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廖觅竹 |
释义 | 廖觅竹,岭南人氏,诗人,现居广州。武攻兵略、文专诗书画印,诗宗杜 甫,兼顾许浑、李鸿章之风格。尚诗如水,心史纵横,情、景、意、法尽在其中。风格俊朗、清健、雄浑、霸道,是为一家,著有《簪花集》。 中文名:廖觅竹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岭南 职业:诗人 主要成就:粤西道中记石达开 代表作品:《簪花集》 诗人简介廖觅竹以诗胜书、以书胜印,诗则主张境界为上、立意高远;书则追求丰腴圆润、姿媚潇洒,故以诗藏金石之音、书藏金石气。 弱冠之年,其登临广州越秀山镇海楼,叹服陈恭尹所遗名句“五岭北来峰在地,九州南尽水浮天”(《九日登镇海楼》),从此决意与之一竞高下。其诗“粤北冬寒边草绿,岭南秋热木棉红”(《镇海楼避雨》)、“大雨楼中听粤曲,秋风何处响刀环”(《寻越王台不遇》)等,亦其间于越秀山所作。 诗人历程廖觅竹十岁通晓音律,十五岁即有“宿酒灯前客,梧桐水上舟,家书难写在深秋”(《巫山一段云》)等名句。据人统计,其诗句之中,十有八九与“水”有关,故有“小许浑”之称谓。 其少年阶段意气风发、神采逼人。有“而今觅路功名客,是我明朝座上人”(《出山门》)、“诗书惯有惊人句,才俊岂无得志时” (《凤凰池》)、“宝马千乘追落日,大风歌里始还乡”(《入名场》)、“效封珠履三千客,莫养金钗十二行”(《争并起》)、“锐气勤磨还似仞,锋芒久试始如针”(《青云志》)、“倚天楼外射秋鸿,立马城头挽弩弓”(《记梦》)、“书剑功名随处看,引杯可以酹高楼”(《少年游》)、“紫禁城头同看月,几人与我共齐肩”(《五车书卷置如田》)等豪言壮语。 弱冠之后,诗风渐向含蓄,更显瑰丽多姿。婉约如“引灯弄笔无情绪,一任秋风乱我怀”(《宿山村小馆寄未婚妻》);俊秀如“车尘带雨枫芦畔,草色连云凫鹥洲”(《重阳饮次西江岸》);洒脱如“宁同秋水赊场醉,好向青山买个愁”(《送公台入桂》);冷峻如“小岛平浮沙若雪,大江空挂月如霜”(《夜宿半岛碧桂花城》);苍凉如“大雨楼中听粤曲,秋风何处响刀环”(《寻越王台不遇》);沉郁如“梦里繁华仍是客,人间冷落已非秋”(《登南庄万科城》);空旷如“蛮乡草动山城寂,斗柄霜垂海气浮”(《岁末偏居有怀》);豁达如“勤将驿马登名胜,懒教门前种棘槐”(《再上西樵山》)、淡定如“阅尽繁华心未老,拈花一笑已成佛”(《秋临越秀山有怀》)等等。 诗歌特色廖觅竹诗词并茂,尤工律诗,尝以七律冠绝岭南十二州。时人谓其诗风善变,只见时而俊秀、时而奇险、时而苍凉、时而雄阔,却不知乃其性格之使然也!其常谓余曰:“作好诗,必先养胸怀、开眼界”,然也。廖觅竹少年才俊、快马春风,英姿潇洒之外,另有霸气十足。依我看来,其诗可用八字差可概括,即“空灵潇洒、雄浑霸道”。品廖觅竹诗,能感受其意气风发的一面,亦能体会到其挺拔雄奇的一面,有如月下听花、船中听雨,时而气秀神清、时而电闪雷鸣。 其诗作散见于报刊、网络之间,目前流行于世300首左右。其诗皆为近体,七五律居多,句法圆润工稳,声调和谐,感情真挚,境界分明,甚有古代士大夫之风骨。时人谓其诗写景第一、写情第二,其实不然。廖觅竹善以景抒情,借物咏怀,其名句“碧草齐生生白发,青山未老老朱颜”、“ 而今侬与春嫁了,我自人间好白头”均可见一斑。 廖觅竹的律诗,在中间对偶联中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即常采用数字与数字的对仗。