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梁耀汉
释义

人物简介

梁耀汉字赢洲,号醉生,名栋,汉川马口人,生于1883年。家里开有榨坊和棉花坊,是当地有名的富裕大户,有兄弟七人,他排行老六。曾参加科举考试,16岁中武秀才。1903年,耀汉和同乡邹幼云一起自费来到日本经纬学校求学。1905年2月,完成学业归国,入新军前锋营当士兵,不久进入陆军特别小学堂深造。1905年初夏,在武昌左二巷成立革命团体“群学社”, 不久又在郎家巷开办“明新公学”。1906年春,与吴贡三、殷子衡在黄州成立“鸠译书舍”。1906年2月“日知会” 成立,进行反清斗争,不久,“群学社”、“明新公学” 与“日知会”合并,耀汉成为“日知会”的领袖之一。1907年2月被省缉捕队通缉,脱险后家财荡尽。1909年,他更名梁栋赴四川新军十七镇司令部工作,1910年考入四川陆军讲武堂,1911年毕业回司令部任参谋。11月代表四川党人协助新军取得资州起义的成功, 四川革命成功后,耀汉被推举为四川巡警总厅正司令官。1912年2月黎副总统应湖北党人的要求电调耀汉回鄂工作,并派专人赴川迎接。耀汉只好辞去所任职务,四川军政府给予川江巡阅使名义并派士兵护送。 耀汉一行人船至四川奉节,遭到匪兵的袭击,耀汉和同志刘力群壮烈牺牲。年仅30岁。

人物生平

立志报国

梁耀汉,1883年7月出生于汉川马口镇。家里开有榨坊和棉花坊,是当地有名的富裕大户,有兄弟七人,他排行老六。他聪明伶俐,学文习武十分刻苦,曾参加科举考试,中武秀才。

家里聘请曾当过太平军的杨藻廷为家廷教师,在杨先生的循循善诱下,耀汉更加认清了清廷腐败、列强横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社会状况,产生了反清排满、为国为民族奋斗的伟大志向。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八国联军入侵中国。耀汉为祖国的命运担忧,深感自己的力量太渺小,决定去海外留学,增长知识广结爱国志士,投身于反清的革命洪流之中。

留学日本

1903年,耀汉和同乡邹幼云一起自费来到日本,准备进入士官学校学习陆军,由于清政府“非官费生不得入士官学校”的规定,他选择进入经纬学校。

他在日本刻苦学习的同时仍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广结革命志士,宣传反清的革命思想。同年,拒俄运动爆发,他报名参加“拒俄义勇队”,准备回国参战。

他和同志们相约,回国以后发动群众,把反清的革命运动推向高潮。

创立学社

1905年2月,耀汉完成学业带着同志们的重托回到祖国。他首先鼓动乡亲去军营当兵,他说:“革命应从实地做起,汉人多一兵,则满人少一兵;汉人多一枪,则满人少一枪。”一时间投入军队的乡亲达100多人。

他的这种思想和吴禄贞“运动新军”的思想不谋而合,在军队中发展力量,发展革命同志、建立组织是武昌起义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以后参加汉川起义的骨干多是当过兵接受过革命思想的同志。

耀汉也入新军前锋营当士兵,不久进入陆军特别小学堂深造。在同学中宣传革命思想,广结革命志士。

1905年初夏,他在武昌左二巷成立革命团体“群学社”, 不久又在郎家巷开办“明新公学”。把革命活动搞的有声有色,吸收了李亚东、季雨霖、张难先、黄金门等一批著名的党人。它的成立比“日知会”的成立还早一年。他亲自经营校务,在学子中强化革命思想,激发同学们的革命热情。不少人后来成为武昌起义的骨干。

