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Raunkiaer频度定律
释义

频度是指群落中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占整个样方数的百分比。频度这个概念早在1825年就有人提出,后来丹麦学者C.Raunkiaer的工作对此影响最大。 Raunkiaer在研究欧洲草地群落中,用1/10m的小样圈任意投掷,将小样圈内的所有植物种类加以记录,然后计算每种植物出现的次数与样圈总数之比,得到各个种的频度。C.Raunkiaer根据8 000多种植物的频度统计(1934)编制了一个标准频度图解(frequencydiagram),提出了著名的Raunkiaer频度定律(law of frequency)。

凡频度在1%一20%的植物种归入A级,21%一40%者为B级,41%~60%者为C级,61%一80%者为D级,80%一100%者为E级。在他统计的8000多种植物中,频度属A级的植物种类占53%,属于B级者有14%,C级有9%,n级有8%,E级有16%,这样按其所占比例的大小,五个频度级的关系是:A>B>C》D<E。此即所谓的C.Raunkiaer频度定律。这个定律说明:在一个种类分布比较均匀一致的群落中,属于A级频度的种类通常是很多的,它们多于B、C和D频度级的种类。这个规律符合群落中低频度种的数目较高频度种的数目为多的事实。E级植物是群落中的优势种和建群种,其数目也较大,因此占有较高的比例,所以E>D。

实践证明,上述定律基本上适合于任何稳定性较高而种数分布比较均匀的群落,群落的均匀性与A级和E级的大小成正比。E级愈高,群落的均匀性愈大。如若B、C、D级的比例增高时,说明群落中种的分布不均匀,暗示着植被分化和演替的趋势。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5:3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