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梁甫吟
释义
1 汉乐府诗作

《梁甫吟》亦作《梁父吟》,是古代用作葬歌的一支民间曲调,音调悲切凄苦。古辞今已不传,宋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收有诸葛亮(误)所作一首(见《乐府诗集·卷四十一·相和歌辞楚调曲》),写春秋时齐相晏子“二桃杀三士”事,通过对死者的伤悼,谴责谗言害贤的阴谋。

作品名称:《梁甫吟》

作品别名:《梁父吟》

创作年代:东汉

作品出处:《乐府诗集》

文学体裁:乐府诗

作者:或说诸葛亮(误)

作品原文

梁甫吟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墓(坟),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子(氏)。

力能排南山,文(又)能绝地纪。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国相(相国)齐晏子。

作品注释

①据人民文学出版社《乐府诗选》(余冠英注),这篇为齐地土风,或题诸葛亮作,是误会。

②齐城:齐都临淄,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城北八里。

③荡阴里:又名“阴阳里”,在今临淄城南。

④累累:连缀之貌。这二句是说三坟相邻,坟形大略相似。

⑤田疆古冶子:据《晏子春秋·谏下篇》载,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三人,事齐景公,以勇力闻名于世。晏婴因他们三人,“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率之伦,内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敌,此危国之器也”。他劝景公设计除掉他们,景公同意了他的意见,因将二桃赠给三士,让他们计功食桃。公孙接自报有搏杀乳虎的功劳,田开疆自报曾两次力战却敌,于是各取了一桃。最后古冶子说:“当年我跟随君上渡黄河,战车的骖马被大鼋鱼衔入砥柱中流,我年少又不会游水,却潜行逆流百步,顺流九里,杀死了大鼋鱼。当我左手拿着马,右手提着鼋头跳出水面的时候,岸上的人们都误认为是河伯。我可以说最有资格吃桃子,二位何不还回桃子?”公孙接、田开疆二人听后皆羞愧自刎而死。古冶子见此,凄然地说:“二友皆死,而我独生,不仁;盛夸己功,羞死二友,不义;所行不仁又不义,不死则不算勇士。”因此,他也自刎而死。

⑥排:推也,这里是“推倒”的意思。南山:指齐城南面的牛山。

⑦绝:毕,尽。地纪:犹“地纲”。“天纲”与“地纪”,指天地间的大道理,如“仁”、“义”、“礼”、“智”、“信”等。这二句是说三士文武兼备,既有排倒南山的勇力,并且深明天地纲纪的真谛。一说,三士以勇力出名,无所谓文,“文”当作“又”。这两句诗,似本《庄子·说剑篇》:“此剑上决浮云,下绝地纪。”《庄子》两句都是说剑,这两句都是说勇。“地纪”就是“地基”。

⑧一朝:一旦。

⑨晏子:齐国大夫晏婴,历事灵公、庄公、景公三朝,乃齐国名相。

作品鉴赏

此诗为乐府古辞,属《相和歌·楚调曲》。一作《泰山梁甫吟》。“甫”亦作“父”。郭茂倩《乐府诗集》解题云:“按梁甫,山名,在泰山下。《梁甫吟》盖言人死葬此山,亦葬歌也。”这首古辞从写坟开始,保留了葬歌痕迹,但从内容看,与葬歌毫不相干,而是一首咏史诗,所咏为齐景公用国相晏婴之谋,以二桃杀三土的故事。故朱乾《乐府正义》解释说:“(此诗)哀时也,无罪而杀士,君子伤之,如闻《黄鸟》之哀吟。后以为葬歌。”指出它首先是“哀时”之作,成为“葬歌”是后来的事。

据《晏子春秋·谏下篇》记载:春秋时齐国勇士田开疆、古冶子、公孙接同事齐景公,各有殊功。一次国相晏婴“过而趋之,三子者不起”,这使晏婴甚为难堪,便在景公面前进谗,说三人“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率之伦”,乃“危国之器”,应该除掉。景公以为然,便由晏婴设计,以二桃赐三人,让他们自己表功争桃。公孙接、田开疆先自报功劳,各取一桃,最后古治子说:“我的功劳比你们都大,桃子该给我吃。”说罢抽剑而起。公孙接、田开疆听了都感到羞愧,认为自己功小争桃,是贪,争得不对又不死,是无勇。于是二人退还桃子,自杀而死。古治子见自己动武争桃而使二人羞愧以死,也自责不仁不义接着自杀。历史上臣子因功高震主而被杀的事例极多,而此诗之所以以《梁甫吟》为题,特别选定二桃杀三士之事进行歌咏,是因为这件事太具有戏剧性了,太使人震惊了,能够引起人们更多的警觉和深思。

诗的前四句,先从位于齐城(今山东淄博)东南荡阴里(一名阴阳里)之三壮士冢写起。“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步出”与“遥望”相呼应,人未到而两眼视野先到,表明了对三坟之专注。“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这是已经来到冢前,看清了三坟相连,形状相似。这三坟相似,也象征着三位勇士之相似,皆勇力超人,皆有功于君,皆使气好胜,皆被谗不悟。接下去六句转而写坟中三人的遭遇。

