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临夏老华清真寺
释义

亦称大华寺、华寺等,位于甘肃省临夏市华寺街。据传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清乾隆四十年(1775)扩建。采用了传统殿宇式建筑风格,建造精巧,装饰华丽。为甘肃省规模较大、历史久远的清真寺之一。清真老华寺是伊斯兰文化与中华文化珠联璧合的典型代表,著名的伊斯兰教学者马来迟等众多老阿訇都在这里任过教长,在弘扬教义、培育英才、循善戒恶、传承和平等方面功绩卓著,声名远播教内外。

清真寺简介

甘肃临夏被誉为“中国的小麦加”,在这个极富伊斯兰风情的高原古城中,有一座历史悠久的清真寺——老华寺。

站在老华寺外,放眼望去,气势恢宏的大殿、煦煦生辉的新月、直插云霄的宣礼塔、通衢整洁的街道,攒动的白色小帽、飘动的绿头巾、教亲的声声“色俩目”……不由得让人感叹。

清真寺历史

据史料记载,临夏清真老华寺始建于1368年,距今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

清乾隆四十年(1775),当地一位穆斯林将自家花园捐献出来,并出资扩建,名“花寺”,后更名为“华寺”,寓意为中华大地之清真寺。清真老华寺是伊斯兰文化与中华文化珠联璧合的典型代表,著名的伊斯兰教学者马来迟等众多老阿訇都在这里任过教长,在弘扬教义、培育英才、循善戒恶、传承和平等方面功绩卓著,声名远播教内外。

清真老华寺始建后,屡毁屡建,其兴衰荣辱,记载了岁月的沧桑与历史的变迁。

老华寺原貌为殿宇式建筑风格,有数进院落,遍施砖木雕作,彩饰华丽,寺前还建有曲拱小桥,时称“水过凉亭”,树木林立,幽雅别致。后因诸多原因被毁。随着党的宗教政策的落实,重建了礼拜殿、宣礼塔、牌坊式大门。

此后教坊不断扩大,因清真寺的旧有格局难以满足需要,2004年,在政府的关怀下,清真老华寺得以重建,一座阿拉伯建筑艺术和中式建筑风格相结合的现代建筑拔地而起,历史悠久的老华寺再焕新颜。

清真寺布局

新建成的清真老华寺按照七级抗震设计,精确测定了朝拜的方向。大殿高达42米,分4层:一层为女礼拜殿、教室;二至四层为礼拜大殿,可同时容纳5000人礼拜。

大殿中央以巨型穹顶贯通,通风透光,独特壮观;大殿采用地热供暖,温暖舒适;地面铺设的竹地板明亮如镜,大殿四角设有宽敞的内楼梯,便于人流的快速疏散;环大殿四周有36根高18米的花岗岩通天明柱;走廊砌筑汉白玉双面雕花护栏,洁白而富丽;殿顶仿麦地那圣寺设一大四小绿圆宝,极具伊斯兰特色;花岗岩装饰的大檐凝重壮观;大型中空玻璃墙明亮保温,内外墙面以穆斯林名人不同字体、不同风格的阿文、中文书法装饰。

洁白的圆柱、壮观的穹顶、明亮的竹地板、庄重华贵的“米哈拉布”,与遍布殿顶的璀璨灯光,共同构成梦幻般的诗情画卷。老华寺以其崭新的面貌、独特的风格成为临夏的一大景观。

清真老华寺圣贤辈出,如清代著名伊斯兰教学者马来迟,现代著名阿訇周文魁、韩振绪、马真,著名经学家祈明德阿訇等。寺内存有很多珍贵文物,如明初的玛瑙经文、明末清初的手抄本《古兰经》等,处处彰显着清真老华寺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

老华寺坚持伊斯兰正教知识与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并重,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提高穆斯林素质,在训导中提倡和谐理念,积极培养各类人才,先后开设了阿文、波斯文、中文课程,培养了一批品学兼优的人才。资助华寺街民办幼儿园,从娃娃开始提高民族素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此外,清真老华寺还致力于成人教育,开设成人扫盲班。

清真老华寺不仅是穆斯林敬主爱人、弘扬伊斯兰文化的殿堂,更是团结和谐、凝聚人心的民间社区中心。老华寺遵行《古兰经》和圣训,坚持凭经立教,劝善戒恶,祈祷吉祥,传承和平,行使着敬主顺圣爱人的宗教功能,弘扬伊斯兰文明的文化功能,调解纠纷、化解矛盾的社会功能,以及办理婚丧嫁娶、殡葬仪式、扶贫济困的社会服务功能。

清真老华寺努力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鼓励穆斯林群众发扬善于经商的优良传统,通过辛勤耕耘勤劳致富;倡导善举,积极兴办公益事业;不断加强与其他清真寺的沟通、联系,搞好穆斯林内部各民族、各教派之间的团结协作,不断加强和非穆斯林民族之间的团结友好、互敬互爱,在当地政治安定、宗教和顺、民族团结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

2006年,清真老华寺被甘肃省伊协评为“五好清真寺”,被临夏市民族创建办评为“五星级清真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1: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