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林西大井国家矿山公园 |
释义 | 背景介绍??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大井国家矿山公园于2010年5月经国家矿山公园评审委员会在第二批国家矿山公园资格评审会上获得批准。国家矿山公园的获批,是大井矿矿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大井矿(全称赤峰大井银铜矿)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矿区先后又有富源公司、通和公司、利拓公司三家矿山企业入驻。矿区总面积4.25平方公里,是集铜、铅、锌、锡、银采选为主的多金属矿山企业,采选能力达到4000吨/日。据史料记载,大井古铜矿遗址,为青铜时代的遗址,距今2700至2900年,属夏家店上层文化,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一处集采矿、冶炼、铸造等全工序的古铜矿遗址。遗址占地面积2.5平方公里,地表可见露天采矿坑47条,文物工作者进行部分挖掘,挖掘出石制工具1500余件,并发现有用于冶炼的8个平台共12座炼炉遗址和部分用于铸造的古代器具?。 建设意义?据介绍,林西县大井矿山公园内矿业遗迹丰富而具有代表性,是我国北方时代最早、规模最大的集采矿、冶炼和铸造于一体的古铜矿,也是我国北方最早的具有大规模采矿、冶炼、铸造等全套工序的古铜矿。这些珍贵的矿业遗迹,为研究我国古代铜矿采选和冶炼技术,研究我国商周以来的文化发展历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证据,具有十分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林西县大井国家矿山公园的建设将结合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治理,把矿山环境建设成为符合国家标准的、与周围环境相和谐的景观浏览地。珍贵的矿业遗迹为研究我国古代铜矿采选和冶炼技术,研究我国商周以来的文化发展历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证据,具有十分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大井国家矿山公园建设主要以大井古铜矿遗址的矿业遗迹、地质遗迹以及矿冶遗址的保护为前提,进行矿区地质环境治理和建设?。 公园定性?以展示中国铜矿业发展的历史为主线,以古铜矿遗址为主体景观,结合现代铜矿业先进开采技术与公园优美的自然景观,挖掘公园绚丽多彩的铜文化和历史旅游文化,具备林西历史再现、矿业遗迹旅游、科学考察、休闲娱乐和爱国主义教育等功能,以保护利用矿业遗迹景观资源及其它人文景观为根本宗旨,使矿山公园成为集矿业历史再现、科学研究、游览观光、科普教育、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国家矿山公园。 规划模式?采用“斑块-廊道-基底”的规划模式。以古铜矿遗址、生产矿山和小镇为基底,保持建筑顺地形错落式建造风格。以中轴线、贯穿古今的铜矿矿业为规划廊道,以保护当地特色生物为生态廊道,将规划景观斑块分为残留斑块、干扰斑块、环境资源板块、引入斑块、再生斑块。 园区景点??矿业生产遗址?历史久远的各种规模的矿井、冶炼厂、加工场、工艺作坊、窑址和其它矿业生产构筑物、废弃地、矸石堆、采石坑、典型的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等。 矿产地质遗迹?地质遗迹是指与矿产形成有关的地质遗迹,包括典型的含矿地层剖面、构造地质遗迹、古生物遗迹、地质地貌遗迹、找矿标志物及指示矿物、水体景观以及具有科学研究意义的矿山动力地质现象(地裂缝、地面塌陷、泥石流、滑坡、崩塌等)遗迹。矿产地质遗迹反映了区域构造地质特征及成矿地质背景,是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中,由于内外地质作用而形成、发展并保存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遗产。它们对研究成矿规律、矿区环境治理、旅游开发、地质矿产科学知识普及等都有重要意义。如林西组建组剖面屑岩段和泥灰岩段两岩性段中,但矿化对围岩并无明显选择性,而严格受构造控制、原生沉积构造、古生物化石遗存。 矿业活动遗迹?矿业生产及生活活动遗存的器械、设备、工具、用具等。在古矿坑矿冶遗址内,辽宁省博物馆试挖掘出土和采集了各类采矿石器约1500件,其中的1000多件是从4号古矿坑仅7米长的发掘区内出土的。如在5号炉址旁的灰土层中发现陶质兽首鼓风管1个。在4号炉址附近还出土7块小陶范残块。在6号矿体附近表土层中发现过一个圆形残破炼炉,局部生有绿色铜锈,底部残缺。 相关资料?? 内蒙古林西大井国家矿山公园所在地——林西县自古就有“塞北重镇”之誉,县域综合交通发展以多方式联运和集约化运输为主体,以国家、区域交通干线为骨架,交通便利,305国道与303省道、204省道穿过腹地,集(宁)通(辽)铁路横跨全境。这里是内蒙古高原向辽河平原的过渡地带,也是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汇聚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