“问是谁家墓”,明知故问,是为了突出所咏对象。答曰:“田疆古冶子”,这是以两人之名代三人之名,其中包括公孙接。“力能排南山,又能绝地纪。”紧承上句,盛赞三人勇力绝伦。排南山,推倒南山(齐城南之牛山)。绝地纪,语出《庄子·说剑篇》:“此剑上决浮云,下绝地纪。”这里指折断地脉。这样的勇士,结局却又如何呢?“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一朝,既言时间之速,也表明此阴谋之轻易得行。“谗言”二字,倾向性极明,既是对三士的同情、惋惜,也是对主谋者的有力谴责。二句写得斩截有力,使入感到毛骨悚然。二桃,比起三个力能推倒南山、折断地纪的勇士来,那真是太渺小了,太微不足道了,然而竟能实现杀掉三士的目的。诗句所构成的这一巨大反差,足以使人惊心动魄!诗至此,似可结又实未结,因为还留下一个疑问,这就是“谁能为此谋”?答曰“国相齐晏子”。结尾再一次用问答句式,波澜突起,把做国相的晏子指名道姓地点出来。二句看似客观叙述,不着议论,不含感情,实则皮里阳秋,有深意在。一问,意在提醒读者注意设此不寻常之谋的人,一答,指名道姓交代出为谋之人。

“国相”,字面上是点明其身份,实际上是谴责这个居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肩负沟通上下、协调文武之责的“国相”,何以不容人至此?这样的行为与“国相”的地位、气度、职责该是多么的不相称!“齐晏子”,是直点其名,意在立此存照,永远展出示众,使人们知道,这个善机变、巧谋划的“名相”,竟干出了这样的事。关于此诗作意,一般皆取前引朱乾的说法,但也有人持相反的看法,认为朝有悍臣武夫,宰相不能制,就应该有晏婴这样的能臣。其实读一读《晏子春秋》原文就十分清楚了,晏婴进谗纯出私怨,谗言中加给三土的罪名皆属无据。晏婴是历史上多谋的“名相”,但人无完人。《晏子春秋》尚如实记载,后人也就不必曲为之说了。从诗的主题和语言看,这首古辞当是出于文人之手。在汉乐府诗作中,此诗显得朴拙了一些,但结构还是比较严谨的,诗从望荡阴里、见三坟写起,转到写坟中人被谗言遭杀害的悲惨事件,再转到揭出设此毒计之人。层层推进,语语相衔。诗中两用问答句式,都处在诗的关键处,既起醒目作用,又使文气免于平实。语言虽质朴而少文彩,但句句简洁,文雅而不艰涩,明白而不浅俗,可见是经过一番锤炼之功的。

作品出处

此诗出自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一·相和歌辞十六》楚调曲上。

《古今乐录》曰:“王僧虔《技录》:楚调曲有《白头吟行》《泰山吟行》《梁甫吟行》《东武琵琶吟行》《怨诗行》。其器有笙、笛弄、节、琴、筝、琵琶、瑟七种。”张永录云:“未歌之前,有一部弦,又在弄后,又有但曲七曲:《广陵散》《黄老弹飞引》《大胡笳鸣》《小胡笳鸣》《鹍鸡游弦》《流楚》《窈窕》,并琴、筝、笙、筑之曲,王录所无也。其《广陵散》一曲,今不传。”谢希逸《琴论》曰:诸葛亮作《梁甫吟》。《陈武别传》曰:武常骑驴牧羊,诸家牧竖十数人,或有知歌谣者,武遂学《泰山梁甫吟》《幽州马客吟》及《行路难》之属。《蜀志》曰:诸葛亮好为《梁甫吟》。然则不起於亮矣。李勉《琴说》曰:《梁甫吟》,曾子撰。《琴操》曰:曾子耕泰山之下,天雨雪冻,旬月不得归,思其父母,作《梁山歌》。蔡邕《琴颂》曰:梁甫悲吟,周公越裳。”按梁甫,山名,在泰山下。《梁甫吟》,盖言人死葬此山,亦葬歌也。又有《泰山梁甫吟》,与此颇同。

有关作者

余冠英明确指出,这篇为齐地土风,或题诸葛亮作,是误会。

《三国演义》 第三十七回 《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有诸葛亮所作《梁甫吟》一首,原文为:

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

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

仰面观太虚,疑是玉龙斗。

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

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

这篇与汉乐府诗原文完全不同。而《三国演义》说诸葛亮作《梁甫吟》系小说家言,不足为信。因此,说汉乐府诗《梁甫吟》为诸葛亮所作,缺乏证据。

2 李白诗作

李白《梁甫吟》诗可能是天宝三载(744)作者离开长安时的作品。作者通过吕尚、骊食其等的故事和一些神话传说,表达遭受挫折的愤懑以及期盼明君知己的愿望。全诗纵横跌宕,变幻惝恍,淋漓悲壮。

