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梁芬莲 |
释义 |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教授女,副教授 。 研究方向会计与审计、公司理财 管理会计的起源管理会计的起源可追溯到19世纪早期企业管理层对内部计量的运用。当时的纺织厂、兵工厂等企业为了衡量内部生产过程的效率,在市场交易信息之外,开始对企业内部特定管理信息提出要求。1855年,新英格兰的利曼(Lyman)纺织厂以复式簿记为基础,首创了一套成本会计制度,它所提供的成本会计信息,能反映产品成本、工厂布置变化影响和对原棉收发的控制情况。19世纪中期,铁路业的出现和迅速成长为成本会计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由于铁路公司在当时规模最大、组织最为复杂且营业跨越广阔的地理区域,这必然对成本会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颖的会计管理技术方法开始得以发展,这对于以后帮助企业进入更有效的成本规划和控制,具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铁路公司代表性的成本会计方法,主要包括记录和汇总现金交易,编制汇总成本财务报告,进行营业统计等。19世纪80年代起,铁路公司的成本会计方法被更大规模的销售企业、钢铁公司等所采用并加以发展。销售企业按部门和地理区域统计关于销售周转的明细情况,并编报类似于后来收入中心所用的业绩报告。而钢铁公司对协调、控制所需的统计数据进行了发展,将铁路业早已采用的会计凭单制度(Voucher system of accounting)加以引进,并将成本报表作为控制工具,如卡耐基(Andrew Carnegie)钢铁公司将成本报表用于业绩评价、质量检查、副产品决策、销售定价等方面。但这时的成本控制还只集中于直接人工和材料,很少注意到间接制造费和资本成本(如折旧和利息费用等)。 科学管理运动为成本会计实务及技术方法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泰罗(Frederick Taylor)等工程师进行了工作分析和时间、动作研究,建立起特定单位产出所需的人工和材料的科学标准,开创了将间接制造费分配给产品成本的实务。并形成了费用预算、标准成本法和差异分析为主的,具有科学管理特性的会计管理技术方法。 另一方面,学术界展开了对成本会计概念及其应用的深入研究。举其要者,成本帐户被放进企业复式记帐会计体系(Garcke & fells,1887);损益两平图被用来描述成本随产出的变化;将所有间接制造费按直接人工成本进行分配的实务受到质疑(Church,1908);针对间接制造费的性质及其在管理决策上的考虑,“不同目的,不同成本”的观念出现,可避免和不可避免间接制造费、沉入成本、增量或差别成本等成本概念的形成;“机会成本”这一名词从经济学中引入进来;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相关期间进行区分,成本性态估计的时间序列和横截面统计分析的可能性及其相对于判断分析的优劣性得到认识等等,成本会计信息独立于财务会计系统的重要性受到强调(Clark,1923)。 总结这一时期的成本会计理论和实务发展情况,我们还可进一步发现:当时的成本会计系统与资本会计系统、财务会计系统相互独立,其设计和运行归制造部门负责,其提供的成本信息被制造部门用来评价营业效率、进行定价决策、控制和激励工人业绩,而不是定位于企业整体的商业成功,也不是以编制对外财务报告为目的。 在这方面,杜邦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对管理控制方法的创新最有价值。20世纪早期,纵向一体化的多元经营活动公司出现,为了协调和控制其多样化活动,管理控制实务技术方法的需求应运而生。 在开发管理控制系统以协助多元活动及纵向一体化企业的成长方面。最成功最具代表性的是杜邦公司(Du Pont Powder Company)。作为最早的纵向一体化多元经营活动公司之一,它要决定的不再仅是经营单一产品的营业规模大小,还要决定应拓展的营业活动类型。于是,杜邦公司开创了许多管理控制技术方法,到1910年为止,当今大公司进行管理控制所用的差不多所有基本技术方法在杜邦公司都已得到使用。在这些基本技术方法中,最主要、影响最持久的则是投资净利率(Return-on-investment, ROI)指标的运用。该指标最早被杜邦公司的Pierre du Pont用作衡量各个营业部门的效率和整个公司财务业绩的指标,而当时广为使用的销售净利率、成本净利率指标在杜邦公司则受到冷落。1912年,杜邦公司的财务经理Donaldson Brown进一步将ROI指标分解为产品销售周转率和营业销售净利率两大指标。这样,既可以让各部门知悉其业绩如何影响产品销售周转率或营业销售净利率并进而影响公司总的投资净利率,又可以让管理者解释在特定期间内ROI的实际数为何偏离预算数。Pierre du Pont和Donaldson Brown将ROI指标应用于部门层面上,这也是现代多数公司所用的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的起源。另外,杜邦公司还为审批营业预算和资本预算专门建立了资本配置程序和系统。无疑,在当时,杜邦公司成为管理会计控制方法应用的先驱者。 1920年,通用汽车公司(General Motors, GM)成为杜邦公司的子公司后,Pierre du Pont,Donaldson Brown和Alfred Sloan又在20年代早期在GM进行了管理控制系统的革新。