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凌云山
释义
1 四川省南充市下辖山川

凌云山海拔562.6米,有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之独特地貌,山势连绵,林木参天,具有“雄、奇、险、幽”四大特色,山顶凌云古刹始建于汉末,现存真武宫为清道光年间重建,有遇仙岭、降魔台、老君洞、老龙洞、望夫崖、舍身崖、将军坟等自然奇观,享有“果郡灵山”之美誉。

南充市高坪区凌云山

凌云山简介

四川第一大二级城市南充市高坪区凌云山风景区

国家级森林公园

国家4A级景区

“2009中外旅游投资高峰论坛暨新中国成立60周年旅游业成果颁奖盛典”上,凌云山风景区荣获“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最佳风水旅游景区”称号

高明三面环山,群峰相连。东眺西樵,南倚皂幕,西枕香山,北靠凌云,中立鹿洞,四座名山皆有不同的风韵。凌云山,因山高入云而得名。古时传说,凌云山顶上常有神仙对弈,龙州村得道真人谭玉亦常来往,至今还留下一个仙人脚印。《吴志》又说此山“顶有石泉,泉有锦绣鱼。”

凌云山的内涵和历史

凌云山风景区以凌云山道教城、白山佛教城、图山儒家文化中心为主体,方圆近20平方公里。凌云山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据出土文物考证和史书记载,自东汉明帝时起,道、儒、佛三家竞相在此建宫造庙,文革前仍留存有数十座规模宏大的宫殿、寺庙、礼坛,香火鼎盛绵长,远近士女纷至礼拜,盛极千年。从凌云山所处乡镇之名即可窥见当年盛迹:老君镇——道家始祖李耳又名李老君;青莲镇——乡镇形如观音坐化莲花宝座;小佛乡——山是一尊佛,佛像布满乡;万家乡——万盏圣灯朝凌云。

凌云天下灵,在乎她的风水地理、山形地貌、宫观寺庙、石刻艺术以及良好的自然生态。

凌云山的主体介绍

凌云山三清殿

三清殿是道教标志性建筑,因内塑有道家三清真人而得名。原殿初建时间不可考,明清均有修缮记载,解放初建老君学校、政府时拆毁,现大殿为2001年旧址重修建筑,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大门为云南双层雕花镂空青苹木;前殿正中塑有高9米的上清灵宝天真、玉清元始天真、太清道德天真,左右各塑有高5米的12金仙,殿内壁画、壁饰均为道家经典故事、文化背景图案;后殿塑有高5米的后三清真人塑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三清殿右侧湖面耸立的一块巨石上刻有明朝太极宗师张三丰游凌云山所咏诗句:蜀山灵秀属凌云,水木清华远俗氛。九鼎烟中鸾凤啸,仙音不与世间闻。由此可见凌云山当年的极盛地位。

凌云山天然睡佛

遥望凌云山白山、马岩山方向,我们看到的是由山脊绵延而成的两尊天然睡佛,白山睡佛长约2公里,马岩山睡佛长约1.5公里,逶迤相连,面北脚南,相传为佛陀显化而成,方位与释伽佛祖当年圆寂方向一致。比之乐山睡佛,更为神态安详,浑然天成。更为神奇的是,唐宋以来,高僧大德便在两睡佛头部建有庙宇参禅悟道。

凌云山四相五行

像负重前行的乌龟,这龟纹、龟头、龟眼、龟背、鳞甲斑斑,寿纹清晰,与象征长寿、吉祥的乌龟酷似。看,龟背中间还有沟槽、水泥填补的洞穴,这就是九十年代初山民欲开采此石建屋,放炮炸石留下的,当时竟奇妙的全成了哑炮,才留下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龟石,够神奇的吧!

