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梁承启
释义

梁承启 ,广东省怀集县梁村镇人。大专学历。在中国电信怀集县分公司工作。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广东省楹联学会会员,肇庆市作家协会会员,怀集县文联委员兼文学组组长。

人物简介

从事业余文艺创作多年。文艺作品及文艺评论发表在《中流》(光明日报社主办)、《南方日报》、《羊城晚报》、《西江日报》等报刊,分辑载于《中国当代楹联艺术家大辞典》、《中国楹联二十年作品精选》、《中国当代联坛千家论典》、《中国吟坛作家大辞典》、《中国当代书画宝典》等20多部公开出版发行的文艺专集。部分作品献给慈善事业,被有关单位、商家、景点采用、刻挂和个人收藏,获全国、省、市、县奖一等奖4次、二等至优秀(佳作)奖多次。诗《还说毛泽东》入选《全国优秀诗词集》,画《曙光》被人民画报社和中国画报出版社大型图书数据库收藏、出版,画《彭大将军》在京获纪念建军75周年全国书画展二等奖。

1995年以来,多次参与主持怀集县对联文化活动,历任怀集县各类征文大赛评委。迎庆第12个世界读书日期间,主理怀集县“自强·爱国·兴家”读报读刊征文活动,并作活动及征文总评,取得圆满成功。

部分作品

还说毛泽东(诗)

梁承启 \\ 作

是他,创建了新的中国,二十世纪的历史因之增添了熠熠光辉。

他是圣人,也是凡人,但不是神。

毛泽东,作为躯体已经离我们去了,但他的灵魂却与我们同在。

——题记(摘自河北人民出版社《毛泽东传》)

毛泽东——

一个非常熟悉非常亲切的

龙的传人的名字

一个十分响亮十分灿烂的

人间星系的名字

毛泽东系

燎绕的许多许多照耀中国的

红星

辉煌了——

太阳从韶山升起

播井冈星火

点遵义曙光

染延安赤旗

布神州春色

一卷长长的壮丽激昂的

史诗

他少年立志出乡关

习惯了到中流击水探索真理

他崇尚科学从不迷信

对那二十八个半中有人抄回的

布尔什维克药方

他往溅满烽烟尘土的桌面一推

便毅然举起马克思老人的火把

在长夜难明的艰苦岁月

凭仗七尺高大的身躯

踏遍青山 心潮逐浪

终于 意会泰山的沉默

昆仑的忧郁

终于 听明黄河的怒吼

长江的歌唱

他穿着土布衣服土布鞋

却敢嗤笑秦皇汉武

他整副家当是几箱图书一匹战马

竟不把唐宗宋祖放在眼里

他身上不带枪

高超的技艺全在文房四宝

左一画

能绘铜墙铁壁固金瓯

右一笔

可书百万雄师过大江

他说话满口湘腔却饶有风趣

他说

他的“毛”字 是

把“手”一反

的确 他的手正是一把

锋利的

镰刀

反转一划

就割掉一大片

旧中国的

萎蔫芜草

他说 他也有猴气

唐僧师徒西行取经

历受了九九八十一难

他担纲的这一部“东游记”呢

二万五千里崎岖险峻

只是其中一节

一句“玉宇澄清万里埃”

正好豪迈地完结那一段

有口皆碑的

千古传奇

他实在是一位巨人

就这么起身一站

全世界各种肤色的人们

都看得见他认识他

全世界的烟雨风云

都漏不过他的眼底

他爱吃红辣椒

浑身涌动着中华牌

热血

握手时

连钢铸铁打的斯大林也感到

他的劲力并不亚于自己

他宽阔的前额内

是智慧的宝库

他用他非凡的文韬武略

赢得了

五十六个民族的

自由和幸福

而一碗红烧肉

算是他补脑的佳肴

也许 饮长沙水长大的他

不胜那太浓的烈酒

伟大的舵手在即将交班的那一程

偏了航

然而 这一回醉 他得到了

衷心爱戴他的亿万人民的

体谅

也许 破旧立新是他的又一喜好

他把生日也选在一元复始的前夕

他的泽光

赫然耕润了

中华民族二十世纪

举世瞩目的

史册

过去

现在

将来

岁岁年年

恒久不泯

千秋伟业 一代风流

1999年,欣逢祖国50华诞暨澳门回归,又近21世纪,撰此99字联以作志庆。

喜大中华国诞五旬隆庆,凤舞南疆,龙翔北塞,九鼎增辉;赓闻寰内欢歌激荡,共颂神州两度腾飞,尤怀毛邓先驱,揭旗扬马列开天辟地:扫乌云领土昭光屹立东方,兴改革征轮发轫直登富路,经济回苏,人文蔚起,璧返珠归,煌煌者也千秋伟业永垂史册;知新世纪钟声初响迫临,帆掀夜幕,笛闹晨曦,群星竞耀;倏想当年战鼓频喧,唯诠岁月无穷变幻,敢笑曹刘古客,煮酒论英雄付水随烟:张巨翼科坛探奥翱巡宇际,创繁荣妙手挥毫重绘宏图,运程启泰,道义恢弘,河清海晏,奕奕然哉一代风流还看今朝。