1906年春,他与吴贡三、殷子衡在黄州成立“鸠译书舍”,大量翻印《警世钟》、《猛回头》等革命刊物,在社会上广为散发。

1906年2月“日知会” 成立,不久,“群学社”、“明新公学” 与“日知会”合并,耀汉成为“日知会”的领袖之一。“鸠译书舍”也成为“日知会”的印刷机关。

“日知会”也成为当时中国大陆最大的唯一的革命团体。“日知会”和“同盟会”政治目标一致,中山先生把“日知会”作为自己的组织。后来学者认为“日知会”就是“同盟会”湖北分会。

虎口脱险

1906年10月,萍浏醴起义爆发,在日本的中山先生派胡瑛、谭人凤、梁钟汉、朱元成、宁调元五人回国策动起义。梁钟汉遵中山先生之命来到武昌和刘静庵、梁耀汉商议,联络武昌同志响应。不料由于叛徒的告密,刘静庵、胡瑛、张难先、梁钟汉等九人被捕。这就是当时震动全国的“日知会”丙午之狱。

缉捕队尝到了甜头,后又对梁家大院突袭了五次,表面上是捉拿朝廷要犯,实是抢劫财物。经过这番折腾梁家财物荡尽了。

1906年10月,萍浏醴煤矿工人起,孙中山派遣梁钟汉与朱子龙(朱元成)、胡瑛等人回鄂与梁耀汉联络组织响应起义。因梁耀汉不在武汉,乃密邀群学社、日知会的刘静庵、季雨霖、何子植、周耀东、冯特民、任重远、黄警亚在汉阳伯牙台开会。会议商量决定,全体同志参加季雨霖招募的新兵营起事。然而,事机不密,被沔阳奸徒郭尧阶告发,梁钟汉、胡瑛、张难先、刘静庵、季雨霖等九人先后被捕入狱,群学社、明新公学均被查封,“日知会”也名存实亡,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丙午之狱”,当时,清吏认定梁耀汉是此案在逃主犯,命省缉捕队长徐升率缉捕队及襄河水师数十人于1907年2月16日(农历正月十四)凌晨将汉川马口镇梁家大院团团包围,企图捉拿“日知会”首领梁耀汉。早起的街邻陈玉山发觉情况不妙,翻墙给耀汉报信,耀汉穿上破旧长衫,提上竹篮,装作施药的郎中从容走出大门。徐升一摸被子还是热的,气急败坏将梁家翻了个底朝天,银子首饰连搜带抢,最后把耀汉的夫人周氏五嫂张氏和黄警亚的父亲抓回去交差。缉捕队尝到了甜头,后又对梁家大院突袭了五次,表面上是捉拿朝廷要犯,实是抢劫财物。经过这番折腾梁家财物荡尽了。

继续革命

梁耀汉虽遭捕在逃,没有被同志们、兄长的被捕所吓倒,仍致力对梁钟汉等九人进行营救。他求助美教会吴主教,四处奔走为狱中的同志呼号,呈请其公使转请清外务部致电鄂督,使狱中同志免去死刑;他与同志找到教会,通过教会向清政府施压。1907年5月,谭人凤联系,召集长江会党,设总部于九江,准备择期进攻武昌,反监劫狱。不料走露风声,狱方严阵以待,劫狱只好放弃。联合长江会党进攻武昌的计划没有实现。

1909年,他更名梁栋赴四川新军十七镇司令部工作,1910年考入四川陆军讲武堂,1911年毕业回司令部任参谋。在这段时间他暗中积蓄力量,广结四川革命同志,为起义大计作准备。

1911年,四川铁路风潮爆发,耀汉派同志分赴川省各地,联络革命同志、会党准备暴动,组织发展了一支强有力的革命力量。

四川响应武昌起义后,都督蒲殿俊、副都督朱庆澜致武昌电文明确指出:“四川新军早为梁(栋)、向(岩)运动成熟”。

武昌起义前夕,党人赴川找到梁耀汉,通报武昌情况,希望四川响应,共举义旗。耀汉找到四川防军统领朱敦五,面陈起义大计,朱向他介绍马提督,耀汉与马约定自己率同志在督署放火为号,防军在外响应,一举攻下四川督署。到时耀汉率同志在督暑放火,而防军毫无动静,方知道马提督是个阳奉阴违的家伙。耀汉只好和同志冒充清军官,以巡查为名逃出督署。党人邓衡堂被捕,耀汉组织的四川起义失败。

