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榴园镇 |
释义 | “榴园镇”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城区西郊,是典型的城郊镇。辖54个村委会,总人口50685人。辖区东西长50余华里,南北宽近20华里,总面积12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7万亩。206国道纵贯南北。 简介郯薛公路横穿东西,南靠京杭大运河,北依枣庄水旱两大交通枢纽,距京沪铁路、京福高速公路仅2公里。该镇不仅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而且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冠世榴园”景区总体坐落于镇境内,因此,得名“榴园镇”,万亩榴园连同市农业新技术园、康居生态园、石榴盆景园区民营经济园、奇石园六大园区具相当规模,工农业发展潜力巨大。 行政区划辖:卜村、南刘、周庄、马山套、后湖、曹马、牛山后、颜村、小庄子、西棠阴、后光庄、和顺庄、白楼、七里山、东匡、陈村、位楼、南棠阴、前湖、桃花村、王庄、朱村、孙庄、林桥、关山口、王马山、北孙庄、王府山、白庙、北棠阴、八屯、匡四、栾庄、马河、贾泉、匡五、韩楼、郭庄、前光庄、白楼、逍遥、北刘、张村、吴庄、濠沟、褚庄、张庄、李山口、娘娘坟、官庄、付庄、龙泉庄、高庄、苗圈 生态环境生态经济峄城区榴园镇依托“冠世榴园”的优势,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废弃坑塘、煤矿塌陷地等资源,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林业、养殖业,营造出了林果飘香,坑塘涌绿,鱼跃鸭欢的良好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过去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实行掠夺式开发,造成该镇河道污染,林网遭伐,砖窑林立。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威胁着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镇确立了科学发展主题,决心走生态农业的发展之路。该镇种植面积达10万多亩,涉及石榴种植的村达15个。石榴树不仅可以绿化环境,防沙护坡,而且石榴果可以加工成上等的饮品和中药材,经济开发价值极高。他们抓住这一优势,鼓励和支持农民大力种植面积达2万亩。2002年,他们又利用西南山区荒山资源多的优势,投资100多万元,新建了一座“冠世榴园”姊妹园,种植总面积达3万亩。同时,他们还引导农民巧妙利用房前、屋后空闲地栽植石榴树,发展生态石榴专业村,不仅美化了环境,而且还可以增加收入。该镇王府山村,是市级生态村,每年仅庭院石榴一项人均收入500多元。此外,他们还借助这一优势,建立了20多家“田园人家”——庄户饭店,并推出了“进榴园、观榴景、喝榴茶、吃农家饭”的“休闲游”主题。每年春季到立冬前,游客盈门,生意兴隆,为该镇的“观光农业”和“冠世榴园”新添了一景。仅此一项,每户年可收入5万余元。在此基础上,这个镇又大力发展了以板栗、凯特杏为主的林果业和花卉、盆景业。到目前,全镇已发展林果专业村18个,花卉、盆景专业户40多家,林果业形成了榴园农民增收的半壁河山。 开发坑塘废地,建设生态经济园区。榴园镇有大小沙河故道3000多亩,再加上60多个坑塘、废窑场、煤矿塌陷地,可用于开发的湿地资源达5000余亩。他们采取“谁投资,谁开发,谁受益”的办法,鼓励农民和机关干部承包租赁农村坑塘、废弃窑场,开发沙河故道,联手搞经济开发,建设生态经济园区,或种藕、或养殖、或养鸭、或植树,使全镇沙河故道、坑塘湿地得到了充分开发利用。 民营经济概况2007年该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区位、资源优势,以培育主导产业,促进民营经济集聚式、规模化发展为方向。按照“四放开、五不限、六个一样”的原则,放开、放活、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最大限度地增加总量,提升质量。全镇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各项经济指标均超额完成年初上级下达的任务目标,民营经济利税额达到历史最高值。纳税额占镇财政收入的80%以上。 实力增强一、实力显著增强,总量迅速膨胀。通过政策扶持,领导帮包,推行党政成员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制度,加强指导和服务,大力培植优势产业,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档次。以镇驻地、桃花、棠阴三大民营经济聚集区为依托,加快培育特色民营群体,增创经济发展新优势。全镇新增个体工商户355户。民营经济强村2个,全镇民营经济单位数3982个,其中民营企业105个,个体工商户3876个。全镇民营经从业人员15916人,其中民营企业7085人,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8430人,全镇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83248万元,完成年计划114.4%,同比增长39.6%。 