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灵泉寺
释义
1 沙湾灵泉寺简介

新疆沙湾灵泉寺

沙湾灵泉寺简介

沙湾灵泉寺,位于新疆沙湾县温泉疗养区南部,金沟河西岸的岸崖之上,是清代存留下来的山中古刹。灵泉寺建于同治年间,当时因“热水泉子”被称为“神泉”,故游览、洗浴治疗者便布施在此修建了老君庙。同治三十三年冬(1906年),因地震庙宇受损,又重修。1933年马仲英匪乱毁掉神像,纵火焚庙。九十年代又重新修缮,改称“灵泉寺”。

庙内道人

庙内道人历传三代,第三代主事即刘海阳,中断七十余年,今主事属第四代。

2 江西吉安灵泉寺

古城江西吉安,犹如镶嵌在赣江中游的一颗耀眼的宝石,千百年来,这里孕育的庐陵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最为光辉璀灿的篇章之一。吉安旧城依赣江而建,一南一北有两座山峰,南面的神岗山扼守着禾水河与赣江交汇处,抵御赣江汹涌澎湃的洪水。北面的螺子山,则不仅保持着吉安市从南到北地形的平衡,而且阻挡着凛冽的朔风,这一南一北两座山峰,遥相呼应,拱卫着两峰间的千顷沃野。

关于螺子山的得名,有多种说法。有一种说法,它的形状似螺,因为无论从哪个方向远观螺子山,都酷像一只螺,并且遍地的沙石形状也像螺,从而就称它为螺子山。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有一渔翁,夜遇风雨,揽舟上岸,黑夜中看见数颗螺子发出五彩光芒,便拾起来置于怀中。螺子山也由此而得名。《欧阳守道记》里写道“山宛委如螺,掘地不盈尺,辄得金螺无数,大仅如珠,而形夺真。”想必这就是对螺子山名的最权威的解释吧。

在山南麓,有一眼泉,叫灵泉,泉水四季清澈甘冽,可供千人饮用,冬夏不竭。这眼神奇的泉水,令人流连忘返,连慧远大师也酷爱此泉。他老人家来到螺子山,见灵泉清澈,十分喜爱,就在井边设坛说法,并将泉旁的寺庙命名为灵泉寺,寺以泉名,可见泉之名气。《吉安府志》记载“灵泉寺,在府城北十里螺子山……山有井,泉甘冽,庐山远公挂锡于此,绝爱此泉,寺以是名。”一个“绝”字,把远公对灵泉的喜爱之情描绘得惟妙惟肖!遥想当年,慧远大师盘膝在莲花宝座上,他的容貌像佛祖一样端庄而又和蔼,数千僧众也都席地而座,慧远大师双目凝神,双唇微启,佛教智慧觉悟的理义就像他膝下的灵泉,慢慢地沁入僧众的心田,讲者娓娓而谈,如春风化雨,听者如痴如醉,似醍醐灌顶,多么神圣庄严的场面。大师光临此地,僧众有幸、灵泉有幸、灵泉寺更有幸。大师的佛法犹如灵泉的淙淙泉水,深深地渗进了螺子山的这片土地,千百年来经久不衰,据史料记载,从晋代一直到南宋时期,环绕吉安古城周围曾经有几十座寺亩,都不过昙花一现,唯独灵泉寺历经千年而香火依然鼎盛。南宋《欧阳守道记》中记载灵泉寺始建于东晋升平元年,到欧阳守道造访灵泉寺时,已经有近九百年的历史了,其后七百余年,一直延续未断,正是慧远大师的法力护佑,使得灵泉寺的香火延续了一千六百多年。

然而,佛教文化的传播,历经沧桑,灵泉寺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屡兴屡废、屡毁屡修。清朝光绪年间编纂的《吉安府志》记载,灵泉寺在顺治三年(1646年)被毁,康熙三年(1664年)重建,此后又延续了近三百年,至民国十九年(1930年)遭到严重毁坏,解放初期,当地群众自发重建,“文化大革命”时,被当作“四旧”彻底捣毁。

令人欣慰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古城吉安焕发出新的光彩,为了弘扬本地文化,当地政府在城北至螺子山一带规划建设庐陵文化园,规划中的灵泉寺是园中的主要建筑之一。这对于广大的佛教信教来说,真是莫大的福音。灵泉寺的恢复重建工作,不仅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也得到了海内外佛教信徒及各界人士的热切关注,各项筹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筹建规划灵泉寺占地十余亩,建庙资金由寺庙自筹,诚望广大信众能万众一心共建这净宗祖庭,希望在众人的发心下在不久的将来,古灵泉寺的钟磐声、诵经之声绕梁,香火氤氲林间的景观将会重现,延续了一千六百多年的佛教慈悲大爱精神将代代相传,造福人间。

