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辽细辛 |
释义 | 中文学名:辽细辛 别称:万病草、细参、烟袋锅花、东北细辛 界:植物界 科:马兜玲科 属:细辛属 分布区域:生长于林下、灌木丛间、山沟、林缘或山阴湿地 药理作用辽细辛为马兜玲科细辛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根细味辛而得名,为辽宁省的特产药材,故又称辽细辛。因为它根形似人参,花形象烟袋锅,又有"烟袋锅花"的别名。 细辛喜阳、多见于密集的灌木丛间、山沟、谷底稍潮湿处及林缘岩阴湿地。其叶为三角状心形,花为红紫色,蒴果为半球形,地下根茎呈黄白色。其生长周期长,从种子落地到长成需要六年以上。夏至过后为其采收季节,带根全草入药。为解热、驱风、发汗、祛痰、镇痛之良药,用于抑菌和局部麻醉,效果亦佳。《神农本草经》将它列为上品。 叶片1-2枚,下连根茎及根,有时可见花或果实。根细长,密生节上,灰棕色,表面平滑,或有微细纵皱纹,下端常有细须根,质脆易断。断面平坦,黄白色,气甚芳香,味辛辣,后具麻木烧灼感,以根灰黄色、叶绿色、味辛辣而麻舌者为佳。 华细辛:外形与辽细辛相似,但根茎较长。香气及辛辣味较弱,而麻木的烧灼感较强。 性味与归经:辛,温。入肺、肾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外用:研末撒、吹鼻或煎水含漱。 宜忌:气虚多汗,血虚头痛,阴虚咳嗽等忌服。 功用主治:祛风,散寒,行水,开窍。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横走,直径约3毫米,根细长,直径约1毫米。叶卵状心形或近肾形,长4-9厘米,宽5-13厘米,先端急尖或钝,基部心形,两侧裂片长3-4厘米,宽4-5厘米,顶端圆形,叶面在脉上有毛,有时被疏生短毛,叶背毛较密;芽苞叶近圆形,长约8毫米。花紫棕色,稀紫绿色;花梗长3-5厘米,花期在顶部成直角弯曲,果期直立;花被管壶状或半球状,直径约1厘米,喉部稍缢缩,内壁有纵行脊皱,花被裂片三角状卵形,长约7毫米,宽约9毫米,由基部向外反折,贴靠于花被管上;雄蕊着生于子房中部,花丝常较花药稍短,药隔不伸出;子房半下位或几近上位,近球形,花柱6,顶端2裂,柱头侧生。果半球状,长约10毫米,直径约12毫米。花期5月。 产地生境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生于山坡林下、山沟土质肥沃而阴湿地上。模式标本采自我国东北。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