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项目 运动员 动作描述 命名

跳马 王惠莹 前手翻直体前空翻转体180度 王惠莹转体

程菲 踺子后手翻转体180度接前直空翻540度 程菲跳

高低杠 马燕红 腾身回环倒立转体360度 马燕红回环倒立

莫慧兰 团身前空翻越杠再抓杠 莫慧兰空翻

刘璇 单臂大回环 刘璇单臂大回环

刘璇 单臂大回环接京格尔 刘璇单臂大回环接京格尔

李莉 正吊分腿后切越杠在抓杠 李莉腾越

罗丽 中穿前上成扭臂握倒立 罗丽中穿

马燕红 腹回环绷杠团身后空翻转体360度下 马燕红下

毕文静 扭臂大回环单臂转体360度成反握(转体必须在倒立阶段前开始,在倒立阶段前或者倒立阶段完成) 毕文静转体

凌洁 扭臂大回环单臂转体360度成扭臂(转体必须在倒立阶段前开始,在倒立阶段前或者倒立阶段完成) 凌洁转体

林莉 反握大回环倒立阶段以前完成的单臂转体360度成扭握(转体必须在倒立阶段前开始,在倒立阶段前完成) 林莉转体

李娅 前空翻转体180度抓杠 李娅空翻

李娅 后摆阿拉伯前屈两周下 李娅下

平衡木 杨波 分腿结环跳 杨波跳

李燕 手倒立单臂侧摆坐木 Hand Li

李莉 背转450度 李莉背转

陆莉 横木上一腿屈一腿直跳转90度成交叉站木 陆莉跳

陈翠婷 团身后空翻分腿坐下 陈翠婷下

词条 林莉转体
释义

林莉

林莉转体的历史简直是一个被遗忘的过程

有一个有些年头的说法,据说中国体操队就象龙眼树一般,成绩还有“大小年”,而且往往是大小年相错。2003年的世锦赛中国队取得了到那时为止历史上最辉煌的一次胜利,所有人都在期待这支胜利之师在雅典能有上佳表现,没想到中国队表现出来的是却是“龙眼树效应”,从顶峰跌入低谷,收获几乎是史上最惨的一届奥运会。

也许是成绩实在太惨,有些该被记住的被忘却了,比如这届奥运会中国队唯一获得命名的动作“林莉转体”。

“林莉转体”的历史简直就是一个被遗忘的过程。最早在2002年,我就听说林莉完成了两个单臂的转体360连接直体叶格尔。最初,很多人认为她做的是两次凌洁转体+直体叶格尔,后来在一次讨论中,知名的加拿大技术派网友danafan说,她的第一个单臂转不是从扭臂开始吧,应该是反握的。我们再回过头去看视频,确实如此,林莉的第一个转体是从反握开始的单臂转体360成扭臂握,我们居然将其与“凌洁转体”搞混了。这个动作,就是后来的“林莉转体”。

2001年版的规则对高低杠难度表进行了大幅的修订,其中对中国队影响最大的是各种扭臂类动作的全面降组,还有一条特殊规定是,转体完成后不论成哪种握法都是相同的动作,这让过分依赖扭臂类动作的中国队少了很多选择,这也是造成2001年以后北京奥运会前中国队一直没出现高低杠世界冠军的直接原因之一。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林莉的动作虽然很别致,但谁也没认识到这是一个新动作,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与C组的反握向前回环单臂转体360一样的动作。

2003年,林莉参加了阿纳海姆世锦赛,并且以高低杠预赛第一的成绩闯入决赛。可惜决赛中的失误让她与金牌失之交臂。在这届比赛中,没有人想起要为这个动作申报命名。

2003年世锦赛预赛:“林莉转体”第一次在世界大赛亮相 2003年世锦赛预赛:“林莉转体”第一次在世界大赛亮相:

到雅典奥运会的时候,忽然传出林莉申报了一个高低杠新动作,并被认定为D组。我们全都蒙了:这会是什么动作呀?我们一直在关注林莉的高低杠,2004年以来从全国锦标赛到出征前的队内测验,包括雅典奥运会预赛的视频都看过了,根本没新动作呀。直到FIG公布新动作的命名,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一个几乎被所有人遗忘的动作。