灵泉寺志

灵泉寺始建于东晋升平元年(公元357年)江西省吉安市螺子山内。在郡城北十里螺子山内,有灵泉寺院。山有井泉甘冽,庐山东林寺远公(即净土莲宗初祖慧远大师)挂锡于此,绝爱此泉;寺以是名,并就地设法坛说法,人集千数之上,鸟鸣众云,大地振动。并放彩虹。共建宝殿、法堂、四位菩萨殿、钟鼓楼、天王殿、药师堂、念佛堂、莲池海会、香积橱、斋堂。以上玖拾余间,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毁,康熙三年(1664年)僧海玉重建。民国十九年(1930年)毁,仅存残垣断壁,灵泉保留如初。文革期间,破四旧,基本全毁,只留有三间石脚。

欧阳守道记云:环庐陵十里佛寺崒於西南,而东北特少。出东门,循江右达於吉水,岿然一螺山,灵泉寺尔。佛寺相望,或以为民蠹至於相去绝远则有山也,无与养茂林有泉也,无与疏清流,山脊於樵牧,水污於亩浍,而一憩之阴,一勺之甘,有不可得。况望登临游赏,供耳目之清致哉。然则佛寺间,见於村墟烟火之外,亦好事者之所快也。螺山寺山宛委如螺,掘地不盈尺,輙得金螺无数。大仅如珠而形夺真,其南有井,深不盈尺,清洁甘寒,冬夏不竭。泉旁有塔,塔旁有寺,是谓“灵泉”,创自东晋升平间,升平者,东晋穆帝之末年也。元年岁在丁已五年年止,自元年至今宝祐四年丙辰得十四丁已,盖九百年基址如故,天壤间如此者几何?夫占山水之胜,极栋宇之丽,非不盛称一时。顷之必有争夺,有争夺斯有存亡,有存亡斯有感慨,惟此梵宫、僧舍,远托烟霞,不与朝市作缘,故人世亦遂与之相忘。是盖取於不争之地,故能历千百年如一晨夕也。

3 河南安阳灵泉寺

安阳灵泉寺简介

河朔第一古刹, 北方佛教圣地, 全国最大的浮雕塔林, 俗称“万佛沟”, 又名“小龙门”。

灵泉寺原名宝山寺,有石窟247座,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时代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的摩崖浮雕塔林,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位于市区西南25公里的宝山山谷之中,周围八山环抱,状若莲台。灵泉寺原名宝山寺,为东魏武定四年(546年)高僧道凭法师所创。591年隋文帝杨坚诏请寺僧灵裕法师到长安,封为全国最高僧官“国统”,统管全国寺院僧尼。唐代,寺中高僧内不乏王子帝后,仍为全国佛教中心,号称“河朔第一古刹”。现存单层石塔一对为我国最早石塔之一,精美的唐代九级石塔一对,隋狮一对,唐碑3通。寺院东西两山计有石窟247座,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时代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的摩崖浮雕塔林,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1996年,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把灵泉寺称为中原的“莫高窟”一点也不为过。位于安阳县善应镇南坪村南的灵泉寺距今有已经1400余年的历史,虽然现在已经荒芜了数百年,但风采依然,诉说着曾经的辉煌和壮观,其气势和文化含量绝对是重量级的,1996年被确定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安阳灵泉寺简史

灵泉寺是东魏高僧道凭法师于公元546年修建的。道凭法师一生致力于佛法的弘扬,相传到处化缘,终于有一天他来到南坪村,见此处山青泉碧,颇合禅意,遂不再云游四方。就在此处大兴土木,开始创建灵泉寺,自此香火不绝。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原以来,不断和中原文化融合,最终上升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隋文帝开国后,想通过提倡佛教教化民风,因此于公元591年,下诏灵泉寺主持灵裕法师(道凭弟子)到长安,封为国统僧官,(相当现在的佛教协会主席)这使灵泉寺第一次获得了全国性的知名度,也由此奠定了“河朔第一古刹”的基础地位。唐代佛教的地位进一步上升,灵泉寺则成为北方佛教的圣地。

佛教讲究心诚则灵,因此扩大佛寺和雕刻佛像成为心诚向佛的外在标志。灵泉寺虽然早以不复存在,但遗址宏大,从中仍可以想见当年佛事兴盛的情景。寺院的后山,善男信女们不断造佛立碑,一直持续到北宋末年,留下了数以万计的石刻佛像,被后世称为“万佛沟”。

唐代国力强盛,尊佛也到了一个无以复加的地步,佛教也因之获得到了近于“国教”的地位,灵泉寺的主持相当于国师,灵泉寺在唐代进入一个顶峰。这也从灵泉寺的规模遗存中得到映证。