打子洞系大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所凿的一座和尚墓窟,是灵龟的头部,真武官就在灵龟的背部,上山公路左侧两座山梁就是灵龟奋力向前蹬起的后腿,因此这座山就叫玄武山。前面左侧山是青龙山,整座山最长处330米,最宽处33米,四周悬崖峭壁,形如一条向灵龟朝拜的青龙。山中多巨石,有的像盘龙、有的像卧龙、有的像龙吐须,千态万状,准妙惟肖,也暗含着三月三朝凌云山的玄机。前面右侧山就是白虎山,在虎山下前方观看,但见一尊卧虎雄踞于莽莽苍苍的松林之中,一阵松风吹来,犹如虎啸声声。前面正前方就是朱雀山,全山长约2公里,山形如大鹏居高临下,雄视远山,有展翅欲飞之势。

研究风水的专家学者说,凌云山其山形地貌为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四相俱全(中国古代地理学认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俱全之地为风水宝地)。西华师范大学教授王明元考察凌云山后,著文《天下风水第一景观》中说:以古代地理学堪舆术而论,凌云山有腾龙卧虎之雄,朱雀玄武之俏,对称适度,各居本位。数千年来理想的风水模式,竟是眼前的现实,更妙还在四相之中心以聚气(三清殿前300米处有五行中央后土无极能量场,是四相五行的中心部位,在这里向四周喊话都有回音,在四周没有高山深谷之地,有此奇妙现象,极为罕见,现准备建天籁八卦台),自然合四为一,化一为四,令人惊叹!四川师范大学教授马正平、李晓波说:以前研究风水学以四相五行为最理想的风水模式,但都是传说中的,抽象中的,理想中的,书本中的,今天看到的凌云山四相五行是形神兼备的,将成为大专院校研究东方建筑风水学、古代地理学地理堪舆术的活标本。已故中国道教协会会长傅元天大师亲临凌云山视察后说:凌云山四相五行举世罕见,建议把凌云山建成道教城。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风水学说,博大精深,异常深澳,请大家慢慢琢磨、研究。凌云山这一独特的风水宝地,大概就是“凌云天下灵”的最好诠释吧!

凌云山真武宫

真武官为清代建筑,木匾上“真武官”三字为已故中国道教协会会长傅元天亲临手书。正殿中塑全副武装、身披铠甲、手执宝剑,雄视前方的真武祖师像,左右两廊为十大元帅,正殿背面与真武祖师一墙之隔的是慈航真人。最上面的小山上建有老君阁,以八卦造型,雕梁画栋,古朴典雅,亭中石像演绎老子骑青牛西去化胡的故事,亭外八根石柱,均为滚龙抱柱浮雕,工艺精湛。

每年农历三月初一至初三,凌云山道观均要举行盛大的道家结幡仪式,规模宏大,场面壮观,数十万信众竞相朝拜,人流如织,摩肩接踵,民间称为“三月三,朝灵山”。结幡时,将盐、茶、米等五谷杂粮装成五小袋,用经点化的纸包住,然后系于幡幅下五根长绳头,升至天际云端,10余得道高道在通过沐浴、焚香、净口数日后,排阵升坛祭天,叩念真武祖师,朝斗超度解厄,得天地感应,长绳翻卷,缠绕成一解不开的,能预测年景的奇特幡结。

白山凌云大佛

在碧波荡漾的凌云湖边,在大树参天,绿草覆盖,花团锦簇的接引广场尽头,依马尾坡峭壁凿造而成的石窟大佛,就是凌云大佛,为阿弥陀佛像,是凌云山最著名的景观。僧尼、信徒一见面,往往便双手双十,口念“阿弥陀佛”,算是祈福,祝愿,打招呼。为什么呢,据说是因为阿弥陀佛是接引佛,是佛中之佛、佛中之王。佛像高99米,比号称世界第一大佛的无锡88米高灵山大佛铜像高出11米。大佛肩、头部有30余米,相当于10层楼高,可以说佛是一座山,山即一尊佛。

凌云大佛为依岩摩崖石窟像,像离窟沿还有12米,能科学的排水、隔湿、通风,可防止大佛的侵蚀性风化。在广场仰望大佛,会有仰云弥高的感觉。佛像左右两侧山体及附近山头均设有若干观测点,以方便游人敬仰朝拜。

