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两地书
释义
1 鲁迅著作

图书信息

作者:鲁迅,景宋 著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12-1

ISBN:7020058450

字数:212000

印次:1

版次:1

纸张:胶版纸

内容提要

本书系作者与景宋(许广平)在1925年3月至1929年6月间的通信结集,共收信一百三十五封(其中鲁迅信六十七封半),由鲁迅编辑修改而成,分为三集,1933年4月由上海青光书局初版。作者生前共印行四版次。

目录

序言

第一集 北京(一九二五年三月至七月)

第二集 厦门——广州(一九二六年九月至一九二七年一月)

第三集 北平——上海(一九二九年五月至六月)

《两地书》序言

这一本书,是这样地编起来的 ――

一九三二年八月五日,我得到霁野,静农,丛芜三个人署名的信,说漱园于八月一日晨五时半,病殁于北平同仁医院了,大家想搜集他的遗文,为他出一本纪念册,问我这里可还藏有他的信札没有。这真使我的心突然紧缩起来。因为,首先,我是希望着他能够痊愈的,虽然明知道他大约未必会好;其次,是我虽然明知道他未必会好,却有时竟没有想到,也许将他的来信统统毁掉了,那些伏在枕上,一字字写出来的信。

我的习惯,对于平常的信,是随复随毁的,但其中如果有些议论,有些故事,也往往留起来。直到近三年,我才大烧毁了两次。

五年前,国民党清党的时候,我在广州,常听到因为捕甲,从甲这里看见乙的信,于是捕乙,又从乙家搜得丙的信,于是连丙也捕去了,都不知道下落。古时候有牵牵连连的“瓜蔓抄”我是知道的,但总以为这是古时候的事,直到事实给了我教训,我才分明省悟了做今人也和做古人一样难。然而我还是漫不经心,随随便便,待到一九三○年我签名于自由大同盟,浙江省党部呈请中央通缉“堕落文人鲁迅等”的时候,我在弃家出走之前,忽然心血来潮,将朋友给我的信都毁掉了。这并非为了消灭“谋为不轨”的痕迹,不过以为因通信而累及别人,是很无谓的,况且中国的衙门是谁都知道只要一碰着,就有多么的可怕。后来逃过了这一关,搬了寓,而信札又积起来,我又随随便便了。不料一九三一年一月,柔石被捕,在他的衣袋里搜出有我名字的东西来,因此听说就在找我。自然罗,我只得又弃家出走,但这回是心血来潮得更加明白,当然先将所有信札完全烧掉了。

因为有过这样的两回事,所以一得到北平的来信,我就担心,怕大约未必有,但还是翻箱倒箧的寻了一通,果然无踪无影。朋友的信一封也没有,我们自己的信倒寻出来了。这也并非对于自己的东西特别看作宝贝,倒是因为那时时间很有限,而自己的信至多也不过蔓在自身上,因此放下了的。此后这些信又在枪炮的交叉火线下,躺了二三十天,也一点没有损失。其中虽然有些缺少,但恐怕是自己当时没有留心, 早经遗失,并不是由于什么官灾兵燹的。

一个人如果一生没有遇到横祸,大家决不另眼相看,但若坐过牢监,到过战场,则即使他是一个万分平凡的人,人们也总看得特别一点。我们对于这些信,也正是这样。先前是一任他垫在箱子底下的,但现在一想起他曾经几乎要打官司,要遭炮火,就觉得他好像有些特别,有些可爱似的了。夏夜多蚊,不能静静的写字,我们便略照年月,将他编了起来,因地而分为三集,统名之曰《两地书》。

这是说:这一本书,在我们自己,一时是有意思的,但对于别人,却并不如此。其中既没有死呀活呀的热情,也没有花呀月呀的佳句;文辞呢,我们都未曾研究过《尺牍精华》或《书信作法》,只是信笔写来,大背文律,活该进“文章病院”的居多。所讲的又不外乎学校风潮,本身情况,饭菜好坏,天气阴晴,而最坏的是我们当日居漫天幕中,幽明莫辨,讲自己的事倒没有什么,但一遇到推测天下大事,就不免胡涂得很,所以凡有欢欣鼓舞之词,从现在看起来,大抵成了梦呓了。如果定要恭维这一本书的特色,那么,我想,恐怕是因为他的平凡罢。这样平凡的东西,别人大概是不会有,即有也未必存留的,而我们不然,这就只好谓之也是一种特色。