作品原文

梁甫吟

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

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

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

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

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

入门不拜逞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

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

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

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

帝旁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

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扣关阍者怒。

白日不照我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

猰貐磨牙竞人肉,驺虞不折生草茎。

手接飞猱搏雕虎,侧足焦原未言苦。

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见我轻鸿毛。

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

吴楚弄兵无剧孟,亚夫咍尔为徒劳。

梁甫吟,声正悲。

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

风云感会起屠钓,大人臲屼当安之。

注释译文

词语注释

⑴长啸:吟唱。

⑵朝歌屠叟:指吕尚(即吕望、姜太公)。《战国策·秦策三》:“臣(范雎)闻始时吕尚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耳。”又《秦策五》:“太公望,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韩诗外传》卷七:“吕望行年五十,卖食棘津,年七十屠于朝歌,九十乃为天子师,则遇文王也。”又《韩诗外传》:“太公望……屠牛朝歌,赁于棘津,钓于磻溪,文王举而用之,封于齐。”

⑶经纶:《易经·屯卦》:“君子以经纶。”经纶:喻治理国家。

⑷三千六百钓:指吕尚在渭河边垂钓十年,共三千六百日。风期:风度和谋略。

⑸大贤:指吕尚。虎变:《易经·革卦》九五:“大人虎变。”喻大人物行为变化莫测,骤然得志,非常人所能料。

⑹高阳酒徒:西汉人骊食其。《史记·骊生陆贾列传》:“骊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为里监门吏。然县中贤豪不敢役,县中皆谓之狂生。……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骊生。骊生至,入谒,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骊生。骊生入,则长揖不拜。”骊生尝自称高阳酒徒。隆准:高鼻子。隆准公:指刘邦。《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趋风:疾行如风前来迎接。《史记·骊生陆贾列传》载:楚、汉在荥阳、成皋一带相持,骊生建议刘邦联齐孤立项羽。他受命到齐国游说,齐王田广表示愿以所辖七十余城归汉。

⑺旋蓬:在空中飘旋的蓬草。狂客:指骊食其。

⑻攀龙:《后汉书·光武帝纪》:耿纯对刘秀说:“天下士大夫所以跟随大王南征北战,本来是希望攀龙鳞,附凤翼,以成就功名。”后人因以攀龙附凤比喻依附帝王建立功业。

⑼雷公:传说中的雷神。砰訇:形容声音宏大。

⑽帝旁投壶多玉女:《神异经·东荒经》载:东王公常与一玉女玩投壶的游戏,每次投一千二百支,不中则天为之笑。天笑时,流火闪耀,即为闪电。三时:早、午、晚。倏烁:电光闪耀。晦冥:昏暗。这两句暗指皇帝整天寻欢作乐,权奸和宦官弄权,朝廷政令无常。

⑾阊阖:神话中的天门。阍者:看守天门的人。《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这两句指唐玄宗昏庸无道,宠信奸佞,使有才能的人报国无门。

⑿杞国无事忧天倾:《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二句意谓皇帝不理解我,还以为我是杞人忧天。此自嘲之意。

⒀猰貐:古代神话中一种吃人的野兽。这里比喻阴险凶恶的人物。竞人肉:争吃人肉。驺虞:古代神话中一种仁兽,白质黑纹,不伤人畜,不践踏生草。这里李白以驺虞自比,表示不与奸人同流合污。

⒁接:搏斗。飞揉、雕虎:比喻凶险之人。焦原:传说春秋时莒国有一块约五十步方圆的大石,名叫焦原,下有百丈深渊,只有无畏的人才敢站上去。

⒂智者二句:智者可忍一时之屈,而愚者只知一味骄横。世俗人看不起我。

⒃力排二句:《晏子春秋》内篇卷二《谏》下载:齐景公手下有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勇士,皆力能搏虎,却不知礼义。相国晏婴便向齐景公建议除掉他们。他建议景公用两只桃子赏给有功之人。于是三勇士争功,然后又各自羞愧自杀。李白用此典意在讽刺当时权相李林甫陷害韦坚、李邕、裴敦复等大臣。

⒄吴楚句:汉景帝时,吴楚等七国诸侯王起兵反汉。景帝派大将周亚夫领兵讨伐。周到河南见到剧孟(著名侠士),高兴地说:吴楚叛汉,却不用剧孟,注定要失败。咍尔:讥笑。

⒅张公:指西晋张华。据《晋书·张华传》载:西晋时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县令雷焕掘地得双剑,即古代名剑干将和莫邪。雷把干将送给张华,自己留下莫邪。后来张华被杀,干将失落。雷焕死后,他的儿子雷华有一天佩带着莫邪经过延平律(今福建南平市东),突然,剑从腰间跳进水中,与早已在水中的干将会合,化作两条蛟龙。这两句用典,意谓总有一天自己会得到明君赏识。

⒆风云感会:即风云际会。古人认为云从龙,风从虎,常以风云际会形容君臣相得,成就大业。大人:有才干的人。□(左山右皃)屼:不安。此指暂遇坎坷。

作品译文

梁甫吟啊梁甫吟,自从诸葛亮唱响以来,多少志士吟颂过你,心中期盼着事业的春天。你知道周朝居住在棘津的姜太公吗?七十岁的人了,清晨即起,边屠牛时边唱歌,为了做一番大事业,辞别故乡来到长安边的渭水河边,用直钩钓了十年鱼。

清澈的河水映照着他的白发,刺痛了他的心。当风云际会的时候,当文王来拜师的时候,那是气如东海,势比泰山,治国方略,那是一套一套的,小人们,别小看我现在普通人一个,机会来临,小猫也变大老虎!

