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林仙级巡洋舰 |
释义 | 林仙级可以看作是利安德级及其改进型的缩小版,全长154.22米,两柱间长146.3米,宽15.54米,吃水5.03米。 建造背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与德国的海军竞赛十分激烈。双方在竞相建造无畏舰的同时,也大量建造用于侦察、辅助等的中小型舰只。当时任英国第一海军大臣的温斯顿·丘吉尔和重返海军部的约翰·费希尔男爵认为,必须建造高航速的新型战列舰,这结果是产生了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而为与这些高速战列舰相配合,现有的巡洋舰(如城级巡洋舰)都太慢,于是必须建造一型新的巡洋舰。这种需求促成了林仙级轻巡洋舰的发展。 1911年,英国皇家海军的驱逐舰队正在迎来大战之前的急速扩军时期,27节的新舰已经服役;速度更快的29节舰正在大批建造之中;与驱逐舰本身日新月异的高速化趋势相比,担任各驱逐舰支队旗舰任务的侦察巡洋舰(scout cruiser,可归入防护巡洋舰protected cruiser一类)的25节左右的航速显然已经落伍,不断扩大的速度差距必定会影响日后的协同作战。于是新一级高速化的驱逐舰队领舰被提上了设计日程,为此海军大臣邱吉尔还专门成立了“巡洋舰委员会”(Cruiser Committee)。此时有两条设计思路摆在委员们面前:其一是37节的大型驱逐舰,其最大也是唯一的优点就是高速——理所当然地获得了费希尔勋爵的青睐;其二则是一种新型巡洋舰,她在速度上固然不如前一方案那么夸张,但与现有侦察巡洋舰相比在防护、速度、火力等方面都具有优势。由于邱吉尔和大多数委员的支持,委员会最终采纳了后一种思路,林仙级于是应运而生了。 装甲防护以往的侦察巡洋舰或防护巡洋舰因技术所限无法兼顾速度和防护,只能在机舱、弹药库等要害部位上方覆盖一层拱形装甲,由此也被国人称作“穹甲快船”。而林仙级乘上了技术发展的东风,得以在提高航速的同时,与吨位大得多的城级一样采用装甲带布局,垂直装甲与船舷外板合而为一,既节约了重量,又强化了防护。在将林仙级的建造计划提交议会表决时,邱吉尔将她们归入“轻型装甲巡洋舰”(light armored cruiser)一类,以此强调林仙级是当时采用装甲带布局的最轻型军舰。这一防护设计也对此后各国的轻巡洋舰和驱逐舰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林仙级设计时用于攻防的重量一再增加,其航速最终只能达到28.5节,比起侦察巡洋舰来自然已是相当大的进步,但是面对驱逐舰高速化的大潮仍然显得前瞻性不足。 实际使用由于当时皇家海军对于高速舰队轻巡的需求十分迫切,各舰服役后大多没有担任原定的支队旗舰任务,而是编入各个轻巡洋舰中队充当侦察兵力。而皇家海军也逐渐认识到要使轻巡达到驱逐舰的速度所需面对的技术难度和建造成本,开始倾向于用更为经济实用的大型驱逐舰——舰种分类为destroyer leader或flotilla leader,即所谓的“驱逐领舰”——来取代侦察巡洋舰,担当起指挥驱逐舰支队的重任,而这又恰恰回到了1911年费希尔所推崇的思路上来。 林仙级于1912年开始设计,当年即招标并选定了建造船厂。但同级8艘舰还未全部建造完成,第一次世界大战便已发生。最后5艘在战时完工,并随即投入使用。根据在战争中获得的一些实际经验,8艘林仙级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装。 同级舰林仙级一共建有8艘. 汉语舰名 英语舰名 建造船厂 下水 完工 林仙 Arethusa 查塔姆海军船厂 1913年10月25日 1914年8月11日 大胆 Undaunted 费尔菲尔德船厂 1914年4月28日 1914年8月29日 曙光女神 Aurora 德文波特海军船厂 1913年9月30日 1914年9月5日 佩内洛普 Penelope 巴罗造船厂 1913年8月25日 1914年12月12日 加拉蒂亚 Galatea 比尔德摩尔船厂 1913年5月14日 1914年12月 善变 Inconstant 比尔德摩尔船厂 1914年7月6日 1915年1月27日 法厄同 Phaeton 巴罗造船厂 1914年10月21日 1915年2月 保皇党 Royalist 比尔德摩尔船厂 1915年1月14日 1915年3月 服役情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哈里奇分舰队和大舰队各有4艘林仙级轻巡洋舰。各舰的参战情况如下; 林仙号参加了1914年8月28日的赫尔戈兰湾海战,1916年2月11日被德国布放的水雷击沉; 曙光女神号参加了击沉德国武装破交舰流星号的战斗; 大胆号参加了1914年10月17日击沉4艘德国鱼雷艇(相当于驱逐舰)的战斗; 法厄同号参与了加里波利战役; 佩内洛普号参加了1916年4月25日的洛斯托夫特攻击; 加拉蒂亚号、善变号、法厄同号、保皇党号四舰参加了1916年5月31日的日德兰海战。 战争结束后不久,8艘林仙级纷纷退役并被拆毁。曙光女神号曾被调往加拿大,但也很快退役并拆毁。 性能数据排水量:标准排水量3750吨;满载排水量4400吨 尺寸:全长132.9米,宽11.9米,吃水4.1米 动力:燃油锅炉8基,蒸汽轮机40000马力,四轴推进,28.8节 防护:装甲带3英寸(最厚处)-1英寸(最薄处),甲板装甲1英寸,炮盾3英寸,指挥塔6英寸 武装:林仙级各舰建成时配备的武装略有差异,以首舰林仙号为例:舰体首尾2门Mk XII型6英寸45倍炮,6门Mk IV型4英寸45倍速射炮分别布置在两侧舷,1门3磅(47毫米)50倍高射炮,2座双联装21寸水上鱼雷发射管。各舰服役后又分别进行了搭载飞机、拖曳气球、增设布雷轨、强化对海对空火力等等纷繁的改装。 载员:276-282 林仙号服役简历林仙级首舰“林仙号”的舰名来源于希腊神话中山林仙女阿瑞图萨,其故事见于古罗马诗人奥维德的名作《变形记》。该舰名是皇家海军传统的风帆巡航舰的名字。林仙号的经历在一战英国轻型舰艇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1912年10月28日,林仙号在查塔姆海军船厂(H.M. Dockyard Chatham)开工,13年10月25日下水,14年8月11日服役。当月26日成为哈里奇分舰队旗舰,两天后的28日,她参加生平第一次战斗——赫尔戈兰湾之战,被击成重伤,由装甲巡洋舰胡格号拖带回港。12月25日护送水上飞机母舰空袭库克斯港。15年1月24日参加多格尔沙洲之战。4月,将发生冲撞事故的驱逐舰秧鸡号拖带回港。7月再次护送水上飞机母舰空袭波孔。8月9日与友舰合作击沉德国布雷舰流星号。9月30日俘获3艘德国布雷渔船,10月7日再次俘获3艘。1916年2月11日,林仙号在费利克斯陀(Felixstowe)外海触发了一枚由德国潜艇UC7布下的水雷,因风浪太大,随行驱逐舰拖带失败。她在冲滩自救时舰体断裂,沉没。结束了短暂却又紧凑、多彩的战斗生涯。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