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林达 |
释义 | 1 美籍华人作家夫妇◎ 作家林达夫妇◎ 基本信息林达,是一对美籍华人作家夫妇合用的笔名。另有“丁林”、“Dinglin2”等笔(网)名。夫为丁鸿富,妻为李晓琳。他们都于1952年出生在上海,1978年进入大学。曾在黑龙江省插队。1991年移居美国。 ◎ 成就林达的书,在中国大陆风靡一时,被誉为是介绍美国最好的作者之一,是中国的托克维尔。同时,林达在《南方都市报》、《新京报》、《南方周末》等报刊开设专栏,不仅有时事评论,还有散文和特稿。林达的文字朴实自然,富有洞见,写作领域涉及宪政、法治、历史、国际关系,是少有的全能型作家。 ◎ 著作“近距离美国”系列: 《历史深处的忧虑》(之一)(台湾版名《辛普森案的启示》) 《总统是靠不住的》(之二) 《我也有一个梦想》(之三) 《如彗星划过夜空》(之四) 旅游笔记 《带一本书去巴黎》 《西班牙旅行笔记》(台湾版名为《西班牙像一本书》) 文集 《美国建国的历程》 《狼狈的总统》 《扫起落叶好过冬》 《一路走来一路读》 《像自由一样美丽——犹太人集中营遗存的儿童画作》 译作 《汉娜的手提箱》 《克拉拉的战争》 《盖比橱柜的秘密》 ◎ 背景从1997年以来,林达先后出版了“近距离看美国”系列《历史深处的忧虑》、《总统是靠不住的》、《我也有一个梦想》以及《从边缘看世界》等书,行销数十万册,引起很大反响,今年出版的《带一本书去巴黎》也成为热门读物。 其实林达是两位作者合用的笔名。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移居美国后,就像他们在一本书的前言中所写:最初落脚点的选择十分偶然,他们落在了美国南方,那是在现代机械化大农业挤兑之下的传统农村。 他们因同样的谋生劳作开始和美国的普通人建立友谊,开始了解这个不寻常的国家。他们看到的美国完全在意料之外,法治所保障的,是个人不受到他人或政府的侵犯。在这个保障下,百姓五花八门地享受着最大可能的个人自由。个人自由,这才是美国公民最关注和维护的东西。这一切让人好奇。 于是林达开始给朋友写信,不仅写出见闻,也试图写出美国现象的制度根源,写出大厦如何在常识常情的基础上建立起来,而每个普通人的个人自由,为什么竟可以是一个大国的立国之本。 这两年国内学术界正在反思法国大革命,反思卢梭,林达离开美国之后的写作涉及了巴黎,用林达自己的话说,其实只是触动了法国的一小段历史,可是这段历史曾赋予“革命”一词以神圣的光环,不论它裹挟着怎样的血腥,它似乎总是对的。正是由于另一种生活方式让人对个人自由有了新的观照,人才能够回过头来,重新打量法国式的自由口号,林达想写出民众曾经呈现的另一种面貌。 2 革命烈士◎ 简介基本信息: 林达(1914—1947)原名林有璋,南汇县(现上海市南汇区)二灶泓人。上海新陆师范毕业。 ◎ 人物履历1937年11月,日军侵占上海后.有璋回到家乡。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励。在中共浦东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随连拍生一起创建了“南汇县保卫团第四中队”,后扩编为抗日自卫第二大队(简称“抗卫二大”)。林达先后任特务长、军需,同时兼长沟乡乡长,负责筹集部队的给养。 1940年5月,林达奉命赴江南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教导队受训。不久,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 9月,林达回浦东,任“抗卫二大”的中队副。不久,根据上级党指示的“隐蔽精干,积蓄力量,长期埋伏,以待时机”的方针,通过关系取得了“国民党第三战区淞沪游击队第五支队”的番号,林达任五支队第四大队(简称“五支四大”)的大队副。 1941年6月,林达率部队南渡浙东,在余姚登陆的第3天,率部在相公殿西的相公庵伏击日军,打得敌人狼狈溃逃。 10月,国民党第三战区淞沪游击指挥薛天白命令“五支四大”派员去“接受任务”,新四军浙东军分区研究决定派林达以“五支四大”的大队副名义前往,相机行事。林达与薛天白周旋了4天,对薛的一系列旨在分化我军的诡计,一一识破,并正面地向薛晓以抗日救国大义,要薛以国家民族为重,团结抗日。后来,薛天白忽然提出要将“五支四大”扩编为淞沪游击队第三支队,由林达任支队长。林达考虑到这也是扩大抗日武装的好机会,便表示同意,薛天白担心“林有璋”这名字太红,于是当即改名“林达”,自此,“林达”成了他正式的名字,一直沿用到牺牲。 1942年7月,中共浙东区党委成立。 8月,成立“三北”游击司令部,林达被任命为第三支队长。 1944年1月,浙东游击队正式宣布为新四军浙东纵队,林达改任三支队的政委,在第二次反顽自卫战争中,林达在郭姆渡、镇海城郊洪桥镇、慈东马家桥战斗中,战绩卓著,先后两次受到纵队司令部的传令嘉奖。 1945年8月,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林达奉命随军北撤。 11月,第四支队奉命改编为新四军第一纵队第三旅第九团,林达任团政委。 1947年初军队整编时,林达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第三师第九团团长。在鲁南吴寺、郭家庄的防御战中,林达率九团担负狙击任务,以少胜多,牢牢地守住阵地,荣获鲁南前线指挥部的传令嘉奖。 5月中旬,在震惊中外的孟良崮战役中,林达率九团坚守界牌、天马山阵地,狙击敌整编二十五师的增援,敌向我阵地猛攻,全团伤亡很大,林达的团指挥所设在二营阵地,敌人已距团前沿指挥所数十米,当时有人建议将指挥所转移,林达愤怒地说:“决不后退一步!”终于坚守住阵地,保障了主力部队全歼敌七十四师的胜利。战斗结束,在孟良崮战役总结大会上,林达汇报了九团防御界牌、天马山的战斗情况,受到叶飞司令员的好评。 7月,为了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向鲁西南出击,18日,当九团强度沙河时,敌机轮番俯冲扫射,狂轰滥炸。林达为指挥部队疏散隐蔽,不幸中弹负伤,流血不止,当天下午光荣殉职。年仅33岁。 3 明朝历史人物[明]字志道,号愧吾,福建莆田人。俊子。正德九年(一五一四)进士,历官南京吏部考功郎中。工篆、隶,能诗文。有自考集。《续莆阳文献》、《名山藏》。 4 修真小说主人公异仙所著小说诸神末日的主人公,是泰山君的妹妹红玉和上古四帝之一玄帝所生之子,传说中的诸界毁灭者。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