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林觉民 |
释义 | 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汉族,福建闽侯人。幼嗣可山先生,性聪慧,幼体弱善病,早丧母,未尝就外傅。少年之时,即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留学日本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春回国,留下情真意切的绝笔“与妻书”,和族亲林尹民、林文随黄兴、方声洞等革命党人勇猛地攻入总督衙门,转战途中受伤力尽被俘。在提督衙门受审时慷慨宣传革命道理,最后从容就义,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中文名:林觉民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福建闽侯 出生日期:1887年 逝世日期:1911年4月 职业:革命党人 毕业院校:全闽大学堂、日本庆应大学 信仰:三民主义 主要成就:动摇清朝统治 代表作品:《禀父书》、《与妻书》 重要事件:攻打督署,力尽被俘,英勇就义 人物简介林觉民,福建闽侯人,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早年留学日本,参加同盟会,从事反清革命活动。 1911年春抵香港,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4月24日夜写下感人至深的《绝笔书》。这是他给妻子的遗书,写道:“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哭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1911年4月27明清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日)林觉民参加黄兴领导的广州起义,进攻总督衙门,不幸受伤被捕。入狱后进行绝食斗争,后被清朝杀害,葬于广州黄花岗,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林觉民是一个风流倜傥的才子。他二十岁的时候东渡日本留学。谙熟日语之外,他还懂得英语和德语。林觉民比鲁迅小六岁,是一个现代知识分子,可以从容地出入国际性舞台。在众多人的心目中,林觉民的形象将英雄与乡亲有机地统一起来了。 辛亥年三月份广州的那一阵密集的枪声夹在厚厚的历史著作之中,听起来遥远而模糊。然而,时隔近一个世纪,这一阵枪声奇怪地惊动了许多人的庸常生活。有的人开始在历史著作之中前前后后地查找这一阵枪声的意义。 黄花岗烈士殉难一周年之后,孙中山先生在一篇祭文之中流露了不尽的悲怆之情:“寂寂黄花,离离宿草,出师未捷,埋恨千古。”时隔十年重提这一场起义,孙中山先生的如椽大笔体现了历史伟人的高瞻远瞩。他在《黄花岗烈士事略》序言之中写道:“……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之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大革命以成。” 人物生平少有大志14岁时,考入全闽大学堂,开始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性诙谐,涉口成趣,一座倾倒。 1905年,回乡与陈意映结婚。1907年,自费去日本留学,专攻日语。翌年补为官费生,入庆应大学文科,攻读哲学,兼习英文、德文。此间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并加入同盟会。 回国革命1911年春,得知黄兴、赵声等在香港建立统筹部,筹划广州起义,遂赴香港,后回福建召集革命志士。