喜庆九七香港回归

梁承启对联小辑

零议对联

对集古今,不对古今对学珍经宝典遗篇近作兼收、甄选、慎编、妥护,何来如许怡神妙对双双眼底花开,以供吾辈精研博览尽情观赏;

联牵天下,当联天下联坛圣手贤能老宿新人共榷、诚交、巧育、勤耕,为有更多传世佳联一一笔端果挂,好待后生细点漫评随意品尝。

不尽鲁迅

碧血荐寒星,一任奔流,砺刀淬剑诛妖怪;

丹心融大吕,倾情呐喊,发聩惺魂振国邦。

还说毛泽东

斗天斗地斗人,歌满怀、泪满襟,功碑德鉴分章节;

看古看今看后,是无至、非无极,文彩风骚数圣贤。

毛泽东

泽润蓝图,风景这边独好;

东升红日,江山如此多娇。

(鹤顶格嵌题组联)

喜炎子黄孙终雪三条耻辱,吐气扬眉,五洲瞩目;

庆尧天舜日得昭两制英明,安民富国,四海归心。

九域欢腾,香港璧还,水水山山齐举盏;

七星朗照,中华龙跃,风风雨雨尽收寒。

香江脉贯黄河,同胞同气遣瘟神,看殖民肆虐寿终正寝;

港岛根连泰岳,赤子赤心怀梓里,祈祖国繁荣日上中天。

回春一洗旧乾坤,展港区美景,皇冕遁形、紫荆绽笑;

归棹共开新世纪,描华夏宏图,东风溢彩、丹凤朝阳。

赠侨胞、台胞

纵越千山,三更每动乡关梦;

虽分两岸,万世同连血脉源。

兴泛珠 壮中华

春风南度,地捧金盘,泛珠出椟添光彩;

紫气东来,天铺玉帛,五岳挥毫写富强。

春驻农家

云兮脉脉,迷柳下蹄欢、溪边羽舞;

燕也依依,羡庭前绿壮、陌上红娇。

春 联

扶春上远林,由柳下桃蹊几许繁红嫩绿;

起舞弄清影,趁窗前野外此番丽日和风。

甲申年春联

猴舞棒千钧,澄清玉宇开新局;

燕掀云一缕,放远春光照富途。

乙酉年春联

一唱雄鸡,奔腾笔底波澜,喷薄胸中日月;

重开玉局,编缀眼前气象,布调天际星云。

诗人、联家黄灼宣老先生

不老诗心,灼言寄世;

争妍对苑,宣笔生花。

曾馥馨小姐

妙手调珠,常教律吕悠扬,馥飘四季;

丹心育李,一任芳华灿烂,馨沁千家。

(注)曾馥馨:某音乐院校学员,兼职家庭钢琴教师。

报社

明扬号角声,宣国是、表民心,放收有度;

正执春秋笔,论人情、分事理,褒贬无私。

文化活动中心

开卷当能悉历炎凉、增才长智,兴起何妨再赏些诗、词、曲、对、文,或感时,或怀古,或昭事理,或诉衷情,濯目群科,融通卷内无穷意趣;

为人岂可常忧得失、信马由缰,闲来只管多玩会乐、舞、歌、书、画,如飞凤,如跃龙,如醉春风,如游玉宇,陶心此际,顿作人间快活神仙。

公正廉明

拉紧法绳量曲直;

放开义胆论青红。

巡 警

巡迹遍城乡,阔步生风,千家泰宁心头系;

警徽昭日月,长天作鉴,四路黑邪剑下惩。

星煌大酒店

星朗月圆,辉煌足下康庄道;

酒酣歌俏,陶醉人间惬意春。

寄 意

放怀新世界,呼酒壮行,为天地画图慷慨酣添气象;

收掬好时光,纵情消趣,比古今人物优游自得风流。

抒 怀

品茗披书,至求之:参悟境、灵、气、味;

修身处世,难得者:信循和、义、明、真。

随 感

开卷广襟怀,凭驾五车通四海;

树人明事理,得施八斗胜千金。

喜气盈门

宅旺人兴,胜一杯,满堂康乐;

风生水起,高百尺,千载吉祥。

应考中榜

此际登科喜,何憾夜更影寂灯清、十载窗寒壁冷;

他朝展翅高,得酬师友恩深义厚、双亲语重心长。

劝诫联

责常作债:生儿女、育儿女,血汗三千,凭茹苦含辛四字焉能概状,看儿女终于立业成家,自此还清儿女债;

心要铭恩:耗爹娘、劳爹娘,春秋数十,执参天拜地一仪至合公言,待爹娘若未倾尊尽孝,何曾报得爹娘恩。

(注)公言:公论。韩愈《原道》:“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

怀 集

怀一方灵秀别开生面;

