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凉山乡 |
释义 | 1 云南省元谋县凉山乡凉山乡位于云南元谋县城东部的雷应山腹地,东与武定县环州、白路乡相连,南与老城乡毗邻,西与能禹镇相接,北与黄瓜园镇相接。本乡国土面积89平方公里。 ◎ 基本概况全乡所辖把世者、那迪、冷水箐、大水井4个村委会共有35个村民小组,有彝、苗、汉、傈僳等4个世居民族共3971人,少数民族比例占96%;境内最高海拔2803米,最低海拔1527米,平均海拔1800米,地势中间高,东西低,属高寒冷凉山区乡。凉山乡现有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所,一师一校复式教学点7个,在校学生590人,教师34人,有文化室3个;有卫生院1所,有医务人员2名,乡村医生4名。近年来,通过各项基础建设,至2005年,凉山乡自然村通水率达88.2%,自然村通电率达100%,行政村通电话率达100%,自然村通电视率达94%,自然村通公路率达63%,自然村广播覆盖率22.9%。 凉山乡境内的少数民族特别是凉山彝族至今还保存着比较传统的婚、丧、祭、饮食、服饰、歌舞等民俗风情,以其为例,凉山彝族风情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十个方面: ◎ 文化风俗一、择山而居的习俗 古时凉山彝族选择居所,主要看是否方便防御、方便放牧。后演变为习俗,定居时首选山头,喜欢占山为王,喜欢独居。为方便经常迁徙,多数凉山彝人对住房不是那么在意,多住草房、土掌房、木垛房和闪片房等,现在相对定居,多为瓦房。 二、举行“成人礼”的习俗 姑娘长到13岁,请毕摩做法事,杀绵羊祭祖,给姑娘换筒裙,分辫子,以示她成年。男孩到15岁,请毕摩祭祖,举行摔跤活动,与伙伴比技巧,比英雄行为,15岁前头发留“天菩萨头”,行成年礼后则留成人发。 三、穿戴习俗 历史上的凉山彝族男子穿对襟衣装,外罩无袖领羊皮褂,黑包头,披百折羊毛毡,穿剪口布鞋;老年妇女戴黑布包裹高筒帽,穿对襟窄袖短衣和着花边宽大筒裤;青年妇女穿白色或粉红色衬衣和天蓝色长裤,外套色彩艳丽的对襟短衣,前胸和肩部镶嵌着马樱花图案,穿浅帮绣花鞋,喜戴耳环、手镯和戒指。 四、酒宴习俗 彝族传统和比较具有特色的酒宴习俗有“火塘酒”、“筛子酒”、“牛角酒”、“羊角酒”、“松毛席”、“猪膀宴”、“羊膀宴”、“鸡头宴”、“猪头宴”和“猪肚宴”等。这些酒宴习俗都因形式和内容而定,有严格的规则。换句话讲,在特定的日子和场合下举行特定的活动,才有特定的酒宴习俗。 五、婚嫁习俗 解放前,元谋凉山彝族,有一夫三妻的,也有一夫二妻的,但多数为一夫一妻,其婚姻主要由家族势力和家庭条件决定,解放后均为一夫一妻制。凉山彝族的传统婚俗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是禁止姨表婚,包括堂姨表间通婚。但姑舅表亲优先婚配,儿女婚后与父母分居,另起炉灶,自立门户。二是基本上实行等级族内婚。若违反这一习俗规矩,则被视为“下等人”,必须与父母和亲戚朋友断绝往来。三是舅舅主事。舅舅的权力极大,姑娘婚姻大事必须征得舅舅的同意,并要行重礼,专门为舅舅缝一套衣服予以孝敬,出嫁时舅舅也给陪嫁。凉山彝姑娘出嫁那天必须要换穿三次服装:一是在家尚未出门时要换上自己亲手缝制的“出嫁装”;二是将要出门时要换穿从男方带来的“接嫁装”;三是快要到新郎家时必须换穿“新娘装”。这就是元谋凉山彝族妇女至今仍戴高筒帽、结婚要穿“三滴水”服饰的来历。 六、丧事习俗 凉山彝族一般实行火葬。他们认为,活着时一个人是一棵树,死了也要“栽”一棵树。人死后,要尽快为死者“净身”,穿上“寿衣”后装上“抬尸架”,盖上百折羊毛毡和亲戚朋友送的毛毡,置于堂屋正中,死者的家属及亲戚朋友要为死者唱《哭丧歌》,以表达对死者的哀悼。凉山彝族奔丧特别讲究排场,死者的子女,要无条件都要想方设法拉一条黄牛,请一支由几十人或上百人组成的队伍前去奔丧,以此体现死者的家族势力。按照习俗规矩,凡是拉去奔丧的牛不论多少条一律宰杀,不能留生,因此浪费是可想而知的。焚尸要择日子,一般首选“猴日”和“虎日”焚尸,其他日子若不与死者及家属的属相相冲亦可。火葬是为了超度死者升入天堂,不让尸体被雨水冲埋和蚁虫所食。