4月24日夜,在香港给父亲及妻子写下绝命书,“为国牺牲百死而不辞”,情真意切地表达了对亲人的爱及为国捐躯的决心。 同年4月27日,陈更新等率福建志士进入广州。下午5时30分,随黄兴勇猛地攻入总督衙门,纵火焚烧督署。冲出督署后,转攻督练所,途中与清巡防营大队人马相遇,展开激烈巷战,受伤力尽被俘。 英勇就义清两广总督张鸣岐、水师提督李准亲自在提督衙门内审讯,林觉民毫无惧色,在大堂上侃侃而谈,综论世界大势和各国时事,宣传革命道理。又在堂上发表演说,谈到时局险恶的地方,捶胸顿足,愤激之情,不可扼抑。他奉劝清吏洗心革面、献身为国、革除暴政、建立共和。被关押几天,觉民滴水米粒不进,泰然自若地迈进刑场,从容就义,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大丈夫林觉民少怀壮志林觉民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中学语文课本上《与妻书》的作者。他出生在如今福州最昂贵的地段-三坊七巷。十三岁参加科举考试,然无意获取功名,遂在考卷上题了“少年不望万户侯”七个大字,扬长而去。 绝笔殉国四年之后的1911年,林觉民从日本回国参加广州起义,临行前回家探望了父母和妻子陈意映,跟家人说学校正在放樱花假。当时陈意映已经怀孕。林觉民在离家去广州的路上,深夜里在手帕上写下了《与妻书》。 有些人可能觉得这封信写得似乎有点啰嗦,不过我们要想到的是,林觉民写信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它会成为语文教材。广州起义失败之后,林家躲到乡下避祸,有一天发现有人偷偷地把林觉民的遗书塞进门缝(其实有两封,一封是《与妻书》,另一封是写给父亲的,内容见图片:“不孝儿觉民叩禀父亲大人,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一直保留至今。广州起义失败后,当时传言抓获一个剪短发、穿西装的美少年,指的就是林觉民。时任两广总督的张鸣岐和水师提督李准会审林觉民。林觉民不会说广东话,就用英语回答问题,慷慨陈词,满庭震动。两广总督张鸣歧叹道:“惜哉,林觉民!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当时水师提督李准劝总督大人为国留才,而张总督认为这种英雄人物万不可留给革命党,遂下令处死。林英雄殉国时,年仅24岁。 相关事迹林觉民就义之后,家人把祖宅卖了避难,买主叫谢銮恩,他有个孙女后来也很出名,叫谢冰心,冰心长大了后曾经写文章追忆过自己的这个故居。林觉民有个堂哥林长民,后来也生了一个很有名的女儿,叫林徽因。 台湾曾经在1980年拍过一部电影《碧血黄花》,林青霞扮演陈意映,非常美丽端庄(该片获金马奖6项提名,包括最佳女主角提名)。童安格为林觉民写了一首歌《诀别》,泪珠和笔墨齐下;而齐豫则为陈意映写了一首歌《觉》,站在女人的角度,问林觉民“谁给你选择的权利这样离去”。两首歌都非常感人,令人热泪盈眶。少年不望万户侯,林觉民根本不稀罕荣华富贵。他是为了什么离开亲人,牺牲自己?那是一个真正的英雄辈出的年代。 遗留作品1、《禀父书》不孝儿觉民叩禀:父亲大人,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 2、《与妻书》意映卿卿如晤: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 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辛未三月廿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 《与妻书》译文及相关意映爱妻,见字如见面: 我现在用这封信跟你永远分别了!我写这封信时,还是人世间一个人;你看这封信时,我已经成为阴间一鬼了。我写这封信,泪珠和笔墨一齐落下,不能够写完信就想放下笔,又怕你不体察我的心思,说我忍心抛弃你去死,说我不知道你不想让我死,所以就强忍着悲痛给你说这些话。 我非常爱你,也就是爱你的这一意念,促使我勇敢地去死呀。