集天下俊才同架富桥。

燕 岩

天下无双,燕是岩仙子;

古来有几,岩成燕故宫。

燕都广场

燕祷千家福,轻唤醒三春魂魄一江锦绣,元亮相逢,乐弃桃源归盛世;

人思万事兴,直触生四象灵光两岸辉煌,太冲若在,欣挥赋笔颂新都。

(注)地处粤西北的怀集县,因有著名燕岩风景区而得“岭南燕都”之美誉。“燕都广场”在其县城绥江南岸。元亮:即陶渊明,归隐桃花源;太冲:即左思,十年写就《三都赋》,洛阳为之纸贵。

岗勇(全国生态文明村)

岗实非岗,岗已若城,琼楼玉宇彰新貌;

勇何止勇,勇犹兼智,大略雄才绘小康。

香港道教纯阳仙洞捐款兴建怀集下帅希望小学

修心世外,犹来仗义施仁,再显仙风道骨;

涉足乡间,不忘尊师重教,同筹国计民生。

禅风堂(素食茶艺)

风过传天籁;

客来洗俗尘。

创作手记:步入斯堂,卸却行包,潜心沾禅:或清茗澄怀,静平六欲;或素食漱肚,涤濯五脏……渡津此际,若然有风掠耳,那——滚滚红尘中之一切喧嚣,何曾不是别种鸟唱蝉鸣、泉敲雨奏之天声梵响?

冷坑柯杉岗

莲蕊毓千年,日月四时普照;

佛光承六祖,山河八面来朝。

(注)柯杉岗为广东省怀集县冷坑镇一岭头,斯岗柯树杉木林立葱郁,远眺四周,山水相抱相邻,且有梁村镇

莲花石、岗坪镇莲花井、小三江岸咀莲花瓣围拢。古时已有地貌形相师傅点指,柯杉岗乃朵莲之蕊也。唐朝中 期,六祖惠能莅怀栖隐,与斯岗一秀才率乡民于岗上遍植柯杉,故始得其名并沿用至今。斯岗与佛结缘,灵气不轻,已历一千几百载矣。“日月”句,状“莲蕊”饱汲天地精华,灵气充盈;“山河”句,示斯岗禅脉渊远,必将广罗天下信众。

下帅蔚竹村

霞蔚云蒸,逢那良辰每有盘龙翥凤;

竹青松翠,兆斯宝地岂无毓秀钟灵。

东江茶庄(2 副)

东阁茗为珍,烹一壶,流水行云、风调雨顺;

江湖茶胜酒,品片刻,爽神益智、气畅心清。

三口酝神思,勰招东野新奇、东洲劲健;

一壶生化境,洞会江参旷远、江永通明。

(注)东野:唐诗人孟郊,其诗用词力避浅平,造语新奇,思深意远;东洲:清书法家何绍基,号东洲,其书遒劲峻拔,雄健浑厚,奇气喷薄;江参:南宋画家,善用水墨写湖天清旷、江山平远之景;江永:清经学家、音韵学家,通天文、地理,长于比勘,深究“三礼”,又精于音理。

逸 趣

约二三知己良朋欢聚片时,休管那乾坤旋转;

斟些许香茶美酒漫尝一口,赖闻他今古轮回。

品 饮

三呷吞天地;

一壶煮古今。

灯 谜(3副)

短小无妨,吞天吐地包藏万类;

糊涂有道,益智娱情独出一枝。

文有乾坤,休小看三言两语;

腹藏笔墨,好清疏万绪千头。

武二郎来,真逢劲敌;

智多星在,大显神威。

读(诗2首)

梁承启 \\ 作

其一

跳跃飞腾逊犬鸡,居然驯服虎和狮。

身如雾海三毫粟,心载乾坤一局棋。

博览群书疏大昧,躬亲百事悟真知。

诜诜万物称灵长,智字当中蕴妙机。

其二

征途每每陷风沙,卷帙常开解锁枷。

陶得慧心分路向,免随俗眼看烟霞。

英雄业绩胸中酒,圣哲文章盏外茶。

饮透春秋天地广,从容快意写芳华。

挺力书香社会 升华智性人生(文)

——怀集县“自强·爱国·兴家”读报读刊征文活动侧言

梁承启 \\ 文

在第12个“世界读书日”(2007年4月23日)期间,社会上,尤其是文化界,就“阅读”这一人类最古老的话题和传统,热热闹闹的展开“论剑”,好不畅快淋漓。

一些穿越过和将会继续穿越漫长时间隧道的深沉的忠告,像黄钟大吕,震今烁古,历久弥新:

——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即使是“禀赋最优良的、精力最旺盛的、最可能有所成就的人”,也必须经过读书、教育,才能够学会应当怎样做人。

——英国诗人弥尔顿说:书籍包藏着一种生命的潜力,和作者一样活跃。一本书,等于把杰出人物的宝贵心血熏制珍藏了起来。它像一个宝瓶,把作者活生生的智慧中最纯净的精华保存起来,目的是为着未来的生命。

