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临莫高窟鹿王本生图 |
释义 | 《鹿王本生图》是莫高窟第二百五十七窟壁画的主要题材,创作于北魏。本生故事画,表现“舍己救人”为题材的作品,在壁画上占有突出地位。本生故事是指佛教创始者释迦牟尼生前所经历的许多事迹。释迦牟尼原是古代印度北部一个小国—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传说他因看到人世生、老、病、死很苦,便出家修行,以求解脱,后来成了“佛”。“鹿王本生”是说释迦牟尼前生是一只九色鹿王,他救了一个落水将要淹死的人反被此人出卖的故事。 名画档案名 称:《鹿王本生图》 创作时间:北魏 尺 寸:纵96 厘米,横385 厘米 材 料:壁画 收 藏:莫高窟第257 窟 名画赏析魏晋、南北朝时的壁画和卷轴画,以古圣先贤、忠臣烈女为题材者不胜枚举。另一方面,由于当时佛教在中国南北方得到了统治者的大力支持和提倡,佛教为充分发挥“为形象以教人”的作用,便不遗余力地借助绘画直观具体的感人形象,作为有力的宣传手段。这一时期出现了大规模的佛教寺塔、石窟壁画等。 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县东南的鸣沙山与三危山之间的坡地上,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最大最丰富的石窟群。《鹿王本生图》是莫高窟第257窟壁画的主要题材。 本生故事讲述的是佛教创始者释迦牟尼生前所经历的许多事迹。据佛经上记载,释迦牟尼是古代印度北部小国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他因看到人世生、老、病、死的痛苦,便出家修行,以求解脱,后来成了“佛”。《鹿王本生图》所描绘的就是释迦牟尼生前的一个故事,它用一长条横幅展开了连续的情节。 有一美丽的九色鹿王(释迦牟尼的前身)在江边游戏时救起一个将要溺死的人。被救的人要给鹿王做奴以示感谢,鹿王拒绝了,但他叮嘱那个人说:“如果将来有人要捕我,你不要说见到过我。”没过多久,这个国家的王后梦见了鹿王,毛有九色,角胜似犀角。王后醒来后就向国王说了这个梦,并希望得到这个鹿的皮为衣,角做耳环。虽然这个国王是善良的,但王后却以死相逼,没办法,国王只有悬赏求鹿。那个被救的人,贪图所赏得的大量金银和土地,便向国王报告了鹿王的行踪。当国王带人去捕鹿王时,鹿王向国王诉说了他救溺人的经过,国王被深深感动了,遂放弃了捕捉鹿王的想法,而且下令全国,可以允许鹿王任意行走。王后听说没有捕到鹿王,心碎而死。那个忘恩负义的溺人也得到了报应:身上生疮,口中恶臭。 这个故事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宣扬的是善恶报应思想,赞扬了九色鹿王的仁义精神。这幅壁画无论在构图、色彩处理上,都巧妙地增强了善恶报应这一主题,生动地描绘了九色鹿富有人格化的神态,表现了鹿王控诉忘恩负义的小人、不向邪恶屈服的倔强性格。 我们再从绘画手法上来欣赏这幅壁画。 在表现形式上,《鹿王本生图》以长方形的构图,分段描绘,使故事情节严密而生动。在表现方法上,“凹凸法”的渲染表现出了物像的立体感。色彩多用土红、粉红、蓝、草绿等,由于年久变色,原来深一点的颜色已变得很暗,或成了灰黑色,但当年的笔触依稀可辨。图中勾画形象的轮廓线,遒劲挺拔、笔触有力,手法自由而纯熟。画中的山水,无皴擦,很有装饰味,树木的枝干用土红着色,树叶用绿色大笔涂染。这种高超的艺术手法,说明了北魏时期莫高窟壁画既继承了民族传统,也吸收了外来的优点,并在这一基础上不断发展着。 还要加以补充的是,其他地方壁画中的九色鹿,大多长跪垂泪,一副楚楚可怜的样子,而敦煌壁画中鹿王在大兵围困中向国王慷慨陈词,国王则在马上俯首倾听,情态虔诚温善,这表明了作者在塑造这一形象时倾注了深深的赞美之情。 鹿王本生故事很久以前,在一座森林里,有一只雄伟奇特的鹿王,它身材高大魁梧、顶角挺拔峥嵘、四蹄温润如玉、双目炯炯有神遍体长满了五彩的绒毛。 