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
释义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起源于阜新煤矿学院的矿山测量专业,1958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至今已有48年的历史,是我国测绘领域内成立时间较早、专门从事测绘科学高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单位,在东北乃至全国测绘领域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学院简介

20世纪90年代以后,伴随着测绘科技的发展,测绘学科大胆进行专业改造和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融合当今GPS/RS/GIS等高新技术,进行了全面的专业改造和扩充,发展到今天拥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三个本科专业,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在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三个二级学科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学科是辽宁省重点学科,测绘工程专业是辽宁省首批、我校唯一的省级示范专业。地理空间信息与技术实验室是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拥有先进的GPS接收机、全站仪、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三维激光扫描系统、多种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城市规划平台软件,实验条件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学院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教学和科研团队,其中外聘兼职院士1人,博导8人,教授12人,副教授14人,形成了以卫星大地测量数据处理、数字化测图技术、GPS与智能交通、三维工业测量、变形监测与预报、土地利用态监测、专题地理信息系统、国土资源规划、遥感影像处理、露天矿虚拟开采、储气(油)库盐穴测量等较稳定的科学研究方向。近年来,共承担国家和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余项,有30余项科研项目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目前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已成为我国测绘与地理学科领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学院积极扩大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项目合作,与企事业合作科研项目200多项,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和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等合作科研项目达10多项,并承办12届国际矿山测量大会,扩大了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2006年4月,学校党委决定在原测量工程系的基础上成立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为学科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学院坚持“以人为本、求真务实、与时俱进、争创一流”的工作理念,为把测绘学科建设为国内一流学科而努力奋斗。

学院院长

宋伟东,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院长,1986年毕业于原阜新矿业学院矿山测量专业并留校工作,1997年晋升副教授,2001年破格晋升教授,2005年获得工学博士学位,是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校级管理学术带头人,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的立项学科带头人,博士生指导教师。

宋伟东主要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应用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教学中,他大胆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把测绘新技术和自己的科研成果引入教学内容中,教学效果好,深受学生欢迎,多次获学校优秀教师称号。他始终瞄准测绘新技术前沿,刻苦钻研,努力拼搏,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他主持参加多项科研项目,其中工程测量可靠性分析与应用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面向GIS的矿图绘制与管理系统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土地资源信息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荣获2003年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辽河洪水灾害监测与损失评估研究获2004年度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近5年来,他撰写论文近20篇,分别在国际会议上宣读和国内著名期刊上发表,其中5篇被EI、ISTP收录,出版《数字测图原理与应用》等专著3部。他1997年推出的地形图数字化软件 MD1.0、1999年主持开发的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和2003年主持开发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库系统,都已在国内多家测绘单位应用。由于宋伟东在教学科研上取得的突出成绩,他2003年获得辽宁省第四届青年科技奖,2004年被评为辽宁省第三批百千万人才工程千层次人选。

2003年,宋伟东在担任该校测量工程系主任期间,团结带领全系教职员工,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倡导并实施了在教学内容、手段、方式的改革,强化教学研究,适时将教师在科研中取得的成果、新技术、新知识传授给学生;他坚持教风建设和师德培养,言传身教,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成为国内测绘界有重要影响的青年学者和专家。

在宋伟东的主持下,学院制定和完善了教学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出台了首席教师主讲制度并付诸实施,推行了专业强化班,开展了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在他的不懈努力和全系教师的配合下,测绘学基础课程2004年被学校评为校级精品课,2005年又被评为该校唯一的省级精品课,多名教师被学校评为爱岗敬业十杰和青年十佳教师。2003年,测量工程系的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与应用实验室成为辽宁省重点实验室。2005年8月,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两个专业实验室,成为辽宁省专业实验室评估中最先通过评估的专业实验室。

宋伟东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真研究新时期学生工作的特点,遵循学生成才的规律,积极探索学生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他充分依靠班主任队伍、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扎实有效地开展各项学生工作。他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两年来学生参与的课题研究有50多项,参与的学生达800多人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大大提高,先后有7名同学的作品分获省大学生科技作品大赛一、二等奖。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测量专业毕业生一直供不应求,就业率始终名列学校前茅。

