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林良展 |
释义 | 林良展,男,中共党员,1977年10月3日出生,广东省骨干教师,广东省阳江市地方历史课程编委,广东两阳中学教研室主任。林良展潜心教学研究,曾主持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十五”规划项目--《高中学生学习心理辅导》和广东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新课程下历史活动课实施与管理研究》;指导学生发表10多篇研究小论文,其中一项学生研究成果在广东省首届中小学幼儿园科技活动优秀成果展上展出。其教学方法新颖,学生高考历史科目成绩优秀。 中文名:林良展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广东省阳江 出生日期:1977年10月 职业:教师 毕业院校:湛江师范学院 任职:广东省两阳中学教研室主任 个人简介林良展于2001年毕业于湛江师范学院历史系。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著述丰富,是广东省阳江市教育界学者型教师,是阳江建市后首位主编高考历史教学指导用书的教师。林良展参与编著广东省教育厅的学生复习指导用书2本,主编市级地方课程1本,主持1项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其中,1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奖励,1项科研成果获省级奖励,连续3届获阳江市教育教学成果奖。其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有50多篇获市级以上奖励,有20多篇文章发表在省级以上刊物。他是广东省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阳江市地方课程编委、阳江市历史学科带头人、阳江市高考备考中心组骨干。林良展连续7年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曾荣获2007年阳江市高考单科优胜科任教师奖、学校优秀教师、广东灌浆岛教学基金奖。 人物事迹2001年,林良展回到阳西县第一中学任教,当时学校开办不久,住房和教学条件差、教研气氛不浓厚,教师浮躁心理流行,他不但没有随波逐流,反而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科研中。上班一个月后,他借钱买了一台电脑,并且拉上网线,潜心进行教学研究,一边教学一边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的有关文件,还一边撰写教学反思和教学论文。通过近一年的教学实践和调查,他开创了“六环节历史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快速提高了学生的历史成绩,该模式很快被阳江全市认可并得到了推广,有效提高了阳江市的历史教学成绩。为了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2001年底,林良展在任班主任的高二物理班精心策划了一次班级物理小制作比赛及展示会,学生在不够一个月时间就制作出40多件作品,作品理论水平较高,可操作性强,引起了阳西电视台和《阳江日报》等媒体的高度关注。2003年他主持的项目《物理小制作科技活动》在广东省中小学幼稚园科技活动中展示出来,成为当年阳江市普通高中唯一一项在省中小学科技活动中展出的科技成果。 2004年,由于工作的需要,林良展调到广东两阳中学。这一年正碰上广东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他被安排在学校教研室工作,配合高一的新课程改革工作。由于新课程在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材使用、评价方式等方面都是新的,所以在平时教学任务繁重的情况下,他还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程的有关精神,力求使学校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中突出亮点。以课题作为驱动,全力培养学者型教师、研究型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一大亮点。林良展决定从这里打开一个切口,他采用树立榜样、各个击破的办法,先配合体育科组把课题申报表填好,然后以此为蓝本,指导各个科组填好申报表,并向市教研室申请立项,很快就通过立项。为了使课题顺利开展,林良展总是利用教学空隙时间指导各个课题的主持人如何撰写实验方案、如何收集和分析数据、如何撰写实验报告等,帮助他们修改方案和研究报告等。由于他的精心指导和全力跟进,各个课题顺利高效开展,一批教研骨干开始脱颖而出。2007年5月,各个科组的市级课题全部顺利通过市教研室的结题验收。2008年,阳江市第五届教育教学成果奖揭晓,广东两阳中学报送的6个课题成果中有5个分别获一、二、三等奖,成为了阳江市普通高中数量最多、整体质量最好的学校,从而树立了阳江市教研龙头学校的地位。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设置中的最大亮点,但广东省很多高中普遍不重视这一课程,学校任命林良展兼任综合实践活动科组长,负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课程设置、指导老师配置、教学硬件设施等都做出了具体的部署,从而使这一课程在广东两阳中学顺利开展。2005年,林良展作为阳江市普通高中唯一一名代表参加广东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讨会,广东两阳中学有关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料被大会收集,后来广东省教育厅和国家教育部表扬;2006年,他到广州参加广东省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培训,成为阳江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领头雁。2006年5月,由广东两阳中学校长甘喜章主持,林良展具体负责的课题《综合实践活动与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被列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已通过中期验收。