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临江仙·东野亡来无丽句 |
释义 | 《临江仙·东野亡来无丽句》是一首宋词,作者是晏殊的第七子——晏几道。词中提到几位唐代诗人孟郊和王建,并化用刘禹锡的诗歌。该词似乎是晏几道晚年写就,是深谙世事冷暖后的直抒其情。 作品名称:临江仙·东野亡来无丽句 创作年代:北宋 作品出处:小山词 文学体裁:宋词 作者:晏几道 作品慨况【作品名称】临江仙·东野亡来无丽句 【创作年代】北宋 【作者姓名】晏几道 【作品体裁】词 作品原文临江仙·东野亡来无丽句 东野亡来无丽句①, 于君去后少交亲。 追思往事好沾巾。 白头王建在②, 犹见咏诗人。 学道深山空自老, 留名千载不干身③。 酒筵歌席莫辞频。 争如南陌上, 占取一年春④。 (按:此首别误作晏殊词,见《啸余谱》卷二。) 作品注释①东野:唐诗人孟郊(751—814),字东野。其诗险涩。 ②王建:唐诗人,以工乐府著称,与张籍齐名。 ③“学道”二句:化用刘禹锡《戏赠崔千牛》诗:“学道深山虚老人,留名万代不关身。” ④“争如”二句:化用刘禹锡《戏赠崔千牛》诗:“劝君多买长安酒,南陌东城占取春。” 作品赏析晏几道这调词从字里行间一泻而出的都是不可遮挡的清俊豪迈的诗人意气。都说晏几道是“纯粹之词人”,而这首词,更是诗人之作,开头便是一举冲天、高谈雄辩的凌厉四座之语。“东野亡来无丽句”,就像是《红楼梦》中最为世人难容的槛外人妙玉脱口而出的狂语:“古人中自汉晋五代唐宋以来只两句好诗”。这种胆识、这种持论、这种气魄、这种充分张扬个性的自由自在,折射出的岂不是晏几道老而弥笃、至死不渝的清高孤傲、遗世独立么?“学道深山空自老,留名千载不干身”,这种苍凉,像醉卧在处处霓虹的长安夜市中的一位名满天下的落魄诗人,像是四月的黄昏褪尽燥热后空留下的微弱的芬芳与清冷,它像是回顾日影、索琴弹奏《广陵散》后绝尘而去的嵇康,它比起杜甫那两句“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来丝毫不减力度。 作者简介晏几道 晏几道(1038—1110),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北宋时期抚州临川县文港乡(今属南昌进贤)人 。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晏几道早期所任之职皆为承父荫而得,基本上都是闲散之职。但其为相门公子,且才华奕奕,此时的晏几道自是跌宕歌词,纵横诗酒。晏几道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因而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晏几道著有《小山词》。黄庭坚评小山词时说:“精壮顿挫,能动摇人心。上者高唐洛神之流,下者不减桃叶团扇。”其他人对小山词的评价更多地倾向于他的词多怀往事,抒写哀愁,笔调整饱含感伤,伤情深沉真挚,情景融合,造语工丽,秀气胜韵,吐属天成,“猛动摇人心”,虽所反映生活面窄,而艺术境界较高。晏几道在词风上更接近李煜。 关于“临江仙”词牌【临江仙】 唐教坊曲,双调小令,用作词调。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采莲回》、《想娉婷》、《瑞鹤仙令》、《鸳鸯梦》、《玉连环》。敦煌曲两首,任二北《敦煌曲校录》定名《临江仙》,王重民《敦煌曲子词集》作《临江仙》。《乐章集》入“仙吕调”,《张子野词》入“高平调”。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平韵。约有三格,第三格增二字。柳永演为慢曲,九十三字,前片五平韵,后片六平韵。此词共六十字。至今影响最大的《临江仙》,就是杨慎写的《三国演义》的主题词。之后被用为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 临江仙源起颇多歧说。任二北据敦煌词有句云“岸阔临江底见沙”谓辞意涉及临江;明董逢元辑《唐词纪》谓此调“多赋水媛江妃”故名;黄升《花庵词选》卷一云“唐词多缘题,所赋《临江仙》则言仙事……”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