铁路大臣端方率湖北新军三十一标、三十二标一营赴川妄图扑灭四川铁路风潮,11月13日到达资州,耀汉代表四川党人与湖北新军党人杨杰臣、胡浩然等取得了联系,支持并协助新军取得资州起义的成功。

四川革命成功后,耀汉被推举为四川巡警总厅正司令官。

身没名存

武昌起义的骨干不少是“日知会”员,耀汉是与刘静庵齐名的“日知会“首领,在党人中享有极高的威望,他的机智、勇敢、正直令党人折服。

1912年2月,黎副总统应湖北党人的要求电调耀汉回鄂工作,并派专人赴川迎接。耀汉只好辞去所任职务,四川军政府给予川江巡阅使名义并派士兵护送。

由于耀汉一行人所持武器精良,船至四川奉节,遭到匪兵的袭击,耀汉和同志刘力群壮烈牺牲。

消息传来,湖北党人、汉川民众深感悲愤与痛惜,年仅30岁就牺牲于异省他乡,其灵柩回鄂后,汉川人民向军政府请愿,要求将其忠骸运回汉川,以陈天华葬湖南岳麓山为例,将其葬于仙女山。以激励同志们报效祖国。

1912年4月,中山先生来鄂闻耀汉牺牲的消息说道:“梁耀汉为革命奋斗,不幸遇害,忠魂毅魄,永远长存”。

梁耀汉短暂的一生,是为革命艰苦奋斗的一生。他走到哪里就革命到哪里。在他的带动下,其兄钟汉、弟辉汉、妻周氏都走上革命道路。为武昌起义、汉川起义作出了贡献,堪称汉川辛亥革命第一人。

汉川人民没有忘记她的优秀儿女。汉川烈士纪念碑高高矗立在仙女山北麓,每年清明,碑前放满了鲜花,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教员向同学们讲述先烈梁耀汉为革命奋斗的故事。

曾祖父梁耀汉传略

梁耀汉字赢洲,号醉生,名栋,汉川马口人,生于1883年。幼读私塾.文彩过人.16岁中武秀才.愤于清政.20岁留学日本经纬学校,结识黄兴.后结识孙文.1905年回国。对兄宣传进步思想,推翻帝制惟有从军,他说;'汉人多一人当兵就多一只枪.则满人少一人一枪'。钟汉极以为是。于便招族中青年百人投入湖北新军军营。后改为常备军,随即考入陆军特别小学堂。结识有志青年,因家中富有,1905年正月,在黄鹤楼请学友赴宴者70余人。席间意气相,都说亟应组织团体。三个月后.在武冒左二巷成立群学社。经费由他和黄警亚分担.又在郎家巷开办新公学一所.自己经理校务,以灌输革命思想为主.激发学生革命热情。时有刘君静庵办日知会.并设有江汉公学和东游预科班,彼此各立门户。恰有李亚东与彼此双方谊笃.达成共识合并为日知会。由何季达刘静庵等人共推梁公为日知会首领 。会员石介作[孔孟之心肝]一文,梁公商之黄岗吴贡三,由吴改写成册印发学生。

