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临江王节士歌 |
释义 | 1 陆厥诗作《临江王节士歌》是南朝文学家陆厥所作,此诗写节士悲秋,激情递发,思欲报国。 作品名称:临江王节士歌 创作年代:南朝 文学体裁:乐府诗 作者:陆厥 ◎ 作品原文临江王节士歌① 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 秋思不可裁,复带秋风来。 秋风来已寒,白露惊罗纨。 节士慷慨发冲冠,弯弓挂若木②,长剑竦云端。 ◎ 注释译文①据《汉书·艺文志》,有《临江王及愁思节士歌诗》四篇,此题作《临江王节士歌》,后人疑陆厥误合为一。然原辞已佚,无从考校。 ②若木:传说中昆仑山上的神木。 ◎ 作品鉴赏这首诗由秋天的肃杀之景引发出内心的慷慨之情,秋思与壮心相互生发,唱出了一曲悲壮的节士之歌。 诗的开端即以“木叶”、“江波”、“月浦”、“云山”等景物组成一幅气象开阔、气韵凄清的秋景图。 如此秋景, 即令人联想到楚辞《九歌·湘夫人》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寂寥意境,又令人生发出“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凄凉意绪。这般“秋思不可裁”,有如缕缕秋风袭上心来,更何况秋露凝衣,更添几分悲凉。诗歌的前半段着意渲染出由秋景而生发的浓重秋思,笔调明净,气氛凄冷。 后三句的情调一变为激昂。面对秋景,荆轲一流的节义之士则是另一番感受。“风萧萧兮易水寒”,秋风寒水触动了节义之士的一腔豪情。“弯弓挂若木,长剑竦云端”二句以浪漫的笔调刻画了节义之士顶天立地的形象,展示了他们意气风发,傲视一世的气概。此诗笔力雄肆,在齐梁时不可多见,所以梁代钟嵘说陆厥“具识丈夫之情状”。 ◎ 作者简介陆厥(472~499)南朝文学家。字韩卿,吴郡吴(今江苏吴县附近)人。公元491(齐武帝永明九年),举秀才,为王宴少傅主簿,后迁行参军。公元499(齐东昏侯永元元年),始安王萧遥光谋反,其父陆闲被杀,厥弟陆绛抱颈求代死,也被杀,陆厥下狱。后遇赦,悲恸而卒。著有文集十卷(《隋书志》作八卷。此从隋志注及《两唐书志》)传于世。 2 李白诗作◎ 基本信息【名称】《临江王节士歌》 【年代】盛唐 【作者】李白 【体裁】杂言诗 ◎ 作品原文临江王节士歌① 洞庭白波木叶稀,燕鸿始入吴云飞。 吴云寒,燕鸿苦。 风号沙宿潇湘浦,节士悲秋泪如雨②。 白日当天心,照之可以事明主。 壮士愤,雄风生③。 安得倚天剑④,跨海斩长鲸⑤? ◎ 注释译文【注释】 ①《汉书·艺文志·杂赋》录《临江王及愁思节士歌诗》四篇。南朝陆厥作《临江王节士歌》。清王琦认为是对上题的误合,李白沿袭了这个误合。 ②“节士”句:节士,有节操之士。《淮南子·缪称》:春女思,秋士悲,而知物化矣。全句谓节士悲秋,泪流如雨。 ③雄风:强劲之风。 ④倚天剑:极言剑之长。宋玉《大言赋》: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耿倚天外。 ⑤长鲸:指巨寇。唐刘知几《史通·叙事》:论逆臣则呼为问鼎,称巨寇则目以长鲸。 【译文】 洞庭湖的秋天,白浪连天,树木叶落稀疏,北方的鸿燕开始飞入吴地。 吴云寒冻,鸿燕号苦。 北风呼啸,鸿燕夜宿潇湘沙浦,王节士悲秋泪如雨飞。 白日正在天心,照耀宇宙,照亮了你对明主的忠诚之心。 壮士愤凯不已,雄风顿时横生。 安得手挥倚天剑,跨海斩除长鲸? ◎ 作品评析此诗写节士悲秋,激情递发,思欲报国。前六句写肃杀之秋景及节士悲秋。“白日”以下六句写节士因悲秋而思欲报国。“白日当天心,照之可以报明主”,意谓报国之心,白日可鉴。后四句写节士发奋报国,立志灭敌。 ◎ 作者简介李白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从25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公元742年(天宝元年)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杜甫结交。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怀着平乱的志愿,于公元756年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争夺帝位失败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