你知道秦末汉初居住高阳的酒鬼俪食其吗?六十多岁了,草莽出身,见了刘邦硬是不跪拜,做个长揖就算给足面子了!一阵雄辩就折服了他,让刘邦立即停止洗脚,马上放弃美女的按摩!改为洗耳恭听了。你看他就凭三寸不烂之舌,就攻下了齐国七十二座城市。把刘邦和项羽玩得象呼啦圈一样的转啊转!你看看,他那样的落泊之知识分子还云开雾散大干了一番,何况我身强力壮,智勇双全!

我胸有治国大略,我必须为国家担忧,我想见皇上!可是皇上在干什么呢?鼓声敲得震天响,皇上和宫女贵妃们做投壶的游戏忙又忙!一脸的牙齿笑得多灿烂。可是宫墙外已经危机四起,安禄山准备反叛,这些事情皇上你知道吗?可是你周围的人却不容许我警告你,还责怪我打扰了你的雅兴。说我是杞国之人无事担忧天倾塌。白日啊,你整天被乌云蒙蔽着啊,你怎么可以照到我忠诚忧国的心肠?

现在各地的军阀官僚一个个如同吃人的野兽——猰貐,阴险残暴。我却是驺虞样的猛虎,羞与合流,目前形势危险如同焦原——周围深渊高千丈而方圆才几十米,我却可以象姜太公和俪食其一样,斡旋处置游刃有余。别看他们力可拔山的外表,我要去除他们却只需要两三个桃子,知道晏婴杀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等三人的故事吗?其关键是要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别硬碰硬的乱整。我可是去探过安禄山的虚实,他手下根本没有象剧孟一样的智谋之士,匹夫一个,根本成不了什么大事。

梁甫吟啊梁甫吟,心事重啊声音悲,古之名剑——干将和莫邪什么时候可以相合呢?那时候就会天下无敌,我什么时候才可以与皇上风云际会呢?那时候天下将平安无事。等待吧,安心地等待,等待最好的时机!

作品鉴赏

历史评价

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一:“首言钓叟遇文王,又言酒徒遇高祖,卒自叹己之不遇。”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卷十二:“此是大诗,意脉明白而段落迷离莫辨。”

曾国藩《求阙斋读书录》:“太白此诗则抱才而专俟际会之时。”

吴生《古今诗范》卷九:“雄奇俊伟,韩公所谓光焰万丈者也。通体设喻,所以错落而雄深。”

也有批评家认为“篇法不甚稳密”,“辞意错乱而无序”。

文学赏析

李白这首也有“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之句,显然是袭用了诸葛亮那首的立意。诗大概写在李白“赐金放还”,刚离开长安之后。诗中抒写遭受挫折以后的痛苦和对理想的期待,气势奔放,感情炽热,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开头两句:“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长啸”是比高歌更为凄厉激越的感情抒发。诗一上来就单刀直入,显示诗人此时心情极不平静,为全诗定下了感情的基调。宋玉《九辩》中有“恐溘死而不得见乎阳春”之句,故“见阳春”有从埋没中得到重用、从压抑中得以施展抱负的意思。以下诗句,全是由此生发。

接着,连用两组“君不见”提出两个历史故事。一是说西周吕望(即姜太公)长期埋没民间,五十岁在棘津当小贩,七十岁在朝歌当屠夫,八十岁时还垂钓于渭水之滨,钓了十年(每天一钓,十年共三千六百钓),才得遇文王,遂展平生之志。一是说秦末的郦食其,刘邦原把他当作一个平常儒生,看不起他,但这位自称“高阳酒徒”的儒生,不仅凭雄辩使刘邦改变了态度,以后还说服齐王率七十二城降汉,成为楚汉相争中的风云人物。诗人引用这两个历史故事,实际上寄寓着自己的理想与抱负:“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平常人”,“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他不相信自己会长期沦落,毫无作为。诗人对前途有着坚定的信念,所以这里声调高亢昂扬,语言节奏也较爽利明快,中间虽曾换过一次韵,但都押平声韵,语气还是舒展平坦的。

自“我欲攀龙见明主”句起,诗人一下子从乐观陷入了痛苦。加上改用了仄声韵,语气拗怒急促,更使人感到犹如一阵凄风急雨劈面打来。这一段写法上很象屈原的《离骚》,诗人使自己置身于惝恍迷离、奇幻多变的神话境界中,通过描写奇特的遭遇来反映对现实生活的感受。你看,他为了求见“明主”,依附着夭矫的飞龙来到天上。可是,凶恶的雷公擂起天鼓,用震耳欲聋的鼓声来恐吓他,他想求见的那位“明主”,也只顾同一班女宠作投壶的游戏。他们高兴得大笑时天上闪现出耀眼的电光,一时恼怒又使天地昏暗,风雨交加。尽管如此,诗人还是不顾一切以额叩关,冒死求见。不料竟触怒了守卫天门的阍者。在这段描写中,诗人的感情表现得那么强烈,就象浩荡江水从宽广的河床突然进入峡谷险滩一样,旋涡四起,奔腾湍急,不可抑止。诗人在天国的遭遇,实际上就是在现实生活中的遭遇,他借助于幻设的神话境界,尽情倾诉了胸中的忿懑与不平。