然而奇怪的是竟又会有一个书店愿意来印这一本书。要印,印去就是,这倒仍然可以随随便便,不过因此也就要和读者相见了,却使我又得加上两点声明在这里,以免误解。其一,是:我现在是左翼作家联盟中之一人,看近来书籍的广告,大有凡作家一旦向左,则旧作也即飞升,连他孩子时代的啼哭也合于革命文学之概,不过我们的这书是不然的,其中并无革命气息。其二,常听得有人说,书信是最不掩饰,最显真面的文章,但我也并不,我无论给谁写信,最初,总是敷敷衍衍,口是心非的,即在这一本中,遇有较为紧要的地方,到后来也还是往往故意写得含糊些,因为我们所处,是在“当地长官”,邮局,校长……,都可以随意检查信件的国度里。但自然,明白的话,是也不少的。

还有一点,是信中的人名,我将有几个改掉了,用意有好有坏,并不相同。此无他,或则怕别人见于我们的信里,于他有些不便,或则单为自己,省得又是什么“听候开审”之类的麻烦而已。

回想六七年来,环绕我们的风波也可谓不少了,在不断的挣扎中,相助的也有,下石的也有,笑骂诬蔑的也有,但我们紧咬了牙关,却也已经挣扎着生活了六七年。其间,含沙射影者都逐渐自己没入更黑暗的处所去了,而好意的朋友也已有两个不在人间,就是漱园和柔石。我们以这一本书为自己记念,并以感谢好意的朋友,并且留赠我们的孩子,给将来知道我们所经历的真相,其实大致是如此的。

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十六日,鲁迅。

评价

《两地书》第一部分说的是女师大的事,没有一点情啊爱啊的;第二部分是厦门与广州间的通信,生活琐事居多,关爱之情已溢于言表;第三部分是北京上海间的通信,也是生活琐事居多,关心之情溢于言表。

对鲁迅的认识,我想大凡中国的知识分子,都应该是有所知的。在那个时代,鲁迅是中国文化的一杆旗,既是新文化的代表,也是年轻知识分子的的路标,还是时代文化的方向。毛泽东曾经给予了鲁迅高度的评价,我想应该是得到了绝大部分中国人的认同的。

但对于许广平,了解的人怕是不多。而且大多停留在“鲁迅夫人”的层面上。在鲁迅的光环下,再耀眼也难显光辉。

其实鲁迅与许广平的能走到一起,在许广平方面,是敬仰加爱慕。而在鲁迅方面,首先也是很欣赏的。那时的许广平,一直是个激进的青年,在北京女师的反对校长杨荫榆的风潮中,许广平是五人积极分子之一,五人中还有鲁迅写过文章《纪念刘和珍君》的刘和珍。也一直为鲁迅主编的一些刊物写文章,在广州曾任广东省立女子师范学校任训育主任。1927年1月,鲁迅担任中山大学教务主任兼文学系主任, 许广平任他的助教。10月3日,两人抵达上海,专心从事写作,为了支持和帮助鲁迅,许广平毅然决定不出去工作了。此后,她不但精心照料鲁迅的饮食起居,还要替鲁迅查找有关资料,抄写稿件,与鲁迅共同校对译著等。对于鲁迅和许广平来说,这是他们生命中最有光彩的举动。鲁迅于1934年12月在送给许广平的《芥子园画谱》上所题的“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正是他们爱情生活的写照。由于得到许广平这样的支持,鲁迅后期十年的著作成绩,超过了以前的二十年。