2004年雅典奥运会预赛:林莉转体获得命名

尽管林莉在预赛中获得了9.7的高分,但在决赛中却发挥失常,仅获得第七名。回到国内,兵败雅典的中国体操队灰头土脸,暗中奋发图强力求东山再起。

这个时候,FIG公布了雅典奥运会新动作命名的名单,“林莉转体”也在其中。我看到这份文件后告诉了一位记者朋友,让她转告国家队及林莉本人,得到的答复是,他们没有收到相关文件,所以不知道这件事。我马上把FIG官方网站的那份链接给了那位朋友,担心她不会下载,我还亲自把我下载好的文件发到她的邮箱。我的想法是,命名是FIG的事,只要有了相关文件就有了合法的命名权,而在中国队低潮的时候,得到一个命名,引起媒体及社会公众的关注,对他们来说会起到一个鼓劲的作用。但那位记者朋友只是很礼貌地感谢我提供的信息,并没有跟踪报道。那位朋友所在的媒体在国内影响力巨大,我到现在还一直没想通她为什么会错过这样一件值得报道的事。也许是因为国内消息闭塞国家队真没收到相关文件?也许是那家媒体认为来自网络的资料不可靠(可那是FIG官方网站公布的文件啊,有当时WTC主席Jakie Fie的亲笔签名,其合法性不容质疑,绝对不是来自什么体操论坛的小道消息)?或者是有人“打了招呼”不让宣传?我不知道。总而言之,“林莉转体”就这样被中国体操队及中国媒体遗忘了。(补充:感谢网友提供的信息,“林莉转体”没有被中国体操队遗忘,证据是2006年世锦赛女子全能决赛,王指导解说庞盼盼的高低杠,当盼盼做“林莉转体”时,王指导很明确地说出了“林转体”的名称。我想可能是他们后来才看到这份文件,有一个时间差。)

“林莉转体”刚获得承认及命名时,为什么这个动作会是一个新动作,这个动作与普通的反握向前回环单臂转体360有什么区别,引起了人们的关注。FIG给出的描述是,这个动作是反握向前回环成倒立,未经换握地单臂转体360成扭臂握。我认为,关键就在这个“未经换握”上。由于未经换握,转体必须在倒立前开始,而且有一个跳转的过程,与“凌洁转体”有异曲同工之妙。相反,普通的反握向前回环单臂转体360,在倒立阶段有一个明显的调整握法过程,所以不能承认为“林莉转体”,具体可以参考范晔及李娅的做法,比如李娅在2006年的时候还做过这样的转体:见扩展阅读第三个链接。

到2005年底,它再一次被遗忘了

“林莉转体”注定是一个被遗忘的命运,到2005年底,它再一次被遗忘了,这一回是给它命名的FIG。

2005年底,FIG修订了难度表。对于“林莉转体”,有一条好消息和两条坏消息。好消息是,“林莉转体”由D组升到了E组(呵呵,新规则修改很多地方对中国队是有利的,我相信这是中国势力在FIG的胜利),坏消息,一是粗心的FIG居然把对普通的反握360的技术描述,copy到“林莉转体”上,让人看得莫名其妙;第二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林莉的名字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2006年初,FIG再次公布了难度表,这一回她们终于把“林莉转体”的描述改了过来:反握向前回环,单臂转体360成扭臂握,转体在倒立前开始并在倒立阶段结束。尽管技术描述和技术要求进行了修改,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林莉转体”,因为只有林莉的做法才可能达到上述要求。只是,林莉的名字还是没恢复过来。

2006版新规则修订时,2004雅典奥运会的几个新命名的动作并没有标出命名者,例如荷兰选手Van Leeuwen的换杠动作。我注意到,到2006年底时FIG下文作了修订,这些动作都恢复了原命名,但林莉的名字还是没能写入难度表。

如今

“林莉转体”估计不会被FIG的人提起了,那份2004年10月发布的命名文件,由于时间久远,链接也已经失效。若不是象我这样的有心人留下记录,“林莉转体”的合法性证明在网络已是杳无踪迹。

就这样,“林莉转体”几乎被所有的人遗忘了,从FIG到中国体操队,到中国媒体。我甚至怀疑林莉本人知不知道这件事。我想不会有一位中文解说员在看到这个动作时会叫出“林莉转体”的名字,尽管现在很多中国运动员都会做(补充:当然有,王指导就是,林莉本人也应该知道)。为了写这篇文章,我又翻出了收藏的那份文件,看着林莉做“林莉转体”的视频,我在敲下这些文字时,心中还是隐隐的酸楚。我有看过林莉的博客,她现在贵州当体操教练,不知道她是否会教那些小队员“林莉转体”呢?当几乎所有的人都遗忘了她的动作,只是在网络还有一些人记得,她是否会感到一丝欣慰呢?

最后,请看过这篇文章的朋友记住,曾经有那样一位朴实无华的中国运动员,发明了一个高难的动作,曾经短暂地在难度表上留下自己的名字,虽然短暂却十分明亮。

以中国女体操运动员命名的动作

女子体操以中国运动员命名动作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9:4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