冬日的灵泉寺,一片苍凉。寺门“灵泉禅寺”匾额雄风犹在。隋文帝以其雄才大略一统中国后,致力于民生建设,弘扬佛法以教化民风成为他稳定统治的一项重要政治措施,这项措施后来一直被延用。相传“灵泉禅寺”这四个字就是隋文帝御笔亲提,这也是为数不多的皇帝的笔迹,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山门旁那静默不语的隋代石狮也是为数不多的隋代遗存。门前的汉白玉石桥也考证也是隋代遗存,桥洞雕刻二龙戏珠的简练刀法和唐代极富精工刀法存在明显的差异,但仍然逼真细致。

98年参加“西部大开发记者团”的时候,到过敦煌莫高窟,石窟的佛像雕塑震撼着每一个人,你不得不惊讶于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但绝然没有想到,就在自己的家乡,就深藏着一个堪可比美的“万佛沟”。

“名山风景僧占多”,灵泉寺之所以择址于此,自有其风景优美的一面。善应镇山势起伏,景色清幽,是一个绝佳的修养场所。因此,“万佛沟”也就供养诸多佛界的“高人”。

最起眼的是山壁上的摩崖壁。密密麻麻佛洞一个接着一个,好像赶集一样。有的是单佛,有的组佛,这些佛雕大都是隋唐代修建而成,从一个侧面见证了那个代佛教的兴盛。最负盛名的是大住圣窟和大留石窟。

大住圣窟开凿于隋开皇八年,一奇在于是该窟开凿在整块巨石之上,圆拱状的窟门,尖拱的门楣,使整个石室显的很神秘,是否暗喻着佛法无边不是而知。二奇在于窟门外设置了门神。门神雕像近两米,身披铠甲,手持武器,神色威严。三奇在于窟内佛像集大成者,神态各异。窟内佛像共计42尊,造型精致,或古朴严谨,或端庄秀丽,或雍荣大度,显示了高超的雕刻技艺。最富韵味是六个飞天造型,那简直就是敦煌派技法再现。飞天造型取材于歌舞仕女。那飘动的裙裾,那晃动的风玲,那回首瞬间流露出千娇百媚的神情,感动着每一个人。整个肃穆的石窟顿时神采飞扬起来。大留石窟内现存汉白玉座佛,风格各异,也是国内不多见的精致石材雕像。

灵泉寺成为北方佛教中心后,后世很多高僧纷纷“附会”于此。他们以大留石窟或者大圣石窟为依托,开窟建塔,以期在佛法追求上有所造诣。不惊意中形成了全国规模最大的浮雕塔林。这些珍贵的塔林雕塑,被著名石窟造像专家宿白教授名之为“宝山塔林”。

灵泉寺香火至北宋,由于战乱和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灵泉寺逐渐荒芜起来。上世纪30年代的一场兵乱后,灵泉寺归于隐没。近年来,当地政府致力整体旅游资源的整合,把灵隐寺作为整个森林公园人文景点和佛教圣地经典来开发,在不久的将来,这座千年古刹就会再度放出异彩。

中国最大的摩崖塔林

灵泉寺摩崖塔林位于安阳西25公里灵宝山南麓崖上。因山就势,每层塔龛都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共有塔龛156座,其中40座有塔铭题记。塔龛名称有灰身塔、支提塔、像塔、灵塔、散身塔、碎身塔、影塔等。时代自隋至宋,称之“宝山塔林“。这是一处记念性名僧墓塔群,塔铭记载来自豫北一带宝山寺、灵泉寺、慈润寺、光天寺、大云寺、圣道寺、妙福寺、报应寺、圆藏寺等著名寺院。已故僧人称号有:法师、论师、律师、禅师等,这处摩崖浮雕塔林,同著名的嵩山少林寺塔林南北呼应,各具特色。其规模之大,时代之早,当为全国之最。

灵泉寺处处皆为宝

灵泉寺处处是宝,每一块砖石后面都似乎铭刻着一段的历史。遗址西北现存一对单层方形石塔,塔高2.5米,塔顶呈覆钵状,塔身呈束腰状,整个塔的造型朴素大方,四面雕卷叶状纹饰,符合佛教一身清净的原则。西塔就是道凭法师的灰身塔,上刻“宝山寺大论师道凭法师烧身塔”塔铭和“大齐河清二年(公元563年)三月十七”的题记。这是这简单的铭刻,使塔葬这一习俗得以物证。道凭法师为灵泉寺走向辉煌的关键人物。他的身卒纪年为探明录泉寺的成建时间提供了明确的依据。随行的县文物所的同志告诉我说,这两座塔据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塔,其纪年标志具有重要的史证价值。在天王殿后面,还有一对唐代九级方石塔,同样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一般的佛塔雕刻均取材于佛经故事,技法单调,少有生活情趣。但唐代的佛雕却是有情于天下,世俗味生活味很足。我见过很多唐代佛雕,唐代的佛雕的这一特征十分明显。比如说著名的卢舍那大佛,分明就是一个慈祥的母亲形象,那嘴角若隐若现的微笑,不正是一种自信的美丽的心态反映吗。这两座唐塔也不例外,但反映的生活场景却是乐伎表演,看来那个时候的僧侣们的生活并不是很清苦的。这些乐伎持各种乐器,动情的出演,神色生动,姿态优美,可谓是佛塔一绝。

