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梁雪波
释义

【梁雪波】

诗人,批评家。1973年3月出生。1991年开始文学写作并发表作品。上世纪90年代初曾组建民间文学社团,主编油印文学刊物多期。有诗歌、随笔、评论等作品发表于《钟山》《星星》《作家》《西部》《青年作家》《中国诗歌》《诗歌月刊》《扬子江诗刊》《扬子江评论》《非非》《非非评论》《第三极》《芙蓉锦江》《独立》《南京评论》《太阳诗报》《红山诗刊》《诗歌蓝本》《扬子晚报》《金陵晚报》《都市快报》等。作品入选“年度中国最佳诗歌”、“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诗歌卷”、“中国当代诗歌导读”、“年度网络诗歌精选”、“最适合中学生阅读诗歌年选”、《淮安市优秀文学作品集》、《汉诗码头:中国当代诗人作品选集》等多种选本。出版有诗集《午夜的断刀》(江苏文艺出版社,2011年)。现为人文杂志《非非》执行编委。

其诗纯粹、锋利、坚硬、明澈,被著名诗人、诗学理论家周伦佑称作“介入这个时代铁血主题的真正的诗。”著名评论家陈仲义先生称其为“年轻的诗歌力量”。

【诗观】

诗是诗人生命的呼吸放射,它源自直觉、想象、经验和内心的节奏,并以独特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我力图将诗歌的触角深入存在的底部,体验生命的悲悯与疼痛、沉默与孤绝,用质感的语言激荡精神的火焰,在呈现个体生命与时代的深刻摩擦中,召唤一种阔大、锋锐、复调、介入的写作向度。因此,写作成为个人精神自治的一种方式。尤其在这个犬儒化的时代,诗人应是权力和市场最难以消化的一根骨头。诗歌就是思想和语言的骨缝上绽开的鲜烈之花。

【相关评论】

我以为雪波出现的意义,……至少提醒我们,有太多思想沉沦、价值沉沦、理想沉沦,在日益平庸化、物质化的时期,需要加入被稀缺的元素、坚守发光性元素。雪波给我们带来或强化了这些东西。比如他的诗作中极为突出的铁血情志。

环顾70后诗人,只有少数人,如天津的朵渔才有这些精神思想上的拷问。在此意义上,我把雪波和朵渔相提并论,虽然目前雪波的名气不如后者。

雪波坚持了我们时代、我们诗坛那些稀缺性的东西,在民间的草莽中熠熠发光。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这样刺眼的光线被有意无意地掩遮,或被低估了。但愿人们视野中那层厚厚的云翳正在退去。

——陈仲义(学者、评论家,厦门城市学院教授)

梁雪波的诗写是那种严肃的具有足够诗歌意味的含有丰富诗歌史血色素的诗写,在目前这个实验、革命、浮躁以及仿写、复写、复制的诗歌时代,他的诗歌血统纯正,是标准意义上的现代诗歌,其抒情性、意象性、歌唱性以及高贵、华丽、小众都符合哪怕最苛刻的诗歌学术和诗歌标准;另外,梁雪波书写的是一点也不含糊的现代诗,其诗歌具有深广的智力空间和娴熟、现代的语言技艺、现代感性以及想象力。

梁雪波与时尚诗歌及其诗歌界的隔绝,他与南京本地诗人诗歌品质和诗写向度上的截然不同,他诗歌题材的高蹈与低俯以及技艺上的成熟完备,都让我吃惊不小。

理所应当的,梁雪波成为2008年以后中国诗歌的一个收获。在我看来,他更是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重要诗人。其重要性,将在“70后”诗人群体和中国体制外诗歌中大放异彩。

——董辑(诗人、评论家)

在读了梁雪波的《活着》后,我可以肯定的说,这首短诗是一首杰作。语言的更替,不断的加重,来阐释活着的紧张与苦痛,荒谬而富于天启意味的意象,显得血肉丰满。诗人的情绪通过语言的运用,成为思想的重压,最后决战般的狠语,没有陷入口号般的简单,而是必须出现的最后一击。较量的信心来源于诗人纯洁的判断,胜负已分。

梁雪波的诗歌,在作品中的思考和悖反,是其诗歌的原色。他是一位在语言上具有极大冲击力的诗人,可以深入到诗歌的骨头里。“如何将非诗的生活写成诗/或如何将一首诗写得不像诗/而本质上它又是属诗的?”这是他的《反动的诗》,这样深入思考,并在作品中几近完美的将思想演化为意象的内在勾连。梁雪波是一个具有巨大心灵力量的诗人,而且可怕的是,他的技术跟得上他的思想,一切都是匹配的艺术。

——汉家(作家、诗评家)

梁雪波的诗中有着大胆的晦涩,由于现实隐在其中,保证了它抗拒体制的力度,也使他诗中的诸多含义,有了对应的事实和经验。他重拾象征和隐喻,将它们嵌入到时代的背景深处,从而让个人经验向时代俯就,以此承担时代的负重,让出部分自我,使诗歌对一些主题穷追不舍,而显得更加意味深长。

——黄梵(诗人、小说家,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

梁雪波的诗歌专注于历史重要事件的悲慨回眸,体现了拒绝遗忘的决绝姿态;而对于现实生存境遇的深切批判与见证,则显示出一个知识分子诗人的良知。我一直主张我们这个时代的诗歌应该是“有思想的诗性”与“有诗性的思想”完美结合。梁雪波以他的诗歌实践重建诗歌伦理精神的努力,正是实现这一诗歌观念的注脚。

——赵思运(诗人、评论家,浙江传媒学院教授)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3:3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