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林环岛
释义

林环岛(1904—1941),男,北岙镇人。又名林栋、林云涛、林东山,化名乐乐、孝乐、杨志恒;曾用笔名:海岛民、凡朵、屁博士、双木等十余个。1941年因积劳成疾,病逝于越南的西贡,年仅37岁。

人物简介

林环岛(1904年1月8日—1941年春夏之交),又名林栋、林云涛、林东山,化名乐乐、孝乐、杨志恒;曾用笔名:海岛民、凡朵、屁博士、双木等十余个浙江温州洞头人,是我党的著名文化新闻战士、社会活动家,1926年入党,长期从事党的文化、新闻工作,1939年受党委派,作为“厦门抗日前线儿童救亡剧团”的总领队和支部书记,带这个剧团到柬埔寨、越南进行抗日宣传活动。剧团回国后,他留在越南,担任印度支那共产党南圻中国同志工作委员会书记,继续从事抗日宣传和华侨统战工作。1941年因积劳成疾,病逝于越南的西贡,年仅37岁。

青年时期

林环岛从小向往真理。早在温州“浙江省第十师范学校”读书时, 就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并接受马克思主义,积极从事革命宣传活动。民国15年(1926)在上海暨南学校(次年改为暨南大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南下闽垣,投入北伐战争。次年1月,任中共泉州特别支部委员会委员。民国17年(1928)春,在上海龙华创办泉漳中学,担任训育主任兼教务。他利用学校讲坛,宣传革命,并到龙华兵工厂及附近农民中组织、宣传群众。同年5月28日,泉漳中学遭破坏,他幸而脱险。次年3月30日,受党组织派遣到缅甸仰光担任中共侨党地委书记,从事革命工作。民国20年(1931)春,缅甸中共侨党地委遭英殖民主义分子破坏,林环岛等人被逮捕,3个月后被驱逐出境。11月在上海主办《现实周报》,次年恢复泉漳中学,任校秘书并兼任上海艺术大学训育主任、汕头《星华日报》驻沪记者。同年9月,为《南声报》主笔,后改任总编辑直至民国22年(1933)10月《南声报》遭查封和泉漳中学停办。

救国历程

民国23年(1934)2月,参加编写《中国经济年鉴》,任编委常委。同年10月到法属殖民地安南(今越南)在华侨中宣传革命。次年7月回国,担任汕头《星华日报》编辑。民国26年(1937)5月担任厦门市工委委员,并任《星光日报》编辑和《星星晚报》总编。民国27年(1938)5月11日厦门沦陷后,林环岛担任“厦儿团”( 厦门儿童救亡剧团)总领队和党支部书记,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开展募捐慰劳活动。“厦儿团”历时3年,走过3省2 国,行程万余里,演出数百场,受到各界同胞和海外爱国侨胞的欢迎和支持,誉扬中外,为抗战募得大批款项和物资。民国28年(1939)8月下旬,“厦儿团”根据中共驻香港办事处廖承志等同志的决定从越南取道谅山回广西桂林。林环岛则因工作需要留在越南搞华侨统战工作,担任印度支那共产党南圻中国同志工作委员会书记。民国30年(1941)春夏之交,因积劳成疾,病逝于西贡福善医院。

社会贡献

林环岛热爱家乡,关心群众疾苦,憎恨贪官污吏,带头移风易俗。民国15年(1926),他组织家乡进步青年,成立“甲子学社”,针对当时警役横行,敲榨勒索的情形,特立规约勒碑,予以制约。他倡导创办东屏镇小学(北岙小学)。民国19年(1930),林环岛捐献水田支持建造北岙小学。次年冬,英国商船撞沉洞头双垄在舟山渔场生产的渔船。为此,林环岛在上海帮助双垄渔民向英驻沪领事馆交涉,通过多方努力,索得赔偿。维护了渔民利益,也维护了中华民族尊严。回乡探亲期间,林环岛深入渔村考察民情,并多次与渔民一起渡海登虎头屿视察地形,绘出图与纸,积极筹建虎头屿导航灯塔。在林环岛的努力和关心下,虎头屿灯塔终于建成,为南来北往的渔民和航海者导航,幸免了许多海难事故。造福乡梓,惠及八方。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3:4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