——旅美文学家、翻译家柳无忌说:“倘使在我的梦想中会出现一个理想的世界,它不是柏拉图的共和国、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培根的阿特兰提斯岛,而是一个十足中国味道的书香社会……”

——“新儒家”代表之一唐君毅说:“书籍虽是后于人类文化而有,然而却是人类文化之镜子。人必须要从此镜子中,才能了解整个人类文化之大体,而自自然世界走入人文世界”、“人不经显微镜与望远镜,只凭肉眼,莫人能了解细胞之构造,亦莫人能看清天上的星云。人不多读书,只凭自己一点聪明智慧去判断自然宇宙人生社会,又如何能达于细微深远之事物与真理?”

——文化学者余秋雨说:“一进书房,就像走进了漫长的历史,鸟瞰着辽阔的世界,游弋于无数闪闪烁烁的智能星座之间,我突然变得琐小,又突然变得宏大,书房成了一个典仪,操持着生命的盈亏缩胀。”、“乐于接受好书对自己的塑造……这样,阅读才能导致我们向大师们逼近,我们的生命内涵也才能因此而获得提升”、“我们的行箧中,如果长久只有那一、二本书,那么,我们的人生旅程,很快就会枯窘。”

………

一些经与影响时代的重大事件碰擦,并切入平凡生活中人物人情人性的真诚的呼唤,其情之殷殷,明心见性,发聩惺魂:

——“中国正面临着经济腾飞,但是经济腾飞并不能表明中国就在世界上有很强的竞争力。这种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国民素质上,提高国民素质……阅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阅读是人们接受教育、发展智力、获得知识信息的最根本途径,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文化品质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问题……让我们感到忧心的是,我国家庭藏书与读书人占人口比例在最近开始呈下滑趋势……调查显示,五年来全国国民的读书率持续走低。”(王余光《阅读与我们的生活》)

——“读书会促使人们思考,缺乏思维能力的人群是无趣甚至是恐怖的。在社会中,我们可以看到,到处都是混乱的逻辑。这些混乱的逻辑的背后,就是因为人们远离‘读书’而导致思维能力下降,对社会问题缺乏深入思考,从而精神生活边缘化。”(韩晓东《“读书”渐行渐远》)

——“当今时代,信息爆炸,潮涌而来,种种现代传播媒体在拓展人们视野的同时,亦在挤占人们读书的时间。尤令人关切者,社会浮躁之风,快餐文化等诸种不利因素,也阻碍了全民阅读的展开与深入。”(轶源)

………

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人的发展,知识为本。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对于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和现代化建设日显重要。因而——阅读不该式微,阅读不会停止!我们不强求人人都要树立 “治”、“平”之志,但谁又有理由轻弃“修”、“齐”之责?

阅读是什么?

有人说阅读是一种文化;有人说阅读是一种宗教;有人说阅读是一种生活;也有人说,阅读是水,润物无声。

我说:阅读是让心灵与世人、与万物交流、融和的需要,是让耗损的心灵得到修补和提纯,是让心灵收获放牧之乐;人们穿越于纵横交错的轨道,阅读和思考是生命的双翼,将每一个智性人生的进阶,变作脱俗入圣的起点。我相信,阅读是“幸福而美丽的‘构思的旅程’”

“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人“手披目视,口咏其言,心惟其义”、“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此等身心合一的境界,赋予了读书极为厚重的神圣性和愉悦性。

阅读连贯文化的血脉,阅读胶接思想的精髓,阅读绵延国家的道统……

伏羲氏画卦台、周文王演易台、老子函谷关、孔子弦歌台、屈原读书洞、包拯读书台……不会风化;阚泽佣书、带经而锄、磨穿铁砚、焚膏缕晷……传为佳话;韩愈“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郑燮“随身无一物,独以书相伴”、毛泽东“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堪称圭臬。

怀集县“自强·爱国·兴家”读报读刊征文活动,让诸位旧雨新知齐聚一堂,感受书香氛围,细品文化盛宴,同享阅读乐趣,共建和谐家园。沉浸在阅读与思想中乐也融融之际,我们也收悉了一个意外:这次征文比县内以往历次同类活动,参与者之众、来稿量之多,出乎意料。活动前我们曾初步作了一个简要的单项调查,即怀集县2006年度邮发报刊的流转额(订阅总额)约为1,500,000元,按每位订户年均360元计算,当年邮发报刊的订户为4167户(人);而当年非邮发报刊和图书的购买人数、款额虽未作调查,但估计也不会很多。这对一个拥有近百万人口的大县来说,是不太乐观的。欣喜的是,征文启事见报后,短短一个月内就收到120多位作者的147篇征文。此前同类活动,无论是作者人数还是作品篇数,均仅为30至50人(篇)。

面对着这一份份漾溢着作者热情、沁润着作者血汗的墨香,请允许我借机谨代表活动举办者,向所有支持活动的读者和作者鞠躬致敬致谢!