灵泉寺现存基址

灵泉寺现存基址坐北朝南,以中轴线依次按山门、天王殿、玉皇阁、大佛殿、普萨殿、千手千眼佛殿排列,这个排列顺序基本上体现了佛教合一文化理想。如今这些建筑虽大都成为断壁残垣,但依然可以从残存的基址中去想见当年辉煌的境界。《唐史》载,唐代寺院多为皇家所建,皇室成员也大都以居士称著。记得当年武周则天皇帝就是就是奉命带发修行,躲过了许多惨烈的政治迫害,最终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当释迦牟尼舍利骨辗转送至大唐时,几乎是举国之迎,不知道这颗舍利骨是否来过灵泉寺。但上世纪的得道高僧吴云青的不灭肉身却是千古一谜。吴云青相传活了160多岁,这估计属于讹传,但肯定属于高寿的老人。云游了大半辈子后,来到灵泉寺隐居。老人生前对众位弟子坦言,他百年后,要置身于石塔,若干年后可成不坏肉身。果不其然,8年后,其弟子开塔验之,其肉身面如生前,成为现代佛学的奇迹,也给本来就神秘的灵泉寺增添了几许传奇的色彩。

4 山西柳林灵泉寺

柳林灵泉寺简介

柳林孟门灵泉寺,因寺旁有泉,旱祷辄应,故名。又因位于黄河岸边的山西省柳林县孟门镇南山(又名庄王山),而得名南山寺,系山西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孟门是大禹治水第一门。西周穆王时代(前1009—前954年在位),山西吕梁武当山玄武道场,为了祭祀鲧禹治水之功绩,在孟门南山(又名庄王山)禹王石附近创建了孟门道院,主殿为源神殿。据山西《永宁州志》载,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十三年,驾幸孟门县,见这里峰峦插天,黄河下临,风景优美,形极险峻,故敕赐尉迟恭在孟门道院周围监造楼台殿宇数百处,于是,一座规模恢宏、建造精雅、金碧辉煌的寺院落成,总占地面积8250平方米。此后便闻名于黄河中游,不仅有“西晋第一丛林”、“五龙圣飞之地”等的美誉。而且成为唐代山西永宁州(今吕梁)八大官寺之首,鼎盛时期有寺田5359亩,僧众600余人,统领山西、陕西两省今离石、柳林、中阳、临县和吴堡、绥德六县的一百多处寺庙。是黄河中游数一数二的佛教胜地,是佛、道、儒三教荟萃的集经古刹。

柳林灵泉寺十景

该寺为群体建筑,坐北向南,共七院八殿五楼五厅三区四庙一堂十景。正中为大雄宝殿,建筑九檩八达。殿前为天王殿,分上、中、下三层,楼上有“圣旨楼”;两旁房舍个九楹,东为僧舍,西为客堂。灵泉之东,回折而上是观音殿、圣境殿、古佛殿、普慧院,其南为友云亭、古佛殿,西南为祖师堂,又东为灵泉别院。山门外有甘泉一道,砌石成井,龙口吐水,名曰八角琉璃龙井,又称“灵泉吐玉”、“灵泉寒玉”。井旁有左纹古柏一株,粗约五围,郁郁葱葱,静若龙蟠。唐太宗、明太祖曾亲莅该寺并降谕旨,宋仁宗、金世宗、明仁宗分别为其敕赐“灵泉寺”额,并为寺中两位高僧赐号及佛乘。

南山峰峦若壁插天,山腰开阔平缓,透宛回环,若涌若连,若盘若跃,甘泉飞瀑山椒,翠柏云屏,下临汹涌黄河,设险据胜,景致甚多,昔人以其形胜,列有十景:

黄河晚波:寺临黄河,一望数十里,奔涌而来,岸上舟人,晚眺如画。

孟门烟雨:寺在镇南,据河东皋,园树连绵,早晚霞灿烂。

翠柏云屏:寺座山麓,古柏成林,环围四匝,望之如屏。

东流环碧:东溪自山涧而出,经五十余里,盘折西流绕寺,寺树映之如碧。

灵泉吐玉:山楞幽泉,清冽如玉。相传金大定时土人引水灌田,有嘉禾合颖之祥,固名曰灵。

钟绽神文:寺有钟一口,横文下裂,相传数十年前纹阔可容手指。但击之声宏如故。

深林玉带:寺柏阴森密布,步入深林,从林间远眺,黄河碧波荡漾,如锦带然。

秋鸟归山:寺山茂树插天,每深秋有白腹鸦群飞栖集,经冬至春始去,岁有常期。

端阳花信:殿前蜀葵花一本五色,开期常以农历五月五日,岁无先后。

柏抱莲盆:山巅古柏一株,披枝下垂近地,拳曲向上,枝叶葱笼,形似莲花。

曾经的历史

1674年(甲寅年)8月,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诗人、书画家、医学家、戏曲家、武术家、社会活动家、号称“十七世纪中国思想文化界的一座奇峰”的傅山先生游历到此,并作诗《自青龙驿过灵泉寺》:“寺远吾侪僻,秋高独往盟。柏来花眼翠,霞上老心明。净界悲文藻,威河响甲兵。颟顸僧榻借,壁垒梦经行。”

