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廖田墟 |
释义 | 廖田墟位于湖南衡南县30公里处最南端,《中国古代地名大词典》载:“廖田墟,在湖南衡阳县东南八十里,道通耒阳县。”京广铁路、107国道左右两边从墟旁穿过。廖田墟东傍耒水与相公堡墟相望,北与向阳桥墟毗邻,西隔湘江、西北与衡南新县城云集墟对峙,西南隔茭河(舂陵水)与常宁市松柏墟对望,东南与耒阳市永济墟、太和墟接壤。 廖田墟古称廖田铺,因有一廖姓财主在此置田开店,逐渐形成墟场而得名。尤以现在107国道两旁以廖田墟为中心南北延伸的“廖田新墟场”最为突出。廖田老街位于廖田墟黎明村,长约500米、宽约2米,青石板、木门木窗,古色古香,别有一番韵味。老街中段的“关帝庙”始建于清乾隆年间,50年代损毁,1996年重建。旁边的“廖田墟戏台”始建于民国初年。廖田镇址设廖田墟,为镇政府所在地。廖田镇原属向阳区,1995年撤区并乡镇时,原相西乡、黄狮乡并入廖田镇,总面积116平方公里。境内矿产资源有铜、铀、稀土、瓷泥等;特产有相西的桃李、西瓜、烤烟,廖田、黄狮的湘莲、花生、柑桔、茶油等久享盛名。廖田境内是旅游的好地方,拥有600多年树龄的古樟树、500多年历史的重阳木、400多年历史的古银杏。还有青冲村宋代古窑址、刘家老屋、勤丰村果志塘古民居、黄石村排楼边古宅等明清古建筑,及耒水“十里长廊”休闲观光农业风光带。 廖田不仅是衡南县的南大门,还是军事要塞和革命老区。民国七年五月(1918),南北军阀对峙耒阳,形成“一县两署”。民国九年五月廿六日(1920),北军撤退到廖田墟,耒阳两年多的“一县两署”才宣告结束。民国十五年六月(1926),北伐军叶挺独立团北伐时路过廖田墟时曾在此地发展革命武装。民国十六年九月廿七日(1927),衡阳县委在位于廖田墟中心的文昌宫举行农民武装起义,出生于廖田墟的衡阳县农运组织部长资歌铗不幸遇难。民国十七年三月一日(1928)晚,朱德率领湘南起义军第一师复克耒阳,国民党第十七军李宜煊师溃败,退至廖田墟据守,此外朱德还率领部队到廖田桐梓山一带进行革命活动,在廖田住了几宿,现在廖田镜内有大革命时期水口山工运桐梓山革命旧址、廖田秋收起义旧址、湘南起义立本堂旧址等红色革命根据地。 廖田名人有清代文人刘良壁,除革命烈士资歌铗外,还有老红军、先后担任海军航空兵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人大副主任刘克述;国家艺术剧院院长、著名戏剧作家兼导演余侣明;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资柏成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