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灵体通韵文 |
释义 | 通韵文是一种文体名。它的格律是句末通韵、 前4句第二字夹韵、奇数句末字同音,偶数句末字同音。 中文名:灵体通韵文 外文名:灵体通韵文 类别:一种文体 韵文赏析:思想居,灵魂所 内容简介韵例: 灵体通韵文 作者:灵感洋 我意灵明,我字玄灵。 我知神明,我惜美玲。 我爱天鸣! 韵文赏析[韵文] 思想居,灵魂所 文 / 月华君 托衡云湘水之韵,合朗月清风之神。千年学府自远古而来,历经文化之沧桑,战火破坏,形虽久而修葺,然其文化圣地之位却立永恒。 巍巍麓山,泱泱湘水,旨在华实并进,意与宏开学府。其传统植根于理学,以道为其精神,揭示灵魂之精粹,指引为国之方向,弘扬治学之技艺。 事理通达心平气和,品德详明德行坚定,是以锋刺其灵魂;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是以明释国治;讲经书,日三起,看纲目,日四页,是以尖披学艺。此三者,戒人之惰,勉人之奋,足以包揽万象,囊括千景,遂成学府之精髓,文化之根基。 山接水茫茫渺渺,水接天隐隐迢迢。山水之趣,乃文人之所学,亦为文化之所寄也。居麓山之巅,身受寒风之吹拂,心感天地之寥廓。风飘吹衣,视群山之巍峨,心旷神怡之豪迈由此而生,疏忽间恍若隔世,飘然乎落与古圣贤之代。吟哦其平上去入的抑扬顿挫,咏唱其阴阳请浊的铿锵婉转。踏访古人的足迹,寻求思想的寄居,灵魂之幽林。 太**上,目不暇接。吾于生之初一路而来,于思想中寻找朴素,文字中寻找宁静。吾向往高尚之思想,幽雅之文化。虽数思想于身而过,吾审之而后弃之,因无真气和真情者也。行道迟迟,载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次中真意,孰能解味?然至于斯,察其文醇,名其道义,才知其为吾友声,心境顿为明朗,此乃思想灵魂之故乡,思想漂泊只终所。一言蔽之:年华共转徙,眼界得清晰。 世事瞬息万变,翻云覆雨。姑遗物弥为珍贵,因其经历过世事之变迁,受过繁华贫苦之惑。千年学府之行程,虽艰苦坎坷满地,然其任凭繁华指隙落,固守心泉一脉纯,此亦可加之于其文化氛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此灵魂纯洁之地,虽栉风沐雨,却愈加古老苍劲。 独立寒秋,遥望湘水北去,沐浴文化之千年沧桑,伴随钟声之悠悠回响,徜徉似风之心,缅怀着圣地之清净,想着中国落魄之文人:潦倒失意,惆怅无奈,鬓先霜,泪空流,然其不忘精神之追求,灵魂之升华。著《史记》之马迁,赋《离骚》之正则,皆此类也。探其源,才知文人贫困不坠青云志,仍固守着那朝圣者的灵魂。 去者以矣,然千古炫歌不断,足以傲视天地,道冠古今。香飘万里之远,意纵千尺之深。这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铸就了这山中的仙子,水中精灵的千年学府。亲近之,如掬月于手,心中爱怜无比。却也似于高处飞身而下,脱离了豪华之气,清然之语见真醇,虽无生死挈阔,仅为萍水相逢,但竟执子之手,与子携老也! 悠然一长笑,妙绝两无伦,此为学府之写照也。妙哉,绝哉,灵魂之所,精神之居。但愿于斯会桃李之芳园,共叙千古悠悠之情,遥以为吾身乐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