白山朱雀山

朱雀山位于凌云山前案,形如展翅欲飞的大鹏。山势四周,分别雕凿有卧佛(释伽牟尼涅磐像)、观音三十三化身、五百罗汉(部分)石刻艺术像。

凌云卧佛,又称释伽牟尼涅磐像。释伽牟尼降生于公元前623年,相传出生后即能周行七步,脚踏之处,现出七朵莲花,且举目四顾,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自言自语的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后不满不平等社会现象,离开王宫,35岁时悟道,圣号就是释伽牟尼佛,他从成道到80岁涅磐一直宣说佛法。石窟全长72米,为世界最长石刻艺术像。雕刻内容为释伽佛祖圆寂的故事,由三部份组成,左边是释伽牟尼涅磐,进入最高不生不灭境界,面容慈祥,神情自然;稍偏黄金分割点处是一株巨大的菩提树连通上下窟沿,树叶点缀整个画面,并把画面一分为二,既起到了丰富画面内容的作用,又很好的解决了支撑窟顶的力学难题;右边是释伽佛祖八大弟子虔心称颂师傅经过三个解脱门,神态庄严,心诚至极。

观音三十三化身石窟艺术像,每一个化身就是一个经典的佛经故事。佛教有各种名称的佛和菩萨,其中老百姓映象最深的是观音菩萨了。观音菩萨在佛教中是大慈大悲的代表,观音刚传进中国来时是男性,后逐渐演变成女性。她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主要任务是协助阿弥陀佛接度众生,在婆娑世界,即现实世界辅助释伽牟尼推行教化。观音菩萨能化出众多妙容,能说无边秘密神咒。所现妙容,所念神咒,能使众生无畏。她的主体是圆融清净宝觉观音,应众生机缘有32化身。每一尊石刻像高3—5米,比例匀称,体态丰盈,雍容典雅,颇有盛唐遗风。

五百罗汉石刻艺术像(部分),分布于朱雀山南侧,窟高3—5米,像高2—4米。罗汉是小乘佛教里最理想的最高果位。有三义,一是杀贼,二是供应,三是无生。众罗汉各自独立,又相互照应,动静交融,浑然一体。有的显出严厉而又慈悲的性格;有的透着圣洁和智慧;有的风神浪漫;有的神态安详;有的朴实可爱;有的内蕴深沉;有的哭笑不得。似乎告诉人们,罗汉虽超凡脱俗,没有生死轮回之苦,但也有喜怒哀乐,西天也并非完全的极乐世界。

白山寺

凌云山白山寺,距今有1800余年历史,周边及顶上建有大小寺庙数座,香火旺盛,民间传颂谓“小西天”,现存汉、唐、宋古岩墓、舍利塔、碑刻三十余处。白山可以说是一座奇山:在凌云山远望白山寺、马岩山似两尊睡佛;在白山湖上观如两头雄狮;在朱雀山下观白山恰似一个侧面人像,正是“步移景换”,游客们惊喜的叫他“狮身人面像”。明朝宰相陈以勤(高坪青居人,其父子二人均为文渊阁大学士、当朝宰相)曾游白山寺,并写下诗句:迢绕梵宇隔凡烟,春日闲游思独玄。天地此山元万古,汉唐有偈几千年。数峰啼鸟钟声外,满径飞花寺影边。欲向寰中除苦恼,无如此处可安禅。

金光如来殿,为近年重修建筑,飞脊翘檐,歇山斗拱,气势雄伟,佛灵香旺,殿中供奉着两尊从缅甸迎请来的金光如来玉佛、韦陀菩萨,分别高3米余,重达5吨左右。

白山寺三面均为悬崖,在崖壁上,密布着一排排古石崖墓群,舍利塔,考证为汉唐以来,历代高僧大德圆寂禅定之净地。洞口刻有“我在这塔来,他向那里去”的对句,句中含藏着无限禅机。

白山马岩山石窟艺术城

马岩山曾经是白山香火最旺,庙宇最雄伟、密集的地方,可惜现在已荡然无存,但从附近出土的瓦砾、础石、碑刻、香炉均可察考当年的盛况,现正着手筹备恢复大雄宝殿。在马岩山北面的峭岩上雕刻有气势恢宏的石窟艺术像。窟高9—20米,像高7—16米,分别为东方三圣石窟艺术像、西方三圣石窟艺术像、金光如来石窟艺术像、化光如来石窟艺术像、骑狮的文殊菩萨、骑象的普贤菩萨、手持锡杖莲花的出家之僧地藏菩萨以及观音菩萨石窟艺术像等。