这点,确实与许浑十分相似,其中“千”与“一”、“十”与“一”、“五”与“一”、“半”与“一”、“几”与“半”用得最多。如: 千里洪流鱼语寂,一林落木雁孤鸣(《过东平河》) 一列鸿飞云涌处,半江鱼跃雨来时(《过虎门大桥》) 一江横锁战船覆,五岭层压铁马翻(《寻越王台不遇》) 一夜西风吹瘦骨,半池秋水洗柔肠(《你说你想家了》) 一眉春意临屏见,两袖梨香隔夜闻(《写给画中人》) 三江灌下焉无浪,九脉寻回尚有踪(《登镇海楼》外一首) 五岭月明珠水碧,一城风景白云秋(《白云山上忆读书时》) 八桂江山何独秀,一朝文武最怜卿(《过白崇禧故居》) 九嶷云雨千峰闭,八桂江山一户开(《过两广总督府》) 十年幽梦如春水,半枕芳华付远行(《辞人二首》) 几树蕉花添寂寞,半山枫叶写温柔(《写给远方的爱人》) 半世经营闻鬼笑,千番策算见官愁(《岁末偏居有怀》) 青山一簇收如掌,古木千寻覆作天(《西樵山》) 碧水三分行客泪,黄花一束美人头(《重阳饮次西江岸》) 秋色十分成远别,斜阳一半在高楼(《送公台入桂》其一) 西水半分云野外,樵山一簇雨楼前(《临行有寄》) 阴阳对半三江迸,粤桂中分五岭齐。(《过梧州白鹤观》) 恨由家国山千里,爱在蓬瀛水一方(《写给异国他乡的人》) 吟秋占得诗千首,阅世翻成戏一场(《簪花仍是少年狂》) 伤心驿路歌千阕,热泪春江水一瓢(《北上道中有怀》) 难消尘事十年苦,似饮秋风一夕凉(《旅夜随草》) 功名决胜三千里,荣辱加身一百年(《越秀山上有怀南越王》) 效封珠履三千客,莫养金钗十二行(《争并起》) 映水悬浮千帐火,围城远近万家山(《过云浮市》) 天地一飞鸟,人间万火牛(《晚秋过白土镇》) 芦花一丛雪,暮火半江秋(《晚秋送客之闽南》) 秋露一江白,沙鸥两岸闲(《白露寄未婚妻》) 廖觅竹的律诗,除以上特点外,在中间二联对偶句中亦时常使用掉字对。如“青山落落浮云外,白鸟飞飞细雨中(《粤北舍中寄远人 其一》)”、“ 碧草齐生生白发,青山未老老朱颜(《相忘人间若许年》)”、“ 此爱此憎此间意,那山那水那时秋(《我自人间好白头》)”、“ 宿鸟平林灯细细,伊人彼岸柳千千(《写给盐城故人》)”、“ 珠水碧连西水岸,粤山青带桂山云(《送公台入桂》其二)”等,均为佳句,不再一一枚举。 此外,廖觅竹的律诗还表现在强烈的时空意识和情与理的哲学思考。诗人给予历史深刻反思和现实关照的同时,把历史时空和现实时空相互交融渗透,时间绵长、空间阔大,诗人将丰富的内心情感与理性的哲理交汇融合,创造出苍凉、灵动的境界。只字间,增添了十分的生气,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审美内涵,给人带来无尽的艺术享受。 网上网下评语录巫山一段云(成名作,时年十五岁) 廖觅竹 宿酒灯前客,梧桐水上舟。家书难写在深秋。落笔教人愁。 愁也听风雨,但登风雨楼。苍茫一片洒芳洲。望断大江流。 《粤西道中记石达开》——岭南诗派自陈恭尹后,几百年间无可与之争雄。 《西樵山》——格调高雅,极富浪漫色彩,又能穿越时空,感受其间。 《白露寄未婚妻》——穿越一千年,是为唐韵。 《粤西行六首》——纵横捭阖,乃七律正宗。 《虎门观海》——切合地理,又能声出金石,尽长国人志气。 ~~~~~~~~~~~~~~~~~~~~~~~~~~~~~~~~~~~~~~~~~~~~~~~~~~~~~~~~~~~~~~~~~~~~~~~~~~~~~~ 以上内容部份参考东莞茶山任公台的《茶山评语录》 庚寅年暮春 于佛山大雨楼 木舟 《簪花集》节选廖觅竹《簪花集》分为《诗卷》、《词卷》上下二集,目前为止,仅诗卷作品达300首之多,篇幅之巨,不能一一枚举,以下仅选其部份律诗作品。 