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
释义 | 玉米研究所前身是成立于1956年的辽宁省农业科学研究所杂粮室玉米课题组。历经与沈阳农学院合并、文革插队落户,于1992年依据辽农院发199243号文件由原子能所辐育室与育种所玉米室合并成立玉米研究所。1997年依据辽农院党组(97)17号文件将玉米研究所与辽宁省农科院开发公司合并成立院玉米开发研究中心;2000年,玉米中心又与院其它中心合并成立作物所; 2003年依据辽农院发2002116号文件将作物所玉米专业科研人员与原院种子公司人员合并整合成立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含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种子公司)。 全所现有职工48人,其中科研人员23人,科技开发人员25人;有博士2人,硕士8人,研究员7人,副研究员7人。现任所长王延波,兼任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种子公司总经理。 一、方向任务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是专门从事优质高产专用、特用玉米新品种选育、高效配套技术研究、玉米种质资源创新及玉米良种繁制、生产、加工、市场营销为一体的省属科研机构。主要承担国家“863”项目、国际重大合作项目、科技部、农业部及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财政厅推广项目等9类重大课题。种子公司从事辽单玉米新品种的开发推广工作。 二、机构设置 以科研部和种子公司为主体。科研部下设晚熟玉米育种室、中晚熟玉米育种室、特种玉米与资源创新室、生物技术室、高效栽培室;种子公司下设生产部、经营部、市场部、贮运部、检验部。行政设办公室及财会室。 三、科研条件 玉米研究所现有办公场所2000多平方米。具有200多亩的优良试验田,并在海南岛设有种子试验基地,对亲本繁殖、复配、测配、自交近代繁殖等进行试验。2004年承担“辽宁省国家优质专用玉米原原种扩繁基地建设”项目,完成种子晒场4680㎡、干燥网室500㎡、轻钢厂房1152㎡的建设,购置并安装了种子成套加工设备,建成了每小时生产5吨的生产线。购进水分测定仪3台、ZMX型种子幼苗培养室和温控系统1套。极大地提高了种子加工、贮藏能力。 四、科技成果 “八五”以来,育成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各类玉米新品种36个。其中饲、粮兼用的晚熟玉米杂交种辽原一号籽粒营养成分高,可用作优质蛋白玉米;茎秆营养成分优良,可用作优质青贮玉米;青穗适口性好,风味独特,可用作果蔬玉米;籽粒纯白且富含淀粉,不用脱色,可用于淀粉工业,既提高了产品质量又降低了成本等诸多优点于1991 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GS03003-1990),同年获全国首届农业博览会“优质产品奖”,1993 年获国家发明四等奖。 晚熟杂交种辽单24号籽粒粗蛋白含量为9. 49 % ,赖氨酸含量为0. 16 % ,粗脂肪含量为6. 11 % ,总淀粉含量为71. 22 % ,适口性好。抗大小斑病、丝黑穗病、青桔病,同时还具有抗倒伏、抗旱、活秆成熟等特点。1998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获农业部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后补助三等奖。 辽单33号2002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年在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具有籽粒品质好,淀粉含量高(76%)、丰产、抗病性好的特点,获农业部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后补助一等奖。 辽单565具有高抗玉米各种叶部病害及丝黑穗病、瘤黑粉病和茎腐病,抗倒伏,活杆成熟。200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在2005年新品种推广中深受农民喜爱。到2006年累积推广面积达到 1000万亩。 辽单30、33、38、辽单120、辽613、辽单625、辽单120等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辽单26、27、28、29、31、34、36、37、39、40、43、辽单127、辽单566、辽单678、辽单632、辽单136等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青贮玉米品种辽原2号、辽青85、辽洋白分别通过国家、省级品种审定并在省内外大面积推广;辽糯1号糯玉米是我院目前唯一的一个通过省级审定的特种玉米。辽单33、辽单43等玉米杂交种和辽68、辽8478、辽3180等玉米自交系已申请国家品种保护。2005年,以辽613为代表的5个玉米新品种联合申报了题为“外引玉米资源利用与优新品种推广”的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并获得二等奖。 五、科技开发 新品种推广采取自主开发、合作开发、品种转让三种开发模式,先后与北京德农公司、北京奥瑞金公司、北京金色农华公司、秦丰种业、河南圣瑞元公司、辽宁东亚公司等开展广泛合作,形成具有较强综合开发能力的产业链。在自主开发方面,拥有长期合作的稳定种子生产、繁育基地,建立较为完善的种子销售体系,通过加强对辽单玉米新品种的宣传力度,更大的促进了辽单玉米新品种的转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