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岭南十大名楼
释义

综述

岭南十大名楼为指岭南地区十大著名阁楼,历史悠久,为历代文人墨客传诵,主分布要在广东,有:

广州越秀山“镇海楼”、广州五仙观“禁钟楼”、广州海关“大钟楼”、广州珠江“塔影楼”、韶关北江“风采楼”、肇庆西江“闽江楼”、佛山顺德“碧江金搂”、江门台山“浮月洋楼”、揭阳普宁“文昌阁”、潮州西湖“涵碧楼”。

广州越秀山镇海楼

十大“名楼”,排在第一位的自然当属享有“五岭以南第一楼”美誉的镇海楼了。它坐落在广州越秀山上,早在明清时期就有“岭南第一胜揽”之称,并以“镇海层楼”、“越秀远眺”、“越秀层楼”先后列入羊城的新、旧八景。镇海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是永嘉侯朱亮祖所修筑的――这位明初时期出自安徽六安的草莽将领,因剿灭陈友谅、张士诚,夺取两广有功,被朱元璋封为永嘉侯出镇岭南。不过就在他大兴土木修建镇海楼时,却因收受贿赂,“所为多不法”而遭弹劾,不仅剥夺兵权,押解进京,而且被朱元璋鞭杖而死。朱亮祖虽然死了,但镇海楼却依然建了起来,它立于广州北城墙横经越秀山的最高处,成为当时岭南最宏伟的一座古城楼。

1928年镇海楼重建,高五层25米、宽31米、深16米,其中第一二层依然为明代红砂岩条石砌筑,底层墙厚3.9米,三层以上则为砖墙,朱墙绿瓦、飞檐重叠,显得巍峨壮观。因可远眺珠江出海口又名“望海楼”,又因楼高五层而俗称“五层楼”――呵呵,越秀山巅、五层之楼,在当年已是难以想象的啦。

如今镇海楼被辟为广州博物馆,里面陈列着广州古邑两千多年来发展的文物史料1200多件。楼前碑廊立有历代碑刻,其中最前面的四座石鼓文碑刻,原刻于公元前770年,距今2700多年,是我国最为古老的历史碑刻。另外在镇海楼的左边还残存着1100多米长的明代古城墙,它也是广州目前仅存的一段古城墙,右侧还陈列有12门古炮。

镇海楼下可俯瞰越秀山体育场,旁边还建有光复亭、海员亭、仲元图书馆(广州美术馆)、五羊雕塑、孙中山纪念碑等。

广州五仙观禁钟楼

禁钟楼的历史其实比镇海楼还要来得早点――它始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立于当年广州古城最早的道观“五仙观”的后面,与越秀山上的镇海楼遥相辉映,人称古城“双璧”。禁钟楼所在的五仙观始建于南汉时期,前身是祭祀五仙的谷神祠――相传周夷王时五位仙人骑着口含谷穗的五羊飞临广州,将谷穗赠给邑人,广州因此而叫羊城,简称穗。南宋时易名奉真观,明洪武十年(1377年)重建后改称五仙观,曾以“穗石洞天”和“五仙霞洞”列为明清的羊城八景。如今仍保存有仪门、中殿遗址和后殿。后殿的东侧保存有传说中五仙脚印的“穗石”,以及古城仅存两眼古泉之一的“佗泉”。

不过,最初的禁钟楼称为大钟楼,据说不是为了报时,而是为了防火报警所修筑的。呵呵,很有点像现在我们消防局的报警系统,足见当时的政府官员,比起我们现在深圳龙岗的那些昏官还来得清醒、明智。大钟楼红砂岩砌筑,上下两层高17.45米,下层中通往来,开着一个巨大的拱券洞门;上层楼台中央,则悬挂着一口高4.04米、直径2.1米、重约5吨的大铜钟,上面镌刻着明洪武十一年“广东等处承宣布政使司铸造”等篆体铭文,距今已600多年的历史了。由于钟口下方正对着楼基的门洞,所以一旦敲击,便会形成一股巨大的回响,悠扬雄浑,古城内外“相闻十里”――也许孤陋寡闻吧,我想它应该是我国古代最具规模的防火报警系统啦。

正因为是防火报警之用,所以平时自然是严禁撞击的。“响”则人心惶惶、“全城不宁”,久而久之,民间便有“煞气”一说。清代屈大均《广东新语》曾有这样的记载:“有司命击之,城中婴儿女死者千余,越一年(1646年)城(为清兵所)破,乃止勿击。”――于是,大钟楼便被称为“禁钟楼”了。

如今禁钟楼重檐翘角,朱红楼台,歇山顶式琉璃瓦顶,虽为周围的高楼大厦所困,但古色古香,仍显雄伟气势。沿着两侧狭窄的石阶可登上城楼,楼内仍悬挂着那口约5吨多重的明代大钟,不过眼看手勿动,它可不像其它地方的钟楼可以敲钟祈福,直到今天仍是“禁钟”,敲不得的。