许是数量与质量常会成正比关系之故,这辑征文有不少养眼养心的文字、篇章。如:

“……很多时候,我所订阅的报刊还满足不了自己的‘胃口’,还经常到学校图书馆借阅,用笔记抄录一些精彩的章句,回来再细细品味。”(新梅《我与报刊》,见2007年1月11日《新怀集》)文不重藻饰,意可追“高凤流麦”,阅读之功之法堪见豹斑。

“元人郑廷玉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是一句老掉牙的古训,相信人们并不陌生。此语原意我不敢苟同,但不妨从另一个角度诠释,赋予它新的含义如何——不是么,读书,唯有人这类高等灵长所为,除以人类,还有哪种动物会读书益智、能与人类比肩呢?”(爱玲《真我新生代》,见2007年1月18日《新怀集》)“万般……”句语出郑的杂剧《金凤钗》,原意被习惯解为“万般职业都是低下的,只有读书人最有出息。”(如秦牧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等出版的《实用名言大辞典》等书作如是解)爱玲“赋予它新的含义”,不知郑廷玉的天灵是怨是乐。我是击节叫好的。书就该这样读吧,在观照各种事物情状中潜入自己的思考与性灵。

“……生命如舟,它载不动太多的物欲和虚荣,想使之在抵达彼岸之前不在中途搁浅或沉没,就必须轻载,只取需要的东西,把那应放的‘坚果’果断地放下。”(武欣攸《读〈松手〉有感》,见2007年1月25日《新怀集》)这是阅读益智的又一例证,用语平白、简约,但形象、生动,字里行间透着哲理之光。

获得特等奖的《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李罗斌,见2007年2月15日《新怀集》)是这摞征文中的佳构之一。曾听到有人读过它后说:爱情故事真是百读不厌。说明该作还有艺术魅力。但该作的亮点不全在故事,作者十分注意以一缕书香贯绕始终,使全篇的格调得到了提升。在类似的题材中,此作作者用博雅的言语、细腻的情感、率真的心性,大胆碰触广受关注而又未完全争脱压抑、掀开遮蔽的一种存在,娴熟地打通语言与内心秘扉之间的曲径幽道。我未曾与作者谋面,但在历次征文活动中多次读过他的作品,觉得他很有潜质,其艺术的新的突破已然箭在弦上,只待再加努力。或许他也还未被更多的读者所知,但他的一系列文学作品告诉我,在写作上他已纵跃过一道又一道经验的沟壑。

《读书的味道》(张海燕,见2007年1月5日《新怀集》)也是一篇不俗的散文随笔。文笔自在淡定,看似随意,实为一种跋山涉水后的通明、潇洒。写人,跃然纸上;叙事,趣味盎然;抒情,情溢笔端;说理,冷静入味。其笔下的阅读之甘苦,教人尝之则久久难以忘怀。

还有好些篇章着实让人澄心濯目或承受启迪,如《我与报刊有缘》(刘国平作)等,限于篇幅,就不一一枚举点评了。

当然,来稿之中,也还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如有的文稿,本来文笔较佳,可惜主题把握得不是很准,有的甚至游离了题旨;另有些文稿刚好相反,主题立意不错,但行文显得心力不逮;有的是对文中列举的作品的评说欠缺中肯,如《一路相伴》(何敬优,见2007年3月22日《新怀集》)从文中“……从那溯河而来木铎声声的《诗经》,到那汨罗江芳华绵绵的《离骚》……从那情感复杂有侍觉醒的《家》,到那消瘦蹒跚模糊修长的《背影》……从那饱受凌辱黑暗冷酷的《悲惨世界》,到那享有尊严人间博爱的《自由·爱情》……”等段落可看出,作者对所列举的名篇,或理解不到位,或阐述抓不着要领。若是“……从那飘出闾巷、开创现实主义传统的《诗经》,到那抒发‘美政’理想和家国之思的《离骚》……从那笔墨淡雅、含蓄,而情感真切、浓烈的《背影》,到那剥揭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疾呼反抗意识的《家》……从那欲把‘仁慈’、‘博爱’作为治世良方的《悲惨世界》,到那崇尚人性永恒主题的《自由·爱情》……”也许,文章的含金量就不会流失太多吧。以上种种,都难免使得文章的质量程度不同地打了折扣。

记不起了是某地一部门,曾专为写书人、编书人、读书人、评书人、售书人、藏书人设奖表彰。这鲜为人见的快事让我们兴奋。此中是不是应加上印书人,他们是书籍出世的助产士呢。

这次读报读刊征文赛事,由主要发起者怀集县邮政局独家鼎力赞助,发起、联办者怀集县文联和《新怀集》编辑部大力支持、积极合作,组织人力阅、选、评文稿,腾出大量宝贵的版面刊发征文。他们,是另一种甚值钦仰、称道的倡读人、助读人。他们风起“阅读”的翅膀,让怀岭文友高飞远翔,晋臻一片崭新、隽永的精神家园。他们以这种特别的方式,为构建故乡的书香社会而挺力。我想,敬重他们的已不仅仅是书友文人了。倘若有谁愿意,请在此一道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礼和深深的谢意吧!

