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林仲 |
释义 | 林仲,早年曾任中共福建省委机关报《红旗》主编,中共七大旁听人员。建国后历任东北空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兼任空军卫士报社社长,北京任中国红十字总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情报研究室主任,江西共产主义大学副校长,文革后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顾问、广州菲律宾归侨联谊会名誉主席。同名人物有烈士、清代监生。 原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顾问简介林仲,1906年生,福建省福州市人。曾用名林启铎。中共七大旁听人员。 早年经历1924年秋毕业于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商科,参加进步学生运动。1926年在广州中山大学读书,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两广区委海外革命运动小组成员,受两广区委领导人陈延年委派参加省港罢工委员会工作。同年冬被中共两广省委派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毕业后,被联共(布)中央选派到西伯利亚伯力金矿区担任东方工人文化工作指导员。1930年由周恩来决定回国,在上海从事工人运动。1931年调中共福建省委,任省委机关报《红旗》主编。1931年、1933年两次被国民党抓捕入狱,坚决不吐露身份,后被保释出狱。出狱后,到菲律宾、印尼等地利用各种公开身份从事爱国救亡等工作。 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0月到延安,先后担任新华社编译、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员、陕北公学教务长、八路军募捐委员会秘书主任、中央宣传部马列著作编译、中央组织部训练班培练实习团团长、马列学院研究员等职。1941年12月起担任中共中央海外工作委员会委员。1942年调中央情报部,任第四室英美组组长。同年任中央海外工作研究班副指导员。1945年4月至6月旁听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1月调任北平军事调解处执行部翻译科科长。7月任解放区救济总会驻上海办事处业务主任。1947年5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区救济总会驻国民党政府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驻沪办事处代理处长,同年冬转赴香港工作,任办事处秘书组组长。1949年5月任中国人民救济总会副秘书长。在周恩来、董必武的直接领导下,争取国际进步力量对中国革命的物资援助,揭露美蒋假和谈、真内战阴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从事于文化教育、卫生、理论研究等战线的工作。1950年冬参加抗美援朝工作,任东北空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兼任空军卫士报社社长。1951年冬回北京任中国红十字总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1955年调任卫生部国际联络室主任。1957年调任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情报研究室主任。1959年调任江西共产主义大学副校长。1964年调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理论工作领导小组副秘书长。“文化大革命”期间下放五七干校劳动。1973年后恢复工作,担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顾问、广州菲律宾归侨联谊会名誉主席。广东省第四届政协委员,广东省第五届人大常委。1990年10月3日因病在广州逝世。 清代人物林仲[清]字简生,号默斋,国子监生。善画竹,能诗,著诗画余闲。《和州志》 烈士林仲(1919-1950),福建省云霄县马铺乡枧河村人。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斗争,曾任闽粤赣边区纵队闽南支队(第八支队)战士,参加了闽南革命根据地的反“清剿”作战和迎接人民解放军解放闽南的游击战争。1949年9月闽南解放后,调任平和县东楼乡乡长,组织翻身群众开展支援前线、清匪反霸和保卫新生人民政权的斗争。1950年在平和县东楼乡开展工作时遭受敌土匪袭击被害,壮烈牺牲。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