钟楼下还陈列着一些红砂岩麒麟、旗杆架、青石华表等明清石雕,以及宋至清代的古碑刻10多方。楼后则是羊城“坡山古渡”的遗址――立有石碑,记载着宋代这里曾是古城边的坡山,晋代还是珠江北岸的一个渡口。岁月变迁,如今这里距珠江已有1公里多远了。

广州珠江塔影楼

在广州海关大钟楼对面,宽阔的西堤广场上坐落着一座孤零零的塔楼,因塔影倒映江面,于是雅称“塔影楼”;不过老一辈的广州人却将其称之为“鬼楼”——呵呵,倒不是楼里闹鬼,实在是因为它中西合璧,颇具西洋风格,而昔日老广又将洋人多称“鬼佬”,所以便有了这么一个不雅的俗称。塔影楼位于沿江西路36号,高约20米,“得水之势”,背江而建,四层西式小洋楼的顶层,则是一个中国传统的四檐滴水式塔楼,中西合璧,曾是辛亥革命时期人称“国叔”的陈少白联兴码头事务所兼办公室和住宅。它建于民国八年(1919年),与陈少白苦心经营的联兴码头,仿佛是上世纪20年代珠江边那场民国风云的历史见证——作为孙中山国民革命经费的一个来源,孙中山曾多次来这里探访,1921年当他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时,还在塔影楼小住过,并在这里与陈少白畅谈建国大计,盛邀陈少白出任总统府顾问。

哦,关于陈少白可参见我的博克《江门人文(1)》的介绍。1925年孙中山去世后,生性高雅的陈少白便辞官弃政,隐居在塔影楼上,“独留塔影送晨昏”。1928年回新会乡下时还曾写过一首《忆塔影楼》诗:“日日凝妆珠海岸,经年憔悴深闭门。风光如许人何处,厌记江潮涨落痕。”——楼如人也,孤零零立于江畔,凋零了近大半个世纪。

新世纪初,广州整治珠江两岸景观,已倾斜成“广州比萨斜塔”的塔影楼的去留曾一度引起争议。所幸一家民企投资三百多万,用了五十多个千斤顶将它扶正,维修后重新成为广州沿江路景观带的一个新亮点——如今楼内设有酒吧,还陈列着不少昔日陈少白的诗句、字画。而沿着曲折的楼梯上到四楼,则犹如进入一个传统的西关大屋。古老的风扇、茶几、油灯、青花瓷、挂钟、鸟笼,还有南洋的藤凳、欧陆宫廷的灯饰,感受的仿佛是上世纪20年代独特的岭南风情。顶层的天台上建有一座中式的四檐滴水塔楼,靠着雕花窗栏俯瞰,眼前是一片流光溢彩的珠江夜景——可是,只是喜欢蒲吧的80后如今有多少人会知道这段古呢?楼内楹联有曰:“会社结兴中,为问慕义联盟,今其余几?江楼存塔影,太息安居一老,天不愍遗!”

韶关北江风采楼

与珠江塔影楼相映成趣,在韶关北江也有一座古楼,它就是韶关标志性的古建筑——东临浈江、西望武水、南眺北江的“风采楼”。准确地说,风采楼坐落在横跨浈江的风采大桥西侧,始建于明弘治十年(1497年),是为纪念北宋名臣余靖所修建的。余靖,韶关人,是岭南继唐代宰相张九龄后又一显赫的朝廷重官。他刚正不阿,廉洁自重,与欧阳修、王素、蔡襄并称为“四谏”,当年宋仁宗曾御笔亲题“风采第一”,风采楼因此得名。

最初的风采楼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建筑,1932年重建时才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如今它占地100多平方米,正方形,高22米,上为三重飞檐翘角,华饰小圆顶,古色古香;下为通衢门楼,车水马龙,是唯一楼下可通车马的岭南名楼。北门建有铁栅小门,梯间镶嵌有《风采楼前后记》玉石古碑,门楼上方悬挂着岭南著名书法家陈白沙 (献章)以茅龙笔所书“风采楼”的牌匾。楼下路旁则立着余靖的雕像。楼前正对着的横跨浈江的风采大桥,以及穿楼而过的风采路,也都因风采楼而得名,而每到夜晚风采楼张灯结彩,灯火辉煌,成为韶关市内游客最多,也最为热闹的街区。

