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良渚文明遗址
释义

良渚文化是我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化, 因 1936年原西湖博物馆施昕更先生首先发现于余杭市(现今为杭州市余杭区)良渚镇而命名。 距今约5300-4000年。 良渚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中国东部浙江省余杭县。是中国文明起源阶段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遗址,也是中国最重要的考古遗址之一。 良渚文化遗址群的发现对研究长江下游地区的文明起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简介

经半个多世纪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初步查明在杭州市余杭区良渚、安溪、瓶窑三个镇地域内,分布着以莫角山遗址为核心的50余处 良渚文化遗址,有村落、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内涵丰富,范围广阔,遗址密集。八十年代以来,反山、瑶山、汇观山等高台 土冢与祭坛遗址相复合,以大量殉葬精美玉礼器为特征的显贵者专用墓地的发现,莫角山大型建筑基址的发现,显示出良渚遗址 已成为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并将成为东方文明圣地。

专家们指出,中国文明的曙光是从良渚升起的。良渚遗址已成为实证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是中华民族和东方文明的圣地。

考古研究表明,在良渚文化时期,农业已率先进入犁耕稻作时代;手工业趋于专业化,琢玉工业尤为发达;大型玉礼器的出现揭开了中国礼制社会的序幕;贵族大墓与平民小墓的分野显示出社会分化的加剧;刻划在出土器物上的“原始文字”被认为是中国成熟文字出的前奏。

分布于余杭境内的“良渚遗址群”,是良渚文化的中心。国家文物局指出:良渚遗址群将成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良渚文化遗址群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群,总面积约34平方公里。它范围广阔,内涵丰富,分布于以莫角山遗址为中心的50余处。其中以反山墓葬群、瑶山祭坛和莫角山土筑金字塔等几处最为重要。遗址群中发现有分布密集的村落、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出土物中以大量精美的玉礼器最具特色。这些遗迹、遗物的发现,显示出良渚文化遗址群已成为证实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

人文历史

良渚文化大体可分为早、晚两期。早期以钱山漾、张陵山等遗址为代表。陶器以灰陶为主,也有少量的黑皮陶, 器形有鱼鳍形足的鼎、袋足、 镂孔豆、贯耳壶、球腹罐、附耳杯、附耳、大口圜底缸等。晚期以良渚、雀幕桥等遗址为代表。陶器以泥质黑皮陶较为常见,并有薄胎黑陶,器形有断面呈丁字形足的鼎、竹节形把的豆、贯耳壶、贯耳罐、侈口圆腹罐、簋、大圈足盘、宽把带流杯等。

良渚文化中物质文化十分发达,以鼎、豆、盘、双鼻壶、带流壶、带流杯、尊、簋为典型器,用于祭礼的玉器更为发达,墓葬规格、聚落布局体现出严格的等级差别。良渚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东到上海,南至钱塘江;西以茅山、天目山为界,北达宁镇地区边缘的长江以南,围绕太湖大致呈三角状,其影响达浙东、浙西南、皖南、华南、山东、苏北等地。

良渚文化源于崧泽文化,由于北进失利及水患,良渚文化主体很快衰落。良渚文化中文字和城址已露端倪,从社会形态特征来说, 良渚文化第三期已进入原始文明社会。良渚文化刺激了中原地区原始文明的极大发展,并产生剧变,最终形成了中国繁荣的早期文明,夏商文明礼仪制度中的琮、钺和神人兽面纹即来自良渚文化因素。

旅游信息

良渚文化村

良渚文化村依傍良渚文化遗址和绿地水网的生态环境,位于杭州西北部良渚组团核心区,距离杭州市中心16公里,离良渚遗址保护区两公里。既靠近著名的文化遗址,又有距杭州周边郊区的丘陵、绿地、水网、森林等生态环境。天目山余脉和东苕溪、京杭大运河贯穿其中。沪杭、杭宁高速、104国道、宣杭铁路经过该地。是中国第一个多种功能复合的原创性近郊小镇;它将“田园城市”的理想、有机生长的理念与特定地域的历史文脉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有生命力的、可持续的、值得纪念的当代田园城镇生活体验。

国家遗址公园

良渚遗址是一个带有完整古国形态的大遗址,集中而全面地反映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特定的社会形态。遗址区内能明显地看到中心聚落、次中心聚落、普通聚落这种级差式的聚落结构,以及像莫角山这样的大型城址,汇观山、反山、瑶山这类出土大量精美王器的祭坛墓地,塘山这类大型城市防护工程的土垣遗址。良渚遗址现有遗址点119处,其中包括宫殿、祭坛、墓地、工场、农耕区、土垣、城址、村落各类遗存。其原始地理环境和遗址保存的完整性、密集度全世界罕见,是今天研究和探讨东方文明起源的重要对象,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唯一性和特别的重要性。良渚遗址所反映出来的以原创、首创、独创外拓为特征的”良渚精神”,是中国文明传统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之一,不仅开创了曾经盛极一时的,,渚社会”,而且对当今世界仍具有极大的教育和启发意义,值得全人类保存和借鉴。反山、瑶山遗址的发掘被评为”七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汇观山遗址和莫角山遗址被评为”八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999年,国家文物局明确提出了建设国家遗址公园的工作思路。2000年,浙江省确立了”以申报《世界遗产名录》为目标,以建设良渚国家遗址公园为中心”的遗址保护方针。2002年,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委托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编制《良渚国家遗址公园项目建议书》和《良渚国家遗址公园规划》,计划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使遗址展示区基本成型,再通过若干年的努力,将良诸国家遗址公园建设成为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史前文化展示园区o

1遗址现场展示区

以良渚遗址不可移动文物的现场展示为目标。通过展示遗址的现状与环境,显示中国长江流域史

前文化形象。

莫角山(反山)台城宫殿展示:部分复原莫角山遗址宫殿群和反山显贵者墓葬遗址,展示早期·城

市规划·、建筑肌理和技术水平,以及其中显露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特别呈早期”政治”、”行政·体制。

塘山土垣展示:展示早期水文地理、水利灌溉技术或军事防御体系、军事斗争,以及人口、社会剩余劳动、部落或早期国家关系等。祭祀与原始宗教文化展示:以瑶山、汇观山、文家山祭坛墓葬复合遗址为主,展示中国最早的系统化祭祀仪、葬制、天(太阳)人关系等。原始村落展示:以庙前、姚家墩等遗址为重点,再现早期村落形态。展示早期定居生活方式、村落规划、生活设施结构、”村民”关系等。原始在耕展示:展示早期生活资源分布、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特征、大型犁耕与生产率的变更、早

期田园景致等。

原始手工业与贸易展示:再现原始制陶、琢玉、髹漆、丝织业方式、早期贸易的发生等。

原始生态展示:展示古气候及其生恋环境、复原涅地和早期人居环境等。

2遗址博物馆区{良渚圣地)座落于”中国良诸文化村·内,建设有良渚文化博物馆.形成集展示、教学、研究、信息交流为一体的国际性学术中心。是良渚国家遗址公园的导入及游客中心,为”中国良渚文化村”的主要子项目之一。

良渚文化博物馆

基于良渚文化的独特内涵以及它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重要意义,1992年良渚文化博物馆破土动工, 1994年5月28日正式对外开放,从此承担起传承、发扬良渚文化的光荣使命。博物馆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由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题写馆名。主楼建筑分上下两层,屋顶顶角以良渚文化典型玉器——玉琮为造型,使整个建筑既融入了良渚文化元素,又显得古朴别致。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2:3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