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梁溯溟 |
释义 | 梁溯溟(1883-1988),原名焕鼎,字寿铭。1983年出生于北京,祖籍广西桂林,元朝宗室后裔,顺天中学堂毕业,其后皆自学。 他是中国现代历史上著名的学者、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少有的真正的思想家。他的文化理论在海内外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是中国知识界的一代楷模。因为一生耿直、坚持己见,所以得不到中央政府的赞赏。共产党政府成立后,一直把他当作反面典型加以批判。只是在近年,由于政治空气的松动,历史的真面目才得以恢复。 梁溯溟回顾自己的一生时曾说: 我鄙夷哲学而终于谈哲学; 我从未学过儒经而终于谈儒学; 我从未上过大学而终于在大学任教; 我生长于城市而一生献于乡村建设。 梁溯溟的一生就是这样的。他的启蒙教育是西式的(尽管他没有海外留学的经验),他曾经对革新充满了希望;而在经历了一场奇妙的“顿悟”后,又把复兴儒家之道视为拯救中国之所在。当所有的人都把他看做当代的儒家时,他却说:我首先是一个佛教徒。他一生都耻于做一个文人,而他正是以文化名人的身份载于史册的…… 梁溯溟属于那种天生就有一种宗教气质的人。正是这种气质决定了象他这样的人始终摇摆在狂热与理性之间。恰恰是这种摇摆和随之而来的诸多矛盾构成了他持久不衰的魅力。 梁漱溟先生著述要目(一)专 著 1.《究元决疑论》 初刊于1916年《东方杂志》,并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单行本。后收入 《梁漱溟全集》第一卷。 2.《印度哲学概论》 1918年11月由北京大学出版部出版,转年12月始由商务印书馆出 版 。后收入《全集》第一卷。 3.《唯识述义》(第一册) 1920年1月由北京财政部印刷局印刷,北京大学出版部发行 。 后收入《全集》第一卷。 4.《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1921年10月由北京财政部印刷局初版,1922年1月起由商务 印 书馆出版。后收入《全集》第一卷。 5.《乡村建设大意》 1936年1月由山东邹平乡村书店初版。后收入《全集》第一卷。 6.《乡村建设理论》 1937年3月由山东邹平乡村书店初版。后收入《全集》第二卷。 7.《答乡村建设批判》 写成于1940年8月,1941年2月由重庆中国文化服务社出版。后 收入《全集》第二卷。 8.《中国文化要义》 写作于1942年至1949年。1949年11月由成都路明书店初版。1987 年 6月由上海学林出版社重印。后收入《全集》第三卷。 9.《人心与人生》 写作于1960年至1975年。1984年由上海学林出版社初版。后收入《 全集》第三卷。 10.《我的自学小史》 1942年写成前十一节,连载于当年桂林《自学》月刊。1947年 在 上海出版单行本。1974年开始增写至十八节。全文首次发表于1987年出版的文集《我 的 努力与反省》。 (二)文 集 1.《梁漱溟先生在晋讲演笔记》 1922年2月由山西省教育会发行。 2.《漱冥卅前文录》 1923年12月商务印书馆出版。 3.《漱冥卅后文录》 1930年7月商务印书馆出版。 4.《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 1932年北京村治月刊社出版。 5.《乡村建设论文集》 1934年8月由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出版股发行。此文集有两种 文 本,标有“第一集”者所收篇目为多。 6.《梁漱溟先生教育文录》 1935年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出版。 7.《朝话》 1937年6月由山东邹平乡村书店出版,1939年由重庆乡村书店出版增订版 。 另有40年代商务印书馆版和中国文化服务社版。1988年1月教育出版社本仍有增删。 后 收入《全集》第二卷。 8.《梁漱溟教育论文集》 1945年开明书店出版。 9.《漱溟最近文录》 1944年江西中华正气出版社出版。 10.《梁漱溟先生近年言论集》 1949年11月成都龙山书局出版。 11.《东方学术概观》 1986年11月由巴蜀书社出版。 12.《我的努力与反省》 1987年6月由漓江出版社出版。 13.《忆往谈旧录》 1987年12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14.《勉仁斋谈书录》 1988年6月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 (三)论 文 1.《谈佛》 原刊于1914年2月《正谊》,后收入《全集》第四卷。 2.《东西人的教育之不同》 原刊于1922年《教育杂志》,曾收入《漱冥卅前文录》。 后收入《全集》第四卷。 3.《办学意见述略》 原刊1924年6月18日《北京大学日刊》,曾收入《漱冥卅后文录 》 。后收入《全集》第四卷。 4.《河南村治学院旨趣书》 原刊于1929年11月《村治》,曾收入《漱冥卅前文录》。 后收入《全集》第四卷。 5.《主编本刊之自白》 原刊于1930年6月《村治》,后收入《全集》第五卷。 6.《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 原刊1930年6月《村治》,后收入《全集》第五卷 。 7.《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设立旨趣及办法概要》 原刊于1930年11月《村治》,后收入 《全集》第五卷。 8.《我们政治上的第一个不通的路》 1930年7月起在《村治》连载,后收入《全集》 第 五卷。 9.《我们政治上的第二个不通的路》 1931年9月起在《村治》连载,后收入《全集》 第 五卷。 10.《社会本位的教育系统草案》 初次刊登于1933年9月《乡村建设》,后收入《全集 》 第五卷。 11.《村学乡学须知》 原刊于1934年2月《乡村建设》,后收入《全集》第五卷。 12.《精神陶炼要旨》 原刊于1934年10月《乡村建设》,后收入《全集》第五卷。 13.《儒佛异同论》 写作于1966年,初刊于1986年11月出版的文集《东方学术概观》 。 后收入《全集》第七卷。 14.《今天我们应当如何评价孔子》 写作于1974年,初刊于文集《东方学术概观》。 后 收入《全集》第七卷。 15.《东方学术概观》 写作于1975年,初刊于1986年文集《东方学术概观》。后收入 《 全集》第七卷。 16.《礼记大学篇伍严两家解说合印叙》 写作于1965年3月。《礼记大学篇伍严两家解 说》一书出版于1988年12月,后收入《梁漱溟全集》第四卷。 17.《自述早年思想之再转再变》 写作于1969年,初刊于1979年《中国哲学》第一辑 。 后收入《全集》第七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