七律.粤西道中记石达开 廖觅竹 欲把疏狂指到天,纵横心史想当年。飞沙滚动荒城下,肃气阑干大野边。 劫海无涯须放眼,人间有地好开田。凭谁记得前朝曲,漫抚弓弦作管弦。 注: 粤西之行,归至一镇,有当年石达开屯兵之所,追怀往事,感慨其中。 七律.镇海楼 廖觅竹 区区不过五层楼,扼尽东南十四州。冠冕昔曾多草莽,布衣今此亦王侯。 虎门水逐风云动,广府山随日月浮。问我凭栏心所在,溟溟天地一飞舟。 七律.西樵山 廖觅竹 幻化层林雨或烟,楼台有迹尚飞仙。青山一簇收如掌,古木千寻覆作天。 地断西南曾劫海,江分左右已桑田。就中犹怕登临久,换我人间五百年。 七律.粤西行六首 其一 过肇庆市 郁郁苍山草木阴,斜阳病酒怕登临。粤中气象扑天地,岭外风烟混古今。 书剑行藏三尺泪,功勋出处百年心。兴邦定有拏云手,我自高台抱膝吟。 其二 过云浮市 西门屏障簇如关,越鸟极天飞又还。映水悬浮千帐火,围城远近万家山。 官商潦落同愁绪,子弟相逢两汗颜。莽莽车尘通塞野,沉沉故国在其间。 其三 过两广总督府 久伫督门不胜哀,于斯枉认旧池台。九嶷云雨千峰闭,八桂江山一户开。 岭驾龙蛇从北降,水盘巾带自西来。谁为指点平蛮地,抚治仍需大将材。 其四 过梧州白鹤观 气脉从天奔到底,苍梧形胜楚云西。阴阳对半三江迸,粤桂中分五岭齐。 水上金牛曾作渡,林间白鹤晚来栖。牌楼一自铎铃响,散入秋风乱马蹄。 其五 过桂平县 南国江山士宇冲,翼王胆略并长虹。叠云在目排鳞甲,横岭于关卧角弓。 草色蚕吞孤馆日,波光跃动铁桥风。桂平最是盘龙所,犹有渔樵说霸功。 其六 过白崇禧故居 雄师百万掌中轻,吴楚天低诸葛名。八桂江山何独秀,一朝文武最怜卿。 边城热雨峰林晚,故宅深春草木晴。争不归来将永夜,青灯坐对好谈兵。 七律.寻赵佗墓不遇 廖觅竹 无人解甲种桑田,蛮越何曾有洞天。水合东南舟不渡,岭分汉粤士难穿。 功名决胜三千里,荣辱加身一百年。白发重来如识我,宝刀堪换买山钱。 注: 清明之后,独上越秀山,再寻赵佗墓不遇,有怀。 七律.寻赵佗墓不遇 「外一首」 廖觅竹 寂寞千年未可寻,蟠龙岗上久登临。一丘埋尽王侯骨,寸草仍牵士子心。 忆昔何曾伤国步,追贤不外泪沾襟。繁花古道行人少,留与空山宿鸟禽。 注: 蟠龙岗,位于越秀山,岗上建有镇海楼。 七律.寻越王台不遇 廖觅竹 东南险境自成关,未免苍凉山海间。大雨楼中听粤曲,秋风何处响刀环。 一江横锁战船覆,五岭层压铁马翻。千百年来兴霸气,时人攘攘下南蛮。 七律.寻越王台不遇「外一首」 廖觅竹 斗移星换未由衷,人物江山转手空。印绶当时分汉粤,衣冠日下有西东。 干戈划断九州外,霸业营谋百越中。毕竟繁华遮不住,年年秋尽木棉红。 七律.登镇海楼 廖觅竹 一脉中流贯古今,南藩气势此登临。春华渐老频看镜,秋实无多累问心。 短短诗行谁会意,芸芸相识几知音。浮云草木圣贤泪,了望青山未可寻。 七律.登镇海楼「外一首」 廖觅竹 潇洒层楼雨拍空,繁华尽在寂寥中。三江灌下焉无浪,九脉寻回尚有踪。 粤北冬寒边草绿,岭南秋热木棉红。登临爱说霸王事,紫气原来半是风。 七律.虎门观海 廖觅竹 拿云吐气水沧沧,卧虎成门镇一方。地转南交天渐阔,山趋北斗海犹长。 岂因内外分攘抚,定与贼夷论寇王。粤土从来多猛士,焉无大将可安邦。 七律.岁末偏居有怀 廖觅竹 繁华若许变荒丘,怅远无非王粲楼。半世经营闻鬼笑,千番策算见官愁。 蛮乡草动山城寂,斗柄霜垂海气浮。岁末偏居诗酒下,情怀聊作故人酬。 注: 1、 闻鬼笑,典出南朝官员刘伯龙,经商营利甚微,连鬼都笑他。 七律.