寺东南百米处的乱石丛中,有一块2米高光秃的独石上生长着一颗约20年左右树龄的神奇柏树。此树直径30厘米、高5米,根系完全深扎于微小的裂缝内,而整石完好。在严重缺乏生长所需营养及水分的条件下,植株依然生长茂盛,为当地一奇景。寺域还有一千多座僧塔、一百多块石碑组成的塔林、碑林;山门口有两株参天翠柏;灵泉别院旁有一株五围古柏等。

南山寺有一口巨钟,周长折合6米有余,据传,钟下可坐四人耍纸牌,还可容4人观戏(俗称“爬场”),夏可避烈日暴晒,冬可避狂风飞雪,其直径当在2米以上,其重9999斤,有“四十里钟声”的传说。亦有铜铸的十八罗汉像。

孟门还有定湖庙、将军庙、财神庙等众多大大小小的寺庙星罗棋布于孟门镇的各个古村,成为南山寺的陪衬式景点。

孟门南山寺有很多的传说,如:大禹治水、秦庄襄王、四十里钟声、聚宝盆、灵泉圣水、左扭柏林、友云禅师、灵狐救妃、驴尾巴、孟门熬等。

成为文物保护单位简史

2003年6月,南山寺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5月,柳林县人民政府成立了南山寺景区筹建领导组及办公室,规划开发以大禹文化为核心,以南山古寺、古县衙、民俗文化、红枣文化、蔺氏寻根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旅游区。

2006年2月9日,由中国民俗学会、国家纽带工程东方文化馆、东西方艺术家协会(纽约)民俗艺术委员会、柳林县人民政府等单位主办的“中国首届黄河黄土高原柳林孟门年俗文化节”在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孟门南山寺开幕。孟门古镇以及南山寺全面真实地展示了黄河黄土高原原生态的民俗文化艺术和历史文化遗迹.。来自国内外的90余名国内外民俗专家、学者汇聚一堂,研究和探索如何保护和发展中国传统年节文化,特别是推动黄河中游及黄土高原腹部区际间民俗文化及年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开幕式上,孟门镇被授予“中国民俗文化保护之乡”的称号,并被确定为“南京大学民俗教研基地”。中国民俗学会会长,民俗专家,民间文艺家和各界人士深感中华传统年节文化急需保护,全体通过了《保护中国传统年俗文化孟门宣言》。

5 山东沂水灵泉寺

俗称上源寺,位于山东省沂水县龙家圈乡境内,距县城15公里。紧邻山东省第三大水库—沂蒙母亲湖(跋山水库),景区规划面积180公顷,规划总投资3288万元。景区群山环绕,自然环境优美,文化积淀深厚。灵泉山悬崖峭壁,数百年苍松叠翠,溪流潺潺,高山间2600米的崖壁栈道气势宏伟。主要景点有悬崖栈道、灵泉寺、千年古银杏、佛教塔林、宋代九龙碑、灵泉湖、雄狮崖、狮子眼、鹰门塔石、和尚林、迎客松、观音洞、韩湘洞、朝阳洞、飞来石、仙人石、南天门、灵山隐士、孔雀谷、神仙府、佛爷阁、碧霞祠等。传说唐贞观九年,一个法号昌弘的高僧为宏扬佛法来到此地,见此处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山泉奔涌碧流成溪,遂决定在此建寺塑佛广传佛道,为当地朝佛圣地。现寺院周围尚有五株古银杏树,相传为昌弘所植,树龄已达1300余年,高30余米,至今仍是枝繁叶茂,果实累累。树绕灵泉,泉水经年不枯,常饮此泉水,可以延年益寿,泉又连一贮水池,池水如镜该景区。

6 四川遂宁灵泉寺

灵泉寺是中国旅游胜地,有着悠久的佛教历史文化。灵泉寺遍布各地,如新疆、河南、四川等。一般曾经佛教较为昌盛之处均建有灵泉寺,规模大小不一,历史亦因地而异。

灵泉寺简介

位于四川省遂宁市城东灵泉山,与广德寺隔涪江相望。寺庙依山而建,苍松古柏,绿树成荫。山间有一泉,色碧味甘,终年不溢不涸,名曰“灵泉”,据载,苏东坡曾于石壁题书“七泉”一首,现已不存。灵泉寺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年间(581—600),时寺号为圣佛寺,明孝宗弘治三年(1490)重建后,寺方以山名。据《舆地记胜》记载:灵泉山,隋开皇中,因大雾晦暝三日而解,忽有释迦石像立于其所,遂建寺,号圣佛寺。北宋真宗赐名资圣院,明孝宗弘治三年(1490)重建后,命名为灵泉寺。在隋、唐、宋、明鼎盛时期,香火兴盛,西南各省前来朝山进香者络绎不绝,被誉为灵泉圣境、西方圣境,几与南海普陀山齐名,已列入《全国名胜词典》。现为川中佛教活动中心和旅游胜地。每年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分别是观音菩萨的生日、出家日和得道日,届时四方信徒云集,热闹非凡。

