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临夏县磨川清真大寺 |
释义 | 基本信息临夏县磨川清真大寺 地址:甘肃省临夏县韩集镇大街 邮编:731800 年代:1880年(光绪六年) 清真寺简介韩家集位于临夏市西约50华里,现为临夏县政府驻地。两山遥对,河水中流,溉田万倾,西通撒拉八工,南接藏区五头。所以,务农营商俱可得地之利。 磨川清真大寺,又名韩家集下寺,创建于明代,最初在韩家集东北不远的阳洼山,这里就是近代史上有名的回族将领马福禄、马福祥的老家,据现存的《重修西乡韩家集三头十方海一礼拜大寺碑记》韩家集周围“初低一寺,建立阳洼山,以木片代陶瓦,称为搭板寺”。 清朝初年,山下平川的回民逐渐增多,为了方便,又在山下磨川建修了一座小寺,平常礼拜分两寺举行,每逢聚礼,仍在阳洼山寺内举行。到清代咸丰、同治年以后,山下回民人口更多,为了方便,都去磨川寺礼拜,阳洼山寺倒显得冷落起来。1880年(光绪六年),马福禄进士及第,荣旧故里,他从实际情况出发,排除山寺为正川寺为副的旧传统观念,将平川的寺尊为海一寺,以山寺为副,称为古寺,并对平川的寺加以扩建,磨川大寺由此闻名遐迩。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1917年(民国6年)马福祥参照北京牛街寺的样式两次捐资扩建,规模更加宏大,磨川大。寺逐成甘肃最有名的大寺之一。著名大阿旬法真哈吉、阳洼山马克利、麻尼寺沟马月萨都曾前后革教。扩建后的大寺有正殿5间,后殿3间,三层高宣礼楼一座、两廊10间、大门3间、牌坊2座,砖雕影壁一座,整个大寺一进三院、庄严宏丽,楼殿耸起,堂虎周环,造型优美,制作精巧,充分显示了河州工匠们高超的建筑水平。可惜在1958年被迫拆毁。 1982年教民集资重建大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面积480平方米,殿前有10根圆柱组成的廊檐,檐深1.8米。新寺规模全不及旧,但亦高大宏畅,1991年县城拓宽大街,大殿恰在拆迁范围之内,经与政府协商,教民为县城建设大计,决定立即拆除后移,政府亦拔拆迁费15万元,资助教民重修新寺。 1992年教民又一次破土奠基,再建新寺,历时一年,耗资30万元,修建了规模更为宏丽的新殿、新殿台基高峻,水磨石陛除,正殿7间,前殿5间,歇山顶与 卷棚平接,单俄飞檐,堆花脊饰,连环柱廊,承重梁柱为钢混结构,仿木制作,斗拱、栏额为松木制作,刻镂精致,衔接自然,大殿面积950平方米,内镶松木地板,三面开门,正面三道为隔扇门。两侧为楼花窗。 寺有卧盖夫临街铺面22间,1992年修建,造价20万元,年收租金近4万元. 寺占地8亩,除大殿外,另修宿舍、经学、净水堂10余间,宣礼塔及其他用房将在今后几年陆续修建。 据相关资料显示,寺有教民约400户,2000多人。以回族为主,另有撒拉、东乡等民族.教民中以遵行华寺教礼的为主,也有尊奉大拱北、毕家场教礼的人。寺有满拉30人,阿訇60人,有些阿訇在外坊掌教。 寺有1917年(民国6年)马福样撰《重修西乡韩家集三头十一方海礼拜大寺碑记》一块,两面均镌刻文字,详述了该寺的兴替沿革,是宝贵的文物,现完好无损。 最近几年该寺教民中去麦加朝觐的人有:丁苏目阿訇、丁尤布阿訇等。 其他相关1、磨川大寺所属24稍麻寺名:磨川小寺、新庄寺、庄头寺、烟筒山寺、沙楞沟尕庄寺、沙楞沟豁舰寺、阳洼山上寺、阳洼山下寺、沙楞沟阴山寺、仙家嘴寺、侯家沟寺、中洼寺、下阴洼四队专、下阴洼五队寺、中阴洼寺、上阴洼寺、大泉寺、寺坡河滩寺、寺坡上河滩寺、上湾寺、大坡嘴寺、王家湾寺、老爷寺、韩家集上寺。 2、《重修西乡韩家集三头十方海一礼拜大寺碑记》碑文(节录):穆圣自天房人中国,历千数百年而精神贯注,光景常新,日期于博大昌明,良由宗旨之清真而团体之固也。 固团结体,非会归有极,不为功。吾乡贤达,大兴土木,重建磨州海一寺,为有极会归之所,而团体固结,于是乎寓之。溯自明初,我族分析散处于阳洼山、大坡嘴、韩家集、磨川、阴洼等处、各为之头。初抵一寺,建之阳洼山,以木片代陶瓦,称为搭板寺,尚古朴也。清初.川居者众,以天阴湿雨,跋履维艰,公择适中之地,筑寺磨川,以礼常拜.适岁大旱,上下二十余方,咸聚于此祷雨,甘霖沛然。嗣后遇旱,祷者踵至,名之曰求雨寺,昭灵应也。而尊山寺为古寺,岁时期会,凡大礼拜皆造焉,相沿凡三百年。咸同以后,韩家集国客辐揍,商务盛兴,庶富之余,不可无教,川寺较近于山寺,人多趋之,施教为便,惟规模卑狭,不能客众。光绪庚辰,先兄寿山公及进士第荣归,后接度两寺情形,量为便通,以期恢弘名教,请于先建威公松坪府君,谋请父老,除乡人拘墟之见,改作)11寺为海一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