500年一遇:日全食

500年一遇:7月22日6分钟日全食

南充高坪凌云山是最佳观测点

国家天文台理事杨树政告诉记者,国家天文台专家组将派观测小组到南充观测,并把记录的相关数据载入史册。

可能设日食观测纪念景点

据记者了解到,高坪凌云山地处东经106°,北纬30°之间,海拔高度介于330米~600米之间,最高山峰海拔562.3米,是我市辖区内海拔最高的地域。杨树政教授认为,凌云山有适合观测的空旷地带。

杨树政透露,因为南充位处日食带中心线、适合观测,国家天文台将有专门的观测小组到南充观测,并把相关数据永久记录在我国天文史册上。杨树政提议,凌云山是我市的重要景点之一,邀请国家天文台专家到凌云山观测后,可以在观测点设立永久性纪念标志,并开发为我市一个新的景点,为我市旅游景点增添新的内容。

市旅游局局长白永强对此欣然同意,并表示欢迎专家对南充的西山风景区、凌云山景区进行考察,选择最优的区位作为观测点。他们将尽快与相关部门协调,细化永久性日食纪念点的建设方案。

共同经历5分钟“黑暗”

据了解,本次日食是从1814年至2309年,在中国境内全食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日全食,最长可超过6分钟。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发布消息称,本次日全食有三大特点:最精彩的全食持续时间很长;整条日全食带扫过区域大;全食带扫过地区人口之密集在我国是史无前例。

杨树政表示,本次日食全过程长达两个多小时,在我国境内可以观测到日食的理论时间长达7分钟32秒。南充市民在位于日食带中心线的市区,能够感受日食的时间为5分钟左右。较全国日食地带其他地域,在南充的观测时间较长。

据杨树政教授介绍,位于西华师范大学新区的观测点已经在准备、测试仪器,数十位专业研究生、天文爱好者已经聚集到观测点附近。天文爱好者们主要来自省内,也有通过国家天文台获悉消息后赶来的省外人士。专家表示,7月份有阴雨天气,但期间晴朗天气较多,市民观测到这次日食的机会较大。记者从市气象台获悉,22日天气预报还没有具体数据支持难以确认。本报将继续关注近期天气情况,为市民观测日食提供更多服务信息。

日全食发生时,刚来临不久的白天将回到夜晚状态,整个日食带经过地带将一片灰暗。如果天气晴朗,市民还可以在日食发生时,清晰地看到天上的星辰。专家提醒,此次南充市民能观测到5分钟左右的日全食,日食发生时间为8时左右,相关部门要提前作好准备、保障市民安全。本报提醒广大市民,观测日食的市民要提前就位,以免错过奇观。

