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林知渊
释义

林知渊(1890~1969年)闽侯县城门乡(今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城门村)人。 林知渊出生才3个月,父亲林崧祁就不幸逝世,因此家境十分贫苦,幸受林纾照顾。其兄林之夏进秀才后,知渊得以随兄读书。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考入全闽大学堂。光绪三十三年被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录取,参加同盟会。宣统元年(1909年)毕业,授工兵科副军校(中尉)衔,为保定第二镇见习官,又奉陆军部令,派充南京陆军第四中学法文教习。

反对独裁

宣统三年率学生30多人参加武昌起义,在琴断口高地负伤,送上海治疗。

民国元年(1912年),回福州为福建省陆军小学堂监督。

民国2年年底,带职考入北京陆军大学,不久因袁世凯称帝,林知渊辍学南下广西,任护国军第二军第二梯团团长方声涛的参谋长,参加反袁斗争。

民国5年北上复学,同年毕业后留校为战史教官。

参加护法

民国6年赴广州任滇军第四师参谋处长兼工兵营营长,参加护法战争。后第四师扩编为靖国军第六军,林知渊为前敌参谋长,举兵入闽讨伐李厚基。

但“征闽”失败,林知渊潜伏在厦门一带,转入地下活动,并调节厦门守军臧致平和海军杨树庄的关系,以后受蒋介石委托,促进海军易帜。

从政福建

民国15年,林知渊任南洋闽厦海军指挥官,果然率“海容”等33艘舰艇,归附国民革命军东路军。

第二年海军全部归附后,林知渊受命为海军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兼海军党代表。

民国17年4月,海军特别党部成立,杨树庄为主任委员,林林知渊为执委。不久杨树庄兼任福建省长,林林知渊也回闽任省政府秘书长

。因拟调防福建部队,为闽北军阀卢兴邦所知,民国19年1月6日,卢部旅长卢兴荣在陈培锟家绑架“省府六委员”,其中林林知渊被囚禁在尤溪,直到9月,卢兴邦战败,才释放回福州。

民国21年(1932年)1月,林知渊负责调停日籍台人李炉已刺杀日本教谕水户夫妇事件。

民国22年“福建事变”发生,蔡廷锴请林知渊赴马尾说服海军归附新政府。因此,林知渊被国民政府通缉。但蒋介石和林知渊是陆军大学的同学,仍表示信任,4次召见,委他为“福建军事特派员”。

翌年陈仪入闽主政,林知渊还是省政府委员。

特工秘使

民国28年1月,林知渊在香港养病,被戴笠派往河内秘密会晤汪精卫。不久汪精卫潜回上海,林知渊又奉令与汪相晤,并经戴笠同意,准其作为汪精卫的代表团成员,赴东京访问。后因气候原因,未能成行,又先后被汪精卫派往香港和台北同台湾军部要人接谈军事机密,但因有“私通重庆”嫌疑,被软禁在台北500天,他的两个儿子还被诱到台北作为“人质”。

不久,林林知渊受汪精卫命,回厦门帮助编练“和平救国军”,在进攻韶安时被俘,送到重庆后释放,便在戴笠办的训练班里授课。

民国31年赴兰州任“西北边疆研究室”主任,搜集边疆情报,同时培养少数民族特工人员。

民国35年抗战胜利后,请求解除职务,放归福州,由毛人凤电准成行。

民国37年,又到南京粮食部任专门委员,负责粮食的购储工作。

第二年由原十九路军领袖陈铭枢介绍参加“民联”。

解放之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民革”沪宁区临时工作委员会秘书干事、民革徐汇区筹委会主任委员兼宣传委员、上海市报刊图书馆阅览辅导部主任等。

1969年11月病逝,年79岁。

人物著作

写有《政坛浮生录》。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3:2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