自“白日不照吾精诚”以下十二句又另作一段,在这段中,诗人通过各种典故或明或暗地抒写了内心的忧虑和痛苦,并激烈地抨击了现实生活中的不合理现象:上皇不能体察我对国家的一片精诚,反说我是“杞人忧天”。权奸们象恶兽猰?那样磨牙厉齿残害人民,而诗人的理想则是以仁政治天下。他自信有足够的才能和勇气去整顿乾坤,就象古代能用左手接飞猱、右手搏雕虎的勇士那样,虽置身于危险的焦原仍不以为苦。诗意象是宕起,可是马上又重重地跌了下来。在现实的生活中,只有庸碌之辈可以趾高气扬,真有才能的人反而只能收起自己的聪明才智,世人就把我看得轻如鸿毛。古代齐国三个力能排山的勇士被相国晏子设计害死,可见有才能的人往往受到猜疑。明明有剧孟这样的能人而摒弃不用,国家的前途真是不堪设想了。这一段行文的显著特点是句子的排列突破了常规。如果要求意思连贯,那么“手接飞猱”两句之后,应接写“力排南山”两句,“智者可卷”两句之后,应接写“吴楚弄兵”两句。可是诗人却故意把它们作上下错落的排列,避免了平铺直叙。诗人那股汹涌而来的感情激流,至此一波三折,成迂回盘旋之势,更显得恣肆奇横,笔力雄健。这段的语气节奏也随着感情发展而跌宕起伏,忽而急促,忽而舒展,忽而押平声韵,忽而换仄声韵,短短十二句竟三易其韵,极尽变化之能事。

最后一段开头,“梁甫吟,声正悲”,直接呼应篇首两句,语气沉痛而悲怆。突然,诗人又笔锋一折,“张公两龙剑”以下四句仍是信心百倍地回答了“何时见阳春”这一设问。诗人确信,正如干将、莫邪二剑不会久没尘土,我同“明主”一时为小人阻隔,终当有会合之时。既然做过屠夫和钓徒的吕望最后仍能际会风云,建立功勋,那自己也就应该安时俟命,等待风云感会的一天到来。饱经挫折的诗人虽然沉浸在迷惘和痛苦之中,却仍在用各种办法自我慰藉,始终没有放弃对理想的追求。

写长篇歌行最忌呆滞平板,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正在于布局奇特,变化莫测。它通篇用典,但表现手法却不时变换。吕望和郦食其两个故事是正面描写,起“以古为鉴”的作用,接着借助于种种神话故事,寄寓自己的痛苦遭遇,第三段则把几个不相连属的典故交织在一起,正如清人沈德潜说的“后半拉杂使事,而不见其迹”,因而诗的意境显得奇幻多姿,错落有致:它时而和风丽日,春意盎然,时而浊浪翻滚,险象纷呈;时而语浅意深,明白如话,时而杳冥惝恍,深不可测。加上语言节奏的不断变化起伏,诗人强烈而又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从25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公元742年(天宝元年)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杜甫结交。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怀着平乱的志愿,于公元756年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争夺帝位失败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3 张耒诗作

原文

豪俊昔未遇,白日无光辉。

隆中卧龙客,长啸视群儿。

九州英雄争着鞭,黄星午夜照中原。

君看慷慨有心者,乃是山东高帝孙。

老瞒赤壁抱马走,紫髯江左空回首。

世上男儿能几人,眼看袁吕真何有。

永安受诏堪垂涕,手挈庸儿是天意。

渭上空张复汉旗,蜀民已哭归师至。

堂堂八阵竟何为,长安不见汉官仪。

邓艾老翁夸至计,谯周鼠子辨兴衰。

梁父吟,君听取,击节高节为君舞。

躬耕贫贱志功名,功名入手亡中路。

逢时儿女各称雄,运去英雄非历数。

梁父吟,悲复悲。

古今人事半如此,所以达士观如遗。

庞公可是无心者,何事鹿门招不归。

作者简介

张耒,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因其仪观甚伟,魁梧逾常,所以人复称其“肥仙”。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殁于政和四年(1114),享年六十一岁。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诗学白居易、张籍,平易舒坦,不尚雕琢,但常失之粗疏草率;其词流传很少,语言香浓婉约,风格与柳永、秦观相近。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赵万里辑本。后被指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4 陈辅诗作