我自从结识你以来,常希望天下的有情人都能结为夫妇;然而遍地血腥阴云,满街凶狼恶犬,有几家能称心满意呢?江州司马同情琵琶女的遭遇而泪湿青衫,我不能学习那种思想境界高的圣人而忘掉感情啊。古语说:仁爱的人“尊敬自己的老人,从而推及尊敬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儿女,从而推及爱护别人的儿女”。我扩充我爱你的心情,帮助天下人爱他们所爱的人,所以我才敢在你之前死而不顾你呀。你能体谅我这种心情,在哭泣之后,也把天下的人作为自己思念的人,应该也乐意牺牲我一生和你一生的福利,替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了。你不要悲伤啊! 你还记得不?四五年前的一个晚上,我曾经对你说:“与其让我先死,不如让你先死。”你刚听这话就很生气,后来经过我委婉的解释,你虽然不说我的话是对的,但也无话可答。我的意思是说凭你的瘦弱身体,一定经受不住失去我的悲痛,我先死,把痛苦留给你,我内心不忍,所以宁愿希望你先死,让我来承担悲痛吧。唉!谁知道我终究比你先死呢?我实在是不能忘记你啊!回忆后街我们的家,进入大门,穿过走廊,经过前厅和后厅,又转三四个弯,有一个小厅,小厅旁有一间房,那是我和你共同居住的地方。刚结婚三四个月,正赶上冬月十五日前后,窗外稀疏的梅枝筛下月影遮掩映衬;好我和你并肩携手,低声私语,什么事不说?什么感情不倾诉呢?到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只剩下泪痕。又回忆起六七年前,我背着家里人出走又回到家时,你小声哭着告诉我:“希望今后要远走,一定把这事告诉我,我愿随着你远行。”我也已经答应你了。十几天前回家,就想顺便把这次远行的事告诉你,等到跟你面对时,又不开口,况且因你怀孕了,更怕你不能承受悲伤,所以只天天要酒求得一醉。唉!当时我内心的悲痛,是不能用笔墨来形容的。 我确实愿意和你相依为命直到老死,但根据现在的局势来看,天灾可以使人死亡,盗贼可以使人死亡,列强瓜分中国的时候可以使人死亡,贪官污吏虐待百姓可以使人死亡,我们这辈人生在今天的中国,国家内无时无地不可以使人死亡。到那时让我眼睁睁看你死,或者让你眼睁睁看我死,我能够这样做呢?还是你能这样做呢?即使能不死,但是夫妻离别分散不能相见,白白地使我们两地双眼望穿,尸骨化为石头,试问自古以来什么时候曾见过破镜能重圆的?那么这种离散比死要痛苦啊,这将怎么办呢?今天我和你幸好双双健在,天下的不应当死却死了和不愿意分离却分离了的人,不能用数字来计算,像我们这样爱情专一的人,能忍受这种事情吗?这是我敢于索性去死而不顾你的缘故啊!我现在死去没有什么遗憾,国家大事成功与不成功自有同志们在继续奋斗。依新已经五岁了,转眼之间就要长大成人了,希望你好好地抚养他,使他像我。你腹中的胎儿,我猜她是个女孩,是女孩一定像你,我心里非常欣慰。或许又是个男孩,你就也教育他以父亲的志向作为志向,那么我死后还有两个意洞在呀。太高兴啦,太高兴啦!我们家以后的生活该会很贫困,但贫困没有什么痛苦,清清静静过日子罢了。 我现在跟你再没有什么话说了。我在九泉之下远远地听到你的哭声,应当也用哭声相应和。我平时不相信有鬼,现在却又希望它真有。现在又有人说心电感应有道,我也希望这话是真的。那么我死了,我的灵魂还能依依不舍地伴着你,你不必因为失去伴侣而悲伤了。 我平素不曾把我的志向告诉你,这是我的不对的地方;可是告诉你,又怕你天天为我担忧。我为国牺牲,死一百次也不推辞,可是让你担忧,的确不是我能忍受的。我爱你到了极点,所以替你打算的事情只怕不周全。你有幸嫁给了我,可又为什么不幸生在今天的中国!我有幸娶到你,可又为什么不幸生在今天的中国!我终究不忍心只完善自己。唉!方巾短小情义深长,没有写完的心里话,还有成千上万,你可以凭方巾领会没写完的话。我现在不能见到你了,你又不能忘掉我,大概你会在梦中梦到我吧!写到这里太悲痛了!辛未年三月二十六日深夜四更,意洞亲笔写。 家中各位伯母、叔母都通晓文字,有不理解的地方,希望请她们指教。应当完全理解我的心意是好。 