质量提升二、壮大民营工业,提升发展质量。坚持抓大扶强,膨胀骨干,大力发展民营工业,重点培植源大淀粉、东方淀粉、舜天彩印、富源玩具、丰源金属制品等民营大户,推动玩具、彩印、淀粉、纺织、陶瓷等优势产业的发展。2007年工业增加值60604万元,同比增长39.6%,规模工业增加值24641万元,全镇民营经济营业收入277494万元,占年计划的114.4%,同比增长39.6%,其中工业营业收入205346万元,规模工业营业收入82138万元,全镇民营经济利税总额30525万元,占年计划111.7%,同比增长39.6%,全镇民营经济出口交货值31083万元,同比增长29.7%,其中工业出口交货值23001万元,同比增长29.1%,规模工业出口交货值9201万元。 增强发展后劲三、狠抓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按照“引进一批,续建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的要求,不断加大投入,健全项目建设推进机制,全面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镇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实现22514万元,占年计划的114%,同比增长47.2%,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6660万元,同比增长47.1%,规模工业固定资产投资6664万元。全年新增投资额3000万元以上民营企业5个,分别是坤元塑编、新星钢结构、通源纺织、东方纸业、旭鑫车辆制造项目,全部完成了年度计划投资,主体工程已完工,投产运营。全镇民营企业安全生产态势良好,全年无重大机械和人身伤亡事故,企业“三废”排放达标,新上项目做到“三同时”,人口和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均达到管理要求。 特色产业石榴品牌石榴作为一个品牌产业,已成为该镇一项名副其实的大产业。榴园镇以石榴及相关产业为主线发展农林经济,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和谐社会发展,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自已特有的工作方法。坚持以和谐乡村建设为抓手,围绕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协调发展的新路子,着力发展农村经济,改善镇村面貌,培育新型农民,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该镇北孙庄村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北孙庄村位于该镇西北部的“万亩榴园”内,是榴园镇8个市级文明生态村之一。由于近几年的经济发展,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家家都有了机动车,再加上村子位于景区内,来往的旅游车辆也较多,村里正在自费修一条“村级外环路”来适应车辆增多的需求,一来可以减少安全隐患,二来也为村子以后的规范发展打下基础。 2006年,北孙庄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5100元,率先在全镇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户户通自来水,实施了沼气建设工程,建成了文体休闲广场,村庄绿化达到市级标准。全村1006人,258户,耕地1050亩,石榴丰产林面积达600余亩。该村地理位置的优势带来了石榴资源的优势,村里大力引导和鼓励群众发展石榴产业。仅此一项年人均增收近1000元。 冠世榴园景区我国著名的冠世榴园景区就坐落于该镇境内,石榴也就自然成了该镇的标志,榴园镇也因此而得名。目前,该镇石榴种植面积已超过10万亩,石榴年产量达3000万公斤,产值过亿元,整个峄城区从事石榴生产的1.29万人中,有1.2万人在榴园镇。在做大石榴产业的工作思路上,区、镇两级政府的想法是一致的。2005年8月,峄城区专门成立了石榴产销协会,注册了“峄城石榴”商标。为石榴产业的全面推广做好了品牌准备。同年12月,在此基础之上又成立了峄城区石榴质量信用协会,又为石榴产业的推广制定了信誉保障。有了品牌和信誉这两块金字招牌,就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了解,该镇目前正在筹备建设全国标准化石榴示范区5000亩,目前已投入先期建设资金50余万元,各项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扩大后的标准化示范区具体包括榴园镇王府山、白楼、魏楼、小庄子、朱村等5个行政村,示范面积5000亩。在示范区内通过采取标准化生产,提高果品质量,以获得比普通生产的果园较高的产量及经济效益,促进全区石榴生产再上新水平,同时带动石榴饮料、石榴茶、石榴酒、石榴盆景、石榴药材等加工业和旅游业的发展。 城镇建设为落实全区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的工作部署,榴园镇坚持规划先行,建管并重,突出生态,讲文明树新风,提升建设品味,优化发展环境,推动了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是立足城郊优势,加强规划管理,提升配套建设水平。