原文

梁父吟,泰山之顶可埋金。

噫嘻蜀道徒崎嵚,南风来舜琴。

梁父吟,佳人未偶频伤心。

四时有恨秋偏深,绿丝空满簪。

作者简介

陈辅,字辅之,自号南郭子,金陵(今江苏南京)人,寄寓丹阳南郭。生卒年不详。少为王安石所知,以诗名世。后与丹阳郡守作诗争衡,为郡守摭挞之,废弃终身。陈辅本儒家诗教,称美杜甫“乃心王室”与范仲淹“兼济加泽之心”。《宋史翼》、《京口耆旧传》及《宝庆四明志》、《嘉定镇江志》等均有传。《陈辅之诗话》,不知卷数,原书久佚,亦不见诸家著录。郭绍虞、罗根泽曾辑其佚文,均得十七条。

5 叶适诗作

原文

依大麓之遗址兮,储后土之神灵。

乐天地之休嘉兮,皇涓洁而荐诚。

集后土之雍容兮,刺百圣之礼文。

却大辂而御蒲秸兮,惟俭德之是崇。

端一心而燔燎兮,卜仁义乎永年。

刻玉检而请命兮,何事秘而弗传。

嘉梁父之草木兮,被赫然之宠荣。

咨梁父之遗老兮,悲忽不睹乎穆清。

维千乘万骑之杂沓婐婉兮,犹彷徨其行声。

夫天运之适合兮,虽圣其犹莫知。

彼河之洋洋兮,虽美而不济。

泰山之椒既风雨又艰险兮,乃登封以类告。

岂其不可一兮,伊所遇之独异也。

虽伊周之辅世兮,曾何足以自喜。

喟余生之孔棘兮,邈不及夫七十二君。

日月幽而不明兮,遭玄夜之方长。

竞鈇銊而日弊兮,逐亡鹿而裂其脾肩。

汉氏之为的兮,而不遗其余民。

余既朴陋而不能谋兮,又怯耎而畏兵。

缙珽琄於盗贼兮,何不朽之可几。

曾死亡之几何兮,苟乱世以自免。

幸此土之平乐兮,依镇南之不远。

余耕兮隆中,地沃衍兮宜稑种。

相原隰而下上兮,町厥壤之百亩。

彼二代之民乐兮,岂不爱其皆有此。

偷予腹之独饮兮,视岁行其在酉。

天既溉之以雨露兮,余又滋之以浍畎。

禾穰而同颖兮,或一稃而二米。

霜露下此秷□(左禾右悤)兮,余与牧之竖柀之。

雀鼠败其秉穗兮,余与邻之父刈之。

贡龠合於许下兮,尚玉食之万一。

俾君父之启魏兮,相祀事而勿失。

昔文王之盛德兮,奔走商之暴虐。

蔑君臣而自恣兮,吾何用乎此粟。

黻冕兮茅蒲,衮衣兮襏襫。

余力耕而胼胝兮,藉丰草而一息。

扣牸角而长歌兮,声中云门之律。

历山已芜兮,鸟下啄其凫茈。

有莘之臣日以远兮,野老锄头其故泥。

计其食此兮,月不能一钟。

耻一夫之释耒兮,故为无所用於耕。

嗟圣贤之心兮,余或识甚微隐。

作者简介

叶适,字正则,号水心。南宋哲学家、文学家。浙江瑞安人(其祖上自处州龙泉黄南村徙于瑞安)。生于绍兴二十年(1150),卒于嘉定十六年(1223)。淳熙五年(1178)进士第二名(榜眼)。历仕于孝宗、光宗、宁宗三朝,官至权工部侍郎、吏部侍郎兼直学士院。他力主抗金,反对和议。南宋大臣韩侂胄伐金失败,叶适以宝谟阁待制主持建康府兼沿江制置使,因军政措置得宜,曾屡挫敌军锋锐。金兵退,进用为宝文阁待制,兼江淮制置使,曾上堡坞之议,实行屯田,均有利于巩固边防。后因依附韩侂胄被弹劾夺职。卒谥忠定。

叶适在哲学上是永嘉学派的代表,他持唯物主义观点,反对空谈性理,提倡"事功之学",重视商业,主张提高商人地位,观点与朱熹、陆九渊对立。在诗文创作上,继承韩愈"务去陈言"、"词必己出"的传统,从观点到文字均力求新颖脱俗,提倡独创精神,主张"片辞半简必独出肺腑,不规仿众作"(《归愚翁文集序》)。其文雄赡,才气奔逸,尤以碑版之作简质厚重而著名当世。他不满江西诗派奇拗生硬和"资书以为诗"的诗风,而倾向于晚唐,尤其尊崇姚合、贾岛的流利清淡。与"永嘉四灵"(见四灵体)徐照、徐玑、赵师秀、翁卷等人友善,曾刊印他们的诗集,并极力推崇,如在《徐文渊墓志铭》中说"四人之语遂极其工,而唐诗由此复行矣"。他的诗"用工苦而造境生","艳出于冷,故不腻,淡生于炼,故不枯"(《宋诗钞·水心诗钞》)。所作不限于五律,多五七言古,题材大于"四灵"。