肇庆西江阅江楼

与珠江塔彭楼、北江风采楼相辉映的,还有一座西江阅江楼__它坐落在肇庆江边的石头自上,栅为宋代石头庵,明宣德六年(1431年)改建为崧台书院,曾盛名一时,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1重建后舄名为阅江楼’,距今也有近6 00年历史。阅江楼坐北朝南,面向西江,占地20 0 0多平方米,两层阁楼飞檐翘角,上方悬挂着楷书的大幅门匾,门前则是4 0多锺的宽阔石阶。如果不是现在修建的西江大堤,它曾一直通向江边。走进阅江楼,里面其实是一个阁楼环境的四台院,前后两座为重檐歇山顶式结构,左右两楼则为重檐卷棚顶式,四座阁楼之间耳楼相连,中间则是一个设有水池、1假山的岭南庭院。江楼晚眺曾是肇庆八景之一,只是田为防汛的西江大堤,今日的西江风光如今大不如前。

不过如今阅江楼最其标志意义的,却是它的叶挺独立团团部日址纪念馆1 9 21年11月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B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在肇庆成立,团部就设在这里。呵呵,那是怎样一个轰轰烈烈的时代,;时叶挺任团长,全团21 0 0多人,在北伐战争中担任北伐先锋,人称铁军’。1 9 27年八一南目起义时,正是这个叶挺独立团掉转枪口,成7中共创建和领导的第一支正规都队。抗日战争时期,闽江楼田日军飞机轰炸而遭到严重墨坏,1 9 5 9年朱德视察时为7表示对叶挺的纪念,特别指示重修闽江楼这座独立团的大本营,修复后即被辟为叶挺独立团团部日址纪念馆’。如今里面不仅复原;年叶挺的居室,还陈列着不少;年独立团的文物史料。

佛山顺德碧江金搂

据说昔日的碧江,明清古建筑群曾达3万多平方米,有“俗以祠堂为重大,宏丽者莫盛于碧江”的记载。百年沧桑,如今缩减到只有8000余平方米了,所幸它被人们抢救性地保护了下来,其中最漂亮的就是这座“碧江金楼”了。碧江金楼始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是当时任职清廷兵部职方司员外郎的苏丕文回乡所修建的。整座建筑原称“职方第”,金楼只是其中一幢两层的藏书楼,原名赋鹤楼,是苏丕文会友读书的书斋。因楼内镶嵌的木雕施以大量的泥金和贴金,历经一百多年仍金碧辉煌,故被称为金楼,以至于后来还流传着“碧江多商贾,金楼为至尊”的民谚——呵呵,正是因为它太出名了,喧宾夺主,如今竟成了“职方第”这座大宅院的代名词。“职方”是清廷兵部下属的一个司,相当于现代的总参谋部。当时兵部下设四司:武选(武官人事)、职方(军政、军令)、车驾(警备、通讯、马匹)和武库(后勤、训练)。职方司的主要官员有郎中、员外郎和主事等。历史上,唐代韩愈、宋代秦桧都曾出任过职方员外郎,而明代抗清名将袁崇焕也担任过职方司主事。碧江金楼的主人苏丕文位居清廷兵部职方司员外郎,三品官衔,所以他的府第就被称为“职方第”了。

走进金楼,首层左侧为主人房,陈列着一张精美的清代跋步床,又称千工床,意指打造时耗用了一千个工时。整张床用枣木雕成,取意“早”生贵子,床上木雕贴金镶玉,极尽奢侈。不过,真正的金屋还在二楼,满眼的金碧辉煌足以让人目眩。据说其装修布局取意古代珠江上的紫洞艇,足金贴面的雕刻显得通透明亮。题材多取自中国传统的吉祥物,如岁寒三友、松鹤延年等,而艺术风格则融入了欧陆十九世纪中末期的“维多利亚”色彩。贴金木雕上还镶嵌着当时颇为时髦的进口玻璃等饰物——有专家认为,它印证了当时岭南文化兼容并蓄的特色。另外金楼内还陈列着原套清代红木家具,以及清代大学士刘墉等名家的墨宝。

碧江金楼以贴金得名,却凭“藏娇”而闻名——“金屋藏娇”出自汉武帝时期,传说长公主意将女儿阿娇许配给刘彻,刘彻答曰:“若得阿姣作妇,当作金屋贮之。”自此,便有了这句成语。清代末年,清廷军机法务大臣、南海人戴鸿慈的长女戴佩琼下嫁苏文丕的孙子苏百诩,因戴佩琼是慈禧太后的干女儿,所以婚礼办得奢华隆重。金楼里的金雕,据说就是当年戴佩琼陪嫁时的嫁妆,而现在陈列的跋步床,也是当年戴佩琼结婚时用的。一个沉鱼落雁,一个岭南才子,苏百诩自然对戴佩琼宠爱有加,并将她安置在金楼中伴他读书,夜夜红袖添香,为金楼留下了“金屋藏娇”的美丽传说。

