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凉水镇
释义
1 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凉水镇

凉水镇为一地名,在我国四川省和吉林省都有同名乡镇,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以及当地政策规划不同,在发展建设方面,各个乡镇存在差别。

基本概况

凉水镇位于青川县南部,青竹江流域腹心地带,东接茶坝乡、楼子乡,西连茅坝乡、苏河乡,南邻七佛乡,北靠大院回族乡,地势北高南低,最高海拔2113米,最低海拔480米。幅员面积75.57平方公里,辖8个村,1个居委会,68个农业合作社,2042户,7626人,其中农业户1864户6965人,人口密度101人/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11669亩,其中水田709亩,坡度大于25度的耕地6825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5%;有林地34375.5亩,其中人工商品林15909亩,杂灌用材林8116.5亩,木耳经济林4230亩,薪炭残次林6120亩;有荒山、荒坡、荒滩29489.1亩;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山地阔叶林和人工造针叶林分布较广。年均降雨量850毫米,年均气温13.5℃,全年无霜期210天,年均日照1337.6小时。辖区内水泥矿、沙金等储量大,品位高。粮食作物主产玉米、小麦、水稻、大豆及小杂粮。林产品以木耳、香菇、天麻、干果为主。凉水酒厂生产纯玉米酒,闻名青川。剑青公路穿腹而过,县道转凉公路贯穿全境。交通方便,市场繁荣,是凉水片区及相邻乡镇的物资集散中心和窗口。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7554

男 4032

女 3522

家庭户户数 2056

家庭户总人口(总) 7541

家庭户男 4021

家庭户女 3520

0-14岁(总) 1803

0-14岁男 953

0-14岁女 850

15-64岁(总) 5275

15-64岁男 2832

15-64岁女 2443

65岁及以上(总) 476

65岁及以上男 247

65岁及以上女 229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7376

历史沿革

1950年12月建凉水乡;

1958年10月改为凉水公社,同年由昭化县划归青川县管辖;

1980年10月成立凉水公社管理委员会;

1984年1月恢复为凉水乡;

1992年10月撤区并乡建立凉水镇至今。

资源分布

(一)人力资源

现有高中以上学历915人,其中专科76人,本科12人,在校学生1284人。全镇现有劳动力3800人,劳务输出年均1200余人次,劳务收入占农业总产值比重15%。

(二)矿产资源

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有水泥矿、石灰石、沙金等,其中水泥矿储量达64亿吨,黄金0.5吨左右,是青川一座黄金宝库。

(三)物资资源

1.林业资源丰富:有人工商品林15909亩,树龄在15—20年之间,已进入采伐期;有各类干果35万株,挂果树10万株,年产干果80余吨;有茶园1000亩,年产茶叶100多担,退耕还林2800亩,还茶750亩,还草500亩;封山育林12000亩;有亟待开发的荒山荒坡20000余亩。

2.农业资源:畜牧业中生猪存栏5000头,出栏25000头,出售商品猪2200头;长毛兔存栏20000余只,年产毛量10吨;土鸡出栏年3.5万只;种草养畜面达40%。现有桑树65万株,投产桑20万株,年均养蚕300张。大力推广玉米、小麦、水稻、大豆、油菜良种良法,粮食单产1990年的150公斤增加到230公斤,主要农作物基本实现良种化改造,土地综合利用率达87%,小杂粮以荞、豌、爬小豆为主,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配套率占6.8%。

社会经济

(一)经济现状

1.2001年农业总产值846.4万元,畜牧业产值345.6万元;人均纯收入1274元,比1990年增长318.5%。一、二、三产业比重为56.3:13.9:29.8。

2.粮食总产量2925吨,人均粮食425公斤,比1990年增加125公斤。

3.财政总收入51.1万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25万元。

4.农村购买力持续增长,彩电入户率达30%,洗衣机入户率20%,摩托车入户率1.5%,各型机动车50余辆,农业加工机械入户率85%,。

(二)社会状况

1.教育:单设初级中学一所,教学班10个,教职工38人,在校学生565人,入学率达100%。有镇中心小学一所,村小五所,教学班31个,教职工42人,在校学生76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2.卫生:镇中心卫生院一所,共有职工11人,其中主治医师2人,医师2人,医士5人;村卫生站7个,乡村医生12人。

