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良宇生产性服务 |
释义 | 1975年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宁和辛格曼在对服务业进行分类时最早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Producer Services概念。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良宇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而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本身并不向消费者提供直接的、独立的服务效用。良宇生产性服务业依附于制造业企业而存在,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诸多环节中,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投入品,把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进制造业,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环节。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要大力拓展的六种生产性服务业为:现代物流业、国际贸易业、信息服务业、金融保险业、现代会展业、中介服务业。由于具有广泛的关联效应,良宇生产性服务业成为市场资源强大的“调配器”,能直接影响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并提高整体经济绩效。国际经验表明,制造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其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更多的是靠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制造业对服务业有着越来越大的需求。伴随着制造业的“服务化”,生产性服务得以迅速发展。目前,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在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日益显著。 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 当前最迫切充分认识生产性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制定配套政策和调配资源大力发展各种新型的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良宇生产性服务业是工业经济发展的润滑剂,良宇生产性服务业是传统制造业升级改造的催化剂,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工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内在要求。根据产业链利润的变化曲线,制造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利润必然会向研发、设计、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转移,良宇生产性服务业就会成为带动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生产性服务业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近年随着产业分工的精细化,它从传统的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独立发展成一个新兴产业,它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诸环节中,为生产企业提供原材料、物流、仓储等服务,并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投入品,把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进制造业,是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环节。 上海生产性服务业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具有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综合优势,特别是二、三产融合的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提升上海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能力是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市委市政府制定的《上海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纲要》和《上海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行动方案》,都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与制造业融合的生产性服务业。上海市发展“3+5”生产性服务业的规划初具轮廓。“3+5”,即3个重点专业性服务业:汽车服务、工程装备配套服务、工业信息服务,5个公共性服务业:技术服务、现代物流、工业房地产、工业咨询服务和其它工业服务。从区域位置看,苏州河沿线,集聚专业服务、信息服务、商务商贸和总部经济,以延安路——世纪大道为轴线形成上海商务走廊。 上海市发改委人士透露:上海市将着力打造五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分别是张江研发服务区、漕河泾技术服务区、嘉定汽车服务区、浦东业务流程外包服务区和外高桥及临港新城物流服务区。 一、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概述 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主要为生产经营主体而非直接向个体消费者提供的服务,从企业内部的生产服务部门分离和独立从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主要包括四大类:政府服务、公共服务、生产性服务和生活性服务. 1、生产性服务业内涵 生产性服务业本身并不向消费者提供直接的、独立的服务效用,依附于制造业企业而存在。生产性服务业体现在上游(可行性研究、风险资本、产品概念设计、市场研究等)、中游(质量控制、会计、人事管理、法律、保险等)和下游(广告、物流、销售、人员培训等)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全过程生产活动中。它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投入品,把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进制造业,是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环节。 2、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阶段与特征分析 目前生产性服务业已是世界经济中增长幅度最快的行业。在发达国家,以通信、物流、批发、专业服务、工农业支撑服务等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已经占到全部服务业的50%以上。 生产性服务业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50-70年代的管理功能,主要以如财务、总量控制、存货管理等辅助管理为主,主要起着润滑剂作用;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70~90年代以管理咨询、市场营销咨询、工程咨询等功能为主的生产力促进作用;第三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转向以信息和信息技术、创新和设计、科技合作、国际大项目融资等为主的战略功能推进剂作用,美国2004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超过80%。 3、跨国公司由制造为主向服务为主转变 在许多著名的跨国公司中,主要业务已经开始由制造向服务衍生和转移,服务在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例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服务业收入已经占通用电气公司总收入的2/3。原先以生产计算机闻名的IBM、惠普等,现在却是IT服务业的领先企业。 二、国际服务业的加速转移 1、全球外包服务市场迅速扩大的机遇 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服务外包所需的技术知识水平提高,全球知识型服务外包兴起。许多跨国公司不仅将数据输入、文件管理等低端服务转移,而且还将风险管理、金融分析、研发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业务外包出去。据有关研究资料,具有离岸外移产业经验的公司通过服务业转移可节省20%~40%的成本。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等机构估计,2004年全球外包服务市场规模达3000亿美元。未来几年全球服务外包市场将迅速扩张,将以30~40%的速度递增,2005年、2007年和2010年的总值将分别达到5850亿美元、1.2万亿美元和20万亿美元。 2、服务业转移具有较强的选择性的机遇 服务业转移不仅青睐低人力成本,更要求有受过良好教育、具有创造力的人力资源,以及日益发展的基础设施和成熟的技术条件,相关产业基础和制度保障等。因此,现阶段服务业的转移仅集中在少数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如印度、菲律宾、中国等。向发展中国家的服务外包,推动了全球服务业转移。全球项目外包市场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估计2004年达到6.3万亿美元。服务外包最多的是美国,约占全球外包总量的2/3;其余主要是欧洲和日本。而承接最多的是亚洲,约占全球外包业务的45%。 3、国际投资中服务业比重增加较快的机遇 随着全球经济的重心开始转向服务业和服务业资源的全球配置,国际投资中服务业的比重也不断增加。20世纪70年代初,服务业仅占世界国外直接投资(FDI)总量的1/4;到20世纪80年代末,FDI中服务业的比重已经超过50%。 在我国开放服务贸易市场的背景下,上海无疑成为外商投资服务业和开展服务贸易出口的首选地,充分利用跨国公司,特别是一些国际性服务组织的纷纷进驻,国际服务资本大举进入的机会,着力扶持高增值、高创汇的服务业,在高起点上实现上海服务贸易的大跨越. 4、长三角作为世界制造基地快速发展的机遇 随着全球产业分工深化,上海承接国际服务业产业转移,提高向长三角辐射能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基础条件逐步成熟。长三角地区成为世界制造基地的发展趋势,需要上海发挥科研院所密集和中介服务在研发、咨询和培训等人力资源密集的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作为基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