这只鹿王率领着几千头梅花鹿一起生活在那山青水秀的好地方饿了吃林中的嫩叶鲜花渴了喝溪中清澈的泉水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生活十分幸福。 但是好景不常,有一次,一个国王到森林中来打猎。他带来许多士兵,牵着猎狗、架着猎鹰,把森林团团围住,利箭像雨点般地射出。 鹿王带领群鹿东奔西跑,狼狈逃窜,好不容易才逃出包围圈,但有不少鹿,已死于士兵的乱箭之下,还有不少鹿被活捉,或跌下山崖、堕入陷阱,或被荆棘扎伤、被泥淖淹没。 鹿王看见群鹿死的死、伤的伤,心中非常难过,它曾以为经过这次灾难,群鹿可以过一段安稳的日子了,可是没想到才过几天,国王又来打猎,群鹿再一次受到损伤。 原来这个国王,很喜欢吃鹿肉,所以每隔三、五天便来打一次猎。 鹿王想:“我身为鹿王应当保护群鹿不受损害,如果为了贪图丰美的水草待在这儿不走,反而使大家都受到伤害这就是我的罪过了。可是迁到哪儿去好呢?哪儿才能找到像这儿这样丰美的水草呢?” 它考虑再三决定亲自去找国王谈判,便动身到王城中。 城中的百姓,看到这么一只雄奇的大鹿健步入城,十分吃惊,大家都说:“这是因为我们国王心地善良,为人慈悲专行仁政所以感动圣鹿来朝。” 他们认为这是一桩非常吉祥的事,所以没有一个人敢捕捉或阻拦鹿王。 鹿王走到国王面前跪下说:“我们在大王的国境内生活指望能得到大王的庇护,安居乐业,没想到近来经常受到猎人的袭击,每次都死伤很多、损失惨重。听说大王欢喜吃鹿肉,我们也不敢逃避,只希望大王能告诉我们每天需要几头鹿我们一定相互推选每日如数自愿前来,绝不欺骗大王。老天爷是慈悲为怀的,希望大王能可怜我们!” 国王听了鹿王的这番话心中十分惊讶,对鹿王说:“御厨房每天只用一头鹿就够了,没想到为了每天的一头鹿,让你们死伤这么惨重。如果真像你说的,每天会有一头鹿自动走进我的御厨房,我发誓再也不到森林中去打猎。” 鹿王辞谢了国王后,回到森林中,召集群鹿,向大家宣布与国王谈判的结果。鹿王说:从此以后,每天只要有一头鹿,为了集体献出自己的生命,那其他的鹿,就可以安稳地过日子了。否则,大家都无法安定地生活下去。”群鹿听了鹿王的话,也觉得只能这样了,于是自动排定前去国王御厨房的次序。 从此以后,每天都有一头鹿自动来到王宫中,国王再也没到森林中打过猎。轮到进国王御厨房的鹿,在动身前,都要到鹿王面前来辞行。鹿王总是流着眼泪,勉励它们:“纵生百岁,总有一死,你是为了集体牺牲生命的,是光荣的。你不要害怕、不要怨恨,安心地去吧!”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这天,轮到一头大母鹿去送死。但这头大母鹿腹中,已怀了一头小鹿,眼看就要分娩。母鹿跪在鹿王面前,哭着哀求道:“并非我贪生怕死但我腹中的孩子是无辜的它有活下去的权利啊!求大王宽限几天,让下一个先去,等我把孩子生下来,一定马上去御厨房报到。” 下一头鹿听说要叫自己先去,也跪在鹿王面前叩头哀求道:“大王!到该我死的那一天我绝不多说二话。但按规矩我还能再活一天一夜让我活够这一天一夜我才死而无怨。” 鹿王左右为难,心想:“让母鹿去嘛!一下子便害了两条命;让另一头鹿去吧!还没到该它去的时候"鹿王考虑再三便让那两头鹿都退下毅然决定由自己代替母鹿前去。 鹿王到了御厨房后,跪在地上,引颈待宰。厨师因鹿王以前曾来过一次,所以还记得它;他看到这只雄奇的鹿王,亲自前来就死,觉得非常奇怪,马上跑去报告国王。国王下令把鹿王牵来问道:“今天你为什么亲自前来?”鹿王便把母鹿已怀小鹿,又不忍心以其他鹿替代,所以亲自前来的原因讲了一遍。 国王听了,感动得流下泪来,说:“真没想到一头牲畜还会这样杀身成仁!我是一个人,却每天要宰一头鹿,以满足自己的口欲我真是连鹿王也不如啊!” 国王立即让厨师把鹿王放了,从此戒吃鹿肉,并下令全国军民,从此以后,无论什么人,都不准伤害鹿,若敢违犯,严惩不赦。鹿王回到森林,又和群鹿一齐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