3.精神文明建设:已命市级文明单位2个,县级文明单位7个,文明村6个,文明户932户,双文明户562户。

4.社会治安状况良好,连续几年无刑事案件和重大安全事故。

5.计划生育:镇计生服务站一所,设病床6个,主治医师1人,妇产科医士2人;全镇计划生育100%,节育率90%,人口自然增长率5‰以下,“三结合”成效显著。

基础设施

(一)人畜饮水

场镇建供水站1个,水池蓄积量为20吨,场镇用水得到了保障;农村基本解决了人畜饮水,80%以上人口吃上了清洁自来水。

(二)农电

架设10KV线路34.5杆公里,设置变压器3台,500KVA,95%的农户照上优质电,人均用电量200千瓦时。

(三)电视、通信

开通程控电话258门,镇周边几个村10%的农户安装了电话;建立了移动基站和联通基站,改造了场镇有线电视网络设备,由原来的5套节目增加到10套节目,从而进一步丰富了当地人民的文化生活。

发展展望

(一)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以“长抓茶林、中抓蚕桑、短攻禽兔,农民增收,科技致富”思路和目标来统揽全局,逐步使一、二、三产业结构比重趋于合理。

(二)建设高起点的文明新村,全面改变农村面貌,向小康迈进,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年均100—150元的速度递增。

(三)财政收入每年以5—10万元速度增加,逐步达到自给有余。

2 吉林省图们市凉水镇

历史沿革

凉水镇的地名是以凉水村后山下坎处有一清泉,水质清凉而得名为凉水泉子。明朝永乐五年属穆霞河卫,清朝设摸黑甸子卡伦(亦写作黄赫甸子),清朝光绪年间约1875年左右开始开发,归属珲春厅管辖,1910年划归汪清,1912年改名为春芳社二区。1934年 伪满时期,日本实行保甲制,春芳二区改名为汪清春芳保,1938年改为春芳乡村公署,1945年改名为汪清春芳区第八区,1947年从汪清划归珲春,命为为珲春县春芳区七区。1956年实行改革把春芳区划分为两个乡,凉水乡和英豪乡,1962年凉水乡和英豪乡合并,成立凉水人民公社,1968年成立凉水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1983年改为凉水乡,1984年晋升为凉水镇,1991年8月1日行政区由珲春市划归到图们市。目前,凉水镇已获得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省级卫生乡镇等先进荣誉称号。

自然概况

凉水镇位于吉林省图们市的东北部,东经130°00 ′,北纬42°29′,西距图们市区21公里,东距国家级开放城市珲春市40公里,南隔图们江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稳城郡相望,北距汪清县41公里,是“两市一县”交汇处。镇区交通条件十分便利,302国道、图珲铁路、长珲高速公路均在镇区经过。

人口单位

镇域东西长18.5公里,南北宽23.5公里,全镇总面积370.74平方公里,共有11个村、22个自然屯、1个社区,总住户4673户、总人口12715人,其中朝鲜族占67%,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4751人,农业人口7964人(劳动力5315人)。

辖区内驻有延边凉水煤矿、凉水河东水文站、珲春市森工局凉水林场、边防部队、边防派出所、农村信用社等州、市直单位。镇级单位有凉水农机站、农科站、水利所、自来水公司、林业站和兽医站等单位。

镇内民营企业有砖瓦厂、石材加工厂、有机肥厂、木材加工厂、中药材加工厂、有机大米加工厂、朝鲜族泡菜加工厂、陶瓷制品厂等企业,主要生产如:有机蔬菜、凉水牌有机大米、中药材、大理石材、木制品、陶瓷彩瓦等畅销国内外市场的各种特色产品。

全镇有中学一所、小学三所,教职工110人,学生550余名;镇内设有中心卫生院,有医务人员21人,病床20张,日门诊40多人,各村均有医疗站;镇敬老有30余名老人入住安度晚年;有线电视网络遍布全镇,程控电话联接千家万户,互联网让广大农民了解外部的大千世界。

地形地质

凉水镇地处磨盘山脉与南岗山脉形成的山谷盆地中,地势呈北高南低,除沿江平原外大部分为丘陵低山,海拔高程在73—1000米之间,地势起伏较大,丘陵岗地占总面积的80.6%。镇区地层属于第三系粉砂岩、含砾砂岩、页岩、泥岩,呈灰白色或灰黄色,风化成砂砾状或土状,土壤载力在25—50吨/平方米,是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的天然基地,断层破碎带宽1—2米。地下水以孔隙潜水为主,地下水埋深0.7—2.5米,冻土深为1.8米,地震裂度为六度区。

气候河流

凉水镇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度平均气温5.6℃,极端月最高气温37.6℃,极端月最低气温-29.2℃。年平均降水量644.8mm,最大降水量为760毫米,最小降水量325毫米,年日照时数2189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9.7%,无霜期149天,常年主导风向西北风,风速6米/秒。