绝顶有泉

灵泉寺绝顶有泉,绀碧甘美,不溢不润,宋代苏东坡对灵泉有赞咏曰:“泉泉泉泉泉泉泉,古往今来不计年,玉斧劈开天地髓,金钩钓出老龙涎”,并于壁间大书《七泉》二字,全寺上,下两寺,下寺建于灵泉山麓,建有大雄殿、天王殿、文昌殿、古佛殿等十二殿堂。上寺建在灵泉山顶,有观音殿、祖师殿、眼光殿,等九个殿堂,以及新建的观音阁寺内林木苍翠,清幽宜人,建筑宏伟壮观,历来为川中名胜早以名扬川内外。

灵泉寺历史悠久,历代高人涉足灵泉,留下不少遗迹,清朝贤相张鹏翮诗称颂:“千载灵泉古道扬,唐朝名胜冠诸方。云龙野树藏山寺,风送霜钟到德阳。石佛阶前秋月冷,残碑下稻花香。霞杼直上高峰顶,万里睛空望帝乡。”清道光二十三年,两广总督林则徐,到遂宁登上灵泉题署香林德水匾额,至今仍竟相传颂。

旅游胜地

灵泉寺地外中亚带,全年气候温和,植物很好,是川中丘陵地区最美富饶的植物宝库,绿化面积达233公倾,森林覆盖93.90%现有乔木,灌木、草木、摅蕨类植物30个科,60余种,古柏600余株、麻椁树223株,黄椁树69个科,早以成为游人观赏之所,四方香客朝拜络绎不绝,尤其是每年的二、三、九月香会期间,来自者内外,县外的善男信女,观光团体,摩肩接踵。高峰期达200万人次,大道常有拥塞之势。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于1958年被四川省委[总号(58)212号]文件批准,灵泉寺为四川省汉族地区第一批佛教道教各山寺庙宫观保护单位,改革开放后经省,市于1985年11月1日再次批准《灵泉寺》为佛教开放寺庙,经过十多年的恢复修建。灵泉寺以它庄严,清幽的风姿吸引着国内外众多的宗教信徒和游客的瞻仰观赏。

灵泉寺奇观

2008年6月9日,夏先斗与其儿子夏长春(四川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到灵泉寺观音阁游览时,他们用随身携带的录像机和手机对着我国室内最大的观音塑像拍摄,夏先斗在回放录像时惊奇地发现观音菩萨的眼睛在不停地眨,图像清晰。随后,夏先斗将所拍的奇观制成VCD光碟,先后播放给市科协主席邓世春、市宗教办主任杨军、市旅游局局长邓为、市佛协会长释海量等观看,他们都连连称奇,觉得不可思议,但对这一奇特的现象却无法解释。为了保护这一神奇发现,使其录像版权不受侵权,夏先斗正在向四川省版权局申请著作权保护。该段录像长1分17秒,记者在播放时发现,虽然大部分在拍摄时有些晃动,但其中的近30秒图像清晰,观音菩萨的眼睛一直在动,时而眨眼,时而转动眼珠,非常生动。

旅游开发

自宋、明以来,遂宁每年都有三次由信众自发组织的观音朝山香会活动,每年妙善的生日(2月19日)、出家日(6月19日)、涅槃日(9月19日),遂宁及周边六七十个县及省外信众,甚至部分东南亚国家、地区的信众也慕名前来朝山进香,游人如织,盛况空前。遂宁的观音菩萨已经大众化、人格化,远远超出了佛教本身所包含的单纯内容,并与地方性歌谣、传说、民间谚语、地方戏曲等融合,形成了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和民俗风情。遂宁的观音香会节已不单是朝山拜佛的庙会节,它成了民俗文艺节目演出和商贸交易、地方名特小吃、寺庙特色素食展示和经济文化交流盛会。

1958年,灵泉寺被四川省委批准为汉族地区首批佛教道教名山寺庙宫观保护单位。1985年11月,再次被批准为佛教开放寺庙。经过十多年的恢复修建,灵泉寺以它庄严、清幽的风姿,吸引着国内外众多的宗教信徒和游客瞻仰观赏。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旅游业的兴起,遂宁市对灵泉景区内的人文、历史、自然等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合理开发,着力挖掘底蕴深厚的观音民俗文化,打造出了“观音故里、灵泉胜境”的品牌。2002年11月,经市政府批准组建了灵泉风景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负责对灵泉风景区进行开发建设。该公司组建后,首先对风景区进行了规划,经市规委会批准后,开始拆迁和工程建设的设计,2003年5月开始建设。

