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了余 |
释义 | (1864~1924)名广导,浙江余姚人。父业商,亡故后,由师继营,不二年而折本,厌世出家。因无叔伯、兄弟,故托母于尼庵,以家业为赡养之资。清光绪十四年(1888),至普陀山锡麟堂,求其师为剃度,因师向与其家熟识,不肯为剃。师即以刀砍去中指一节,其师始允之。次年,受具足戒于普济寺,此后听讲经三次,继因其师逝世,为料理庵务,以未能长预讲期为憾。三十二年,掩关于慈溪宝庆寺,谢绝世缘专修净业。其间曾于关壁开一小窗,听谛闲法师讲《弥陀疏钞》,从兹念佛愈觉亲切,妄念全消。尝撰《念佛三昧摸象记》,请印光大师笔削后,刊载《佛学丛报》,并附载于《印光法师文钞》之后。师热心公益,性好周急,故丛林多以其为监院。清末,普陀开办佛教学堂,所有筹办事宜,多赖师之力;1914年,师以自有茅蓬改建,开拓地基,修造屋宇,并自出衣单资5000元,使普陀山有了医院。1915年,师被公推为普济寺住持,于寺后凿基筑础,创建“功绩堂”为上客堂。翌年八月,孙中山游普陀,由师陪同游山,并与谈论佛理。孙中山此次来山,曾于慧济寺前睹奇观,因作《游普陀志奇》。1919年,募修多宝塔并创建塔院正殿5楹,偏屋4间,兼修海印池栏杆等。1920年,退居锡麟堂修净业。1923年冬,养病于上海报本堂下院,请郑雪堂常往医治,稍见效。次年大年初一,郑为其复诊,师曰:“无须,吾明日去矣。”果于次日西逝,塔于寺之后山宋代真歇禅师结茅故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