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临县三弦书 |
释义 | 相传在清代咸丰年间由柳林传入临县,所以也称柳林调。临县三弦书,流行于吕梁山区诸县。后来,当地艺人吸收了一些民间小调,经过长期的说唱实践,创造了平调、四平调、上川调。临县三弦书的唱腔属于板腔结构。演唱时,艺人怀抱大三弦,左腿绑楷子响板,自弹自唱。 传统曲目临县三弦书的传统书目有《珍珠汗衫记》、《金镯玉环记》、《红门寺》等近百部中长篇书。新编书目有《张秋林拥军》、《芦沟桥事变》、《两支队伍两个样》、《三才哭妻》、《石门嫣大捷》、《修公路好处多》、《模范饲养员王传河》等。 详细介绍临县三弦书是流行于黄河中游地区、陕北、晋西的一种曲艺形式。临县因为地广人众,本土文化独立性强、兼容性大,群众崇尚并传承民间曲艺,渐渐成为晋西地区的三弦书艺术核心发展区和传播区。 这是一个是源于黄河中游的民间曲艺种类,以使用三弦为主要伴奏乐器说唱书目而得名,乡野民间称为“说书”或“瞎子说书”。它最引人注目令人惊叹的地方是,没有接受过任何学校教育的盲人能将它表演的活灵活现。历史上,盲人为了获得生存而一门心思扑在了弹三弦说书上,一代代盲人中间口传心授、耳提面命,并把不向健全人传授作为绝对的行业禁忌。临县历来为生存环境艰难的地方,因病致盲者比比皆是,只要不是严重的五音不全,盲人就加入到说书行列中。人们惊讶于盲艺人超人的记忆能力和表达能力,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一人精彩表演,千人俯首贴耳。优秀的盲艺人既能把书文演得精彩绝伦,又能现编现唱,听众更是啧啧称奇,产生了众星捧月般的效果,那是地地道道的“草根明星”。因为拥有独门艺术,盲艺人在公众场合被人们称为“先生”,谁也不能说出“瞎子”这个字眼,他们的收入超过了普通农民,因而娶妻生子,修窑盖房,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三弦书中的书文都是琅琅上口的韵句,以七字居多,也有八字句、十字句,每一组句数均为偶数。说唱时,有板式,有音调,兼有道白,以三弦为主要伴奏乐器,常用的辅助乐器有竹板、小铜铙,还有醒木。在表演中,弹奏曲调紧紧结合说唱内容,喜怒哀乐,抑扬顿挫,营造并烘托现场气氛,把听众吸引在书场中。作为一种典型而又独特的口头文学形式,它严格地讲求韵律,句句押韵,是精致的文学作品。其中,将比兴、铺陈等文学艺术手法用到了极致。听来有浊浪排空,万马奔腾之感,其气势雄浑,是其他文艺形式难以比及的。 三弦书是一种起始于带有神秘文化色彩的民间说唱艺术。既有神秘性,更有趣味性。说、学、逗、唱、演、评、弹包罗其中,用的是乡土音,押的是家乡调,说唱故事娓娓道来,故事情节曲折生动,老的能听懂,小孩能取乐。在民间,求神降福设书场,敬神还愿设书场,祈天降雨设书场,婚丧嫁娶设书场,休闲娱乐设书场。社会改革开放之前,广大山区农村信息闭塞、交通不便,接受新鲜事物的机会很少,三弦书就在很大程度上承担了广大乡村的宣教义务,即使在今天,群众对三弦书仍旧喜闻乐见。临县十年九旱,自然环境比较恶劣,被联合国官员称为“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这方水土繁衍生息,绵延不绝,靠的就是临县人民战天斗地的浪漫情怀。三弦书唱出了老百姓的心声,听一段三弦书能解除浑身的疲惫,听一段三弦书能消除内心的忧愁。三弦书能随时随地即兴演唱,唱大事深入浅出,讲道理寓教于乐,在捧腹大笑之间,明白了真善美、假丑恶,懂得了该怎么做,不能怎么做。人们通过三弦书这一特殊的媒介构建了朴素而本质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三弦书正是在简朴中体现了高度,直白中表达了厚重,深刻地体现出黄河文化的审美意蕴。 三弦书的传播范围较广,欣赏人群较多,具有深厚乡土基础和人文基础。三弦书说唱的书目是现实社会的艺术反映。书目中留下了丰富的历史印记,是构成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它记录了人们的真情实感和喜怒哀乐,是娓娓道来的历史,是时代变迁的印迹,是了解社会形态的第一手资料。它是民间文艺的集大成者,是综合体,它对表演性要求极高,它对现场发挥最为讲究。说书人作为人民群众感情的代言者,形成了刚健、清新、简炼、明快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塑造出了纯朴自然真实的人物形象,寓教于乐。它的艺术价值还体现在对艺术的兼容和解构,这对于自身的传承和发展都是独具价值、独具高度的。 新中国成立后,三弦书的价值功能受到了政府的重视,1957年,临县成立了盲艺人协会,组建了盲人宣传队,由文化部门组织培训,并编写了迎合时势的书文作品,要求盲人传唱。盲人宣传队人人持有政府颁发的宣传证,所到乡村任何地方不能拒绝接纳。在支持引导盲艺人的同时,说书艺术也极大地感染了地方文艺工作者。1978年,康云祥、樊如林这两位地方文艺专家合编了现代书《回娘家》,并创造性地将三弦书搬上舞台演出。非盲文艺工作者的参与,使得三弦书从形式到内容发生了深刻变化。此后,以康云祥为代表的临县三弦书表演成为进入全省、全市性的文艺竞赛活动的必须内容,三弦书的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艺术形式日臻完美。 花开花落,潮起潮落。临县三弦书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不利的发展因素。多年来一直靠自发传承,缺乏系统有效的整理、记录、保存,使不少优秀书目失传散佚。三弦书书艺的不少内容因盲艺人辞世已经失传。部分从业者,放弃了传统精华,把流行歌曲作为弹奏曲调显得不伦不类,对三弦书传承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说唱三弦书的代表人物整体年龄偏大,年轻者或不乐此业,或从者也不深钻细研,从业梯队出现了青黄不接的迹象。与此同时,青少年群体渐渐疏远了这一传统的地方曲艺,传播市场受到了较大的制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