时代背景夫妻感情尽管林觉民和妻子陈意映是奉父命结婚,先结婚后恋爱,但两人感情非常深厚,《与妻书》便是最好的证明。林觉民在广州英勇就义后,消息传到家中,陈意映悲痛欲绝,曾萌生自杀念头,欲跟随林觉民而去。后经林觉民双亲跪下求她念在孩子尚年幼,需要母亲照料,她才放弃自杀念头。但过了一年多,终因思念林觉民过度,终日郁郁寡欢而病死,在他们令人断肠的故事中又添了一份辛酸。 创作时间《与妻书》是林觉民在1911年广州起义的前三天4 月24日晚写给陈意映的。当时,他从广州来到香港,迎接从日本归来参加起义的同志,住在临江边的一幢小楼上。夜阑人静时,想到即将到来的残酷而轰轰烈烈、生死难卜的起义以及自己的龙钟老父、弱妻稚子,他思绪翻涌,不能自已,彻夜疾书,分别写下了给父亲和妻子的诀别书,天亮后交给一位朋友,说:“我死,幸为转达。”写《与妻书》时,林觉民满怀悲壮,已下定慷慨赴死的决心,义无反顾,在信的第一句,他就毅然决然地告诉妻子“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写信时,他“泪珠与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心中滋味无以言表。为“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为天下人谋永福”,他置生死于度外,抛却与爱妻的儿女情长而“勇于就死”,大义凛然、无所畏惧地积极投身到推翻清政府黑暗腐朽统治的武装起义中。 创作情感在那样一个即将面对生死诀别的时刻,林觉民在写给爱妻的诀别书中,不可能再说什么甜言蜜语,也不可能抒发什么豪言壮语,整封书信从头至尾娓娓倾诉的就是他“以天下人为念”、不惜抛却儿女情长、置生死于度外、舍身参加革命的坚决与执著,以及他对爱妻的留恋与不舍。眼看就要踏上凶险之路,和自己的亲人永别,再坚强的人也难免心碎肠折。林觉民也同样是肉身凡胎,有着七情六欲、儿女情长,面对即将到来的生离死别、与爱妻娇子的永别,任他铁石心肠,也不可能不伤悲,不泪涌双眼?但他毕竟是胸怀大志、“以天下人为念”的革命者,面对生离死别虽然伤悲,却悲而不戚、悲而不哀,没有“小男小女”们那般悲悲切切、哭哭啼啼,而是满怀悲壮、大义凛然,表现了一个革命者以天下为己任,追求正义与真理,舍身取义的高尚情操和宽广胸怀,令人肃然起敬。 该作影响《与妻书》惟其感人,就在于它情真意切,字字泣血,到处都是浓得化不开的真情,缠绵悱恻而又充满激情,充满凛然正气,为国捐躯的激情与对爱妻的深情两相交融、相互辉映,叫人断肠落泪,而又撼人魂魄、令人感奋。虽然已时隔九十年,但文章的魅力依然,作者对爱妻的那份真情、那种“以天下人为念”、舍生取义的革命者的气度风范,依然令人动容,而且将流芳百世、名垂千古。 相关歌曲诀别(华视六壮士"林觉民"主题曲) 词:童安格刘虞瑞 曲:童安格 夜冷清 独饮千言万语 难舍弃 思国心情 灯欲尽 独锁千愁万绪 言难启 诀别吾妻 烽火泪 滴尽相思意 情缘魂梦相系 方寸心 只愿天下情侣 不再有泪如你 (口白) 意映卿卿如唔: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觉(遥寄林觉民) 作词:许常德齐豫 作曲:郭子 觉 当我看见你的信 我竟然相信 刹那即永恒 再多的难舍和舍得 有时候不得不舍 觉 当我回首我的梦 我不得不相信 刹那即永恒 再难的追寻和遗弃 有时候不得不弃 爱不在开始 却只能停在开始 把缱绻了一时 当作被爱了一世 你的不得不舍和遗弃都是守真情的坚持 我留守着数不完的夜和载沉载浮的凌迟 谁给你选择的权利让你就这样的离去 谁把我无止境的付出都化成纸上的 一个名字 如今 当我寂寞那么真 我还是得相信 刹那能永恒 再苦的甜蜜和道理 有时候不得不理 意映卿卿歌手:李建复 专辑:一千个春天 作词:许乃胜 作曲:苏来 意映卿卿再一次呼唤你的名 今夜我的笔沾满你的情 然而我的肩却负担四万万个情 钟情如我又怎能抵住此情万万千千 意映卿卿再一次呼唤你的名 曾经我的眼充满你的泪 然而我的心已许下四万万个愿 率性如我又怎能抛下此愿青云贯天 梦里遥望低低切切 千百年后的三月 我也无悔我也无怨 