彝人一般在选定的山坡上挖一个长80公分,宽、深60公分的土坑,按男九节女七节的规格把一棵松树断成柴块,将柴块背到坟山上,以男九层女七层的规格交叉码于坟坑上,再将尸架放在柴块上,盖上折子披毡,由“毕摩”念“指路经”和“送魂经”,最后从家里点出三把火,从东、南、北三个方向插入尸架下点火焚烧。据说不从西面点火,是因为鬼魂在西方,给死者留出路,以便死者的灵魂走向西方极乐世界。对于死者骨灰的处理没有定制,有的撒于荒野,有的呈于山洞,但多数人的骨灰一般就地埋于坑内,不垒坟墓。尸骨处理完毕后,要立灵牌,彝族称之为“马都毕”。凉山彝族自认为人有两魂,即“阴魂”和“阳魂”,死者火化后,“阴魂”升入天堂,而“阳魂”还留在人间,若不请“毕摩”为死者招“阳魂”,死者的“阳魂”因受不了野外凄凉而万般痛苦,会给活人带来灾难。立灵牌时,要请“毕摩”念三天的经,最后把灵牌招到家中供奉于灵台之上,表示死者“阳魂”从此归宗还俗,不再痛苦,死者家属则从此得到保佑,吉祥如意。 七、节庆习俗 凉山彝族最具民族特点的节日是“彝族年”和 “为把节”。彝族年一般在每年旧历十月、冬月或腊月的第一个属兔日举行。过彝族年的头一天,要砍青枝打扫卫生,并在院心栽两棵天地树,在天地树脚码上一堆新柴。彝族年这一天,大家在同一天杀年猪,杀年猪要从村里最年长的那一家开始,依次杀到最小的那一家结束。全村人一边杀猪喝酒,一边铺松毛、烧猪肉祭祖,很是热闹,喜气盈门。白天开展跌脚、摔跤、篮球、赛马、斗牛、步枪射击、穿花衣比赛等活动;夜间燃起篝火,男女过年边唱边跳,通宵达旦,山山寨寨成了“不夜天”。“彝族年”的第二天是野外过小年,每到这一天,牧童们要自带米、肉赶羊上山,集中于一棵大树下,各自将所带食物煮好后拼合祭祀山神,集体聚餐,集体娱乐。“彝族年”的第三天凌晨要举行祭祖仪式,给祖先祭完饭后要唤狗、喂狗,然后开始吃饭,吃完饭家家要打枪、放鞭炮,枪声、鞭炮声此起彼伏、震天动地。“彝族年”的第七天,凉山彝族各家各户都要扫松毛送年,人们又开始恢复往日生活。 八、文娱体育风情 元谋凉山最具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形式有斗牛、赛马、摔跤、耍刀、磨担秋和打陀螺。凉山独具特色的山歌小调丰富多彩,如“敬酒歌”、“哭嫁歌”、“哭丧歌”、“放牧歌”、“夸赞歌”、“送亲调”、“迎亲调”、“对唱调”、“过年调”、“跳脚调”等;别具风格的舞有“耍刀舞”、“火把舞”、“毕摩舞”、“苏尼舞”、 “送亲舞”等。由此还不断产生出一些民间“小艺人”、“小调王子”、“山歌王子”、“民歌王子”、“小舞王”、“摔跤能手”、“笛子手”、“三弦手”、“二胡手”、“唢呐手”、“响鸣手”等,为传承凉山彝族文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九、崇拜习俗 凉山彝族的原始宗教主要以自然崇拜为主,对“毕摩”、“苏尼”、“马都”和“龙树”十分崇拜,相信“毕摩”、“苏尼”能占卜治病,驱鬼祛灾,相信“马都”能永远代表祖先保佑全家人幸福安康;认为“龙树”是大自然中神圣不可侵犯的神灵,每年都要举行祭祀活动,若遇久旱不雨之年,则更要宰牛进行大祭,以求降雨。 十、禁忌习俗 凉山彝族的禁忌习俗比较多,如遇母鸡叫、母猪下独崽和母牛下仨崽等现象被视为不吉利,必须把这样的禽畜崽丢弃到十字路口,以示送走灾难。又如遇鸟屎落身要乞讨免灾,蒸饭甄子发响声,乌鸦飞上房顶,看见大蝴蝶,夜间猫头鹰哀叫,狗哭,女人在别人家哭等都认为不吉利,都是大忌。如有发生这样忌讳现象,凉山彝族必须通过请“毕摩”念“诅咒经”和“平安经”驱除凶兆,永保家人平安。 2 四川省剑阁县凉山乡◎ 基本概况凉山乡位于剑阁县中部,地处国道108线,距剑阁老县城普安17公里。所辖9个村28个村民小组,有两个集镇,总人口8200人,2234户,耕地面积15000亩。凉山乡属丘陵区,南北长10.5公里,东西宽7公里,地势南高北低,起伏不大。海拔最高点为甘水村寿如山有887米。 ◎ 自然气候本乡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温湿和,雨水充沛,年平均气温15.1℃,最高7月日温为26℃,最低1月日温1.2℃。年平均月照1324小时。 ◎ 水利资源全乡共有600余处水利工程,其中水库3处,3万m³以上,山塘3处,石河堰3道,山坪塘450余口,年蓄水能力280余万m³。 其中,战备水库属小(一)型,始建于70年代,总库容121万m³,有效库容80万m³,集雨面积1.2Km²,灌区涉及江石、凉山两乡共4个村11个组,设计灌面2600亩,有效灌面1800亩,设计渠长20公里,已完成13公里。联合水库属小二型,总库容25万m³,有效库容19万m³,集雨面积1.75 Km²,设计渠长7 Km,已完成5 Km,现实际灌面50亩。松林水库属小二型,总库容10万m³,有效库容7万m³,集雨面积1.4 Km²,设计渠长6 Km,已完成5 Km,因洪灾和地震受损未恢复,现实际灌面100亩。 ◎ 旅游资源境内有以先秦古蜀道为主线,景点密布,其精华在凉山乡政府以东北2公里的拦马墙段。拦马墙古有“五丁庙”,传说是“五丁”开辟剑门蜀道的起源地。所以拦马墙是蜀道线上的一个重要景点,是古代陆地交通保存下来罕见的实物原形,有十分珍贵的考古研究价值,历史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 其内有历经久远,保存完整的石板路。有疏密有致、苍翠挺拔、独具特色的翠云廊古柏,途中有周垭子山上的“金土地”,有建于明代的清凉桥;有宋代礼部尚书黄裳的“讲书台”。在林荫夹道的护路古原柏中,有“状元柏”“关刀柏”、“观音柏”、“石牛柏”、“淌肠柏”、“七仙女树”等奇特怪柏,引得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友人、游人前来考察,旅游。 近年来,省、市、县领导对拦马墙建设极为关心、多次指示,并亲临考察,培植拦马墙景点,铺设柏油路面(新店子——拦马墙)3.5公里,水泥街道 500米,修建了门亭、停车场和游乐区配套设施等,使拦马墙景点有了新的起点和观赏价值。 在进一步建好拦马墙景点的基础上,不断开发,丰富“清凉桥”、“望乡台”、“讲书台”等古文化景点的内涵。拦马墙后山有可开发,供观赏的古溶洞群,亟待开发利用。 ◎ 经济发展凉山乡是典型的农业乡镇,以种、养业为主,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以大力发展烤烟生产作为其支柱产业。 凉山乡对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视,给予政策上,资金上的帮扶:一个是剑门牌实木地板、砖厂和页岩机砖厂都是由个体老板杨明亮创办,另一个是龚冬林的“龚牛肉”品牌。 剑门木业有限责任公司老板杨明亮的实木地板厂创建于2001年,现已注册商标“剑门牌”,厂址在凉山乡甘水场镇,年生产5万平方米。 凉山乡页岩机砖厂去年完工,投产、投资80万元,年生产能力上千万匹,厂址在凉山乡联合村四组。 ◎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8697 男 4564 女 4133 家庭户户数 2265 家庭户总人口(总) 8650 家庭户男 4537 家庭户女 4113 0-14岁(总) 2127 0-14岁男 1096 0-14岁女 1031 15-64岁(总) 5972 15-64岁男 3182 15-64岁女 2790 65岁及以上(总) 598 65岁及以上男 286 65岁及以上女 312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8563 3 四川省邻水县凉山乡邻水县辖乡,1953年置大石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更名凉山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27公里。面积51平方公里,人口0.9万。辖关口、拦马石、小石桥、新市、石树、鹅公咀、跳沟、断桥8个村委会和东香居委会。乡镇企业有煤矿。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籽。养殖业有生猪、耕牛、家禽、淡水鱼。经济作物有甘蔗、烟叶、辣椒。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