振国兴家先强民。促成全民阅读,提高国民素质,需要写书人、编书人、印书人、售书人、读书人、评书人、藏书人和倡读人、助读人等共同挺力,为阅读活动创造条件、广开门路,激发人们的阅读热情。若能集全社会的力量和众人的智慧,把握时代的脉动、文明的进程,必将之汇成大河、贯成血脉,推动、输援振兴中华、振兴家园的千秋大业。

朋友们,面对那浩瀚的报刊海洋、巍峨的书籍山峰,我们理当继续努力航行、攀登,不断读出广度、读出深度、读出高度,升华智性、书写精彩!

2007年6月3日

滴珠见日 寸草昭春(文)

——李美玉《账本》赏析

梁承启 \\ 文

短篇佳作以什么为立身之本?出新、鲜活、机巧、精悍,还有个性。缺乏这些因素的篇什,难称佳作。

李美玉的小说《账本》就是一篇上乘之作。翻阅过她,一份清朗、欣悦、感奋的心情,顿被盘活了。作者决然摒弃那种通篇面面俱到的、大写特写今日农村如何如何今非昔比的窠臼(那种面目,着实“景”撩眼前,但难盼“花”生笔端。),十分善于筛捞生活,并捕准切入点,借助“妈妈”的家庭“账本”,记述“二叔家”自“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天的若干生活片断,展示了一个平凡农家由“酸和苦”到“甜和乐”的沧桑变迁:

“1973年8月╳╳日”,“父亲给了二叔10元钱,那是给三个堂兄的学费……那时二叔家实在太贫穷了。”

“1980年6月╳╳日,回乡和二叔(他)们一起摘苞谷”时,“我”的腿“摔断了”,“二叔急得两手快搓出血”,“后来……那几方药”“用去18.5元”,“还是二叔借钱买回来的。”

“1989年3月╳╳日”,为支持“二叔承包队上(里)几口鱼塘”,给“二婶”带回“1000元”。

………

“2002年7月╳╳日”,“二叔已是当地海鲜养殖专业户了,每天清晨就在农贸市场交易海鲜产品……那时的二叔可谓是‘机(手机)通财通’……”

“2003年8月╳╳日”,“二叔家是乡村大富户了,”为给考上大学的小儿子“三宝”“挑手机”,“几千块钱二婶也毫不犹豫很高兴地掏……”

“2005年5月╳╳日”,“那些年二叔家真是富得流油了,盖了二幢全新的楼房,购了轿车、大车、农用车……也开通了‘农信通’定制了养殖产品信息……”

“2006年9月╳╳日,二叔来电话让我们全家务必明天回家乡一趟”,“……二叔以全家的名义为村小学捐款十万元和五台电脑,学校为此举行了捐献仪式……”

如“二叔家”一般,千千万万的寻常百姓人家,也是社会主义的劳动者。二十几年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共建和谐社会的初步成果,“不仅体现在快速增长的经济总量上,体现在日新月异的城乡面貌上,体现在焕发生机的社会各项事业上,更体现在普通百姓的生产生活等各种变化上。”(《经济日报·百姓纪事》2007年5月28日)《账本》正是通过以“二叔家”昔日的“太贫穷了”与今天的“富得流油”作鲜明对照,折射出了我国改革开放前夕及此后几十年社会蓬勃发展的生动图景,尤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壮图,炽热的展立于读者眼前。真可谓滴珠见日,寸草昭春。

《账本》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更没有悬念,摆在读者面前的只是几段“不分类别、不分项目”的流水账。这样操作短篇,真是大胆涉“险”。幸亏作者还算睿智,只调用串叙、记事、阐释这三类简明扼要的文字,像精明的影视编导,略加巧剪妙裁,便将它们码得恰到好处,令作品不但不觉单调,反而开阖自如。作者如此轻而易举地“化险为夷”,不失为驾驭文字的高手。

《账本》最富有鲜明艺术特殊色的,是笔触洗练,内容别致。记事部分,大刀阔斧删繁就简,凸显“特写”场景。阐释部分,语言浅俗、流畅、亲切、平和,琐事细情娓娓道来而情态毕现,人物的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生动传神。串叙部分,开篇简述略议,自然铺开;转折交代清晰,使得前后节节照应,层层递进;结句点到即止,收束全篇,意味深长。

《账本》的艺术甚值借鉴,但也不是白璧无瑕。个别称谓、语句尚欠一致和贴切。如:“父亲”,宜以“爸爸”跟“妈妈”等对应;“抄录了几段回忆回忆”,若道“回味回味”即更为余韵悠然。总的看来,整篇作品还是很成功的,其风格简而远、浅而深、约而丰,不愧为精品力作。