凉水镇坐落在图们江北岸的冲程阶地上,图们江沿镇南自向西东流过,连接石头河、北大河等大小支流五条。其中石头河全长37公里,从镇区边缘流过于镇区西南部汇入图们江,最小流量为0.012m/秒,最大为13.7m/秒,五十年一遇洪峰流量为1013.9m/秒,洪量4994m,河坝坝项高程在105—74米之间。

资源优势

凉水镇自然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发展创业、繁荣经济,民生致富的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一)土地资源

凉水镇土地非常肥沃,全镇耕地总达面积2146公顷,其中旱田面积1935公顷。尤其是边境沿线经江水陈年冲击而沉淀形成的平原,土质疏松、肥沃,形成面积达600公顷的优质耕地,特别适宜种植中草药、有机蔬菜等经济作物。凉水镇的水田种植主要引用石头河、北大沟和庆荣琵琶沟等山泉水灌溉,对有机大米种植生产非常有利。

(二)森林资源

凉水镇是图们市唯一出产原木和其他木材的乡镇,全镇林业经营总面积达37008公顷,其中:乡镇经营面积11217公顷,有林地面积3万公顷,其中:乡镇林地面积1万公顷,森林总蓄积量297万立方米,其中:乡镇活木蓄积量87万立方米。主要树种有红松、云杉、鱼鳞松、沙松、臭松、水曲柳、椴木、落叶松、白桦、柞木等30多种经济价值较高的用材树种。

(三)矿产资源

凉水镇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的金属矿有黄金;非金属矿以煤炭、花岗岩、白土、石灰石、粘土为主,现已探明的煤炭保有储量2500万吨以上,年产量达35万吨的延边凉水煤矿就坐落于凉水镇石头村。花岗岩存储量在500万立方米以上,花岗岩质量优良,适宜生产各种大理石材。

(四)特产资源

凉水镇土特产资源种类繁多,药材植物有野山参、人参、沙参、灵芝、黄芪、贝母、细辛、天麻、五味子、穿地龙、防风、桔梗等许多名贵药材;林区盛产松茸、木耳、元蘑、榛蘑、猴头蘑的食用菌;盛产松籽、榛子、山核桃、山葡萄、猕猴桃、蕨菜、薇菜等食用植物和野生果实遍及山山岭岭。凉水还盛产苹果梨,以果大、皮薄、汁多、甜脆,容易贮藏而闻名,深受广大客商的欢迎。

(五)动物资源

在凉水六大山沟、山林中,栖息着梅花鹿、黑熊、狍子、獾子、狐狸、野猪等野生动物,茂密的森林和植被,为各种动物栖息繁衍提供了极好的生态环境,清澈的山泉水中生长各种冷水鱼和林蛙。

(六)草原资源

凉水镇现有草原面积5207公顷,再加上林间草地,形成规模巨大的天然牧场,为牛、羊等食草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饲草资源。近几年凉水镇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力度,大面积种植优良牧草,为发展农村畜牧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七)旅游资源

自西向东沿着长达25公里图们江岸,可以看到州级保护文物窟窿山遗址;一步可越的朝鲜国稳城岛;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罪证—稳城大桥;镇江乌龟(孤山子);传说中唐朝征东将军薛里一拳打出水的薛里井;清朝钦差大臣,著名的金石家吴大澄亲手书写的龙虎石刻遗址;临江上山可近距离观望位于朝鲜王在山上,朝鲜劳动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纪念馆。

由镇区向北10公里,一是观赏巍峨耸立、气势雄伟、风光独特、景色怡人的亭子峰山城,现已被吉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吉林省二级文物保护单位。二是游览亭子峰下的亭岩朝鲜族小康民俗村,全村90%的村民是韩国忠清北道的移民及后裔,小康民俗村的风味辣椒酱、小河鱼等民俗小吃,具有独特的韩国风味。三是代王沟水景瀑布,连绵1公里,落差深浅不等,两旁花草树木茂盛、景色怡人。

(八)人文资源

凉水镇人口中68%是朝鲜族,基本上是清朝末期和解放前从朝鲜和韩国来的移民后裔。在凉水镇朝鲜族居民中,有很多人与朝鲜、韩国、俄罗斯、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朝鲜族人有密切关系。特别是自2000年以来,凉水镇亭岩村和韩国忠清北道的故乡建立了良好关系,经常进行文化、经济交流。

社会经济

“十五”期间,凉水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镇各族人民团结一心,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牢牢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不断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推动全镇社会经济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

2006年,全镇社会生产总值实现6800万元,比2001年增长21%;工业总产值实现4800万元,比2001年增长50%;农业总产值实现2000万元,比2001年增长23%;财政收入完成223万元,比2001年下降14.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00元,比2001年增长91%。