实际上,多数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和报告评价体系都是从GM演进过来的。GM的目标是着眼于整个商业周期获取满意的ROI,而不强求盈余逐年增长,把企业管理控制系统的目标定位在整体管理水平的最高,而不仅仅是利润的增长。我们可以从中看出现代行为管理思想的缩影。Donaldson Brown独创性地设计了一套定价模式,在生产量和销售量为正常、标准量(生产能力的80%)的条件下,来决定能达到期望ROI水平的目标价格,这套定价模式使高层管理的财务策略与部门的短期营业计划保持紧密的沟通和连动。Pierre du Pont和Alfred Sloan为公司的高层经理设计了程式化的激励和利润分享计划,其利润观念是公司利润而非部门利润。后者还采用了市场基础的内部转移价格制度。这些管理会计控制技术方法的应用,不但大大促进了企业管理会计的发展,并使其管理控制系统更趋完善。 管理会计技术方法的创新,不但使经理层见到实际效果,而更富有价值的是其务实的态度。在整个创新过程中,企业家与工程师之间有着广泛的交流,因而使得管理会计出现的创新方法很快在可信和实用的基础上得以传播。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会计的基本职称是核算和监督。 资产和权益的关系可以表示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也就是说,企业的资产来源于负债和投资者投资两部分,负债属于债权人权益,而投资者的投资属于所有者权益。 科研成果1、《浅议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及其防范》 现代审计 2004,9 2、《会计执法存在问题及其资源配置》 商业研究 2004,21 3、《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构建》 集团经济研究 2004,12 4、《上市公司造假审计十大策略》 审计月刊 2004,12 5、《从审计角度剖析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和失业保险基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财会研究 2005,1 6、《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博弈与制度分析》 社科纵横 2005,1 7、《中外高等财经教育比较研究分析》 中国教育教学杂志 2005,2 8、《非抽样误差的种类及产生原因》 财会通讯 2005,3 9、《对审计信息监管的制度安排》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5,2 10、《会计造假的博弈分析与监管的政策建议》 生产力研究 2005,2 11、《浅议改进我国会计监管的政策建议》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5,5 12、《会计法律规范体系协调问题的探讨》 经济论坛 2005,5 13、《法律规范体系的社会属性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商业研究 2005,5 14、《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模式概述》 商业时代 2005,8 15、《试述会计师事务所对第三者民事法律责任的性质》 审计月刊 2005,8 16、《我国会计方法研究之浅见》 财会月刊 2005、11 17、《国家审计对权力监督的特征与形式》 中国审计 2005、11 18、《浅议上市公司调节利润的方式及防范》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6、1 19、《如何从内部审计的角度审查合同》 中国内部审计 2006、1 20、《我国会计监管政策存在问题的探讨》 事业财会 2006、1 21、《浅议治理注册会计师造假主观与客观环境对策》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4 22、《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博弈分析》 工业技术经济 2006、4 23、《基于会计信息监管特性的会计监管政策分析》 财会通讯 2007、4 24、《会计信息失真的条件分析与综合治理》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7、5 25、《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法律规范体系及政府监管问题研究》课题 参与(2003) 26、《会计造假博弈分析与会计监管制度安排研究》主持 研究报告(2004) 27、《会计学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比较及改革研究》主持 研究报告(2004) 28、《国家审计对权力的监督与制衡》参与 陕西省审计厅重点课题(2005) 29、《基于制度经济学有效选择的国家审计体制改革研究》陕西省审计厅重点科研课题 主持 (2006) 30、《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配置》上海市教委课题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