2007年在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中,广东省教育厅和省督导室专家对广东两阳中学在综合实践活动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表示高度赞扬。在新课程总体规划中,地方课程是课程规划中的重要一环,早在2004年,林良展就以阳江市历史文化为主题,申报阳江市市级课题,希望以自己的力量为阳江市的地方课程建设作出贡献,但由于各种原因,该课题一度搁浅。2006年,在阳江市教研室的有关领导带头下,该课题被省教育厅列为重点课题,以阳江市教研室有关领导为主持人,林良展为主要参与人员,并担任分册主编。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努力,这一课题的成果《阳江——美丽的家乡》终于在2008年春由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并将于9月份在阳江全市中小学进行推广。 阳江历史学科是薄弱学科,在以往的高考中,历史学科的平均分一直与广东省平均分持平。2004年,他把“让历史课堂教学活起来”作为教学和研究方向,呼吁全面摆脱传统的枯燥无味的历史教学模式,他开创的“历史活动课是课堂教学主要模式”的教学模式把历史搞活,无论是新课,还是复习课,他“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自主地学习,重视学习方法和策略的引导,内容易于理解、吸引和掌握。”结果不但历史学科内的老师愿意去听他的课,而且其他学科的老师也经常去“偷听”他的课。他把这一模式向全校乃至全市推广,取得了突出的效果。2006年在湛江召开的广东省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观摩与交流研讨会上,他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唯一一名教师代表发言,获得与会代表和专家的高度评价,发言稿当场被全国核心刊物《中学历史教学》所采用,并被华南师大鲁力博士邀请参加调查欠发达地区的中学历史教学情况。 成就及荣誉林良展撰写的《新课程下高三历史复习活动课的构建》等5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获市级以上奖励,其中,《中西方人的性格差异——从中西方文化差异说起》发表在教育部核心刊物《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还有20多篇论文发表在省级以上刊物。 2002年,论文《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获第四届“全国当代历史教育优秀论文”二等奖,并发表在《全国当代历史教学探索》一书。 2003年,教研成果《六环节历史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被评为阳江市第三届教学教育成果三等奖。 2004年,教学设计《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在阳江市普通高中历史新课标课堂教学设计评比中荣获一等奖榜首,在广东省2004年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设计评选中荣获高中组二等奖,并入选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优秀教学设计和案例》一书。 2005年,论文《构建应用型历史教学模式,培养创造性人才》获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我与历史新课程”论文比赛二等奖、广东省新课标高中历史课课程教学改革论文征集比赛一等奖,并入编岳麓书社出版的《广东省新课程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研究·优秀论文集》。2005年,研究成果《从学究式到探究式——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研究》被评为第四届阳江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林良展被省教育厅指定负责广东省高中历史新课程人教版学生辅导用书编写工作。 2006年,林良展主持的课题《新课程下历史活动的实践与管理研究》,被列为广东省中小学教学教材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2006年,林良展被聘为《名师领航系列丛书》(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分册主编,主编《名师领航·2008年历史总复习》一书。 2007年,林良展主持的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十五规划项目《高中学生心理辅导》被评为第五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奖二等奖、阳江市第五届教育教学成果评比二等奖;同年,参与的项目《学生心理委员模式》获广东省教育厅首届德育创新成果奖二等奖。 相关评价林良展对学生认真爱护,十分关注他们的成长,他教育学生和风细雨,效果显著,被学生在“两阳中学贴吧”中列为“学生心目中最好的老师”。 在历史风云网上,林良展的学生留言:“林良展老师是一个好老师,一个有绝对能力的老师!在他的指导下,我们拥有了一个很愉快的学习生活,我们很愉快地学习历史”;“他的知识很渊博,说话很风趣,教学方法很新颖。高二时我对历史课失去了兴趣,基本上没怎么学,都是自己在自学历史课外的东西,以至历史成绩不太理想,我相信高三在林老师的帮助下我的历史成绩一定会大大的提高。” 学生发给林良展的短信:“谢谢上天让我有幸遇到一位如此优秀的教师并带给我许多感动。一位真正优秀的教师,从来都不仅仅体现在学识渊博方面,更重要的,他能带给学生心灵的感染。你的勤奋奉献、大度阔气、热情纯真,无一不集中表现在你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上。在祖国美丽的花圃中,我想,你就是其中艳丽的一朵。” 曾就读于广东商学院的林宗发说:“老林是我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最亲密的战友,我要感激老林在我高中三年里对我的谆谆教导。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老林成就了我今天在广东商学院美好的大学生活。”就读于东莞理工学院的罗学凤,由于在林良展的帮助下,获得了阳江企业家的赠款,顺利进入大学就读,她说:“对您,我内心除了感激还是感激!能成为你的学生是我最大的收获,你不仅是我最敬重的老师,还是我的朋友和兄长!我的一生有您这位良师益友已经倍感满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