1906年梁公与吴贡三殷子衡等在 黄州成立鸠译书舍专事印发革命书刊。于是梁在清吏中成了最危险人物。为了更好的团结战斗.梁同季雨霖[梁公之子诗发拜季为义父].徐竹屏.李亚东.廖汇川.黄警亚.邱介甫.周耀东.成邦杰.何子植.李长龄.邹幼云.李少翘等饮血为盟。书由他妻周氏缝于被中得保存.。1906年10月萍浏醴起亊.党人响应.其兄钟汉受孙中山命从日归国议亊武汉。因奸人告密,刘静庵.梁钟汉.张难先.殷子衡.吴贡三.李亚东等被捕,时梁公在外公干而幸勉。1907年正月14日梁在家商议营救被捕同志.正遇省缉捕队长徐升率兵至家.凶猛异常.他从容不迫.换上破衣.携上竹篮装上几包药[他四哥梁琴堂在家坐诊看病]由家中邦工周宏[表亲]扶着伪作病人,慢步从大门走岀.[经龚家巷积谷仓过白石湖到七吴他外公家] 瞒过捕人髙手徐升.以梁老六[排行老六]会土遁术搪塞兵丁谎言奇话。随即捕妻周氏和黄警亚之父剂拷.经多方打点才获释。以后抄家五次,火焚数次 ,产业为之一空。仅一次梁氏家族青壮年72人遭清军杀害[地点马口窑新]梁成为在逃主犯,故清吏无从定案。梁 在逃期间四处联络,设法营救在狱同志。1907年5月他用家中密藏银元购得一批武器,约好一批同志准备刼狱,不料走露风声,清方已有戒备,不得己投武器于江中。1908年8月他同季雨霖赴奉天,次日到河南游说袁世凯无效,[时袁正被逐放回籍 ] 他再转四川投效督练公所。改名梁栋,任第17镇差遣,结识四川同志。

1910年入四川陆军讲武堂,1911年[辛亥]毕业回原部队,铁路风潮起,清四川总督用高压手段诱禁谘议局长蒲殿俊和其他绅士多人,引起市民罢市,乡民聚议。梁公认为机不可失,当集同志商定陈君显赴川西,彭汉一赴川北,邓涵秋赴川南,周海珊赴川东.分途联合会党,准备同时大举。时梁任四川同盟司令部参谋。首义前夕武星派党人入川与梁商.响应武昌起义。梁冒险见四川防军统领朱敦五[湖北人]面陈起义大计.朱恐力量太弱,又介绍提督马阳为应允.暗 作应变准备。梁约定自己同志在督署放火为号,巡防军在外响应,届时火起而毫无动静,知为马所治,只好同杨维.周海珊等冒充清军军官,逃岀督署。10月四川各属均独立,赵尔丰被迫交岀政权,梁公被推为四川军警正司令官。

1912年黎元洪为湖北督军。起义军认为黎乃清军髙级军,是革命军从床底下拉岀来[[时革命起义将军阙龙与黎商议起义,阙赴黎宅,黎咐;家人佯称黎不家,谁知阙进宅等黎不走,三刻见床底有动静,于是阙将军手提宝剑把黎从床底拖岀][阙与梁结为姻亲家]]的都督,都对黎不服,黎亦无法控制。困此湖北革命党人派人入川请梁回鄂接替黎职。黎阳以副总统名电调梁囬鄂,阴派军半路刼杀,梁不知黎谋.只好受命以川江巡道使头衔东下,船行至奉节江他正立船头,忽被伏兵枪弹击中落水,刘立群相救不获同溺水而亡[地处夔门]。年终三十岁。[因寻尸无获,用面人葬于汉川市仙女山南麓,有楹联;脚踏仙女山.眼望梁公祠。其墓碑被日寇所毁]其兄钟汉为弟报仇带着部队打岀[有梁无黎,有黎无梁]的号.经孙文.张难先等人劝说以国为重.家仇不可误国而终结。

1918秋,其兄钟汉为立碑于殉难处,豫军总司令王天纵.鄂军总司令黎天才.鄂西总司令蓝天蔚共镌一联[身殁名存夔郡从兹留异迹;功高祸烈岷山犹作不平鸣。]靖国军滇川黔豫鄂五省联军总司令叶荃撰文镌碑纪念革命臣子[另述其文]。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3: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