公司投资500万元修建了前山门及山门广场;投资600万元修建了万佛广场;投资80万元修建了下庙广场;投资200万元对灵泉湖进行了整治;投资600万元修建了景区内环线道路;投资80万元接通了灵泉寺24孝堂至东山路连接常林的公路;投资500万元对常林4公里乡道公路进行改道。目前,已完成投资5000万元,完成了前山门广场、道路、长廊、浮雕、喷泉、万佛广场等项目的建设。

如今,走进这片灵山秀水,聆听声声悦耳梵音,心中顿时就少了几分浮躁,多了几分宁静。

旅游攻略

门票:成人票:35元 儿童票:20元

开放时间:9:00—17:00

交通:可直接从各地到遂宁,然后在遂宁有许多车都可以到灵泉寺。

7 浙江舟山灵泉寺

简介

灵泉寺,又称万佛沟、小龙门,位于浙江省舟山市区西南二十五公里的宝山山谷之中,周围八山环抱,状若莲台,灵泉寺原名宝山寺。为东魏武定四年(五四六年)高僧道凭法师所创,距今已一千四百馀年,相传为观音菩萨出家地,以山幽、林茂、泉甘、寺古而闻名遐迩,成为西南地区的佛教圣地。

公元五九一年,隋文帝杨坚诏请寺僧灵裕法师到长安,封为全国最高僧官「国统」,统管全国寺院僧尼;唐代,寺中高僧内不乏王子帝后,仍为全国佛教中心,号称「河朔第一古刹」。

特色

现存单层石塔一对为我国最早石塔之一,精美的唐代九级石塔一对,隋狮一对,唐碑三通;寺院东西两山计有石窟二百四十七座,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时代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的摩崖浮雕塔林,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一九九六年,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舟山市对景区内的人文、历史、自然等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合理开发,着力挖掘底蕴深厚的观音民俗文化,打造出「观音故里、灵泉胜境」的品牌,目前建成前山门广场、道路、长廊、浮雕、喷泉、万佛广场等建设。

景观

万佛广场总面积七千九百一十八平方米,由三个小广场构成的万佛广场规模宏大,气势恢宏,基座共分三大层,每大层又分九小层,共有不同形态砖雕观音圣像八万馀尊,广场中心莲花金座直径六米、高四米,共七层,上塑不同形态观音金像一○八尊,金色花瓣上,高六.一九米的观音三姐妹金色塑像成为「观音故里」的标?。

位于灵泉山主峰观音顶上的观音阁高九层,是整个景区的最高点,阁内立有高近二十米的观音金身圣像,庄严肃穆,仪态端庄,其间每层又供有真人大小观音法像,站在最高处,远可观林立大厦、秀美的涪江,近可见河东新区建设的图景、山林间影影绰绰的庙宇靓影,遇晴空万里,和风拂面,则更是让人心旷神怡。

8 湖北武汉灵泉寺

灵泉寺简介

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梁子湖畔之龙泉山,风景秀美,乃建寺安僧之宝地,也是度假旅游的圣地,是武汉乃至华中地区历史悠久的寺庙之一。龙泉山,在汉晋南北朝直到隋代,名叫江夏山。唐初称为夹山,取两山夹道而行之义。在唐天宝末年,由当朝宰相开基造屋,凿地得泉,形成东西两井,东井冒气则晴,西井无气则雨,占验灵准,故称为灵泉山。宋代后更为现名——龙泉山。

龙泉山从西汉起,就有一些文臣武将、隐逸之士及骚人墨客,纷纷迁入灵泉幽谷居住,建造亭台楼阁,花圃莲池,登山赋诗,凭栏怀古,写下了不少韵味无穷的诗篇。被视为“世外桃源,诗乡福地”。据《灵泉志》记载,在7.6平方公里的环山盆地上,或依山设亭,或随水为榭,分布着“听松亭、远眺亭、大观桥、万卷书楼、莲花池、龙龟戏鱼池、春露亭、万寿台、晴雨井、瑞芝堂、白云窝、灵泉寺、思亲台”等十余景。

灵泉寺,位于玉屏峰东麓,是武汉地区历史悠久的寺庙之一,建于公元749年,毁于明清。古灵泉寺有名僧晓然,俗姓李名洞,江都(江苏扬州)人。他幼习儒家学说,后精通六经,唐太保六年(公元747年)因父李邕(唐杰出文学家,官至北海太守)惨遭奸贼所害,李洞被迫与胞兄逃到龙泉山隐居,拾草为房。

相关传说

传说一天晚上,八仙中的吕洞宾云游至此,看到龙泉山山环水绕,如临仙境,就落下云头,来到李洞的草房内,见李洞面带愁容和衣而睡,便说道:“你身居佛地,何不在此修行。”