2 江西省宁都县下辖山川

宁都凌云山 宁都“凌云山”,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东韶乡境内,海拔1454.9米,为雩山山脉,属宁都县第一高峰。区域内千米以上的山峰就有牛牯嶂、天门嶂、崖鸪岽、寒婆岽、竹蒿岭、卢穆峰、王泥岗等,群峰峥嵘,巍峨壮观。 “凌云山”因山顶较平,原名“平山”,唐代起改称“凌云山”。是赣州宁都县、吉安永丰县、抚州乐安县三市三县的分界岭。登上顶峰可“一山观五县”即宁都、永丰、乐安、南丰、广昌五县。“凌云山”方圆25平方公里,山顶一截象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只有矮草,没有树木,下面一层则森林茂密、郁郁葱葱,尽显原始生态之生机。山上流泉飞瀑,云雾缭绕。山上有三处庵场寺庙。顶上有当地人俗称的“顶庵”,向西面稍下一点有“中庵”,再下来向东方向,海拔1200米处有“脚庵”名“凌云寺”。 凌云山拥有我国亚热带地区具有代表性与典型性的森林湿地类型,是赣江支流—梅江河的源头,亦是国家1—2级重点保护兽类、鸟类等珍惜濒危动物的主要分布地,为江西省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最具潜力和最有价值的地区之一。保护区内古树参天,有第三纪遗留植物活化石之称的南方红豆杉、水杉;有珍稀树种,钟萼木、香果树、闽楠、银杏等。保护区内丰富的植物资源,为各种野生动物创造了良好的栖息环境。该区往北延伸,与本县肖田乡的大龙山以及抚州市的宜黄县相连,为国家1级保护动物华南虎的潜在分布区之一,是国家2级保护动物鬣羚的主要分布区。保护区有国家1级保护动物豹、云豹、梅花鹿,有国家2级保护动物鬣羚(又称苏门羚)、穿山甲、豺、小灵猫、大灵猫、金猫、水鹿、河麂。有啮齿类的竹鼠、豪猪、松鼠等。有白颈长尾雉、灰胸竹鸡为我国特有种。爬行动物有鳖、大壁虎、蟒蛇、赤链蛇、黑眉锦蛇、银环蛇、眼镜蛇、竹叶青蛇等27种。有国家2级保护动物大鲵等两栖动物。该保护区群峰耸拔,奇岩怪石,千姿百态。宁都县政府于1992年批准该区域为县级自然保护区,该县于2009年向江西省政府申请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凌云山”有许多历史传说,特别是汉文化的遗迹很多,如汉高祖刘邦祖父的天葬地、顺势而下的小溪叫“汉水”、山下村庄叫“汉口”等。 刘邦祖父“天葬”于此山的故事在刘氏族谱中有明确的文字记载:“73世祖.讳荣公,字仁号(一作仁浩)生于周郝王二十年丙寅(公元前295年)八月十五日子时,(一说八月十日),卒于秦始皇嬴政十五年已巳(公元前232年)十月二十日未时,享寿六十四岁,妣赵氏、梁氏。生子:瑞(名昻、字显初)。此祖系源明公七十三世孙,累公五十六世孙也。历世修家,富有百万,积善布施。有恩与人,后来家财施尽。一日有福德仙人亦向求借,家已无银,荣公解手上玉镯给他。仙人自言家住江西赣州府宁都县太华山铜鼓村。至明年八月十五中秋节,请驾至草舍,如数归还。至期公依其言,偕孙刘邦从江苏徐州同往太华山。到了铜鼓村,果见山环水秀,清幽雅趣。仙人前来迎接,设宴相待,酒至半酣,荣公似醉假寝在座。其孙刘邦似觉山岩倏忽欲坠,急走十二步,一跌,又走十二步又一跌,回头一看,并无屋宇,只有坟墓一座,仙人正在山顶呼龙。荣公被生葬在龙穴中,名人形脐穴。至今其坟可远见,而不能近登。裔孙扫墓只得在山下遥祭。墓现在江西省宁都县东韶乡汉口村凌云山(海拔高达1462米),村民传颂是“天子墓”“天子地”即荣公墓。后刘邦得天下,传24主帝位,皆此仙人穴荫佑也。妣赵氏、梁氏合葬镇江府黄龙出洞形”。 “凌云山”的优美传说有:白鹭每年清明飞到“天子地”撞山祭祖,“断尾龙”龙潭施雨,姜太公钓鱼台“直钩”钓鱼等等。2011年9月,经省政府批准,宁都县凌云山自然保护区由县级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3 福建泉州南安市下辖山川

凌云山简介

泉州南安市名山之一的凌云山,又名朝天山,金刚山,大营山,海拔913.3米,位于福建泉州南安市眉山乡西北部高田村境内,中国茶都安溪县边境。其山势巍峨,一气接连诸山环绕30余华里,极诸山林壑之胜,而古迹频出,具备着旅游景点的优雅特色,只因交通不便,如此幽雅胜景鲜为人知。

改革开放以来,仙乡居处路通天,远近不少游客,中小学生纷纷驱车登山游览,兴感这山间僻壤竟有超凡胜景。清代进士叶献论欣览朝天山曾赋诗赞道:“层层兀岭上峰巅,万里秋空一望悬。盘石苍藤天外湿,依霞古鹤霭中翩。遥看绿渡寒溪转,近涌清波爽气旋。亭座难携谢眺咏,一樽醉啸汉霄边。”

