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鳞花草 |
释义 | 中文学名:鳞花草 拉丁学名:Lepidagathis incurva Buch.-Ham. ex D. Don 别称:牛漆琢、鳞衣草(广西) 界:植物界 科:爵床科 属:鳞花草属 分布区域:中国华南地区、亚洲中南半岛等 中英文科属对照表 科中文名:爵床科 科拉丁名:Acanthaceae 属中文名:鳞花草属 属拉丁名:Lepidagathis 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产广东、海南、香港、广西、云南 国外分布:中南半岛至印度、喜马拉雅其他郭娟也有分布 海 拔:200-1500(-2200) 命名来源:[Prodromus Florae Nepalensis 119 1825]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爵床科植物鳞花草的全草。 【功 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 治】:可用于蛇疮,口唇糜烂。用于疮疡肿毒,跌打损伤。 【性味归经】:甘、微苦,寒。入心、脾二经。 【用法用量】:外用:捣敷。 【考 证】:始载于《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词典》。 植物形态直立、多分枝草本,高可达1米;小枝4棱,除花序外几全体无毛。叶纸质,长圆形至披针形,有时近卵形,长4-10厘米,宽1-3.5厘米,顶端渐尖或短渐尖,钝头,基部多少下延,通常浅波状或有疏齿,上面光亮,两面均有稍粗的针状钟乳体;侧脉每边7-9条;叶柄长5-10毫米。穗状花序顶生和近枝顶侧生,卵形,长1-3厘米;苞片长圆状卵形,长约7毫米,顶端具刺状小凸起;小苞片稍狭,和苞片及萼裂片均在背面和边缘被长柔毛;花萼后裂片较大,披针状卵形,长约7毫米,前裂片中部以下合生;花冠白色,长约7毫米,喉部内面密被倒生、白色长柔毛,上唇直立,阔卵形,不明显2裂,下唇裂片近圆形;花药2室,药室邻接,斜叠生,花粉粒长球形,42(40-45)微米×28 (26-29)微米,具3孔沟,沟长,两端尖,表面具网状雕纹;花柱无毛。蒴果长圆形,长约6毫米,无毛;种子每室2粒。花期早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