写给盐城故人 廖觅竹 雨檐听断未成眠,漫把青丝弹作弦。宿鸟平林灯细细,伊人彼岸柳千千。 拈花聊可忆残梦,对镜难为说往年。相看如斯小楼月,揽衣起问几更天。 七律.粤北舍中寄远人其一 廖觅竹 光景那时何太匆,离人到此不相逢。青山落落浮云外,白鸟飞飞细雨中。 春入平芜荒草绿,梦回楼舍木棉红。音书漫道行程好,却看烟花有异同。 后记: “却看烟花有异同”不若“却看烟花已不同”来得流畅,然前有“不”字相重,不得已而改之。 七律.粤北舍中寄远人其二 廖觅竹 最怕蕉花惹寂寥,闭门仍旧雨潇潇。拈来韵律随云起,种下乡心带酒浇。 红豆水中游子泪,绿杨烟外美人腰。相思有结无从理,枉道春风是剪刀。 七律.我自人间好白头 廖觅竹 识得因缘事已休,昔年何苦太温柔。萦怀泪枕阑珊印,脱手梨香片不留。 此爱此憎此间意,那山那水那时秋。而今侬与春嫁了,我自人间好白头。 七律.相忘人间若许年 廖觅竹 枫叶初将写诺言,读书楼上水云天。汀花岸月行登对,夜雨流星坐比肩。 碧草齐生生白发,青山未老老朱颜。惜君此去汪洋隔,相忘人间若许年。 七律.爱在蓬瀛水一方 廖觅竹 忍说情如隔夜香,无非假作铁心肠。恨由家国山千里,爱在蓬瀛水一方。 底事应随春事了,归期却比梦期长。只今惟有窗台镜,曾照玉人灯下妆。 七律.辞人二首 其一 少日东南几座星,而今散作一江萍。槐乡梦好无从忆,越女情深未敢铭。 才气徒增随白发,酒杯渐小类腰形。年年落木风声里,与子天涯各自听。 其二 一出城门草木青,浮云所寄故人情。十年幽梦如春水,半枕芳华付远行。 勋业谁甘迟作相,文章自愧早成名。扁舟乃旧江湖去,信是天涯月更明。 七律.答人二首 其一 昔曾年少爱登坛,只手拏云气不惭。闪闪腰前双玉佩,亭亭鬓角一花簪。 匣中箫剑时长响,枕畔灯书久未耽。北岸楼高君或见,星天几子挂东南。 其二 情怀今日最天真,心史犹当与子陈。沈约三朝居上位,冯公五代事为臣。 倚天空仗拏云手,绝世难全玉树身。相对达人轻一笑,未甘流俗拜车尘。 七律.一抔沙 廖觅竹 散似荒田合似丘,飞花莫自许情柔。惯看丛苇十方客,还系垂杨三月舟。 故事无凭皆美丽,人生有梦始烦忧。春心暗付微尘里,并作年光指间流。 七律.从知 廖觅竹 从知心性不如僧,一笑情仇况未能。人海浮沉釜中水,世途明灭马前灯。 翻将此刻成追忆,信守曾经作永恒。只恨蓬莱千万里,难为陌路约重逢。 七律.为挽谢女士西藏之行 廖觅竹 百越山高未可留,繁华一派泪中收。天朝有梦兴邦国,戈壁无人种绿洲。 欲利飞沙空过眼,功名逐月尚从头。此身化作转蓬去,吹到蕃疆第几州。 七律.夜宿半岛碧桂花城 廖觅竹 都市霓虹半入窗,繁华一宿枕黄粱。边城落木何其厚,异地秋风倍觉凉。 小岛平浮沙若雪,大江空挂月如霜。十年书剑经行久,换得伤心泪几行。 七律.秋夜感怀 廖觅竹 林花欲闭小窗寒,泣鸟惊飞末药栏。珠水月痕明似玉,云山秋色暗如丹。 卧龙经济悲凉死,魏武干戈老病还。未免伤心前后事,半生功业几艰难。 七律.夜宿南庄 廖觅竹 厌厌无心感物华,得来滋味苦如茶。闲窗半挂石榴子,小院争开玉树花。 驿路行人秋带雨,池塘宿鸟柳含沙。斯时独坐青山晚,隔岸灯明三两家。 七律.送公台入桂其一 廖觅竹 繁华昔是古蛮州,岭海南交许壮游。秋色十分成远别,斜阳一半在高楼。 宁同碧水赊场醉,好向青山买个愁。驿雨芭蕉如有梦,蓼花深处莫回头。 七律.重阳饮次西江岸 廖觅竹 秋来何故每嫌愁,待到重阳倍惜秋。碧水三分行客泪,黄花一束美人头。 车尘带雨枫芦畔,草色连云凫鹥洲。宜把清欢相对饮,不登高处不登楼。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