔之野棠,思王遵之驱?,赋政造次,德化宣行。 俄而汉室大乱,祸起萧墙,赋臣专政,豪雄虎争,县邑闾里,奸仇烟发,州县残破,天下土崩,四海大坏。当是时也,虽有孔、翟之圣贤,育贵之勇势,无所措其智力。君遇险而建略,遭难而发权,招命英俊,援得骁雄,谋臣武将,合策明计。出次北境,迁屯汉阴,因沧浪以为隍,即春叶以为庸。南抚衡阳,东绥淄沂,西靖巫山,保?四疆。选才任良,式序贤能,简将命卒,棋布星陈,备要塞之处,戍八方之边;劝穑务农,以田以渔,?余粟红腐,年谷丰夥。江湖之中,无劫掠之寇,沅湘之间,无攘窃之民。郡守令长,冠带章服,府寺亭乡,崇栋高门,皆如其旧;当世知名,辐辏而到,四方襁负,自远若归;穷山幽谷,于是为邦。百工集趣,机巧万端,器械通变,利民无穷。邻邦怀慕,交扬益州,尽遣驿使,冠盖相望。下民有「康哉之歌」,群后有归功之绪;莫匪嘉绩,克厌帝心,即迁州牧,又迁安南将军,领州如故。 于时诸州或失土流播,或水潦没害,人民死丧,百遗二三,而君保完万里,至于沧海。圣朝钦亮,析圭授土,俾扬武威,遣御史中丞锺繇即拜镇南将军,锡鼓吹大车,策命褒崇,谓之伯父;置长史司马从事中郎,开府辟召,仪如三公。上复遣左中郎将祝耽授节,以增威重,并督交、扬、益三州,委以东南,惟君所裁。虽周召授分陕之任,不过远也。 交州殊远,王途未夷,夷民归附,大小受命,其郡县长吏有缺,皆来请之,君权为选置,以安荒裔,辄别上闻,齐桓迁邢、封卫之义也。武功既亢,广开雍泮,设俎豆,陈垒彝,亲行乡射,跻彼公堂,笃志好学,吏子弟受禄之徒,盖以千计。洪生巨儒,朝夕讲诲,りり如也。虽洙泗之间,学者所集,方之蔑如也。深愍末学远本离质,乃令诸儒改定五经章句,删划浮辞,芟除烦重,赞之者用力少,而探微知机者多。又求遗书,写还新者,留其故本,于是古典坟集,充满州闾。及延见武将文吏,教令温雅,礼接优隆,言不及军旅之事,辞不迁官曹之文。上论三坟八索之典,下陈辅世忠义之方。内刚如秋霜,外柔如春阳,不伐其善,不有其庸,如彼川流,每往兹通,可谓道理丕才,命世希有者已。仁者寿,宜享胡考。昊天不吊,年六十有七,建安十三年八月遘疾殒薨。耕夫罢耜,织女投杼,老幼哀号,若丧父母。时道路难险,留坟州土,转移葬归立墓。父勉其子,妻勉其夫,欲共扶送,至于乡里。南乡太守乐阳亭侯?思等言及志在州里者,自各发卒,具送灵柩之资,授征拜五官中郎将,乃共上归本县葬,见听许。太和二年,葬于先茔。于是故臣惧沦休伐,以为申伯、甫侯之翼周室,受辂车、乘马、玄衮、赤舄之赐,诗人咏功,列于《大雅》,至令不朽,况乎将军牧二川二纪,功载王府,赐命优备。赖而生者,毓子孕孙,能不歌叹?乃作颂曰: 猗欤将军,膺期挺生。桓桓其武,温温其人。初干千里,允显使臣。幕府礼命,集于北军。督齐禁旅,如罴如熊。眷然南顾,绥我荆衡。将军之来,民安物丰。江湖交壤,刑清国兴。蔽芾甘棠,召伯听讼。周人勿划,我赖其祯。欲报之德,胡不亿年。如何殂逝,孤弃万民!镌勒墓石,以纪洪勋。昭示来世,垂芳后昆。(宋人所编《蔡中郎集》。又略见《世说·轻诋篇》注。案:邕死于初平三年,而此碑有太和二年之语,距邕死已三十六年。今移归魏阙名类) 2 卡牌游戏《三国杀》中武将卡牌势力:群 体力:4勾玉 称号:跨蹈汉南 武将技能: 自守:摸牌阶段,你可以额外摸X张牌(X为你已损失的体力值),然后跳过你此回合的出牌阶段 宗室:锁定技,你的手牌上限为你的当前体力值加场上现存势力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