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两个反哺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释义 | 图书信息作 者: 严小龙 著丛 书 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丛书出 版 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杜ISBN:9787509704561出版时间:2008-11-01版 次:1页 数:329装 帧:平装开 本:16开所属分类:图书 > 经济 > 中国经济 内容简介两个反哺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两个反哺”或工业化进程中工农、城乡关系的演变规律为视角,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取向,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察。 作者综合运用中外理论,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置于一个相当宽广的理论、方法下加以考察,所研究意向既符合国家大政方针,又推动了实践中对原有认识的深化,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政策意义和社会效益。 作者简介严小龙,男,1964年8月生,祖籍湖南涟源,法学博士,从事过多种职业,现为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近年来主持、参与省厅级课题多项,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研究方向侧重于科学发展与新农村建设、舆论引导能力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查看全部>> 目录序 第一章 绪论 一 选题缘由、概念与背景 二 理论基础、方法与框架 三 研究目的、价值与概要 第二章 理论建构:“两个反哺”与新农村建设问题 一 世界工业化进程中“两个反哺”的发生机理 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概念重提的理论意涵 三 “两个反哺”背景下新农村建设的十大关系 第三章 比较研究:境外进行新农村建设的经验教训 一 利益整合与欧美国家反哺农业的特色 二 政府主导与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农村建设 三 贫富分化与拉美国家的经济、社会危机 第四章 时间构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农村建设的历史脉络 一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的曲折历程 二 改革开放后至1990年代初期的繁荣局面 三 1990年代初期以来面临的现实挑战 第五章 空间架构:转型期我国农村社会的结构特征 一 当代农村社会的基本结构特征 二 当代农村社会的区域结构特征 三 当代城乡社区的差异结构特征 第六章 整体推进:反哺时代的中国新农村建设战略 一 中国新农村建设战略的民意基础——以湖南农民意愿调查为例 二 中国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大政方针 三 中国新农村建设战略的推进方略 四 中国新农村建设战略的施政创新 参考文献 后记 ·收起全部<< 前言在一个未经历资本主义充分发展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古老而落后的国度建设社会主义,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如何多快好省地发展生产力。要发展生产力,就必须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这就需要大量的资金、资源以及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然而,一个国家之所以落后,又正是由于这些因素极为匮乏所导致的国力衰微。举目向外,帝国主义对新生的红色政权围困封锁、虎视眈眈,苏联又在这个时候撕毁协定、撤走专家,在满日疮痍的战争废墟上刚刚建立起来的新中国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和考验。 怎么办?曾经浴血奋战而又久经考验的中国共产党人再一次发出了历史的强音: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这样,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提供资金和资源的重任,就责无旁贷地落在了本就落后、贫困、萧条的农业、农民和农村的身上,农业哺育工业,农村支持城市也就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成为我国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条主线。 既要推进城市工业化,又要发展农业生产、建设新农村,这在当时我国“一穷二白”的情况下着实是一个两难兼顾的问题。对此,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论十大关系》、《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中作了详细的论述,他明确指出:“我国是一个大农业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工业才有原料和市场,才有可能为建立强大的重工业积累较多的资金。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