坚持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城乡结合部。进一步加大设施改造和开发力度,着力抓好榴园路、206国道和开发区道路配套改造等重点工程建设,完善照明、供排水、通讯、电力设施配套。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突出桃花村、马河、北刘庄等“城中村”的改造和背街小巷治理,做到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硬化一步到位,一次成型,促进市容市貌明显改观。二是突出特色,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以“冠世榴园”景区为中心,向西部、南部辐射,扩大石榴生态林面积10000亩。坚持不懈地抓好平原林网和沿河、道路两侧、驻地单位周边的绿化,建设绿化带25公里,栽植绿化苗木200万株。大力开发“农家乐”生态旅游产业,建设休闲、垂钓、观光、餐饮等生态精品工程20余处,以创建文明生态村为抓手,扎实开展“一建四改”生态示范工程建设,建沼气池450个、自来水入户率达65%。三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倡导文明新风。大力开展“文明新风进万家”、三下乡、“创文明城市、做文明人”活动,评选文明家庭、文明标兵、好媳妇、好婆婆200余个(人),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庄创建活动,全镇建设村级“文明一条街”16个,开展科教、文化、法律、卫生、道德规范等“五进村”活动5次,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同时,坚持“巩固、提高、拓展”,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深化各项创建工作,推动了“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产业发展榴园镇从解决好“三农”问题入手,突出特色巧打优势牌;扶持壮大龙头企业,搞好农产品转化增值;用活政策,大力转移剩余劳力,加快了农民增收步伐。2008年1至4月,全镇农业增加值达7000多万元,增长6.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026元,同比增长4.8%。 抓住优势产业的“牛鼻子”,搞好规模扩张,夯实农民收入的基础。榴园镇是石榴、大棚果、大棚菜的专业生产镇,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之前,这个镇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规定了“三不发展”,即不符合本地实际的产业不发展,市场考察不准、没有把握的产业不发展,违背农民意愿的不发展。并确立了以“六园”、“三带”、“两化”建设为重点的农业产业调整框架。在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的同时,该镇巧打“石榴牌”,形成了石榴盆景制作、石榴苗培育、石榴饮品生产、石榴餐饮等优势产业。目前,全镇石榴种植面积已发展到近8万亩,其中发展无公害石榴基地近4万亩,发展大棚果300多亩,高效蔬菜大棚3000多个,石榴盆景园23个,发展养殖小区25处,发展养殖专业村28个,四大主导产业占农业总收入的70%以上。 以龙头带基地,不断提高农产品转化增值的能力。该镇针对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偏低,外向度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对农业带动乏力的实际,采取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拉长产业链的发展战略。在抓好现有的淀粉、玩具、石榴深加工等龙头企业的同时,引导各龙头企业先后与省农科院、北京大学、莱阳农学院等二十多所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合作,大大增强了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到目前,全镇龙头企业已发展到13家,实现农产品转化率48%以上,带动了玉米、石榴种植业的规模膨胀和农民增收。 用活政策,鼓励农民离土生财。该镇积极吸引民间资金,加快小城镇建设,为20000多名农村剩余劳力进入城镇从事二、三产业构建了平台。与此同时,他们积极与劳务输出部门合作,推荐更多的农民有组织地外出务工。同时搞好用工信息、技能培训、定期考察等方面的全程服务。据调查,目前,该镇农民长期在外经商、打工的人员达4000多人,农忙季节打短工的人员达1800余人。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外出务工农民每年可实现收入3800多万元,全镇人均务工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6%以上。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