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料画卧冰求鱼鼻烟壶 |
释义 | 基本信息名称: 料画卧冰求鱼鼻烟壶 制造年代: 清 材料: 玻璃 规格: 高7.2厘米 收藏地: 私家 鼻烟壶的出现烟草作为古代美洲印第安人的五大发明之一,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但直至明代弘治五年(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后,烟草才逐渐流传至全世界。而直至1503年探险家们才发现印第安人吸闻鼻烟的习俗,并将鼻烟带回欧洲,很快流行一时。鼻烟是在研磨极细的优质烟草中,掺入麝香等名贵药材,并在密封蜡丸中陈化数年以至数十年而成的。十六世纪后,鼻烟通过欧洲、菲律宾、日本、朝鲜传入中国东北地区,其随时可吸闻的特点适应了那里游牧民族的生活要求,因此被广泛接受,在当时蒙古人的社会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最初随同鼻烟传入中国的鼻烟壶均是玻璃制品,由于舶来品数量较少,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聪明的工匠用各式各样的材料来制作精巧的鼻烟壶,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达到鼎盛期,小小的掌中之物鼻烟壶成为清代各种工艺品制作与发展的缩影。乾嘉以后,鼻烟壶的制作与发展同其它工艺品一样日趋衰落,但就在此时,玻璃内画鼻烟壶脱颖而出,开始独树一帜,为晚清呆板单调的艺术领域增添了一丝勃勃生机,受到世界各地收藏家们的青睐。 本品历史清代中期,“京派”内画在北京城内创立,许多著名内画艺人产生,曾有民谣流传:“登堂入室马少宣,雅俗共赏叶仲三,阳春白雪周乐元,文武全才乌长安。”马少宣(1867—1939),名光甲,字少宣,回族,其一生中绘制了大量的内画鼻烟壶,许多优秀之作散见于世界各地,受到国内外收藏家的喜爱。其内画鼻烟壶最鲜明的特点是书画并茂、富有诗情画意,常一面绘画、一面题字,绘画题材广泛,山水、人物、花鸟无所不能,尤以肖像画见长。 这一料画卧冰求鱼鼻烟壶为马少宣1904年绘,依据中国传统二十四孝故事中的“卧冰求鱼”情节而作,内画王祥卧冰,冰下两条鱼活泼生动,旁有三丛枯芦,上以欧体楷书写:“卧冰求鱼。继母天下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上水,一片卧冰摸。马少宣。”款旁落椭圆白文“少宣”二字印。此件鼻烟壶画工精致,淡雅清新,实为马少宣内画鼻烟壶的佳作之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