李洞答道:“吾久有此意,但无寺院,无法成全。”

吕洞宾说:“只要有诚心,这有何难,待我造来。送你法号,晓然是也。”

说完,只见霞光一闪,吕洞宾云帚一甩,驾云而去。

待李洞醒来,只见“灵泉寺”三个大字,古刹巍然雄峙,李洞跪在地下朝天拜,感谢吕洞宾一夜造出灵泉寺。他就削发为僧,尔后收了孟百岩、张古峰两名高徒和一百多个弟子,依其衣钵。

灵泉寺的建筑

灵泉寺当初的建筑规模,分大雄宝殿、天王殿、地藏王殿、罗汉堂、藏经楼、佛堂、钟楼、鼓楼等一共有99间。寺庙依山势而建,逐层拾级而上,至山顶闲闲亭和白云窝共有七重,殿堂多采用横向长方形布局。法相庄严,胜迹灵显,钟声在苍烟暮霭中回响,别有洞天。鼎盛时期规模极其宏大,僧众多达五百余人。寺里还有江夏王李道宗制的古铜鼎一口,重18公斤,珠光亮霞,灿烂夺目。明处士张壁游寺题诗曰:

南北高峰耸碧天,

山头灵处有灵泉,

云深萧寺无人见,

笑傲烟霞自在仙。

六祖寺方丈上大下愿大和尚,应相关部门及广大信众祈请,于2002年承接重建灵泉寺。现重建的灵泉寺位于龙泉山天马峰南麓,楚昭王寝西侧,占地面积100多亩。经过几年的风风雨雨艰苦创业,现已宝殿庄严。排楼、山门、流通处、素春斋、财神殿、地神殿、天王殿、钟楼、鼓楼、准提阁、龙王阁、大雄宝殿、方丈楼、僧寮、客堂、上客堂、斋堂、厨房、居士楼,拔地而起,已建成建筑面积达16700平方米。

古代专业风水师王化龙《赞灵泉山风水》一诗中这样说道:

灵泉特结许多年,粉黛三千云外悬;

惟有吉人获吉地,三环水绕福绵绵。

王山丙向局全真,山脉峰高龙有神;

得此信然关福份,慈云常护后来人。

如此吉地正是学佛向道的佛弟子净心专修的最佳选择,也是爱山乐水的游子们度假休闲、调整身心、亲近三宝的上妙去处。

唐人李鄘说得好:

千岩竞秀旷怀远

万壑争流法眼宽

灵泉寺的名字来源

灵泉寺原名最初由寺之开山祖唐代高僧晓然所取,到了北宋初年,寺僧李无怀改名为龙泉寺,现在重建后的寺庙又恢复唐代的名称——灵泉寺,一期工程2002年春动工,共投入资金9000余万元。

重建的灵泉寺位于龙泉山天马峰南麓,明楚昭王寝西侧,环山拥翠,林泉清幽,风景极美,占地面积130亩,建筑面积1.6万多平方米。寺院整体依山而建,坐北朝南,红墙金顶,煞是壮观,远远望去,重重的楼阁,无尽的庄严,依序而起的建筑有:牌坊、山门、大雄宝殿、天王殿、客堂、上客堂、斋堂、方丈楼、僧寮、财神殿、地神殿、准提阁、龙王阁、素春斋、流通处、居士楼、书画院、放生池等,已初具丛林规模。

如今的灵泉寺

目前寺庙在建的二期工程包括往生堂、海会塔、药师七佛殿、五百罗汉长廊、观音殿、地藏殿、藏经楼已经僧人公园,寺庙整体建成后,将成为华中地区大型佛教道场之一。

流芳街办事处主任谢晖介绍,流芳街道将以此次灵泉寺开光为契机,引进开发龙泉山养生休闲谷、华夏春秋园、颐鑫农业园、长湖银滩休闲园、渔业新村等一批新的旅游项目,着力打造“王寝文化游览”、“楚文化体验”、“农趣体验”和“水体休闲”四大旅游品牌,使流芳街成为武汉东南地区重要的佛教文化、历史教育和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

9 台湾基隆灵泉寺

灵泉寺位于基隆市东南郊的月眉山腰,建于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是台湾北部重要的佛教发祥地。为福州鼓山涌泉寺的分支;1929年重修,以花岗岩建成。踏进出门,左右为四大金刚,中为弥勒佛;正殿供三宝如来,横案置四尊缅甸玉佛;正殿右侧为舍利殿,供玉卧佛,左侧为祖堂,中间供元祖宗亲香位牌,前塑一菩萨像,上挂善慧、虚云法师德相。整个建筑布置庄严、肃穆幽雅。登山四顾,群峰并列,俗称“七星环月”。山中绿竹茂密,幽篁雅韵,沿途置有观音石像33尊,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1: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