6 吴泳诗作

原文

梁父吟,维山高高维水深。

白石烂兮饭牛曲,沧沧清兮鼓枻音。

艾薪岂不贤,反被妻子喑。

投笔岂不壮,交友不谅心。

用则宗彝在东序,不用土缶埋汾阴。

梁父吟,问梁父,青史功名在何处。

长须旨酒置高堂,莫使青葵委零露。

临风惝恍歌一曲,凤舞鸾翔应箫玉。

作者简介

吴泳,字叔永,潼川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定末前后在世。嘉定二年(1209)第进士。累迁著作郎,兼直舍人院。应诏上书,颇切时要。累迁吏部侍郎兼直学士院,上疏言谨政体、正道揆、厉臣节、综军务四事。后进宝章阁学士,知温州,以言罢。泳著有鹤林集四十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7 于石诗作

原文

建安天下如溃瓜,一榻之外非吾家。

黄屋飘飖定何许,龙为鱼兮鼠为虎。

老瞒持力敢欺天,朵颐汉鼎方垂涎。

紫髯将军一攘臂,控荆引越三千里。

慷慨山东大耳儿,南飞乌鹊栖抚枝。

草庐一语君臣契,目中久已无吴魏。

堂堂大义凛不磨,灵关剑阁争嵯峨。

昨夜西南一星落,六尺之孤竟谁托。

渭水旌旗归故都,江上空存八阵图。

抱膝长歌出师表,古柏苍苍为谁老。

作者简介

于石,字介翁,号紫岩,晚更号两溪,兰溪人。生于宋理宗淳祐十年(1250),以宋亡时年三十推算,卒年不详。貌古气刚,自负甚高。宋亡,隐居不出。石为诗多哀厉之音,有紫岩诗选三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8 杨维桢诗作

原文

步出齐城门,上陟独乐峰。

梁父昂雉堞,荡阴夷鬣封。

齐国杀三士,杵臼不能雄。

所以梁父吟,感叹长笑翁。

吁嗟长笑翁,相汉起伏龙。

关张比疆治,将相俱和同。

上帝弃炎祚,将星堕营中。

抱膝和梁父,梁父生悲风。

作者简介

杨维桢,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会稽(浙江诸暨)枫桥全堂人。生于元元贞二年(1296),卒于明洪武三年(1370)。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泰定四年进士。历天台县尹、杭州四务提举、建德路总管推官,元末农民起义爆发,杨维桢避寓富春江一带,张士诚屡召不赴,后隐居江湖,在松江筑园圃蓬台。有《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古乐府》行世。

9 刘基诗作

刘基这首《梁甫吟》,表达他对于元代末年社会现实的不满。诗中运用了大量忠臣被弃、小人得志之典,体现了诗人因现实而起的不平之气,具有深广的历史蕴涵。全诗虽无精巧的结构安排,却一气呵成,感人至深。

作品名称:《梁甫吟》

创作年代:元末明初

文学体裁:杂言诗

作者:刘基

作品原文

梁甫吟

谁谓秋月明?蔽之不必一尺翳⑵。

谁谓江水清?淆之不必一斗泥⑶。

人情旦暮有翻覆,平地倏忽成山溪⑷。

君不见桓公相仲父,竖刁终乱齐⑸;

秦穆信逢孙,遂违百里奚⑹。

赤符天子明见万里外⑺,乃以薏苡为文犀⑻。

停婚仆碑何震怒⑼,青天白日生虹蜺⑽。

明良际会有如此,而况童角不辨粟与稊⑾。

外间皇父中艳妻,马角突兀连牝鸡⑿。

以聪为聋狂作圣,颠倒衣裳行蒺藜⒀。

屈原怀沙子胥弃⒁,魑魅叫啸风凄凄⒂。

梁甫吟,悲以凄。

岐山竹实日稀少,凤凰憔悴将安栖⒃!

作品注释

⑴梁甫吟,乐府曲调名,也作“梁父吟”。古辞相传为诸葛亮所作。这首诗由现实联想到历史,又用历史阐明现实,感慨遇合之难。沈德潜评曰:“拉杂成文,极烦冤瞆乱之致,此《离骚》之意也。”(《明诗别裁集》)

⑵翳(yì):云雾。

⑶淆:搅乱,搞混。

⑷倏(shū)忽:疾速,指极短的时间。山溪:山峰和溪谷,形容高低之差异。

⑸“君不见”二句:齐桓公以管仲为相并尊为仲父,成就霸业,后来他宠信侍从竖刁等奸人,导致齐国大乱。(参见《史记·管晏列传》)

⑹“秦穆”二句:秦穆公因听信逢孙,而拒听百里奚的意见。逢孙,本秦将,秦郑结盟,留郑助守卫。百里奚,原为虞大夫,晋灭虞,秦穆公闻其贤,委以国政,助秦穆公成就霸业。僖公三十二年,逢孙等潜邀秦国袭郑,穆公咨询百里奚、蹇叔,二人均表示反对,穆公不听,大败而返。事见《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史记·秦本纪》。

⑺赤符天子:汉光武帝刘秀。赤符,即赤伏符,新莽末年流行的一种谶语,谓刘秀上应天命,当继汉统为帝。事见《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⑻以薏苡(yìyǐ)为文犀:把薏苡草看成是犀角。薏苡,植物名,多年生草本,其果实仁即薏米,可食。《后汉书·马援传》:马援征交阯,尝饵薏苡实,用能轻身省欲,以胜瘴气。南方薏苡实大,援欲以为种,军还,载之一车。及卒后,有上书谮之者,以为前所载还,皆明珠文犀。刘秀大怒,致使“援妻孥惶惧,不敢以表还旧茔”。文犀,有文理的犀角。