相关评价

“苦旅”文人

——小记梁承启和他的创作

程 冰 \\ 文

1

余秋雨有一本集子为《文化苦旅》。这里借用“苦旅”一词,描述梁承启的艺术追求历程,恰如其分。苦,指他从文认真、卖力;旅,指他在艺术风景中不断寻觅、前行。

梁承启在中国电信怀集县分公司工作。他酷爱读书和藏书,其住房不算阔大,却早已攒满了好几柜图书;也由于他是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广东省楹联学会会员和肇庆市作家协会会员,业余坚持耕读犁写,因而可以说他是个岭南文人。就其外形看他也像众人说的“夫子”文人:形容清癯,绝不让人误认为是一介武夫;谈吐温文尔雅,绝不挟带“国骂”、“省骂”、“地方骂”诸类粗言;不会轻举妄动,总让人觉得他像是处在一个古董店,怕一不小心弄坏了周边价值连城的古玩宝贝。

曾听人说过他的一件轶事:一位友人到他家作客,他是热心肠的人,便准备办一桌佳肴。自然是要杀鸡,去毫毛、开胸膛……他有条不紊,有板有眼,一项一项依次操作,备一席餐宴就折腾了将近一个小时。这在别人看来很有点“婆婆妈妈”的,在他却是一丝不苟。也许,这缘于他自中学时代起持续数十年执编并设计学校、单位的宣传期刊和墙报,养成了一种精益求精的“职业”习惯。

他的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让人钦佩。一些文稿让他过目,他真的“咬文嚼字”,从“准确”到“精确”,绝不含糊。有时为一个词的选用,他会与友人不厌其烦反复比较。若是他正确,便毫不妥协、执着坚持。当然,倘若理在对方,他也会诚心接受。如较受他赞赏的某作家,其《读书的快乐》一文开篇为:“读书有两个作用:一是立志和益智;二是古人的诗词都是读书人的杰作,是文化的瑰宝。”他硬是咬定说“二是……”一句走了调,犯了逻辑错误,是病句。又如,有一次他撰写牛年春联时,字斟句酌,几经琢磨,得“耕作齐当孺子牛”句。有人还是泼了他一碗冷水,说“耕作”一词太实了点,尚可推敲。他稍作沉吟,便爽快收回将要付梓的联稿,最后以“开拓齐当孺子牛”脱稿。

至于他的“苦旅”,还源于他对诗、文、联、画的着迷。

2

他是起步于诗歌创作。他的诗别出机杼,不停留于仿真的风景描绘,不满足于淋漓的情感宣泄,而是切入自己独特的透视人生社会的角度,蕴含哲理,启动思辨。这里,不妨偶举他曾发表于光明日报社《中流》文学月刊、纪念毛泽东百年诞辰的百行新诗《还说毛泽东》为例,作一简析。

《还说毛泽东》一方面针对一时出现的不仅让毛泽东走下神坛的倾向,另方面一揩那种惯闻的“……啊!”、“哟——”式的通常歌调,以典雅大气的结构、恢宏壮美的意境,塑造、还原了一位纵横四海、逍遥九天,携同同志和战友一道开辟了中国文明史中辉煌灿烂新时代的民族英雄的真实形象。诗作庄重而不失谐趣,严谨而不碍奔放,明丽与雄奇交汇,文史与哲理融归。如:

“他崇尚科学从不迷信 / 对那二十八个半中有人抄回的 / 布尔什维克药方 / 他往溅满烽烟尘土的桌面一推 / 便毅然举起马克思老人的火把 / 在长夜难明的艰苦岁月 / 凭仗七尺高大的身躯 / 踏遍青山 心潮逐浪 / 终于 意会泰山的沉默 / 昆仑的忧郁 / 终于 听明黄河的怒吼 / 长江的歌唱”

把马列主义中国化这一理念以及实践探索,托付讴歌、崇敬之情,再凭炽热的情感之火提炼出“药方”、“火把”、“泰山的沉默”、“黄河的怒吼”等一系列生动意象,高度赞美了中国革命的灵魂的洗礼。像:

“他身上不带枪 / 高超的技艺全在文房四宝 / 左一画 / 能绘铜墙铁壁固金瓯 / 右一笔 / 可书百万雄师过大江”

下笔精练而有神,请雄视万方、运筹帷幄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豪迈奇伟、畅达俊逸的诗词家、书法家在诗中再度相会,让领袖、英雄、文人、才子浑然璧合,把二十世纪上半页中国革命斗争史那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图景掀展在读者眼前。再如:

“他说话满口湘腔却饶有风趣 / 他说 / 他的‘毛’字 是 / 把‘手’一反 / 的确 他的手正是一把 /锋利的 / 镰刀 / 反转一划 / 就割掉一大片 / 旧中国的 / 萎蔫芜草”

“他爱吃红辣椒 / 浑身涌动着中华牌 /热血 / 握手时 / 连钢铸铁打的斯大林也感到 / 他的劲力并不亚于自己”