1、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五年来,凉水镇紧紧围绕发展壮大区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和实现经济跨越发展,着力抓好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和环境建设,使全镇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经济实力、经济效益明显增强。2001至2006年,该镇社会经济总产值分别是3447、3828、4465、6147、6654、6800万元,财政全口径总收入分别为262、276、228、266、589、22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分别是2150、1900、2600、3300、3700、4100元。

2、项目建设成效显著。五年来,凉水镇紧紧抓住政策机遇,依托本镇的比较优势和资源优势,举全镇之力上项目,内商外商齐力招、内资外资一起引,不断优化招商环境,建立健全招商引资责任机制,实行领导挂钩责任制,狠抓落实,强化责任,先后引进了渤海药业、松园鹿场、青山牧业、大地公司、野口石材等一批大企业、大项目。五年来,我们共引进项目38项,总投资金额近2亿,实际到位资金6454万元。同时,紧紧抓住政策机遇,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加快了交通、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亭岩小康示范村、南大民族团结示范村和河西兴边富民示范村建设,进一步改善了经济发展环境。

3、农村经济稳步推进。五年来,我们加大农村经济调整结构力度,鼓励农民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和畜牧业,大力推进项目农业建设,充分发挥有机大米、中药材、蔬菜等基地的载体拉动功能, 重点抓好延边绿源有机肥厂、延边图们江有机水稻加工厂、上海沪联农发园艺西兰花加工厂、延边豆满江农副产品加工厂、珲春渤海药业公司、吉林生态大地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引进建设,累计投入资金2690万元,带动农户1160户。

五年来,全镇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累计达到5610公顷,高效经济作物收入累计达到5575万元。积极学习贯彻党中央1号文件精神,认真贯彻执行“一免两补”精神,抓好基础调查统计和发放工作,五年累计发放农业补贴金额达380.53万元,补贴农户数1549户。加快推进新农村基础工程建设步伐,五年累计拆除农村茅草房400间,新建309间,建筑面积达1.9万平方米,改水3100户,改厕1200户,新修村路30多公里。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该镇河西村新成立了“鑫农农民合作社”,以此来整合农民的土地资源和流动资金,并积极发挥全镇14个农业专业协会的作用,帮助农民致富增收。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五年来,每年我镇外出务工人员平均为400名左右,每年全镇劳务收入达到700万元以上。

4、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五年来,我们加快服务型政府转变步伐,认真执行《公务员行为规范》,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机关干部的政治素质、纪律观念、服务能力和办事效率,投入10万元成立了镇政务服务中心,设置公开栏,公开政策制度及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办事程序、收费标准、服务承诺、罚没依据和标准等,减化办事程序,增强政务透明度。逐步完善服务体系建设,在全镇推行了“为民服务三级代办制”,建立了三级代理网络。至政务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处理各项事务1068件,没有引起一起上访事件。同时,我们广泛筹集建设资金,加大了对该镇道路、绿化、排水、供电基础项目的投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村屯建设取得较大进展。五年来,共新增路灯76盏,种植树木9350棵,新增绿地1494平方米,新建房屋2.6万平方米,改造道路22.7万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镇村面貌。

5、保障体系不断健全。五年来,我们不断完善城镇低保和农村扶贫工作,建立健全低保工作动态管理机制,确保了城镇低保发放工作的公平、公正、合理、透明为。截止目前,全镇享受定期补助低保户690户,享受临时补助230户,五年累计发放城镇低保金200多万元,救济款57.8万元。抓好助残帮困工作,五年累计新建残疾人住房32户,补助残疾人医疗费2.9万元。抓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并对全镇劳动力资源情况进行了普查,通过项目建设、发展第三产业、鼓励劳务输出等方式,五年来,全镇共转移劳动力3920名。其中,镇区1726名,农村2194人。

6、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五年来,我们深入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先后举办了庆元宵节焰火晚会、全镇运动大会、“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科普大集等活动,丰富了农民群众的业余生活。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共办理人大议案2件。镇男子足球队、女子排球队在全市性运动大会上均取得了好成绩。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建面积为500平方米的学生之家。扎实开展“平安凉水”创建活动,制定边境区域严打整治、治安防控、安全工作、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工作机制,重点开展边境“两反”专项行动和治安严打整治行动,逐步建立了维护和谐稳定的长效机制。加强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整治行动,“四五”普法圆满完成。同时,人事、计生、妇女、民政、社区、民兵等也紧紧围绕镇党委、镇政府的中心工作,发挥了各自的职能作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6: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