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辽西战役 |
释义 |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10月,在辽沈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在辽宁省西部地区对国民党军的一次大规模围歼战。 经过10月15日,东北野战军攻克锦州。国民党军统帅蒋介石急忙于当日和18日两次飞赴沈阳,部署从东北总撤退,强令廖耀湘率“西进兵团”(由新编第1、第3、第6军及第71、第49军主力共11个师及3个骑兵旅组成)经黑山、大虎山西进,在锦西“东进兵团”配合下,夺回锦州,打通北宁路,以使东北全军退入华北,同时以1个军迅速抢占营口,保证海上退路。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政治委员罗荣桓根据廖耀湘兵团由新立屯地区南进的情况,判断该兵团可能继续西进,实行总退却,报经中共中央军委批准,决定采取诱敌深入、打大歼灭战的方针,将廖兵团歼灭于沈阳锦州之间地区,并要求全军在新立屯、彰武地区抓住敌人;如未抓住,而廖兵团向营口撤退时,全军主力应迅速渡辽河,力求在营口、牛庄地区歼灭之。21日,廖耀湘兵团进至胡家窝棚、尖山子、拉拉屯、正安堡一线。从23日至25日对黑山、大虎山发动猛攻,企图打开通往锦州的隘道。坚守这两个地区的东北野战军第10纵队等部,同其展开激烈战斗,粉碎了廖兵团多次进攻,阵地屹立不动,从而为东北野战军主力合围廖耀湘兵团赢得了时间(参见黑山战役)。廖耀湘对黑山、大虎山连续攻击受挫后,乃改变计划,令全军向营口前进,企图走海路撤退。但其先头部队进至台安以北地区时,遭到经台安北进的东北军区辽南独立第2师及东进的第8纵队先头部队的迎头打击。廖耀湘误认为遇到东北野战军主力,遂又改变决心,令全军分两路退向沈阳。一路由新1军军长潘裕昆指挥新1军、第71军、新6军第169师和兵团直属队,沿大虎山至新民铁路南北向东退却,一路由廖耀湘指挥其余部队,沿大虎山至老达房公路撤退。但此时,东北野战军第5、第6纵队已由阜新、彰武地区进至新民以西半拉门、绕阳河车站、励家窝棚一带,切断了廖兵团退回沈阳的道路;第l、第2、第3、第7、第8、第9纵队及炮兵纵队亦由黑山、大虎山地区东进,从南北两翼对廖兵团实施迂回包围,至26日,将廖兵团合围在绕阳河以西,黑山、大虎山以东,无梁殿以南,魏家窝棚以北120平方公里地区内。在合围的同时,实行勇猛大胆穿插。廖耀湘兵团陷入一片混乱,溃不成军,官兵争相逃命。至28日,辽西会战结束。 点评此战,东北野战军歼灭东北国民党军精锐主力5个军12个师,共10万余人,其中俘虏廖耀涸以下官兵8万余人,缴获各种火炮1571门,轻重机枪3800余挺,冲锋枪6500余支,坦克装甲车22辆,汽车607辆,及其他大批作战物资,取得了辽沈战役中的决定性胜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