诗人洛夫说:“诗有其视境,有其意境,但诗情不宜太浮,诗思不宜太露,诗语不宜太直接……”他的诗笔就把火候调得恰到分寸。前一节呈现出一种美感经验表现后的明朗。领导农民运动英勇抗争外侵内乱,是毛泽东革命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毛”、“手”到“镰刀”的炼铸,诗质更精纯,激起读者内心丰富的联想;“一大片”和连用四个草头组成的“萎蔫芜草”耐人寻味。后一节三言两语便点出两位巨人之间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的微妙关系,展示了毛泽东作为当时中国最高领袖人物所独俱的个人气魄和民族气概。

涉及到对晚年毛泽东的评价,他没有回避了之,而是采取了理性的态度,以挚诚坦荡和含蓄而不晦涩的笔调,解读那一个沉重的课题:

“也许 饮长沙水长大的他 / 不胜那太浓的烈酒 / 伟大的舵手在即将交班的那一程 / 偏了航 / 然而 这一回醉 他得到了 / 衷心爱戴他的亿万人民的 / 体谅”

不忽略对毛泽东主观意愿的审视,并提醒人们关注当时保障领袖人格健康发展的政治体制的阙如、关注一个多世纪来文化逻辑的内在混乱和当时中国共产党人在哲学水平上的尚未澄明……。

全诗凭他自个的情思、情趣和灵气,树立了毛泽东“以‘尊前谈笑’的风度和‘喜看稻菽’的激情把自己交给整个世界,又以‘冷眼向洋’的傲岸和‘长江横渡’的襟怀把整个世界纳入自己的心胸”这一极富光华神彩的伟人形象。诗语充满张力,诗境灵动宏远,是一首描写、评说历史人物的不多见的好诗。此诗后又入选中国文史出版社《全国优秀诗词集》。

3

他既广泛品读文艺作品,又不荒废文艺理论这片园地,常常从中汲取养分,并不时撰写、发表文艺评论。

他也是写对联的行家里手,十分注重炼字、炼意、炼格。如:“回春一洗旧乾坤,展港区美景,皇冕遁形、紫荆绽笑;归棹共开新世纪,描华夏宏图,东风溢彩、丹凤朝阳。”(香港回归)\\“春风南度,地捧金盘,泛珠出椟添光彩;紫气东来,天铺玉帛,五岳挥毫写富强。”(兴泛珠 壮中华)\\“云兮脉脉,迷柳下蹄欢、溪边羽舞;燕也依依,羡庭前绿壮、陌上红娇。”(春驻农家)\\“商海扬帆,风生水起;体坛折桂,虎跃龙腾。”(祝北京奥运及合作伙伴共赢)……尤其善撰嵌名联,乐应许多单位、商家和友人约请而作,如:“远志鼓千锤,淬铸黄金岁月;明心凭百炼,激扬红火人生。”(远明矿冶公司)\\“东阁茗为珍,烹一壶,流水行云、风调雨顺;江湖茶胜酒,品片刻,爽神益智、气畅心清。”(东江茶庄)\\“以刀为笔,妙笔耕心,心心共印;陶艺仗情,痴情醉石,石石交辉。”(篆刻艺人邝以陶)等。他凭其众多构词工稳精美、造意深远新奇的联作和厚实的理论修养,步进了国家一级学会。其传略其作品被收入《中国当代楹联艺术家大辞典》、《中国当代联坛千家论典》、《中国楹联二十年作品精选》等十数部专集。

他还涉足美术,虽不常为,但偶一为之便出手不凡。《曙光》被人民画报社、中国画报出版社大型图书数据库收藏、出版;《彭大将军》获北京“纪念建军75周年全国书画展”二等奖。

4

他的笔耕之所以有如此收成,是赖于长期的、在别人消闲享受之时,自己在卖力吃苦而获得的真本领。他不图捷径,不把创作当作随心编织的蛛网,肯下苦功、钻学问,博览精研,融会贯通,拓展视野,升华境界。因而,他的作品便有不一样的构思、不一般的意念,脱颖而出,获得成功。但他没有半点沾沾自喜,只说:“我的创作,仅仅为划亮一根精神的火柴而已。”

《彭大将军》一画,就充分发挥了他知识面宽广、文化积淀深厚的优势。彭帅形神兼备的俏像,忧国忧民的眉宇间透出坚毅、磊落的神采,再配以“功延鹏举,立马横刀,歼伪灭倭匡社稷;胆继玄成,呼天鼓地,弃袍抛首为人民。”这副抓住特征、高度概括、贴体适度地勾勒人物风骨的佳联,使得人物的形象更丰满、个性更凸显。

岭南是有这么一位执着的、朝着自己的艺术目标苦苦向前的远行者。对这一路上的啃读,他说:“是与世人、与万物交流、融和的需要,是让耗损的性灵得到修补和提纯,是让心灵收获放牧之乐。”

梁承启,继续进行着他的“文化苦旅”。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7: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