觉(遥寄林觉民)歌手:齐豫 专辑:滚石香港黄金十年 觉 当我看见你的信 我竟然相信 刹那即永恒 再多的难舍和舍得 有时候不得不舍 觉 当我回首我的梦 我不得不相信 刹那即永恒 再难的追寻和遗弃 有时候不得不弃 爱不在开始 却只能停在开始 把缱绻了一时 当作被爱了一世 你的不得不舍和遗弃都是守真情的坚持 我留守着数不完的夜和载沉载浮的凌迟 谁给你选择的权利让你就这样的离去 谁把我无止境的付出都化成纸上的 一个名字 如今 当我寂寞那么真 我还是得相信 刹那能永恒 再苦的甜蜜和道理 有时候不得不理 林觉民故居简介地理位置林觉民的故居,也是谢冰心的故居。故居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杨桥路86号,坐西朝东,三进,四周有风火墙。第一进与第二进之间有一长廊,廊两旁种有翠竹。第三进大厅两旁各有前后厢房。天井两旁为自成院落的南、北院。林觉民住在西南隅一厅一房。厅与房前有小天井,小天井南端的卧房窗外有花台(昔时种植腊梅)。小厅有门东通“紫藤书屋”。在林觉民就义后,父亲林孝颖为逃避清兵的追杀带领全家躲到福州远郊,谢家便买了此居,民国建立前后,著名作家冰心(谢婉莹)曾居此。而且近代才女林徽因(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夫婿梁思成)作为林觉民的侄女曾在此居住。一处民居住三个名人,当然有特殊意义了。现辟为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修缮保护2006年初林觉民、冰心故居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加强保护,市政府决定对故居进行全面整修改造,整修期间,市长郑松岩多次带领市直有关部门莅临视察、调研。听取情况汇报。市委常委、副市长、宣传部长朱华也经常深入现场,了解工程进展,并对整修方案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历时一年多,林觉民、冰心故居终于以崭新的面貌重现在各界嘉宾面前,于2007年5月18日重新开放。 林觉民、冰心故居陈列更新是由重庆红岩联线文化研究发展中心承担的。内容包括前庭院、中天井、广州辛亥革命背景、林觉民生平介绍、林觉民卧室复原、冰心与福州。 庭院简介前庭院采用具有浓郁福州特色的园林规划设计,增加了由我市书法家陈章汉书写的“一座宅院,两位名人”的石碑序语。使参观者进入故居大门,即被园内的自然美景吸引,渴望入内一饱眼福,了解曾经居住在这里的历史人物成长历程。中天井增加了一尊林觉民半身塑像。回廊两边粉墙上挂少量镜框式的展板,介绍林觉民家族灿若群星的人物:林长民、林伊民、林徽因等,使展览的内容得到延续,不致产生展览信息突然中断的错觉。林觉民故居厅堂两边的厢房,现辟为陈列展室,第一展室展现广州辛亥革命背景、第二展室展现林觉民生平介绍,展室均采用具有福州特色的木格窗展墙,为复原故居面貌,特地到古旧市场收集晚清时期福州地区常见的家俱实物,如床、妆台、凳子等物,作为故居陈列替代品,并按文人世家习俗精心摆放,梳妆台上方挂林觉民与妻子的两张照片。使参观者感受到浓浓的生活气息,被林觉民与妻子陈意映在这里曾经度过的幸福时光及真挚的情感深深打动,为进入下一展室作情感铺垫。展室里循环播放为配合其陈列内容的辛亥革命记录片以及中央电视台拍摄的关于三坊七巷大型文化记录片系列中的《杨桥巷17号》。故居的后花园参照典型的福州民居后花园风格规划。设一汪小鱼池,池旁种植腊梅,园中置传统的石桌、石凳,立林觉民与妻子的塑像于桌前:林觉民正坐在石桌前看书,凉风起,已有身孕的妻子立于林觉民身后替他披夹衣,展示夫妻恩爱的生活场景,充溢着浓浓的生活情趣,重现“窗外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的感人场面。走进第四展室——《与妻书》撰写场景,其运用声、光、电投影仪形式呈现立体效果,再现林觉民在香港滨江楼挑灯写《与妻书》的场景,是林觉民故居陈列与展示的精华部分。