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辽阔
释义
1 词语释义

liáo kuò

【vast;extensive】 宽阔的,广阔的

辽阔的海洋

【近义词】:广博|广阔|宽广|宏壮|雄伟|盛大|无边广泛|恢弘|汜博|广大、辽远

【反义词】:狭小|狭窄|狭隘|逼仄

【探源】:李商隐《东下三旬苦于风土马上戏作》诗:“天池辽阔谁相待?日日虚乘九万风。”引申为相去甚远。《北史·韩麒麟传》:“若欲取况古人班马之徒,固自辽阔》”

详细解释

1.

亦作“ 辽濶 ”。

1.宽广博大。 晋 葛洪《抱朴子·塞难》:“所得非所欲也,所欲非所得也,况乎天地辽阔者哉!” 唐 刘知几《史通·六家》:“寻《史记》疆宇辽阔,年月遐长,而分以纪传,散以书表。” 清 方文《答邢孟贞江上见怀》诗:“ 楚 江辽濶坐相失,令人转恨樯乌飞。” 清 恽敬《答张翰丰书》:“为别三载矣,中间时一通问,不尽欲言,辽濶之忱,如何能置?”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对着这雄伟辽阔的大海, 林道静几天来紧紧压缩着的痛苦的心,渐渐舒展开来了。”

2. 犹辽远。

唐 白行简《李娃传》:“幸接欢笑,不知日之云夕,道里辽阔,城内又无亲戚,将若之何?”参见“ 辽远 ”。

3. 犹久远。

唐 柳宗元《上大理崔大卿应制举不敏启》:“斯道遁去,辽阔千祀。”

4. 指相去甚远,差别很大。

《北史·韩显宗传》:“若欲取况古人, 班 马 之徒,固自辽阔。若求之当世,文学之能,卿等应推 崔孝伯 。” 唐 韦应物《寇季膺古刀歌》:“世人所好殊辽阔,千金买铅徒一割。”

2 艾青作品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辽阔

体裁:现代诗

作者:艾青

作品原文

辽阔的夜,已把

天幕廓成辽阔了!

无垠的辽阔之底

闪着一颗晶莹的星……

你说,那就是

我们的计程碑吗?

辽阔的夜,在辽阔的

天幕之下益显得辽阔了……

作品赏析

一般说,人们都会向往辽阔。辽阔的山川,辽阔的天空,辽阔的大海……辽阔是一种舒畅,辽阔是一种自由。而这一首《辽阔》,是写辽阔的夜,黑沉沉的夜的辽阔,是沉甸甸压在大地上、压在人们心上的辽阔。

诗人不喜欢这样的辽阔,甚至诅咒这样的辽阔。因为,这辽阔的夜,何处才是尽头呢?何处才能露出一线光明呢?诗人是渴望自由的……监狱,是最黑暗的地方。高墙、囚室,阻挡着阳光;皮鞭、镣铐,驱散着阳光。监狱的夜,更是黑沉沉的,是流溢着血腥味的夜。诗人被囚在狱中,心头笼罩着夜的黑暗;诗人又在患着疾病,受着疾病的折磨,心头又罩上一层黑暗。

但在这重重黑暗的裹挟之下,诗人的心是坚强的,渴望自由的意志是坚强的。他不能用画笔和这黑暗进行抗争、进行搏斗,但他可以用诗来进行抗争、进行搏斗。望着黑沉沉的夜,诗人写下了《辽阔》。诗只有八行,却形象地描绘出一种意境,博大而深远。诗人的心绪,诗人对自由、光明的渴望,在诗中并没有直说,但从这形象的描绘之中,我们已经感觉到了。

从诗人在狱中写的另一首诗《铁窗里》,可以得到印证: “只有通过这唯一的窗,/我才能举起仰视的幻想的眼波,/在迎迓一切新的希冀——/在黄昏里希冀皓月与繁星,/在深夜希冀着黎明,/在炎夏希冀凉秋,/在严冬又希冀新春,/这不断的希冀啊,/使我感触到世界的存在;/带给我多量的生命的力。/这样,/我才能跨过——/这黎明黄昏,黄昏黎明,春夏秋冬,秋冬春夏的茫茫的时间的大海啊。”在《铁窗里》,诗人直抒胸臆,道出了“在深夜里希冀着黎明”的愿望,这愿望又“带给我多量的生命的力。”这正可以作为《辽阔》一诗的注解,使我们更深切地了解诗人写《辽阔》一诗的心态。在监狱中生活的三年,是艾青从画家转向诗人的关键时期。他在监狱中的诗作,已明显地显示出他的创作个性和特征。

别林斯基曾说:“诗歌不能容忍无形体的、光秃的抽象概念,抽象概念必须体现在生动而美妙的形象中,思想渗透形象,如月亮光渗透多面体的水晶一样。”(《艾青选集·自序》,开明书店版)

诗人从踏上诗坛起,就明显地以“生动而美妙的形象”作为自己创作的主要追求。诗人的思想、情绪不是光秃秃地表现出来,而是水乳交融地体现在“生动而美妙”的形象中。可以说,对“生动而美妙的形象”的追求,是诗人能创作出众多美妙诗作的灵魂。而这”生动而美妙的形象”创造,诗人在监狱时创作的诗中,又呈现出两种明显的取向,一是直接地面对现实,将现实中的形象提炼出来,形成艺术化的形象。二是采用象征手段,通过丰富多彩的意象作为感情的“衣裳”。

《辽阔》这首诗,就是采用了象征的手段,将自己的感情寓于意象之中。写夜的辽阔,正是要写黑暗的沉重。实际上,《辽阔》这首诗,还有更深的含蕴。即这辽阔的夜,不仅是诗人自己面对着的黑暗,也是对当时整个中国、整个中华民族所面对的世界的刻划——这个世界是黑暗的世界!诗人对自由对黎明的渴望,不仅是个人的渴望,也是广大民众的渴望。诗人已把自己的命运与广大民众的命运连在一起了。

诗人这广阔的胸襟,这深厚的底蕴,我们不仅是从《辽阔》一诗中可以感觉到,从诗人在狱中写的其它诗中也可以感觉到。此时的诗人虽然刚刚踏上诗坛,但他已走出了个人感情的圈子,将个人的感情与民族的感情、民众的感情融为一体了。

《辽阔》这首诗很短,却写得这样真切。使人不仅看到了辽阔的夜,也使人感觉到了辽阔的夜。诗人之所以写得这样真切,是由于诗人感觉的真切,这感觉的真切,又来自于诗人真切的体验。没有真切的体验,就会出现诗的浮泛。

诗人在《诗论》中说得非常好:“怎样才能把‘诗人’和‘写诗的人’划分开呢?“前者是忠实于自己的体验的,不写自己所曾感受的悲欢以外的东西(却不是专写个人的悲欢);而后者呢?则只是在写着分行的句子而已。”“忠实于自己的体验”,这是诗人一直遵循的法则,也道出了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诗人”的真谛。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9 13:3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