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梁运祥 |
释义 | 个人简介梁运祥,男,1961年12月生,湖北仙桃人。硕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技学院副院长。现就职于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农业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 履历 1978.9-1982.6 华中农业大学 农业微生物学 学士 1982.9-1985-6 中国农业科学院 微生物学 硕士 1985.7-至今 华中农业大学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湖北省真菌学会委员、生物工程杂志理事、武汉环保产业协会理事、湖北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广西柳州宏华生物有限公司、广西凤山糖业集团、中国劲酒集团高级顾问 研究方向发酵工程和农业应用微生物、动物饲料添加剂、微生态制剂的开发及微生物基因工程等方面的研究 研究成果近期代表作[1].Peng, N., Q. Xia, Z. Chen, Y. X. Liang & Q. She, (2009) An upstream activation element exerting differential transcriptional activation on an archaeal promoter. Mol Microbiol. 74 (4), 928-939.IF:5.2 [2].Zhao S M, Hun N, Huang J, Liang Y X, Zhao B. High-yield spore production from Bacillus licheniformis by solid state fermentation. Biotechnol Lett, 2008, 30: 295-297. [3].Zhao S M, Deng L, Zhao B, Liang Y X. Cost-effective production of Bacillus licheniformis using simple netting bag solid bioreactor. World J Microb Biot, 2008(inpress) [4].姚晓丽,梁运祥. 微生物技术改善河道水质的研究,2007年06期. [5].张小玲,梁运祥 一株反硝化细菌筛选极其反硝化特性研究,《淡水渔业》, 2006 第5期 [6].熊伟,梁运祥等 利用PCR介导的基因置换技术构建阿维菌bkdf突变株,《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5 第5期 专利、获奖及其它[1].2005年获专利《净化水质的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固体发酵工艺与应用》。 比较系统研究和建立了利用微生物改善和控制水产养殖水环境的一系列方法,改变了药物控制为主的传统方法,在降低水产养殖事故和风险,提高水产品安全和减轻水产养殖对水体污染方面作用突出。在水产养殖行业已得到普遍应用。 [2].2006年获专利《一种发酵法消除豆粕中抗营养因子的方法》。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利用生物技术对大豆蛋白进行改性的研究,并成功进行了产业化,由此推动了国内豆粕发酵产业的形成。 [3].2006年获专利《一种主要由糖厂废液废渣和腐熟发酵剂组成的有机肥料及其生产方法》。 [4].2006年获专利《用于工业有机废液废渣处理与利用的腐熟发酵剂及其生产方法》。研究利用现代堆肥技术解决制糖企业污染问题,比较彻底解决了制糖业的污染并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和有效利用,在制糖行业得到普遍应用,产生了明显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5].《净化水质的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固体发酵工艺与应用》2006,湖北省技术进步二等奖 相关报道“技术资本”进企业——记华中农大教授梁运祥 梁运祥,1985年从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华中农业大学酿造教研室,现任华中农业大学生科院副院长。他带领课题组致力于微生物在农业领域的运用研究 ,获得10项国家技术专利。 近几年,梁运祥及其课题组,以技术入股省内外7家企业。企业被“点石成金”,课题组则获得源源不断的资金注入。 研究课题来自市场 2000年,全国最大的糖业集团之一的广西柳州凤山糖业集团告急:生产糖蜜酒精废弃液造成的严重污染,每年拿出近千万元治理,仍没有找到有效办法,企业面临关闭。年底,柳州市科委、环保局、凤山糖业集团的相关人员,慕名来到华中农业大学,寻求治污支持。 华农大把这一课题,交给了梁运祥为首的课题组。凤山糖业集团投入课题启动经费,梁运祥带人驻进凤山糖业集团实地调研。 一年之后,梁运祥主持的相关科研项目完成。2003年凤山糖业集团投入3000万元,兴建废弃物处理厂,综合循环利用糖厂废弃物,将之加工成有机肥料,当年形成产值近亿元,盈利1300万元。 此后,梁运祥及课题组以技术入股,每年从凤山糖业集团每吨有机肥提取20元作为技术使用费。 研究成果入股企业 1998年,武汉宏伟科技饲料公司敏感地看到:我国饲料生产长期依赖肉骨粉作动物源蛋白质的历史,将逐渐从市场淡出,取而代之的将是植物无抗原的蛋白质。 近年来由于疯牛病等人畜共患疾病时有发生,引起人们关注。动物来源的血粉、肉粉等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禁止作为饲料原料在养殖业中使用。我国也作出相应的限制,但一时尚未找到替代原料。有资料表明,我国一年鱼粉、肉粉进口总额达50多亿元。 当宏伟公司把开发植物无抗原蛋白质作为饲料原料的设想,告诉科技实力雄厚的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时,双方一拍即合。 武汉宏伟公司提供科研经费,华中农大生命科学院以梁运祥为首的科研人员,迅即展开科技攻关。经过近两年的艰苦研究,鱼粉等动物源作为饲料产品原料的替代物——无抗原发酵豆粕研制成功,达到进口产品质量水平,并取得荷兰国家饲料产品品质认定中心检测认定。2002年10月,农业部在鉴定时认为,该产品质量与进口同类产品相当,属国内首创,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随后,北京、广东、湖南等地饲料生产企业,纷纷前来商谈合作事宜。华中农大与武汉宏伟公司联手,组建股份合作公司。首期投资200万元,兴建年产5000吨生产线,于2003年4月20日正式投产,产品销往湖南、广东、辽宁等10多个省市。去年销售额达6000万元,利税近1000万元。华中农大生命科学院以技术入股,占有30%的股份。 产品刚问世,欧美、东南亚及台湾、香港等地的营销商纷纷上门,要求承担总经销、总代理。 开展订单式合作 近几年来,梁运祥带领课题组与生产企业,开展订单式合作攻关,10多项科技成果全部得到转化运用。学校以技术入股获得的可观经济收益,大部分返回到课题组作为发展研究基金。课题组研发人员也获得丰厚回报。 在总结多年来开展科技合作成功经验时,梁运祥说:从市场中找到的科研项目,应建立有效的实施激励机制。把科研人员在新技术、新产品研制中所投入的复杂劳动与成果,与商业化后所取得的经济效益联系起来,真正使科研人员成为科研成果的售卖者,利益的受益者。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科研成果的推广,才能把科技链与产业链很好地结合起来。 华中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忠云教授说,像梁运祥这样有胆识的知识分子,携带科技成果“下海”,拿技术成果入股,值得大力提倡。高校应鼓励有条件的知识分子入股企业当股东、成为企业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