与金楼相邻的,还有昔日职方第的前座三层碉楼、二进大厅,以及一幢两层高的镬耳 “泥楼”,而有意思的是,站在泥楼的小天井里,你会看到与泥楼风格截然不同的欧陆式柱廊和券拱。据说它是屋主的后人从日本留学后回乡改建的,也许留学时读得是西方建筑,所以回来后便一试身手,中西合璧,改成了罗马柱式的柱廊。金楼的后花园亭台回廊、假山水榭,长廊中有一幅大型铜蚀壁画“碧江清明上河图”,它长23.8米、宽1.5米,取意清道光年间的“碧江廿四咏”诗,再现了明清时期碧江的风物景致和人文景观,很有些看头。

揭阳普宁文昌阁

揭阳普宁文目阁的知名,多是为林则徐——道光三十年(I8 50年),他就是在这里病逝的。文目阁位于普宁的洪旧镇,始建于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同治十一年(1872年)重修,坐北朝南,面宽约14米、深约5 8米,占地8 00多平方米,三进九间二天井,红砖地面,中厅立有四棍棱形大石柱,歇m顶式屋顶。后进为三同式两层阁楼,高约8米,古朴、庄重,祭祀着文目帝的神像。后田曾有被称为四老爷的武勇长驻于此,所以又有四老爷衙之称。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告假在福州家乡养病。时太平天国起义在广西爆发,清廷钦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兼广西巡抚前往赴任,林则徐不得不力疾上道,卧舆兼程,日行百里。十月十日造经普宁洪阳时病情加重,遂下榻文目阁楼下东厢房,并于十月二十日磕然长逝____文目阁田此成为林则徐生命中的最后一站。如今文目阁重修后被辟为林则徐纪念馆。它上铺琉璃瓦,门面墙壁贴花自岩石,后阁楼为林则徐纪念馆,一楼悬挂乾坤正气匾额,中厅立有林则徐铜像,两侧陈列有毛泽东手书林则徐《自嘉峪关感》诗和题词。并陈列有林则徐的一些日常用品、用具和文房四宝等。另外二进厅还设有禁毒图片展览,并被辟为普宁禁毒教育的基地。

广东潮州涵碧楼

“到粤须到古潮州,到潮须到涵碧楼。当年周公曾驻马,红旗七日耀千秋。”周公者周恩来是也,1 927年八一南目起义后败退岭南,他曾居此七日,涵碧楼也田此知名,并成为岭南近年红色之旅的一个旅游热点。坐落在潮州西湖西岸的涵碧楼始建于民国十一年(1922年),是一座水泥和砖石砌筑的两层小洋楼。它依山傍湖,临湖而立,轩宙开阔,栅为茶楼,为潮人游湖燕集之所,国B伟人在潮汕多于此税驾焉’。而它涵碧楼的得名,据说自自小楼东头那棵已240 0多年树龄的古术棉树。1925年国民革命军第一次东征,涵碧楼被辟为黄埔军校办事处,蒋介石曾多次来到这里。他手持中正剑,带领军校学生军高声朗读孙中LU的总理遗嘱,表国革命的决心。而在后来的两次东征中,周恩来、周逸群都曾驻扎在这里。1927年八一南目起义失败后,周恩来率领起义部队由闻人粤来到潮州,涵碧楼成了贺龙第三师的司令部,而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郭沫若、周逸群、徐特立等都曾在这里下榻过。前后七日,就是在这座小楼自点燃了潮州七日红的革命火种。抗日战争时期涵碧楼被日军炸毁,1 963年贺花来潮州视察时提议重修,1 964年竣工后,便被辟为革命历史文物陈列馆。如今楼项中央涵碧楼三个灰塑大宇,出自曾任八一南目起义宣传部长的郭沫若之手,楼自则陈列着周恩来等领导人的照片、《革命刚报》、起义军文告,以及当年在民运动的土枪、土炮等革命文物和史迹资料。

涵碧楼诗

弹指光阴卅八年,潮安每在梦中旋。楼台倒映涵虚碧,旗帜高搦似火燃。一夕汤坑书附羽,千秋英烈血喷烟。今来重到金山望,日月更新别有天。 ——郭沫若

伟哉涵碧楼,战局费运筹。潮州七日红,青史垂千社。——粟裕

广州海关大钟楼

武汉海关钟楼与广州海关钟楼、上海海关钟楼正是中国仅存的三个旧海关钟楼。如果说禁钟楼的大钟“敲不得”,那么广州海关“大钟楼”的钟声,却见证了广州对外通商的悠久历史――它是我国仅存的三个旧海关钟楼中最古老的一个(另两个是上海和武汉),也算得上“中国之最”吧。

坐落在沿江西路29号的大钟楼坐北朝南,面向珠江,巨大的花岗岩基石和欧洲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廊柱显得十分厚重。它始建于1860年,最初是两层简陋的楼房,后因白蚁蛀蚀和火灾曾两次重建。民国元年又因大火严重受损,遂于1913年再次大规模重建――这次由英国建筑师戴卫德重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20:2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