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临沂师范学院文学院 |
释义 | 临沂师范学院文学院设有中文系、历史系、汉语言文学、历史学等5个本科专业,2008年,文学院党委被评为“山东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 基本情况文学院创建于1958年,现有汉语言文学、历史学、文化产业管理、编辑出版学4个本科专业,有语文教育、历史教育、文秘、文化事业管理、出版与印刷5个专科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1600名。 师资力量教职工85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30人,硕士研究生导师6人,博士及博士后12人,曾宪梓奖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优秀教师1人,市级优秀教师5人。校级优质教研室2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 学科建设文学院非常重视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汉语言文学专业为山东省级品牌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专门史、汉语言文字学为校级重点学科。山东省重点研究基地2个(山东省红色文化产业研究开发基地、山东省沂蒙文学研究基地),山东省重点学科1个(辞书学)。设有应用写作研究所、王羲之研究所、沂蒙文化研究所、孙子兵法研究所等研究机构。两年来,出版专著22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主持各类纵向和横向研究课题60余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2项;获省市级科研奖励27项。 文学院按照“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努力打造植入课程、学术创新课程、地方应用课程和外聘高级课程,践行学校“让更多的沂蒙子弟有上大学的机会、让在临沂师范学院就读的学生接受优质的本科教育”的两个承诺,让学生接受优质的本科教育。初步形成了语言与文学、历史与文物、文化产业与事业、编辑与出版为主体的培养体系。已经建成省级精品课程2门(《中国古代文学》、《写作》)、校级精品课程14门(《中国古代文学》、《语文教学论》、《现代汉语》、《新闻写作》、《教师口语》、《中国古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等)。开设《中华经典诵读》课程,得到国家教育部王登峰司长等领导的充分肯定。 文学院高度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养成。建成校外学生教育实习基地30个。有学生社团3个(燎原文学社、史苑社团、文管社团)。有学生内部学习交流刊物1个(《燎原》)。近三年来,文学院学生获得全国高等院校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一、二、三等奖和优胜奖36项,获优秀组织奖1次。毕业生连续四年获得山东省优秀学士论文奖,成为全省地方院校唯一连续四年获得该奖项的系院。 人才培养文学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不断开拓进取,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学生考研率在全校文科专业名列前茅,高质量就业率稳步提升。毕业生素质能力较高,绝大多数毕业生工作在文化教育工作第一线。援藏女作家马丽华(国家一级作家)、第三届“山东高校毕业生十大成功创业者”李海鹏、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教学名师郑晓龙等,成为文学院优秀毕业生的杰出代表。 办学宗旨文学院按照“自我加压,从严治院;民主管理,和谐兴院;科学决策,创新强院”的要求,实施“一项工作、一名主管、一个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项目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取得了创新课程建设、专业文化建设、学科建设的阶段性成效。2008年,文学院党委被评为“山东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