在他的带领下,测量系学科建设飞速发展,2003年,测绘学科获得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博士授予权,2005年测绘学科获得一级博士学位授予权,这标志着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测绘学科步入国内一流行列。2006年4月,学校在原测量工程系基础上建立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多年来,宋伟东在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教师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在学科发展规划、教学计划和规章制度制定、干部任用、福利分配等方面都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增强了教师的主人翁意识。他作为院领导班子的主要成员,始终以普通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大事商量,小事通报,不搞“一言堂”,真正做到了党政分工,集体领导,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在他的带领下,全院形成了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党建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蒸蒸日上的良好局面,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和好评。

本院教授

石金峰:教授,博士生导师,校测绘学科带头人,国家特殊津贴获得者,国际矿山测量协会(ISM)第一届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测绘学会副理事长,辽宁省城市规划协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测绘平差、可靠性理论、矿山三维GIS数据结构、地理信息系统等方向的研究。出版专著3部,在核心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教育部重大项目省部级科学基金项目5项,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杨伦:教授,博士生导师,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煤炭学会开采损害技术鉴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测绘学会工程测量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矿山开采损害技术鉴定中心主要成员。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辽宁省科技基金项目1项,煤炭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出版紧急1项以及横向课题等20余项,出版著作2部发表论文40余篇,先后获得国家教育部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

武文波: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GIS有数据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出版专著著作6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和参与完成“辽西被土地荒漠化遥感分析与植被建设层次研究”等科技项目2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麻凤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人选,辽宁省普通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辽宁省第三届青年科技奖获得者,近年来一直从事开采沉陷与治理工程方面的科研工作,主持和参与的省部级基金项目10项,主持研究的科技项目中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出版著作三部,先后在《煤炭学报》等国家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

宋伟东: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学科带头人,辽宁省测绘学会工程测量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遥感图像处理和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方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出版《数字测图原理与应用》等学术著作3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和参与了省部级基金项目5项,横向科研项目近20项,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3项。主持开发的工程控制测量平差软件、数字化测图软件、城市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库系统在国内多家测绘部门和城市建设部门推广应用。曾获辽宁省第四届青年科技奖,2004年被评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人选。

徐爱功: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1985年7月毕业于山东矿业学院获学士学位,1990年7月阜新矿业学院获硕士学位,1998年12月武汉测绘科技大学获博士学位,1999年1月至2000年月在同济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1年2月至2003年10月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担任研究员,2003年11月起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测量工程系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9月至12月,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信息科学联合实验室访问学者。现任中国测绘学会大地测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测绘学会测绘教育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集成及其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被EI收录12篇。

王佩贤:教授,硕士生导师,煤炭工业测量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测绘工程教研室与测绘工程实验室主任;编写教材两部,撰写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多项测绘工程(GPS控制测量、地形与地籍测量、变形观测、线路与桥梁测量、隧道测量与矿山测量等)科研项目,一直从事测绘仪器的检定、维修与开发工作。

外聘教授

王家耀:中国工程院院士,校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现任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教授,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ICA(国际制图协会)人口制图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学科专业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国防行项目等20余项,其中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出版学术专著8部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曾获ICA“特殊贡献奖”、“全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总参谋部首届人梯奖”等奖项。

崔继宪:校兼职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煤炭学会理事,中国煤炭学会开采损害 技术鉴定委员会主任,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长期从事“三下”采煤与环境保护研究工作,是我国“三下”采煤与环境保护学科带头人之一,开创我国铁路桥梁和特种结构物下采煤的新领域。发表论文40余篇,著作8部,先后取得了科研界国0余项,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3项。

程鹏飞:校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获奥地利格拉茨技术大学博士学位。现任亚太地区间基础设施常设委员会(PCGIAP)第一分委员会副主席、国际IUGG委员、中国IAG主席、中国测绘学会常务理事、中国GPS技术应用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伽利略卫星导航计划首席专家等.先后主持和承担国家和省级科技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病多项获奖。目前主持并承担多项国家和国际合作的重大科研项目。