通过上一展室的情感酝酿,进入本展室,观众即被特定的场景氛围感染,完全融入林觉民对妻子深沉的情爱中,对林觉民不得不舍己之爱成全天下人之爱的爱国精神和博大胸怀深深打动。不禁澘然泪下,在这种纯洁炽热的爱情与高尚的民族情怀中,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与升华。游客结束了林觉民事迹的参观之后,转入南花厅,这里根据冰心老人生前的回忆,复原了她幼年时期的读书场所——紫藤书屋。现作为冰心的陈列展览。门楣上方正中悬挂“紫藤书屋”的匾额,两侧的柱子上挂冰心的祖父“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的对联。这处展室同样是采用具有福州特色的木格窗式展墙,地面铺设青石板。采用民国初期的物品和冰心作品中描写过的实物来布置,另在外厅堂的两侧柱子上悬挂楹联“雷霆走精锐,冰雪净聪明”(冰心的祖父曾在院子里挂过的),使故居流溢出浓浓的书香气息,体现福州的楹联文化特色。 重修后的林觉民、冰心故居古朴生香,假山鱼池、绿荫掩映,是一处具有浓郁福州特色的园林建筑。使这个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具吸引力,将知识性、趣味性和观赏性融为一体,更显生动活泼,增强教育感染力,深受市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 电影在 华视--六壮士 之 林觉民 中 何家劲诠释了林觉民眼中的英气 何家劲--林觉民 魏秋桦--陈意映 全剧重点在“与妻诀别书”。何家劲以洗练而富内涵的演技,把林觉民的允文允武、大义凛然表现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 在张黎导演的献礼电影《辛亥革命》中,胡歌饰演林觉民。 在电影《百年情书》中,台湾演员王柏杰饰演林觉民。 评价网友天堂蚂蚁有诗悼念英雄 《悼林觉民》凄凄肝胆与妻诀,耿耿孝心禀父书。 疏梅筛月忆携手,嘱承父志有遗孤。 青天有情幸后辈,英雄终得展眉舒。 中原烽火寻常事,读史至此泪方出。 追悼会和挽诗宣统三年辛亥农历三月廿九(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失败,林文、方声洞、林觉民、林尹民等福州市籍死难烈士共25人,葬于郊外黄花岗,这一年的八月廿九(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推翻清政府,十一月十三日为民国元年(1月1日),2月初,福州出版的《共和》报有一则《告白》:“亡儿觉民在日,交好甚多,姓氏里居,穗有不能详悉者。本届新历二月十一日(旧历十二月念四日)假白塔寺发丧。除具帖谨白告外,另外登揭报端,俾获周知,庶逸遗漏。林拾穗谨白。”拾穗为林觉民嗣父林孝颖的号,林孝颖著有《拾穗居士文存》一册,藏于福建省图书馆。这则《告白》是新发现的史料,1912年2月11日在福州为林觉民发丧(追悼会),距林觉民在广州牺牲已10个月了。 又据郑贞文先生《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民国元年三月,福州召开盛大的黄花岗烈士追悼会。原来,林觉民和同乡林秀军在日本东京留学期间,最为要好,情同手足。宣统三年(1911年)秋天,林秀军在日本旅社,梦见林觉民,醒时大哭,有感而发,写有一首挽诗,其中一、二联为:“晚风吹梦作秋凉,浴血何来痛国殇。肯为艰难双束手,不胜哀怨九回肠。”追悼会上挽诗挽联多至200多副,林秀军特写此律作为挽诗。林孝颖先生认为林秀军挽诗最富有感情,于是和诗一首:“赵佗台迥北风凉,藁葬荒丘半幼殇。一死自酬他志愿,初闻直碎我肝肠。黄花吊客倾铅泪,白发哀翁对影堂。东海明年樱再放,君行应念旧同裳。”并亲写《挽子》一联:“汤武非圣人,千古相传谬论;彭殇同一视,而翁何爱残年。”字里行间,老人对晚年丧子无限伤感,但对林觉民的革命“志愿”又作了肯定。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