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RFLP |
释义 | RFLP标记是发展最早的DNA标记技术。RFLP是指基因型之间限制性片段长度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限制性酶切位点上碱基的插入、缺失、重排或点突变所引起的。 简介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作为第一代分子生物学标记自问世以来已广泛运用于多门生物学科研究中,但它运用于植物抗性研究还只是近几年的事。RFLP能对植物的抗性基因进行定位和分离,利用RFLP技术,对于核基因组或叶绿体基因组、尤其是后者,若能提取纯净DNA,则可直接从酶切后的电泳图谱看出其多态性,利用这一方法可以测定种群内、种群间不同水平的物种在污染环境下抗性分化进化水平上的差异。RFLP技术在用于基因型分型研究的同时,同样的可用于在不同环境中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主要步骤RFLP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基本步骤: DNA提取→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DNA→用凝胶电泳分开DNA片段→把DNA片段转移到滤膜上→利用放射性标记的探针杂交显示特定的DNA片段(Southern杂交)和结果分析。 优缺点RFLP遍布低拷贝编码序列,并且非常稳定,但RFLP实验操作繁琐,检测周期长,成本高昂,不适于大规模的分子育种,在植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需要将RFLP转换成以PCR为基础的标记。 与核酸序列分析相比,RFLP可省去序列分析中许多非常繁琐工序,但相对RAPD 而言,RFLP方法更费时、费力,需要进行DNA多种酶切、转膜以及探针的制备等多个步骤,仅对基因组单拷贝序列进行鉴定。但RFLP又有比RAPD优越之处, 它可以用来测定多态性是由父本还是母本产生的,也可用来测定由多态性产生的突变类型究竟是由碱基突变或倒位、 还是由缺失、插入造成的。 基本类型1.点的多态性表现为DNA链中发生单个碱基的突变,且突变导致一个原有酶切位点的丢失或形成一个新的酶切位点。Southern杂交即可诊断。 2.序列多态性因DNA链内发生较大部分的缺失 重复 插入等变异,其结果是即使其内切酶位点碱基序列没有变化,但原有的内切酶位点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从而导致RFLP。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