山上山下,胜景迭出,风光旖旎,身居绝顶俯瞰,心旷神怡,山川城乡尽收眼底,尽皆诗句里,画图中。近睹巅野地,却有终年不绝的淙流,由此引人生惑,绝顶水源来自何处?莫非来自上天的银河?看那一座座的叠岩中,竟有一处岩石构成的“仙椅”和“相亲相爱的夫妻石”,也有“仙脚印”。最引人深思的是在如帽似盖的“感盖峰”顶奠立一块“祈雨旨”石碑。此外,开阔平坦的“荒田埔”边沿有“仙洞”与圣祖金仙古庙遗址,西部低凹山间呈现几个“圆土丘”,人称“芋叶扁水”。北端山腰处且有“打火石”、“雷公石”、“西姑庵崖洞”(红军洞)、……等,而这处处古迹还有奇趣的传说。

凌云山的西部有古称“千里花园,万里池塘”山下小平原高田村。这里是南安凌云叶氏的始祖发源地,村中矗立一座宋代迄今的雕梁画栋、朱墙绿瓦,巨檐翘角,富丽堂皇的叶氏家庙。

凌云山的东麓左侧是革命老区占石村,有叶飞将军的故居纪念馆;右侧的山腰中是“太平古屋”,这就是清进士“三元宗匠”叶期颐的故居。故居前沿横耸虎耳山,体态呈笔架案屏,景象显然可观。而,凌云山的南坡是天山村。

历史文化

后晋天福年间,武荣州教谕叶迅在高田凌云山开基,经过一千多年的繁衍生息,现叶氏人丁遍布南安、安溪、永春、长泰、同安、诏安、福州及台湾、香港、澳门以及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汶莱、泰国、缅甸、越南、美国、加拿大等地,今人丁近50万人,蔚成望族。

高田宋代曾出有进士叶升,任过广东惠州府归善县主簿;进士叶准,任赵州司法;进士叶廷佑,任广州府南海县尉;清进士叶题雁,同治壬戌年官至都察院御史;“三元宗匠”叶期颐,任北直保定满城县正堂。此外还有进士叶献论等。同时,宋代出有驸马叶贵孙、叶公俊、郡马叶廷植、叶明新,如今高田小学校址旁仍存驸马府遗址,同安建有郡马府,高田叶氏家庙大堂内悬挂显贵封匾。

清举人戴希朱畅游高田赋诗道:“天梯石栈上凌云,始信魁躔地为尊。四面峰峦如列案,千家烟火自成村。名区瑞启衣冠裔,帝戚婚联阀阅门。更望居高临下势,有人重起整乾坤。”

位于叶氏家庙岭后有个小山丘,状如蒸笼,叫蒸笼寨,形态逼真,蔚成奇趣。

欣览叶氏家庙堂前的“金盘摇珠”土丘上有棵繁茂不衰的明朝古樟,相传樟树于明洪武年间叶氏先祖叶魁童亲手栽植,历经数百年,树高15米左右,树身头茎周长5米多。此树单株成景,树冠远看如花菜,近睹似绿伞,颇为壮观。《江南游报》曾报载了这株古樟。

再谈古迹,宋代迄今的叶氏家庙庭前下端,竟有一口宋代开凿的古井,称“格水流晶”,井水特别清甘,为酿酒佳水,如今古井迹仍存。据传驸马公俊饮过此井水。井岸后壁垒砌着“曲水流觞”石条。

位于凌云山的烟墩峰,有座仿古殿式建筑,琉璃红瓦、重檐飞甍、金铜彩画、巨栋斗拱、古色古香,雄伟壮观的“云山寺”。寺院占地4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多平方米,规模宏大,金碧辉煌,成为高田凌云山游览胜迹。

“云山寺”坐镇宋代惠泽尊王神像,该寺是九十年代初,中国惠泽尊王神像出国马来西亚诸国巡游后,国内凌云叶氏后人和东南亚诸国叶氏侨亲捐资数百万元汇高田创建。近年来。国内外侨亲,四面八方朋友,游客络绎不绝前来旅游。这里也成为海内外联谊的地点。

提起凌云山的名胜古迹,何止上述,处于凌云山的西壤有座崖岩构成的“狮子峰”。传说古时,“狮子”成活狮,几度往永春吃麦,后来狮峰头顶封个石条盖,事始不再发。

凌云山的南端半山腰,还有个“香榆坪”,景色迷人,据传此处曾孕育过不少才子佳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3: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