鲁迅去世后,许广平编辑出版了鲁迅生前的许多著作。为保存好鲁迅的一些文稿,许广平还因此被日本兵抓去毒刑拷打。后来,许广平一直从事革命事业,直到生命的终结。

鲁迅与许广平的感情,也是从革命的情谊而至爱情的。从《两地书》中也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第一部分,是一个进步学生向老师的请教,通信都是对当前时局的描述、讨论、请教,虽然从许广平的去信中也透着爱,但那是敬爱。是对师长和导师的爱。第二部分则有不同了,由于各自环境的不同,互相间写的多是生活中的琐事,也对各人的去处表示些担忧。在许广平,更多的是关心鲁迅过得开不开心、吃得好不好、住得惯不惯。这一时期应该是两感情升华的时期吧,我懒得找资料去核实,但从通信的语气上看应是这样,相互间没有了那种师长和学生间的拘谨,更多的是男女情爱的关怀。第三部分则不多,看上去就是夫妻间的生活上的关心了,也似乎已经有了生命的延续在孕育之中,所以鲁迅也是多写些少活动多休息的关心语。

“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其实不只是鲁迅与许广平在上海十年生活的写照,也是他们共同生活几十年的生活、爱情的写照。

扩展阅读:

1

http://culture.people.com.cn/GB/22226/60151/60152/4932310.html

开放分类:
鲁迅书籍

2.歌曲

2 歌曲

两地书,母子情歌词

两地书,母子情歌词

(女声)孩子啊孩子,春天我想你;小燕做窝衔春泥,小燕做窝衔春泥;你在远方守边疆,何时何日是归期,何时何日是归期,咿呀儿哟哟咿。

(男声)妈妈啊妈妈,春天我想你;咱家的果园可曾绿,妈妈呀妈妈我想你;门前的枣树仍依旧,风车小桥在梦里,咿呀儿哟哟咿。

(女声)孩子啊孩子,夏天我想你;日日夜夜守阵地,日日夜夜守阵地;缺水断粮多艰苦,前方后方怎相比,前方后方怎相比,咿呀儿哟哟咿。

(男声)妈妈啊妈妈,夏天我想你;几番梦里回家去,妈妈呀妈妈我想你;喝尽家乡清泉水,吻遍家乡芳草地,咿呀儿哟哟咿。

(女声)孩子啊孩子,秋天我想你;丰收的日子多甜蜜,丰收的日子多甜蜜;捎去一篮大红枣,带上一篓香水梨,带上一篓香水梨,咿呀儿哟哟咿。

(男声)妈妈啊妈妈,秋天我想你;山高路远情依依,妈妈呀妈妈我想你;莲蓬结籽一颗颗,心儿永在妈心里,咿呀儿哟哟咿

(女声)孩子啊孩子,冬天我想你;家家儿女添新衣,家家儿女添新衣;妈妈不在你身边,知寒知暖靠自己,知寒知暖靠自己,咿呀儿哟哟咿。

(男声)妈妈啊妈妈,冬天我想你;雪打红梅吐春意,妈妈呀妈妈我想你;等到凯旋回家乡,欢欢喜喜在一起,咿呀儿哟哟咿。欢欢喜喜在一起,咿呀儿哟哟咿。

墨明棋妙HITA和橙翼合唱的同名歌曲《两地书》

《两地书》

作词:闫金亮

作曲/编曲/录音:周琦

策划:王璐 张雨

演唱:HITA 李俊然(橙翼)

混音:陈宇图

(女)

前日楼台两共欢,和声细语意绵绵。

别来盟愿芳心醉,耳畔及今绕誓言。

一望远程绪万千,西风孤影泪涟涟。

凭谁带去相思豆,此处幽人系暖寒。

(男)

帐饮分挥别绪寒,晓风残月意阑干。

从今纵使芳樽好,谁与荒心共苦甘。

清秋佳日最心酸,吊影孤形自寂然。

若有痴心当此际,也应矫首望婵娟。

(女主,男和)

已对良人寄彩笺,别来愁恨日消残。

他乡纵有红颜好,莫负孤魂一意专。

一望远程绪万千,西风孤影泪涟涟。

凭谁带去相思豆,此处幽人系暖寒。

(男主,女和)

帐饮分挥别绪寒,晓风残月意阑干。

从今纵使芳樽好,谁与荒心共苦甘。

清秋佳日最心酸,吊影孤形自寂然。

若有痴心当此际,也应矫首望婵娟。

恨绪如丝抽不完,一声断雁警愁眠。

今夕等是离别苦,莫向幽人叫耳边。

清秋佳日最心酸,吊影孤形自寂然。

若有痴心当此际,也应矫首望婵娟。

若有痴心当此际,也应矫首望婵娟。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2:1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