苏山舞:校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1977年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地图制图系,现任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测绘学会地图与GIS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主要从事地理信息系统设计、建设、应用,数字测绘产品研究、设计制作,数学测绘标准研究、制作等方面的研究。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国家测绘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马振和:校兼职外国专家,1995年获得德国CLAUSTHAL博士学位,现就职于德国公司,任公司技术顾问,主要从事矿山测量在盐穴三维模拟系统(KARISDAT)与地表沉陷监测等。SOCON公司是世界内在盐穴声纳测量领域内最大、最先进的跨国公司,在世界上各大洲的很多国家都进行了测量,2003年8月在中国进行了首次声纳盐穴测量。

刘纪平:校兼职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主要从事电子政务空间辅助决策研究,现任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政府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测绘局科技委委员,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理事,政务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及行业科技进步奖6项,曾获“中央国家机关杰出青年”奖,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专业介绍

测绘工程

经长期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测绘工程专业已逐步形成了以计算机在测绘中的应用为基础,以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和数字化测绘为技术方法的教学体系。

毕业生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掌握现代测绘科学技术,综合素质高,具备地面测量、空间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编制与地理信息系统建立等方面知识和应用能力,能在各类工程建设、城市规划和建设、国土资源规划和整治、自然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灾害预防、陆地与水域运载工具导航等领域从事测绘工程设计、实施和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建立、测绘科学研究和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并适应工程建设、城镇规划、土地管理等相邻专业业务工作。

主要课程:大地测量基础、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测绘精密仪器使用、近代平差理论、大地测量基础、空间定位技术及应用、摄影测量与遥感、工程测量学、计算机地图制图、数字影像处理、数字摄影测量学、城镇规划与建设工程概论、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GIS软件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

本专业具有测绘学、地理学、土地科学、信息科学及环境科学等综合背景,兼有理工结合的复合性专业特色。培养具有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能在城市、区域、资源、环境、交通、人口、房产、土地、测绘、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领域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计算机地图制图、地图学、空间定位技术及应用、计算机图形学、遥感技术、数据库技术、大地测量基础。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本专业融合测绘专业知识,渗透地理学与土地管理科学,突出中小城镇规划管理方向,以适应中小城镇规划管理等工作的要求。

主要课程:

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测绘学基础、土地利用规划、地图学、遥感技术与应用、管理学基础、生态环境学、土地评价与管理、水文学与水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城市规划原理、区域分析与规划等。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掌握生态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强,能在中小城镇规划管理、生态环境改造、土地管理等方面的企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科学研究和管理等工作,面向地方经济建设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合作办学

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技术大学合作

按照我校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技术大学签订的合作框架协议,以及我校测绘学院与俄方矿山系签订的关于互派本科生实习的协议,在有关部门及人员的协助下,我校测绘学院12名三年级学生于2007.9.8赴俄罗斯实习,历时2周,圆满完成实习任务,于2007.9.22回国。

实习在中俄教师联合指导下进行,中方派出夏春林教授、张亚男助教(兼翻译),俄方在四个实习项目中共派出萨沙等8位指导教师。先后进行了“全站仪数字化测图与算量”、“ GPS技术在矿山测量和大地测量方面的应用”、“ 利用地面激光扫描技术进行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航测与遥感制图”、“ 竖井井身断面的数字化量测”等五个实习项目,我校学生表现突出,俄方给出了高度评价,实习成绩全部被俄方评定为“优秀”。期间,还利用双休日与俄方师生开展了连谊与文体交流活动。

在俄期间,夏春林教授代表测绘学院拜访了该校分管国际交流的副校长及矿山系领导,受到热诚接待,听取了副校长和系主任的情况介绍,参观了矿山系,并对继续科研合作及人才培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他们期待在原框架协议下继续开展其他后续合作,比如互派教师访问,互派硕士、博士研究生,开展“2+2”合作培养以及科研项目合作等。并表示近期会再访我校,并对明年5-6月俄罗斯学生来我校实习充满信心。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2: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