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临江仙·暮蝉声尽落斜阳
释义

《临江仙·暮蝉声尽落斜阳》是晚唐五代词人毛文锡的作品。这首词上下片各三十字,把湘灵鼓瑟的故事,放到黄陵庙前的斜阳烟水的情景之中,格调别具。结尾二句,情景皆佳。全词充满着疏朗古朴的韵味,境界也开阔,一洗花间词的浓厚脂粉气。

中文名称:《临江仙·暮蝉声尽落斜阳》

创作年代:唐末五代

作者:毛文锡

文学体裁:词

词文字数:60字

出处:《全唐诗》

作品原文

临江仙

暮蝉声尽落斜阳,银蟾影挂潇湘⑴。黄陵庙侧水茫茫⑵。楚山红树,烟雨隔高唐⑶。

岸泊渔灯风飐碎⑷,白苹远散浓香。灵娥鼓瑟韵清商⑸。朱弦凄切⑹,云散碧天长。

注释译文

⑴银蟾:月亮。潇湘:潇水和湘水合称。均在湖南境内。《山海经》:“潇水,源出九巅山,湘水,源出海阳山。至零陵合流而于洞庭也。”

⑵黄陵庙:旧址在今湖南湘潭附近。《水经注》:“湘水北径黄陵亭西。”韩愈《黄陵庙碑》:“湘水旁有庙曰黄庙,自前古立以祠尧之二女,舜之二妃者。”《通典》:“湘阴具有地名黄陵,即虞舜二妃所葬。”又据《地理志》载:湖北宜昌县西,重岩叠起,山下有黄陵庙,三国时蜀汉所建。

⑶高唐:楚国台观名。宋玉《高唐赋》李善注:“《汉书》注曰:云梦中高唐之台,此赋盖假设其事,风谏淫惑也。”

⑷飐(zhǎn展):风吹颤动。

⑸灵娥:即湘灵。《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湘灵即湘妃,即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楚辞·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就是指此。韵清商:音调哀怨,是清商怨曲。《词谱》:“古乐府有清商曲辞,其音多哀怨,故取以为名。”

⑹朱弦:瑟弦的美称。

作品鉴赏

这首《临江仙》词取材于江湘女神传说,但表现的内容实是一种希冀追求而不遇的朦胧感伤,主题和词题若即若离。

“暮蝉声尽落斜阳,银蟾影挂潇湘”,起笔词境就颇可玩味,从日落到月出,暗示情境的时间绵延,带有一种迷惘的意味。“黄陵庙侧水茫茫”,便点染出幽怨迷离之致。“楚山红树,烟雨隔高唐”,又从洞庭湖溯长江直推向三峡,又暗引出巫山神女的传说。

上片写黄陵茫茫,高唐烟雨,见得词人神魂追求之不已。过片“岸泊渔灯风飐碎,白苹远散浓香”插写空景,暗示追求之不遇,足见追求之难。“灵娥鼓瑟韵清商。朱弦凄切,云散碧天长。”最后,神女终于若隐若现地出来了。灵娥,当指黄陵二妃,但根据词境,自然还会让人联想到《诗经·汉广》中的汉上游女和《楚辞·九歌》中的湘夫人,她们都是楚地传说中被追求而终不可得的女性。虽说朱弦俨然可闻,神女宛然可见,但云散天碧,终归于虚,只留下一份失落感。

此词在构思上很有新意。它杂糅黄陵二妃与高唐神女的传说造境,表现的是一种希冀追求而终不可得的要眇含思。由潇湘而洞庭而高唐的神游,象征着词人希慕追求而终归失落的心态。题材虽缘取调名,实是抒发己意。

作者简介

毛文锡,唐末五代词人。字平珪,高阳(今属河北人),一作南阳(今属河南)人。年十四,登进士第。已而入蜀,从王建,官翰林学士承旨,进文思殿大学士,拜司徒,蜀亡,随王衍降唐。未几,复事孟氏,与欧阳炯等五人以小词为孟昶所赏。《花间集》称毛司徒,著有《前蜀纪事》、《茶谱》,词存三十二首,今有王国维辑《毛司徒词》一卷。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2:3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