⑼停婚仆碑:魏征以直谏深得唐太宗敬重。魏征临终时,太宗将公主许魏征子叔玉;魏征死,太宗亲撰碑文。贞观十七年罢婚,还推倒魏征的墓碑。事见《资治通鉴》唐纪十二、十三。

⑽虹霓(ní):相传虹有雌雄之别,色鲜亮者为雄,色暗淡者为雌;雄曰虹,雌为霓。《史记·邹阳列传》:“昔者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此处说荆轲的诚信感动天地,白虹为之贯日,而燕丹却疑其不去刺秦。

⑾“明良”二句:明君与良臣的遇合尚且如此,更何况遇到那些童昏无识的君主?明良,指上文提到的齐桓、秦穆、汉光武、唐太宗、燕丹和管仲、百里奚、马援、魏征、荆轲。际会,遇合。童角,指少儿、儿童。古代未成年者头顶两侧束发为髻,形如牛角,也称总角。稊(tí),草名,此处泛指草。

⑿“外间”二句:唐肃宗时,飞龙厩供役使李辅国与肃宗宠爱的张良娣内外勾结,把持朝政,人称马生角母鸡鸣。皇父,指李辅国。唐肃宗尊称其为“皇父”。艳妻,指张良娣。马角突兀,马生角原本指不可能之事,故曰突兀。王充《论衡·感虚》:“传书言燕太子丹朝于秦,不得去,从秦王求归。秦王执留之,与之誓曰:‘使日再中,天雨粟;令乌白头,马生角,厨门木象生肉足,乃得归。’”牝(pìn)鸡,母鸡。古代称女性掌权为牝鸡司晨。《尚书·牧誓》:“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

⒀“以聪”二句:唐代宗时,李辅国更被尊为尚父,政无巨细,皆委参决。这时是非颠倒,有听觉的倒成了聋子,狂徒反成了圣人。终于导致广德六年(763年)吐番攻陷长安,代宗仓皇逃至陕州。颠倒衣裳,本指手忙脚乱,仓皇无章。《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郑笺:“挈壶氏失漏刻之节,东方未明而以为明,故群臣促遽,颠倒衣裳。”蒺藜,草名,生长于沙地。诗中代指陕州。

⒁怀沙:《楚辞·九章》中的篇名,屈原作。相传是屈原的绝命词。此处指怀抱石头自沉。子胥:伍子胥,原楚大夫伍奢次子,因伍奢被杀,逃至吴,辅佐阖闾夺取王位,富国强兵,破楚复仇。夫差时,因劝夫差拒绝接受越国求和并停止伐齐而触怒夫差。被赐剑命自尽。

⒂魑魅(chīmèi):传说中山林里害人的鬼怪。

⒃“岐山”二句:岐山竹实日渐稀少,凤凰们将去哪里安身呢?岐山,在陕西岐山县东北,山状如柱,故又称天柱山。相传周古公亶父自豳迁此。《国语·周语》:“周之兴也,鸑鷟(yuèzhuó)鸣于岐山。”韦昭注:“鸑鷟,凤之别名也。”因此岐山又称凤凰堆。竹实,又称竹米,竹子所结的子实。相传凤凰以之为食。

作品评析

《梁甫吟》系乐府旧题,后人多用于抒发心中不平之气。如李白《梁甫吟》,即充满志不得伸、怀才不遇的忿懑之情。刘基此诗借古讽今,抨击了元末忠臣被弃、小人得志的政治现象。诗中“赤苻天子”指东汉皇帝。“乃以薏苡为文犀”,指东汉马援从交阯回京城,带了一车薏苡,用作种子。马援死后,有人上书皇帝,诬陷马援从交阯带回的是一车明珠和有纹理的犀角,致使马援不能安葬祖坟,朝臣不敢送葬。“停婚仆碑”指唐朝魏征死后,受人诬陷,唐太宗下令放倒魏征墓碑(碑文为唐太宗撰),解除自己女儿与魏征儿子叔玉的婚约。以上两个典故分别见《后汉书·马援传》和《新唐书·魏征传》。

作者简介

刘基(1311~1375),明朝军事谋略家、文学家。字伯温,处州青田南田(现浙江省文成县南田镇)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时人比之为诸葛亮。元末进士,曾任江西高安县丞、江浙行省元帅府都事等职。公元1360年(元至正二十年),被朱元璋聘至应天(今南京)参加农民起义军。公元1367年(元至正二十七年),参与制定的先取山东、旋师河南、然后进兵大都(今北京)的灭元作战计划,得到实现。刘基参与军机八年,被认为有建策之功。朱元璋称帝后,刘基奏立卫所军制,加强海边防建设。官至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诚意伯。后遭诬陷,忧愤成疾,病逝于家乡。其有关军事谋略的论述,辑于《诚意伯文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2:2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